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到底准备好了当爹当妈了吗?
喂!你到底准备好了当爹当妈了吗?
亲子关系还是依附关系,是你依附你孩子,孩子只是工具来代偿你自己的空洞,还是孩子被掠夺所有独立能力为了表达你很重要而产生的依附。
世界很小,小到你必须,你也只能通过孩子来表达你活着的唯一重要性。你对自己残酷吗?
◎ 依附关系 ◎
自己现在跟亲密的人,是属于依附关系,或者是真正的亲密关系,可从以下的事情加以辨别。若觉得心里充满无力感,甚至威胁到生活,那就是依附关系。心里充满无力感且生活受到威胁的人,无法安于现况,会想要虚张声势有所作为,但有时光用想的就没了勇气,且充满失望感。
会虚张声势或迎合别人,无法安于现况的人,无法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有的只是依附关系,这是各恶性循环。若心理素质够成熟,就能跟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时不需要虚张声势,也不需要迎合别人,而且,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还能让自己的心更强壮。
所谓依附关系会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别人怎么也打不进这个圈子,就这种状况来看,依附关系也具有排他性,这是彼此为了跟对方表示忠诚,才会这样拒绝别人的加入。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把对方脸上的痘痘当成酒窝样赞爱。而真正的亲密关系是,是痘痘就是痘痘,可不会当成酒窝,但即使对方有痘痘,仍然一样喜欢他。依附关系却是会将痘痘强说成酒窝,伪装成情人眼里出西施。
于是,哪天情绪爆发了,就把痘痘用厌恶的语言回敬对方是缺陷。依附关系就是这样,不是喜欢就是讨厌,原本相互欣赏的恋人,在这样的依附关系下,变的相互憎恶与谩骂。
这些关系彼此不亲,纯粹只是被袒护与袒护的依附关系。常听小女生们从幼稚园到高中的,组成各种小团体对成员表示:“如果你跟那个人来往,就不要继续跟我们来往。。。”长大的成人也会做这样的事。就好像女生们在一起的好友圈,虽然走到哪里都腻在一起,却只是依附关系。身处于这一的依附关系下,这些人深信自己就是好友圈的一份子,但是这样的观念却异常沉重,因为这是一个得牺牲彼此个性才能成立的关系。因为彼此都要牺牲心理层面的自我,才能成立这样的关系,每个人下意识都会充满无力感。
所谓的依附关系即便外表看来多亲密,说穿了,只是心理充满无力感的一群人异常的结合。而且彼此的内心深处,都会觉得自己无法被保护,正因为如此,只要出现丁点的不同意见,就会挑动彼此敏感的神经。彼此异常的遵守某些规定,但出现丁点不同个性或意见,就会过度反应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们表面上看似非常团结,但因为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无法被保护,因此反而会更加在意外面的世界。在依附关系下,会非常在意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
情绪上成熟者,不只能享受被人喜爱的幸福,也有能力爱上跟自己有缘的人。真实的爱,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温柔体贴的人,明知有缘且彼此相知相惜的这个人有些缺点,也不会任意抛弃对方,会尊重对方原有的样子。
但是,再依附关系中生存者,无法善用跟这类温柔体贴者接触到的机会。这是因为自己虽被重视,却未察觉自己被重视,因为不会感受的神经,感受不到自己被重视。因为无感和没有同理心破坏了这样的关系。在依附关系下,情爱是直接被夸饰的东西,不会间接的表现出来。但是,真实的爱要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是说能以间接方式表达的爱,才是真实的爱。而非仅仅口头上的奉承。
在亲子的依附关系中,父母会直接摸孩子的头跟他说:“真是好孩子。。。”,这种父母能展示的部分,大概也只有这样,他们不会拖着疲惫的身躯,还四处张罗这个那个孩子所祈求的东西。很久以前看《该质疑的母爱》这本书,书中有两个论点。一是比起过度虚伪的母爱,对孩子来说能轻易接受的爱,才是真实的爱。另一是真实的爱会以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是书里并没有解释何以间接表达出来的爱才是真实的爱。
这其实是因为父母要有理解孩子心理的能力,才有间接表达情爱的能力,而拥有理解他人心理之能力者所展现的情爱,才是真实的情爱。在直接展现的情爱里,未必需要拥有理解对方心理的能力。好像父母会带孩子去某处欣赏漂亮的景色,这是直接对孩子展示的情爱。但对这个孩子来说,或许他并不会特别想去哪里看风景。他内心更想在加玩玩具,或是跟朋友一起玩游戏。而无视于孩子这种心情的父母,就会带孩子去做这样的事,甚至认为自己是疼爱孩子的好父母。
◎ 孩子心理的渴望 ◎
又比如说,孩子想要某个笔记本,但这个笔记本一般文具店都找不到,而且已经停止生产了。可是,孩子就是想要这个笔记本。这时,如果父母背地里非常认真的去找这本笔记本,这就是间接的情爱展现。虽然很忙,可还是全市甚至网络上到处努力,再忙也没有忘记这件事,正是间接的情爱展现。另一种父母,会拿一本不一样的笔记本给孩子,试图告诉孩子这个笔记本也不差,逼孩子立刻忘记原来想要的,这样的父母粗糙的根本无法理解孩子心里的渴望。
某个高中老师他本身是棒球对的教练,与我聊起球员的妈妈。某球员的妈妈常来看孩子练习打球,只要孩子一会棒安打,就开心的拍手叫好,大力支持孩子。等练习结束要离开时,还会帮孩子拿球袋。不过这样的妈妈会给孩子吃速食。等孩子结束练习,帮他拿袋子,这些行为是直接展现的情爱;反过来说,为了帮孩子制作美味的料理,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花费时间和精力,这就是间接展现的情爱。会给孩子提球袋或给孩子吃速食的妈妈,只是强行将自己的情爱推销给孩子,成天粘在一起的母子关系,等同于一种依附的关系。只要是跟孩子处于这种整天依赖依附关系的妈妈,即使练习打球的孩子球帽上破了个洞,她往往都没有注意到,或者干脆认为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而不加以修补。
◎ 选礼物的方式 ◎
要辨别跟孩子是否为依附关系的一个方法,就是选择礼物的方式。无论是孩子的生日,或者是他达成什么目标的那一天,愿意花精力寻找特别针对孩子喜欢的礼物,就不是依附关系。而在依附关系下的人,因为老是跟对方粘在一起,根本不会花时间或精神去为对方找什么特殊的礼物。身处于依附关系者,只要自己没出现在对方世界,就会觉得不舒服,总是习惯以最直接的方式取悦对方。
依附关系下的人们看似很亲密,但老实说彼此都不是很体贴。在这种关系情况下,即便一直维持着依附关系,彼此的依赖性还是没有获得满足。喜欢跟别人黏在一起本身不是坏事,只要撒娇的欲望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想这么做了。依附关系就好像彼此向对方撒娇,但事实上,就是孩童时期撒娇的欲望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行为反应。
◎ 脱离依附关系 ◎
自己若警觉到跟某人处于依附关系,一定要想办法脱离这样的关系。这是因为若持续跟某人处于依附关系,那你的心灵将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也会阻碍自己的成长。
其实你可以这样思考:你跟孩子是依附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当给予孩子奖励和处罚时,你是用自己设下的框框来衡量,还是基于使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这样的心情?母亲并不是都是伟大的,真正伟大的母亲是真心体贴,温柔付出,不夹杂个人虚荣,不算计为了得失脸面。经常用这些检视自己的心态,使母爱变的单纯,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亲子关系间有了依附,孩子就是被父母摆布的玩偶。这样的时期里,父母完全不去关系孩子真实的需要,和天赋使然。各种早教训练,乐器,读写说等等,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或许以及被强制性管制而冻僵硬。这样的孩子处于依附关系的童年时期,因为没有学会表达真实情感,父母完全不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也完全忽视父母的真实需要,并非不关心,而是某个心端处的麻木,无法产生知觉上的链接。常常这样的父母都会这样抱怨成年后的孩子们根本不懂自己的苦心。
身处依附关系者,完全不在意或无感于跟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或期望,心理想的只有自己的需求,所以,跟父母依附关系式长大的人,无所谓自己的需求,因为他从来不被允许可以拥有自己的需求。这种关系培养下的成年人,首先应该理解自己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需求,而且还要了解一件事,拥有自己的需求,绝不是要跟别人做对。想要维持依附关系者,会用活泼而不具攻击性的言语,来粉饰自己呆板专制的想法,所以,想好好活着的人一定要注意的,不是对方表面上的语言,而是这个人透过这些语言想达到何种诉求。
对人来说,最可悲的是失去流露自然情感的能力,但从小自父母操控下,压抑着自我情感长大的人,似乎怎么也看不见自己已丧失了自然情感流露的能力。首先是自己不会对身边的人保持自然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真实的情绪,莫名的包装自己,压抑住对别人抱持真实情感的想法,甚至装作自己并不喜欢对方。
自己无法自然表现出喜欢或讨厌某件事,无法顺应内心的情感,总是先考虑可以或不可以有某些感觉,这意味着,自己已丧失了主导自己心智的能力。对失去父母保护就无法存活的孩子来说,一定得将自己塞进这个父母塑造的框框里,按照这个扭曲的框框,重新调整真实的自己。无论是应该好有趣,或应该好无聊,这么做,这么听父母之命的感受,都是在扼杀孩子自然的情感,拼命去创造虚构的情感。
你是我执观念重的父母吗?常感觉孩子不听话,翅膀硬了,没把你摆在眼里?你像个孩子一样不讲道理的生气了,孩子感受到压力,而压抑自我要装懂事?这真是双输的局面。情开始练习以独立者的角度,尊重孩子撒娇或是偶尔的撒野,允许孩子抒发情绪,让孩子完成自我感觉的过程,然后协助他们整理心情和明辨是非。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内心成熟的大人,这整个过程,应该不会使你不耐烦或想要动怒。
切记切记切记!献给天下所有看塔塔文章的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祝投胎在比利时的外公遇见成熟大爱的父母。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