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天时”:人我之间,不可不达时!
文 |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
所说的“达天时”,包含着《老子》“道法自然”与古代“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先生说:“一个人便是一个太极,便是一个天地,便是一个阴阳。”意思是说,小而一身的阴阳消长与大而天地时代的变化,是息息相通的,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着。如能按着它的规律为人处世,则昌;反其道而行之,则亡。明白此理,就是“明理达时”的真火。
天时的“天”,是自然之意,包涵着自然变化之时和社会进展之时。一年四季更替,昼夜寒暑往来,人们只有认识它,适应它,运用它,才可生存,人的生活和生产,才能不失其时。否则,便要自取灾祸,自取灭亡。
达自然之时,是容易理解的,那么达社会之时,就比较复杂了。先生自从三十五岁“救杨柏”大彻大悟之后,便大声疾呼:“要换世界啦!后天返先天,一切一切都要改更。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即将开幕啦!自私自利,争贪无餍的旧世界快要到头啦!”当时有识之士,则认为他确有独到之处,有先见之明;不识者,则以他为痴,以他为狂。那个时代,确实有许多富人,对他确信无疑,从而舍弃了家产,创办女子义学,但愿过贫苦的生活。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其突出者,如海城张雅轩,怀德朱耀庭,安东徐瑞林,青龙周彭龄,等等,成百上千。通过历史验证,他们的儿孙后代,都感谢老一辈的明智和果断,认为他们所走的路,非常正确。同时,在那清末民初的年代,也确有千千万万个女子,都到女子义学读书,以后服务于社会的各各角落,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在家中则成为贤妻良母。此外,还有许多革旧创新的措施,诸如提倡“崇俭结婚”,寡妇可改嫁,“娶女婿”生子从母姓,以及认母奉养,当“大同儿子”等等,所有这些,均属史实,有据可考。凤仪先生原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为何后来能如此顿悟天人一贯之理,洞悉世道变化之机,其机理何在?我们现在还说不清楚,只好留待专家学者去探讨吧。
不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达天时都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是永远前进的,社会是不断变革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着社会变革之时,人们如果不认识,便不能适应,甚至逆流而动。如此,则不仅寸步难行,竟而痛苦终生。这不就是因为缺乏“明理达时”的真火吗?故日:“欲生真火必达天时。”《易经》“革卦”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乃是二千年前的古人,极赞“达天时”的伟大意义,说明了“变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何等重要!故古人称孔子为“圣之时者也”。
人我之间,也不可不达时(达天时亦称“达时”)。对儿童的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教育是有区别的;爱护小孩和爱护老人,也是绝不相同的;对男人和对女人的帮助也绝不一样。由此看来,达对方之时,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欲达对方人之时,必须首先达透对方人性心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先生说:“要达透对方人的道,知他是那样的人,才办那样的事。某人心性含有罪孽,他才办糊涂事,是令人可怜的;鱼有鱼的性,你不明物的性,强使鸟潜游水底鱼类高飞天上,这正是不明物性和物理,才以‘无明’之火行事。若能达透对方的时,知对方的性,明对方的理,不能妄动无明,才是真火”。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他,掌握他,才能教育他。否则,单纯用热心肠,恨铁不成钢,都是无济于事的。更为实质的问题,是你的气量狭小,容不了对方,而用气禀性去管他,结果,只恐怕他口服心不服,事与愿违,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只有从爱护出发,首先在心理上能包容他,理解他,才能达到教育他的目的。否则,也只能“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尤其家庭伦理关系中,彼此不能互通心理,如对子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夫妻之间,更是如此。由此可见,“达时”,在人我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万物各有其时,错过时机,便影响其正常的发育成长,所以农人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都要不误农时。
对个人一生中的“时”,能不失时机的掌握,更为重要。凤仪先生把人的一生分为春夏秋冬四季,青少年时期为春季,正在生长发育、学习向上的阶段,要处处现出生发之气;壮年时期为夏季,正是龙腾虎跃大做一番的时期;五十多岁是事业有所成就阶段,为秋季,要适当的收敛,总结经验;到老年乃是冬季,属于收藏时期,一切一切都应让下一代接替,不可再争名逐利,好大喜功了。先生把老年称为“了道”时期,应当“功成名遂身退”,清心寡欲,以顺应天道之自然。人一生应按这个发展变化的准则而行,否则,便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综上所述,人生只有达透自然之时,社会之时,人我之时,万物之时,以及自身的少壮衰老之时,才是明理达时的真火。它永远是人们前进路上的明灯。所以凤仪先生说:“五行中,火是给人照亮的。”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