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和尚遇上抑郁症

你本善良 2020-09-18


2015年7月,以“知识守护心灵,分享传递爱心”为宗旨的“尚善知心沙龙"在北京圆恩公益文化空间举行,首位被邀请分享的嘉宾是曾患抑郁症的、黑龙江肇东心安寺及河北衡水天宁寺首座传展法师,同期还邀请了回龙观医院的武雅学大夫和心理咨询师安心老师分享与互动。沙龙活动结束后,传展法师又在分享内容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完善出了《当和尚遇上抑郁症》的文章,期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从中节选摘编了部分内容,供大家品鉴!


说起末学的抑郁症,较为严重的时期是2005年,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是抑郁症。后来,了解一些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才知道这样的心理状态即是严重的抑郁症。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圣贤的教诲,末学了解到抑郁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先天的抑郁症是在人的12岁之前发生的。这时候的抑郁症完全是生理因素,跟人的心灵以及意识状态几乎没有关系。12岁以前的孩子不懂世事,如果这个时候产生自杀的念头,就属于先天性的;后天抑郁症是发生在12岁以后,这个年龄的人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产生自杀的倾向,就属于后天性抑郁症。

依此观察,末学实际上是属于先天抑郁症人群,同时,后天发作时也相当严重。那么有关先天的抑郁经历,在末学的记忆中大约是在10岁至12岁两年的时间。

末学是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长大的,我和母亲还有哥哥三个人生活在一起。那时候自己不懂事,经常同哥哥发生矛盾,当母亲批评自己时,就会感到绝望,一夜都无法入眠,甚至哭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死了算了!要怎么死呢?”脑子里浮想联翩:“上吊死吗?不行,会上不来气,太痛苦;如果跳河死呢?哦!呛水也很痛苦……”但也只是想想,还没有达到真正去实践的程度。先天轻度抑郁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在普通孩子们中间显得与众不同。幼儿园睡午觉时,其他的孩子会选择地板或更宽敞的地方睡觉,而我却在老师的办公桌挡着帘子的下面睡觉,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安全。

后来,到14岁那年,身体出现了很多症状,心中对于人生亦产生很多的困惑,这些问题在母亲那里也得不到答案,身边的人也都不关注这些。当时,有位亲戚出家修行,于是我就向他倾诉了我的困惑,值得高兴的是,他的回答让我觉得出家是一条值得追求的生路!1998年,末学14岁,走上了出家这条道路。

出家后的头两年,我跟随剃度师父在山里的寺院修学佛法。后来师父四处讲学,没有更多的时间教导指引我们,为了修学佛法,末学先后到福建、上海、四川等很多地方求学。我在出家后近五年的时间里看了大量的经典,在上海读佛学院的四年里,买书至少花销了几万元。然而,看了大量的典籍之后,内心的困惑仍是没有办法完全得到解决。在圆满了上海佛学院的学业后,末学毅然决然地奔赴四川地区的佛学院继续深造。

四川的佛学院更加注重纯粹的佛法教育,末学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对宇宙人生的道理,譬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很完整的认知。直到这时,曾经的困惑终于得以解决,并且自己经常会陶醉在由佛法带来的安乐之中。好景不长!

在2004年元旦那天,几个同学在考试结束后聚在一起做了一顿火锅,大家吃得很开心,结果这顿火锅吃完之后,我的胃病就发作了,痛得死去活来,彻夜难眠、辗转反侧。虽然说年幼的时候自己就有胃病,但是从来没有如此严重,白天晚上都在痛。由于疼痛带来的身心痛苦,让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跟班主任的关系也不像之前那样融洽,一些好朋友也渐渐疏远。于是,自己开始陷入严重的心灵低谷,产生了极度绝望的心理。恍惚间,从小到大的所有那些不愉快的回忆翻江倒海般袭来。昼夜沉浸在这种痛苦中找不到人倾诉,更找不到能帮助自己的人!

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很努力地想通过佛法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过了两年的时间,身体的疾病还是没有好转。那个时候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我们求学的地方是四川的一个高原地区,海拔近四千米,空气稀薄,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即便是感冒这样的小恙,也要打一些先锋等高强度的消炎药,通常连续用药几个月都没有办法彻底痊愈,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没有死去,实在是个奇迹。

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经常整宿地失眠,白天的精神特别萎靡,以至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整个人越来越绝望,甚至开始轻生,这种状态让我非常痛苦。然而,让我更痛苦的是佛陀教诫我们:不允许自杀,不允许用极端的方式离开人间。

按照佛门的经典来说,一个人如果选择自杀的方式离开人间,相当于杀人罪,会因此而转生到恶鬼的世界,每过七天还会以当时自杀的方式再次自杀一次!我小时候曾听闻某个地方的人跳水死了,然后他会变成鬼再去找替死鬼等说法。这些民间传说也让我更加恐惧,我害怕也会变成这样的一种生命,所以不敢自杀。当时的身体极度痛苦,医院又检查不出症结。也就在此时,我又开始努力地探寻人生的智慧,开始学习一些儒家、道家的文化。当时学习过《弟子规》等典籍,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范仲淹的典故及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使我受益极大。

范仲淹儿时的生活非常穷苦,没钱读书,要上山砍柴来维持生计。有一次,他在砍柴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位算命先生,因为好奇,就请求先生也给他卜一卦。

先生问:“你要算什么?”范仲淹说:“可不可以请先生给我算一下我将来能不能当宰相?”

先生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答言:“你这孩子,天下就一个宰相,那是谁都能当的吗?”于是就把他训斥一通。

过了一会儿范仲淹又问:“那么您给我算一下,我将来能否做一名医生呢?”先生感到很奇怪:这个孩子的愿望前后变化怎会如此之大?

只听范仲淹慢慢说到:“在我读了大量的书之后,发现只有宰相和医生能够利益天下人。”这一句话,把先生感动得眼泪差点流出来。禁不住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不用算,你的未来一定是一名宰相,因为你有一颗宰相的心。”后来,范仲淹成为宋朝时期很闻名的贤相。我当时想: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利益天下人的心,这就是宰相心,我们学佛的人,每天都在讲要发菩提心,要去利益一切众生,那么,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就叫做菩萨心。

一个人有了菩萨的心,就能够成为菩萨。我坚信,人如果有广大的爱心,就可以冲淡内心的痛苦。就在那一年,师父给我们传授了一个很重要的法门——自他相换菩提心。

此法门讲的是佛门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佛陀在过去无量生世之前,曾因踢母亲的头而堕入铁轮悬顶地狱,当时他心里产生了一念极其强烈的善心。他想到:世界上有那么多用脚踢过母亲头的人,他们将来都会堕入这个地狱受苦,与其那么多人受苦,不如由我一个人来承受他们的苦报,愿他们不再受这种痛苦。由于他的这一念强烈的善心,忽然间,地狱的境界消失了,他的灵魂因此得以转生到三十三天,也就是我们世间所说的玉皇大帝所居之处,成为了天人。

此公案让濒临绝望的我重新获得了巨大的动力。一个人仅仅因为产生这一念的善心——愿意承担与自己有着相同命运者的一切痛苦,他的痛苦瞬间迅速消失,甚至还能升为天人。产生如此之大的福德力,可见这种善心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于是,自己在身体患有严重的胃病,心里存有大量的困惑、绝望和痛苦时,下决心要转变自己的心态,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佛学院的师父为我们传授了一个方法—观呼吸。

“吸气的时候,愿所有与我一样相同苦的生命,各种苦恼、情绪都变成黑色的气体,吸入心里的“我”中;然后观想、呼气时,想着愿我过去生、现在生所做的一切善事,美好的正能量、功德、智慧,变成白色的光和气体,在呼气时融入一切生命的身心当中,并藉由这样的因缘使与我有着相同痛苦的生命彻底远离苦难。”当时我的身体病得非常严重,看不进去书,也听不进去课。这个方法很适合我,哪怕是病倒在床上,半梦半醒之间都可以这样去冥想。


记得观想的当下,曾有一种恐惧袭上心头:“我这样去做,会不会直接病死呢?”自己已经病得赢弱不堪,再去承担那么多生命的苦痛,自己会不会死掉啊?”但心里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呐喊:“与其我在这样巨大的痛苦折磨下毫无意义地死掉,不如去承担更多人的痛苦,即便在这个过程中死掉,也是值得的。”于是,末学开始努力地昼夜不停地冥想。

夜以继日地观修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广西中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到我们佛学院讲了一堂题为《说病》的课,讲的是清末民初时,中国出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公凤仪老先生。

这位老人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套心理、性理的治病方法,其主要纲领是:当一个人产生怒、恨、怨、恼、烦的时候,会导致他的肝、心、脾、肺、肾、产生疾病。这一堂课使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开始对照自己的疾病。发现胃、脾的毛病是由"怨"产生的。我就开始拼命地忏悔,发誓“永远不去抱怨任何人”。而且我把这个方法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因为那时末学已经吃了大量的药物却始终不见好转,这个方法可以说是仅存的希望了。

末学对《王凤仪年谱语录》有很强的信心,相信这个方法会有效。于是,开始念兹在兹地忏悔起来:“我怨人我错了,我发誓永远不怨人……”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默默地、心心念念地忏悔又忏悔,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胃部的疼痛缓解了。从此,末学的信心更加坚定,更加大量的忏悔。

在忏悔的过程中,我也会经常产生疑惑:为什么我不能抱怨他人呢?如果是因为伤害了他人而导致其报复、伤害我,那么抱怨就是我的错,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没有伤害他人,而是他人无缘无故伤害了我,难道还不能抱怨一下吗?

凤仪先生《年谱语录》里讲的一段话使我彻底化解了这一疑惑。“人有人的性,物有物的性。”就如猪吃东西的时候会往前面拱。

假如我们倒一盆食物在地上,它会边吃边往前面拱,你若告诫它:“哎呀!猪,你要老老实实地原地不动地吃。”那么,即便这头猪把鼻子和嘴全部弄掉了,也没办法吃到食物。因为它的上嘴唇长,下嘴唇短,而且是往上翘着的,如果它不这样向前拱着吃,根本吃不到。

所以,我们要求它不拱,这是不合理的。而鸡就完全不同,你洒一把米给它,它一啄一啄地吃,这个米就会散开,甚至散到自己脚的后面,它必须退几步再啄着吃。猪是向前拱着吃的,而鸡是倒退着吃的,如此,到底谁对谁错呢?不管你认为谁对谁错,实际上都是我们的错。包括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时遇到他人对我们发脾气,或者对我们有些过分的要求,甚至抱怨我们、讨厌我们,对于他人来说,这就是他的性情,所以,对他而言,这样对待是我们必然的、正确的。他不这样,反而就不正常了。

当末学领会到这一点时,便深刻地反省:“我抱怨,我错了。”因为不管对方对错与否,只要抱怨就是自己错了。于是,我拼命地忏悔。

末学曾练过太极拳,太极拳中的一些理论更加深刻地帮助我领悟到这一内涵。太极讲“化力”,当对方一拳打过来的时候,我们被打到了,就是我们的错,如果没有把对方的力化掉,还是我们的错。证明是我们的功夫不够,不能够把别人的力化掉。这使我从个人的修为上豁然惊悟:“只要抱怨,就证明我没能化掉伤害我的事情,这是我的错。”

古人讲“能容能化”。这时的末学发现,曾经的很多事情,虽然我表面上能接受,但是却化不掉。于是又暗暗发誓:“对一切人和事都不抱怨。”如此这般地经过了长达三年的昼夜不间断地真心忏悔与发愿之后,很多事情开始慢慢地化解。到2009年,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内都不会再产生抱怨的念头。更为惊喜的是,针对自己过去学到的大量的宇宙人生的价值观等极其深奥的佛法,也随着“不怨人”而贯通了。末学对佛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了悟。

凤仪先生《年谱语录》里记载着一则故事。某人请教凤仪先生关于人生的智慧,凤仪先生对他说:“不怨人。”此人刚开始很不服气,觉得“不怨人”谁不知道呢?于是他在返回的路上边发牢骚边往家走。忽然之间他悟到:凤仪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圣者,他说出来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是我太爱抱怨了。于是他开始忏悔,足足忏悔了三年,可想而知受益是非常大的。他因此还写了一首诗:“善人教我不怨人,此是成佛大道根;从今每后日日问,看你怨人不怨人。”

末学与这位学者的感受十分相似。用了三年的时间问自己怨不怨人!甚至忏悔发誓——死都不怨人。当真的不怨之后发现,自己的胸怀变大了。以前我瘦得脸上几乎没有肉,尖下颌,通过三年的忏悔,偶尔有一天照镜子时,忽然发现脸上长了肉,面部的宽度一度超过了额头的宽度。此时方才理解古人说的“心宽体胖!”当一个人能容、能化、不再抱怨的时候,确实会胖。所以,人的心理和生理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凤仪先生讲:如果你能战胜心中一个粗猛的情绪,就可以获得健康;如果能战胜两个最粗猛的情绪,一辈子不会缺钱花;如果战胜三个情绪,就会变得高贵;如果能战胜四个情绪,你会成为人中的贤人;如若五个情绪你都能战胜,就能够成为圣人。

我立志成圣人,于是我就开始想: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克服第二个最重的情绪。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自己第二个最重的情绪是发怒,我运用这个方法开始冥想:“一切生命的愤怒情绪,由我来承受,让我给予他们远离愤怒的快乐。”通过这般的冥想之后,慢慢地找到了自己对人发怒的原因。
实际上,人的愤怒就像凤仪先生所说的一样,是因为“自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当认为“我对”的时候,就会否定他人,甚至议论他人。这种议论人、评论人、甚至说他人的毛病过失,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发人之恶也。”

一个人喜欢去评论,喜欢说他人毛病的过失,会使自己无法立身于世,受到他人的排挤。当我做这样的冥想时,发现自己人生的很多际遇与老子所说的非常相似。于是我开始拼命地忏悔,发誓不去议论人,不评论人,不说任何人的过失和毛病,尤其是"不自是",不跟人发怒。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从2009直到2012年。

在2012年,自己与一位师父之间的一件小事,使我对‘不发怒’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师父希望我能去他的寺院帮助他主持一个法会,而我当时患有严重的疾病,实在是去不了,然而对方听说我去不了了,立刻暴跳如雷,当时,觉得自己实在没办法继续为师父做事了,可是又不想因为这种情绪化的状态使彼此隔阂,于是又开始探究如何化解这件事情。深刻地反思为什么我会发脾气?为什么他人会对我发脾气?通过观察发现,之所以会引发他人跟我发怒,一方面,对方确实也是一个怒气大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特别容易‘自是’。凤仪先生的著作中提到:“如果一个人真正有主意,他就可以做到不发怒。”

我开始仔细地体会到底什么叫做"有主意"。凤仪先生的论述里讲到,‘有主意’是一个人拥有广博的爱心。他的心里装的是天下人,是一切生灵的苦与乐。就像范仲淹说的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人,如果能生起这样广博的爱心,那么,他的观点以及所做的事情会非常坚定,这种坚定并不是因为“对”的一种坚定,而是不会偏于“对”或者“错”,只是坚持去做利益天下人的事。

如果我们“有主意”,想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是不需要他人认同的。如果他人认知,可以一起做一点事;如果不认同,就各自做各自的;彼此能够互相帮助的时候,就帮一下,帮不上时也不会产生不愉快。

当我想明白这个事情之后,就不再寄希望于他人能否帮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很多的发怒,是因为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想到这里,就放弃了希望师长能够认同我的想法,并且开始做自己认定的事情。

回想当初自己独立出来做事的原因,并非想舍弃所有对我有恩德的人,而是为了做事时彼此没有妨碍。一旦有力量的时候,更可以帮助我的师父。于是,即便面对师父的责难、发怒,也能够以贤善的心态面对,因此后来的路,末学走得比较顺利。

随着因缘的成熟,末学开始在全国各地多所寺院讲经,并做些传播佛法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人的帮助,也遇到了众多的善缘。对于适合的佛友,我会恰如其分地介绍师父的一些特殊能力与功德。藉此因缘,有信心的人就会去亲近师父。也赢得了师长们的心。我的师长也因此特别开心,而我自己也变得比从前更开心,觉得活得更有价值了!然而,随之而来的我发现又遇到了新的困惑。

2012年之后,我确实可以做到不发怒了,变得越来越愿意认同他人。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次,带一位上海的朋友去佛学院,我安排他住在了一位与我个人关系比较好的弘法部秘书处负责人的茅棚里。有一天我们共进午餐,在聊天时,我对他们的话题和观点都表示赞同,这是藉由我能做到不发怒以后养成的一个习惯。然而在谈话的中间,因为我的念头跑了,就没有听清楚他们的谈话,但还是在一直点头,表示认同。这时,那位师父话题一转,开始赞叹我说传展法师如何棒,如何优秀等等,我还在点头:是的,是的。突然之间,他冒出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我才感觉到这个时候不应该说“是”。这就是我在克服愤怒情绪时候的一个小笑话。人喜欢否定他人是一种习惯;懂得去肯定他人也是一种习惯;当我们去肯定他人的时候,对方是快乐的,甚至也愿意肯定我们,即便不认同,也不会去表示否定,这也完全是一种习惯性的。就这样,我克服了愤怒的情绪,此后,我做事的时候,真的越来越顺风顺水,遇到很多的顺缘。


接下来,我开始努力去克服第三个情绪。我发现自己很爱叹气,经常感到忧伤,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绝望,即使这件事情做得还算可以,但是,一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想放弃。回忆自己二十多年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虎头蛇尾,而有始有终的时候是很少的。我想,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发现这种绝望、忧伤容易使人大喜大悲。比如我所希望的事情,如果他人顺我的心,我就会特别开心,甚至把他当成最知心的朋友促膝长谈。但是,当对方变化了,不顺我心的时候,我就会变得特别失落,特别绝望。

记得在佛学院求学时,我的一个同学,他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文学功底特别好,他写的诗都很美。记得有一次我在半夜起来的时候,看到厨房里满地的霜,感觉跟北方晚秋时的霜一模一样,于是用手去摸,一摸才发现不是霜,感慨之余想起李白的“疑是地上霜”,真的会出现这种境界,我便仰望天空,一轮圆月闯入眼帘,月光如此皎洁,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李白做诗时的感受竟如此的真实。

感叹之余,一股乡愁油然而生,忽地想起家乡哈尔滨的霜。此时此刻我也很想写首诗来抒发此情此景,却又不知如何下笔,忽然,我的这位才华横溢的同学浮现眼前,于是兴高采烈的狂奔到他的家,把我的感受向他描述,并请他以此赋诗一首。果然,他真的出口成章:“夜半中宵步出房,忽见窗前满地霜。撩起乡情信手触,举头望月天一方。”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的思乡之情,我非常感动,此时此刻,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从那以后,我们相处得更加融洽,经常促膝长谈,通宵达旦。虽然年龄相差12岁,但我们彼此欣赏。然而世事无常,当我后来陷入生命的低谷,病得很重,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的时候,他也曾规劝过我几次,然而我却觉得他的规劝很苍白,因此,彼此也发生了一些争执,感情也不再似曾经的融洽,甚至产生隔阂,为此,我一度绝望。回想这些往事,我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如此忧伤和绝望呢?

我发现,自己把很多的希望寄托于父亲、老师、朋友的身上,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当我的希望得以实现时会特别得亢奋;当不能实现的时候,情绪就陷入低谷,这种痛苦让我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我渐渐地觉察到,原来我的忧伤和绝望,是来源于我对外界过度的希望和依赖!

假如我们的希望、愿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实现的,又何来失落呢?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会对他人寄予希望?这个希望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勘察内省发现:每个希望,都有羡慕的点,甚至每个希望的建立,会有很多的参考点,也就是羡慕。就如我会羡慕孔子的仁慈博爱、老子的超脱、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等。在有了这些羡慕之后,就会地产生很多希望,希望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天下没有贪官等,而当这些希望实现不了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社会的阴暗面,所以经常唉声叹气。当我觉察到这个原因之后,就开始运用“自他相换菩提心”。

“愿一切生命的羡慕、希望、懊恼与绝望变成黑色的气,进入心间的我字中;愿我一切的美好都给予一切生命,愿他们远离希望、羡慕、绝望和懊恼。”

通过这样大量的观修,再加上忏悔,发誓对任何人、任何事不羡慕,不寄予希望,不懊恼。如此,末学的这个烦恼才渐渐得以消融。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问我:难道任何美好也不能羡慕吗?羡慕圣人,成为一个利益天下人的人,也不可以吗?末学的回答是:想要成为利益天下的人,不一定要羡慕,也不一定要有希望,要更多地去实践。年轻的时候多学习,进入社会后多奉献,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愿望。

我在实践中就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尤为认识到感恩报恩的重要性,当我拥有一万元钱的时候,我供养我的师长,随之发现,自己的福报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让我更加感叹于福田的恩德,于是努力地报恩,三万、五万、六万的供养,随着额度的增加,我的愿望也开始实现,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大。

最近的几个月,我发心做弘法的播经机,费用大概在七、八万左右,一些讲经说法的视频加在一起,费用将近几十万,援助很多寺院的修建,也供养了几十万,这样累积起来已经超过一百万。回想我从佛学院刚毕业的时候,甚至连飞机票都买不起,今天,竟然能做这些事情,这个福德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感恩、报恩。

对于每一个支援、帮助我弘法利生的人,我都十分感恩,也会去支持他们的事业,成就他们。当我去感恩报恩的时候,我过去大量的希望、愿望,真的就开始实现了!我发现自己的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更让我感恩!我的奉献越多,感召的善缘也越多,我一边报恩,一边继续冥想并默默地忏悔,通过大量的内省,三年的时间,这种羡慕、希望和懊恼,甚至包括唉叹都消失了。

这种状态彻底消失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心情如沐浴阳光般温暖、舒畅。过去,我经常会因为一件不愉悦的事情,导致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情绪都很低落,绝望。

但是,当我真的对一切都不羡慕、不寄予希望、不懊恼,并懂得用实际行动去报恩时,自己变得越来越愉悦,连说话的声音都改变了。过去我说话的声音低沉,总是带着失落和忧伤,喜欢谈论社会的阴暗面,性情开朗的人都不愿意听我说话。但是现在,这样的状态没有了。我说的话开始变得越来越积极,对于忧伤感叹的事情根本不说,也不关注。只关注自己能为这个社会,更多的生命做些什么,奉献什么。当自己不断努力的时候,不需要求人,很多的愿望也逐渐地实现了。

我刚出家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位法师,像古来的高僧大德一样去传扬佛法,把佛法的智慧光明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得到这种正法的光明,解除心灵的幽暗。由于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我在2006年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想自杀。记得那时,佛法的教诲使我不可以自杀,但自己又感觉活不下去了,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那时颈椎上肿起一个包,用三棱针扎几下,放出来的血都是黑色的,浑身疼痛难忍。

有一次放假,我去了师父的寺院,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因为浑身难受就不愿意起床。师父是一个很勤快的人,他每天一大早就叫我起床,为了让我起来,掀掉我的被子,推开所有的窗户,敞开门。东北的冬天寒冷刺骨,这使本来就忧伤、绝望的我出了越来越多的虚汗(一个人忧伤和绝望的时候,汗毛孔就会出现问题,张开之后不易合拢),寒风肆无忌惮地穿透我羸弱的身体,所以我就对师父特别地抱怨,甚至冲他发怒、绝望。

慢慢的我发现这些都是错误的。我抱怨他是错的,对他发怒也是错的,甚至对他寄予希望都是我的错。通过大量的内省和忏悔,我不去抱怨、不去寄予希望之后发现,跟师父可以处得很愉快,甚至后来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会主动和我拥抱。

所以,正如师父曾对我讲的:“我之前之所以没有帮助你,是想让你知道,人是不能依赖任何人的,人要独立。你的一切想法、愿望和追求,要靠自己的努力奉献和付出去实现,依靠任何人都是不对的。”至此,我明白了师父对我是如此良苦用心,我对师父越来越感恩。

就这样,通过大量的努力、忏悔,我逐渐地从这种忧伤、希望和懊恼当中走出来了。身心是如此的轻松、愉悦,精神焕发,就连睡觉的时候都是美滋滋的!

我向着第四个情绪发起进攻,发现自己的第四个较重的情绪是要求。我很容易去要求别人,甚至憎恨,这是我过去丝毫没有觉察到的。

自己过去对“恨”的理解很肤浅。“恨”有轻、重之分。“恨”得严重就是报复,绞尽脑汁的想杀了对方,恨得咬牙切齿。那么轻微的恨是什么呢?比如,认为他人不好,“孬”。我们中国的文字,造得多妙啊!实际上这个“不好”是被衬托、对比出来的。有时候我们会把很多的美好拼凑在一起,并且想积聚在某个人的身上或者某件事情上来实现期许。而当这一切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产生“恨”。学到佛法的很多美妙境界,了知很多佛国的庄严美好之后,再回归现状,就会认为现实世界是"孬",这种恨意造成了我身心巨大的痛苦。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运用“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方法:愿一切生灵对于美好的贪欲、幻想,以及取相的痛苦,由我来承受,愿我能给与他们永远不要求,永远不恨人,永远不贪着美好,永远不幻想,永远不取相。“贪好”的原因是从取相上来解释的。例如“我”认为一个小庭院非常别致,环境优美,而且毛老师的尚善基金会的绿化做得非常好,于是很想将二者完美结合,但是这件事情是我现在的能力所做不到的,于是我就寄希望于某个人来帮我实现愿望,一旦实现不了,我就会恨他能力不足,认为他“孬”,进而产生新的烦恼、矛盾等等。

如今,通过大量的忏悔之后,我虽然还没有完全做到对任何事情都不贪好、不幻想、不要求、不恨孬,但是,当这种情绪有所缓解的时候,我与别人之间的相处也开始变得轻松愉快了,身心自在了许多。

正如佛法中讲,一个人如何能得到大自在呢?对于任何的“相”都不去执著、不贪、不取相的时候就得大自在了。在我冥想和忏悔的时候,慢慢感受到了这种感觉。

关于“自在”,还有个小故事。在哈尔滨的时候曾遇到一位专门做土建的企业家,他跟我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一次,他和几个同行去拜见黑龙江省省长,其它几位企业家都很紧张,表现得有些卑躬屈膝,然而这位企业家的状态却很放松,拜访结束后,其他几个企业家既不解又有些生气,认为他们是上亿的富翁,而他只是千万的富翁,为什么他能够这样轻松呢?这位企业家说:“我们家有一个祖训,就是‘人不求人一边高’。当我不去求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地位,无论他的身份如何。”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开始忏悔: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去要求,自己有能力就尽量地做,力所不能及时,可以请他人有报酬的帮我做,实在做不了的,暂时先不做,等机缘成熟时再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轻松、自在,做事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第五种情绪——烦躁。依旧是运用“自他相换菩提心”这个方法,用大量的冥想:愿一切生灵的烦躁融入心间的“我”字当中,愿我生生世世所有的善法、美好变成光明,变成白色的气,融入一切众生的身心当中。

烦躁这种情绪的根源是:看人的过失,挑人的毛病。烦躁的情绪所涉及的面很广,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相比其他人就是错误的,由此引发的各种情绪造成了烦躁不安。

而最主要的烦躁就是认为“我”是对的,“我”是好的,“我”是正面的,凡是跟“我”有关的美好都会使他人显的不美好。因此,心中会积聚大量的烦躁与不安。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我对、他错”的分别呢?佛陀在经典里告诉我们,痛苦来源于“我执”。我们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我们最在乎的是自己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人和物。有此认知之后,我开始忏悔不烦人、不挑任何人的毛病、不去执著“我”,不去说“我”。虽然没有彻底瓦解所有的“我执”,但还是一定成效的。

在断除烦躁情绪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另一个情绪的存在,即“怀疑”。我运用冥想的方法来断除心中的怀疑、揣测及发问。对别人产生好奇并发问,而对方未必想回答或者方便回答,会使彼此尴尬,亦或会说谎敷衍对方,由此双方会产生不愉快。冥想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怀疑揣测,人可以活得更快乐。我开始很努力地去忏悔,发誓对任何人、任何事不怀疑、不揣测、不发问。当我忏悔了之后,曾经常发热的头部现在不热了,而且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一路走来,末学不断地挑战烦恼,战胜自我。现在,我的身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6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有一次我到广东的一个寺院讲课时看到有关抑郁症的介绍,当时,国际上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有3.5亿的抑郁症患者,中国2004的一个数据统计显示有九千万之多的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达二十万之多。数字如此庞大,让人痛心。

在自己的抑郁症非常严重的时候,曾经做的一件傻事,现在想来很是搞笑。当我绝望到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又无法自杀时,正赶上师父给我们传受“破瓦法”——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修这个法,想早些往生。可是,有一天师父在讲课的时候说:“你们有些人不要拿佛法当做自杀的工具,这样是不好的。”说完之后就看了我一眼,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把佛法当成了自杀的工具,于是就放弃了。

人类的疾病,林林总总,各不相同,身体的疾病远不及心理的疾病痛苦。人得了抑郁症之后情绪低落,全身难受无力,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病得很重,很多居士都很关心我,要求我的师父带我去医院治疗。结果到医院之后,我师父说我没病,没给我做任何检查,自己做了一次体检。师父虽然已是60多岁的老年人,但他红光满面,健康程度相当于青年人,反而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体虚弱如老年人的状态。当时的我,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怀啊!而在我师父身上又得不到,那种失落和绝望,让我痛苦到了极点。之后,在我觉得自己快要病入膏肓时,回想恩师续我法身慧命,恩情难报啊!心里想:我一定要尽己所能去报答师长的恩德。

在四川求学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八十块钱,非常拮据。那是2005年十月份,我有因缘到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以及辽宁去讲课,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更是得到其中一位企业家的欣赏和认同。由此因缘,带着他去拜见了我在四川佛学院的师父,他十分地发心,供养了一百多万,又拉了二十万斤大米供养佛学院一万多名的僧人。我还记得运米上山的艰辛,海拔三四千米的盘山道,一路开车。因为我是一个出家人,当时要检查证件,而我又没有带证件,没办法,自己只能下车走上去!当时高海拔,空气稀薄,我已经感冒发烧,中午又没吃午饭,再加上自己很容易绝望,这种种的痛苦使我觉得真的要死掉了。

即使是如此不堪的苦,我还是在想:“在我临死之前,还能为师父,为同学们做一件事,死也值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凭借这份感恩报恩的心才没有死去,反而活得越来越好。

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生命就开始有了希望。如果你不寄希望于任何人、任何事,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原来一切的美好都是从感恩报恩当中来的。

我开始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含义。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一定是别人对我们施与恩惠之后,我们马上就去回报,因为,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但是,我们要有一颗知恩的心,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就开始点点滴滴地去回馈,连续不断地回馈。

在此过程中,很多善缘就能持续增上,进而集聚更多的善缘,一个人的知恩报恩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于是各种各样人生的善缘,会变得越来越多。当我越来越有机会和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开始充满阳光!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