查看原文
其他

何为私心?

你本善良 2020-09-18

何为私心?

私心是“后天心”的核心,一切以我为中心,遇事先为自己打算,看看是否于我有利,是否有便宜;占便宜就乐,没占着便宜就不高兴。如果吃亏了,就要生怨恨心。

私心是豢养一切后天心的巢穴。是所有烦恼与痛苦的根源。一旦个人利益受侵犯,自尊心受伤害,便立刻产生敌对心理,严重时便采取报复行动,往往造成不幸的后果,常言说:自私之心,人皆有之。

但私心之泛滥,超越一定规范,侵犯了他人的利益时,就要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而闹起纠纷。反过来,如果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儒家的“恕”道了。

私心越大,则苦恼越多,为何这样讲呢?私心大的人,他的贪欲也必然多,那么满足不了的欲望,当然也要多,当着一个欲望达不到时,就很不愉快,何况更多欲望不能满足时,不就苦恼重重了吗?而且被私欲牵着鼻子走的人,永无满足之时;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产生,欲望是无底深洞。

既然私欲永无满足,则他的苦恼便永无尽期。这正是自己欺骗自己。所以常言说,欲壑难填,就是这个道理。多数人把金钱看得太重,殊不知他占有了金钱,而金钱却占有了他的灵魂(全部精神为金钱所役)。如果财迷心窍,竟而失去理智,贪赃枉法,偷盗抢劫,图财害命,结果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落入法网,甚至丢掉了生命。

有人说,人类正因为有欲望,才能不断的进步,才有科学的发展,这话诚言之有理,完全正确。然而那些私欲泛滥,作恶多端的人与造福人类的科学家,岂能同日而语?

烦恼即菩提,这是佛教的一个说法,来自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禅宗大师慧能的语录。慧能说:普通人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面一个念头是烦恼,后面一个念头领悟了就是菩提。所谓的菩提是觉醒,领悟,智慧的意思。

佛教认为,烦恼也罢,菩提也罢,来自同一个心;既然是同一个心,念头一转,所谓的悟,则烦恼可消。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