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之说
三界即:性、心、身。
【性。性有三品】:曰天性。曰禀性。曰习性。
【心。心体有二】:曰道、曰人。无论说出多少名目。总不出道心。人心之范围。尧舜传心。也不出此二心。只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身。身为被动之物】。以道心支配。则立功德。以人心支配。则造罪造业。无论说出多少名目。仍是此一身也。
【性来自天】。在天为群性。在人为个性。物得其杂。人得其纯。物得其偏。人得其全。
【心本乎地】。心为识神。地府赋与。此善人遗训也。
【身生于人】。身是父母分与之形体。故曰生于人也。
【性存天理】。喜、怒、哀、乐、中节天理之真也。
【心存道理】。子、臣、弟、友尽分。道理之正也。
【身存情理】。视、听、言、动合理。情理之平也。
【性不合天】。必有天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心不存道】。难免阴罚。心不存道。地府公道。
【身不尽情】。定干国法。身不尽情。国法难容。
【性天之所命】。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命赋于人。故曰。天命之谓性。
【心率性而行】。率为父之性。方能尽慈道。率为子之性。方能尽孝道。故曰。率性之谓道。
【身修道立教】。身修而后家齐。正己方能化人。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曰。修道之谓教。
【性存五常】。仁、义、礼、智、信。
【心存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身存五行】。士、农、工、商、官。
【性居仁由义】。仁为安宅。义为正路。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心主敬存诚】。敬谨自心。真诚无妄。圣贤仙佛。惟此而已。
【身实践躬行】。循分尽职。言行一致。脚踏实地。躬亲作去。
【性界清随缘随分】。随缘随分。乃清明在躬。和而不流。非同流合污。阿谀取容也。
【心界清不争不贪】。不为自己。不存偏私。乃能不争不贪。
【身界清无疾病嗜好】。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自无一切疾病。若身界沾染嗜好。是罪身也。更不清矣。
【身界清学好人】。有正当职业。无宿疾嗜好。此学好人初步功夫。由身界入手也。
【心界清当好人】。无阴私物欲。争贪妄想。方能当个好人。否则虽有职业。无宿疾嗜好。但心界不清。未必能当好人。
【性界清自为好人】。性界清。存住德性。还我本来。不用学。不用装。仍然是好人也。
【学好人不背礼法。国家不管】。国家即人民之代表。学好人常存情理。不背礼法。超出身界。国家不管。
【当好人不用私心。地府不管】。人能不用私心。无恐怖挂碍。超出心界。地府不管。实已无可管也。
【自为好人不动禀性。天曹不管】。人能不动禀性。纯然天性。与天合一。天曹自然不管也。
【性不要飘】。性飘浮不实。天理存不真。
【心不要高】。心高不能尽伦常。道理存不真。
【身不要骄】。身骄矮不下去。不能实行也。
【性飘天理存不真。不能还天曹账】。性飘天性不能作主。逐妄迷真。业缘牵引。如沾泥柳絮来往于六道中。不知堕落何所也。
【心高道理存不真。不能还地府账】。心高不能谦和。不能尽伦。亏孝亏悌。心即不正。来往于伦常中。定无好命。
【身骄不能实行。不能还人间账】。身骄惰其四肢;悦其口体。徒为分利消费之人。四肢五官无所用。恐来生不能健全也。
【有怒恼怨恨烦性不清】。此五者。天性染色也。
【有贪嗔痴慢疑心不清】。此五者。心界多欲也。
【有吃喝穿带阔身不清】。指过分享用而言,此五者,身界有漏也。
【性不清有障】。障与仗同。有仗斯障。人有仗其富。仗其贵。仗其知识能力者。也有仗其老。仗其少。仗其穷。仗其不读书者。均为天性之累。
【心不清有私】。人心本来清净。无挂无碍。其所有不清者。私欲蔽之耳。
【身不清有我】。同是圆颅方趾。四肢百骸。精神一到。何事不可为。所以虚度此生。一事无成者。为我故也。
【有障不存德】。有障不认过。焉能存德。
【有私不为善】。有私必害公。焉能为善。
【有我不立功】。有我不为众。焉能立功。
【不存德是罪人】。罪人天降灾祸。
【不为善是恶人】。恶人地府惩罚。
【不立功是废人】。废人世界排除。
今后世界。凡无职业。安坐而食。或有嗜好者。天演淘汰也。
【性立天下之大本】。朱子谓大本者。所性之全体也。饶双峰曰:大体是性。性即天之所命。为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光明寂照。无为而成。千变万化。皆由此出。此圣人之至性。立天下之大本也。
【心经纶天下之大经】。朱子谓经纶二字。皆治丝之事也。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饶双峰曰:大经是道。换言之。经者各尽其道也。纶者交尽其道也。如父各尽慈。子各尽孝为经。父越尽慈。子越尽孝为伦。经纶天下之大经者。即家家慈父。人人孝子。举世界皆祥瑞熏蒸。此圣人尽天下之大伦也。
【身知天地之化育】。自有而无曰化。自无而有曰育。饶双峰曰:天地化育是命,圣人之身,通乎天地,一道相契,与民物为一体。如钓而不网。戈不射宿。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凡所以休养生息。为民物立命者。皆圣人因物用物。知天地之化育也。
【性渊渊其渊。此即立天下之大本也】。立木处即是渊。渊渊者。静虚而物欲不淆。深远而涯涘莫测。所谓于穆之城。深远难窥。私欲罔间。感格幽明。此圣人之德。与鬼神合其吉凶者也。地藏王菩萨不度尽地狱不成佛。是一性弥纶。即渊渊其渊之义也。
【心肫肫其仁。此即经纶天下之大经也】。经纶处即是仁。肫肫者。恳切而不虚浮。浑厚而不间断。所谓滋爱浃洽。恩义周流。一道同风。民德归厚。天下一家。万国一人。报本爱类。圣心之仁也。观世音菩萨。不度尽世人不成佛。是慈悲恻怛。即肫肫其仁之义也。
【身浩浩其天。此即知天地之化育也】。知化处即是天。浩浩者。诚复之体无不包。诚通之用无不运。所谓心通造化。广远无方。复载生成。民物莫外。此圣人之身。凡有血气。莫不尊亲。与天地合德者也。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是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即度尽万类。而不以为功。上德不德。真乃浩浩其天也。
戒定慧
【持戒。身界。禅定。心界。智慧。性界。】各占六度之一。即释家三界也。
先从身界入手。戒除一切罪恶行为。【使身界无漏】。
扫除一切私欲。不生妄念。【使心界无漏】。
身心两界。既已清净。六漏杜绝。【自然性体虚灵】。光明寂照。故云般若。惟一般若。能生八万四千智慧。则六度兼赅。万行俱足。得波罗蜜矣。波罗蜜者。华言到彼岸。此岸者。众生作业受苦。生死轮回之地。彼岸者。
谓诸佛菩萨。清静安乐之地也。人自有生以来。皆以情欲用事。一旦求得安静。谈何容易。必以持戒为先。方有实在造诣。视听言动以礼。颜子之持戒也。克伐怨欲不行。原宪之持戒也。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九思。戒慎恐惧。存养省察。圣人更无时不戒也。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精气神
【身即精也。心即气也。性即神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谓之三宝。即道家之三界也。
其功夫亦先由身界入手。受气于父。成形于母。得天地二五之数。乃有此身。故广成子告黄帝曰:不摇尔精。不劳尔形。乃可长生。
【人身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
【人身之气惟恐泄】。气泄而死。
【人身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
【精何以不竭。必也远乎色】。
【气何以不泄。必也寡乎言】。
【神何以不离。必也无乎欲】。
【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则神自留矣。
【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
【精不可以漏失】。养精补脑。则精不漏矣。
精足则气固。气固则神不散。
【人为善则神聚而灵】。
【人为恶则神散而昏】。
【人有病则神离形】。而不受其苦。
【人有难则神先死去】。而不当其殃。
白发老人曰:非神化之人。不能道此中之妙也。
智仁勇
【智由性也。仁由心也。勇由身也】。中庸谓之三达德。亦即吾儒之三界也。
【好学近乎智】。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智者聪明自内出。好学闻见由外入。人能好学。虽非上智。亦近乎智。
仁者率性。以体道力行。修道以复性。人能力行。虽非至仁。亦近乎仁。
勇者以志而帅气。知耻藉以鼓志。人能知耻。虽非大勇。亦近乎勇。
智足以破愚而生慧。仁足以克己而去私。勇足以自立而起懦。
【破愚生慧。性界清矣】
【克己去私。心界平矣】
【自立起懦。身界成矣】
虽然三达德云者。岂易成之哉。兹就善功德而言。
【非智不足以真知】
【非仁不足以确守】
【非勇不足以实行】
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智及之。仁能守之。无勇以济之。仍是空言无补。
例如布施一节。虽知善之当为。然仁心存不真。仍作不到。心虽存得真。而行之不勇。不免转念皆非。而吝心生矣。
王凤仪先生(王善人)倡言三界
谓为人生之来踪。指引后学者。应具正当见解。求其是处。乃将心界。分为良心。争心。贪心等名目。身界分为真身子。假身子。罪身子等名目。各列有三。以便与三性之名数相比并。
体认未清。贻误后学。真令人有不安缄默者也。不知禀性原属心界。习性原属身界。三性即是三界。并不平列。况且尧舜传心。只有道心。人心之别。所谓良心。争心。贪心。皆不出道心。人心之范围。至于身。乃心界之被动物。立功。立德。造罪。作业。总不外道心。人心之支配已也。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