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个孩子出了5个博士,把教育孩子当事业做:你为孩子吃的苦,命运会加倍补偿

你本善良 2020-09-19

有一个成功的爹培养出了六个优秀的儿女,媒体们都问他:「你的育儿秘诀是什么?」

他说:把父亲角色当事业来经营。」

 

他是蔡笑晚,他是父教倡导者

在他看来,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不但失职,更是失败:「父亲是我的终身事业,它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第一位!」

他的孩子们在上中学前一直生活在乡村。

可这些孩子个个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获得博士学位;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就读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副教授。

 

蔡笑晚的成功证明了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 图为蔡笑晚,家庭教育专家


1


别出心裁,教育不走寻常路


蔡笑晚说,因为自己没有成才,追赶时间的紧迫感很强,所以长子一出生他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那个年代不流行早期教育,可能连这个概念都没有,至少我自己就不知道,对第一个孩子的做法纯粹是出于追赶时间的心态。


蔡笑晚在孩子三岁以前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依靠数字,这与很多人主张的语言教育有所不同。儿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蔡笑晚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上划一下,嘴里念「一」,或是拍着他的小手有节奏地数数。八个多月时,老大天文就能按顺序念出一至五,一岁多就能认识一至十的阿拉伯数字,然后是中文数字和大写数字。


「一般的家长只从一教到十,但我一直教他们念到千位数,让他们对大数字也很熟悉。等到他们会写的时候再教加减乘除法,因为有了大数字的基础,多位数的运算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级学生最多就是进行两位数的运算,但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会算四位数的加法了。」


曾经有从事教育的朋友反对蔡笑晚的数学训练方法,并向他介绍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教育要与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相一致,不能超前,也不要错过最佳教育时间。但蔡笑晚坚持自己对「最佳教育时间」的判断,孩子们两岁半后,他开始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训练,不久就惊奇地发现,即使在幼儿阶段,孩子也具备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学得越快,根本不存在卢梭认为的「理性」睡眠问题。


也许正是幼年阶段开始的数学训练,给老大天文埋藏下了强大的数学因子,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蔡笑晚说,他对自己的资质没有怀疑,对子女的资质也从不怀疑,而且他觉得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么疾病,都不会相差很大,关键就看早期教育的开发


你看到这里,是不是该惊呼:早知道我也在孩子小时候早点开发了。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者,只要用心,相信你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孩子的独特教育法。


△ 蔡笑晚全家福,摄于1983年7月


2


立志教育,把《 荷马史诗 》写进家训


孩子们一过三岁,蔡笑晚的育才策略里又增加了一项立志教育。他坚信「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不会满足于现状,取得成绩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


蔡笑晚刚行医的那几年,全家人住在农村一间租来的百年老屋里,楼下是店堂,楼上是一家八口的卧室兼书房。蔡笑晚在墙壁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空儿就给孩子们讲这些科学家的故事。


每天清晨,他在楼下拉起二胡,孩子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起床。接着他又打开广播,调到播放英语和日语节目的频道。孩子们每天听,渐渐对外语产生了兴趣。等到夜幕降临后,全家人围坐在灯下,蔡笑晚看专业书,孩子们读课本,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蔡笑晚一手营造的氛围熏陶下,小女儿四岁就告诉爸爸她要当中国的居里夫人。


「我鼓励孩子长大以后干大事业,读博士、做科学家,成名成家,我觉得这特别重要。我经常教他们背诵《荷马史诗》中的一段:莫辜负你一片聪明美质,你须抖擞精神,留个芳名在青史。还把这段写进了家训里。」


引导孩子树立远大抱负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蔡笑晚多年的经验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我第一次带大儿子去给他爷爷扫墓时,他才三四岁,他问我墓里面是什么,我告诉他爷爷躺在里面睡觉。他问爷爷还会出来吗?我说等他读了博士爷爷就出来了。他又问博士是什么,我就说读书一直读到顶就是博士。我还告诉他,爷爷读了中央法医研究所,名气很大,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很尊重他。以后每年天文都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去上学。」


厉害了!这种无缝不入的教育方法,才是培养博士的不二法门。不是孩子不成器,实在是我们给予的影响不够深远呀。


3


旅行励志,培养孩子的伟大情怀


蔡笑晚还相信旅游可以在孩子心灵的图纸上描绘出永远不褪色的美丽图腾。上个世纪70年代,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形成,他已经带着孩子们展开了自己的旅行立志计划。


蔡笑晚曾利用暑假的一个月时间带孩子们游览了东北三省、天津、北京等地。「我们用最节省的方法,大部分靠走。孩子们也就十岁左右,两个人抬一个包,我们大人一人背一个。每到一个景点,我就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


令全家人都难忘的是山海关和北戴河之行。「孩子们早就背过毛泽东的诗词《北戴河》,只是一直没有身临其境。到达北戴河时,恰巧下起了倾盆大雨,孩子们亲身领略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景色,体会更深刻了。」


「通过旅游,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大这么美好,中国的历史这么悠久,在他们心里从小就有了对伟大和高尚的追求,这是当时一般的孩子无法领略的。」蔡笑晚一直很重视孩子们的旅行计划,小女儿天西读科大少年班时,就在他的鼓励下游览了众多名山大川。


「我始终认为伟大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让美和伟大的外景、崇高的意境结合在一起才能感化出来。」


从小就把孩子的视界打开,看到的便是不一样的景象,他们胸中自会有丘壑,不会拘泥于日常的调皮捣蛋了。


△ 图为蔡笑晚参加女儿毕业典礼


4


强化自学,能力与才华的加油站


在蔡笑晚看来,通过早期教育和立志教育奠定了人生的发展基础,之后就是采取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走上成才之路。「这个方法就是培养自学能力。」


「我觉得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的能力和才华绝不仅仅是老师能够教给的,必须通过自学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由于自己拥有丰富的自学经验,从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蔡笑晚便开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但这种培养并不是盲目的,「第一是看以前的基础是不是扎实;第二要看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第三要看他对目标有没有强烈的追求欲望。」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蔡笑晚就循序渐进地展开培养,在生活中让孩子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在读书方面让孩子自己钻研不懂的地方,而且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


孩子们学的研究生课本,蔡笑晚都非常熟悉,教学的进度也清清楚楚。「我不会一课一课地教他们,而是告诉他们哪些部分重要,要先学,哪些部分次要,可以晚些学。


他认为既然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追求,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不能放松。直到现在,蔡笑晚还保持着天天读书的习惯。他一直钻研相对论,把相对论的重要经典一一读遍,还撰写了大量论文,与钱学森通过信。父亲的读书、自学习惯,为孩子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他的指导下,六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老大天文为报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时间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老二天武花四个月学完高中三个学期的课程,一举考入少年班;老五和老六小学毕业后仅用一个暑假自学完初一的内容,直接升入初二就读。


这个父亲的事业可真是用心至极呀,如此努力,岂有不功成名就的道理?


5


鼓励跳级,追赶时间就是胜利


蔡笑晚鼓励孩子们自学、赶进度,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正常的教育程序,争取更多的时间。「世界上一切胜利都可以归结为时间上的胜利。现代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小时候的一年比成人后的一年对人生的发展更加重要,因此要更加珍惜。」


在这样的观念下,他的六名子女大多在六岁以前就入校读书,并多次跳级。天文十五岁念大学,十九岁读研究生,二十一岁开始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天武十四岁读中科大少年班,十八岁由国家公派赴美攻读博士研究生;天西二十二岁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然而学校并不都赞同蔡笑晚的观点,认为跳级打破了教学常规,是拔苗助长,一般不予鼓励。对此蔡笑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有了早期教育,我的孩子智力发育水平跟其他孩子不同,硬把他们固定在同一个班级里面,对优秀的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对差学生来说也很痛苦。所以好的学生要跳级,差的学生要留级,但学校只允许留级,这也是顾此失彼。」


蔡笑晚说跳级也是根据孩子自己的愿望,绝不强求,小女儿不读初一就是她自己提出来的。「当时她考上了瑞安最好的中学,在假期里就自学完初一的课程。我们找到学校商量让她直接读初二,但学校不同意。我们征求女儿的意见,她说先试读一天。上了一天初一的课,她回来就说不想念了,内容她都懂,没有意思。我们就给她转学到另一所学校直接念了初二。」


因为跳级的问题,蔡笑晚跟很多学校发生过矛盾,这个学校不同意就换另一个。从小学到博士,大儿子共读过十一所学校。「按正常程序,从小学开始到博士毕业需要二十二年左右。我的孩子在时间上都很超前,这无疑会转化为以后竞争上的优势。」


按部就班是我们大部分走的路,敢于突出重围,敢于跟学校叫板,敢于坚持自己的路线,才是蔡笑晚作为父亲最伟大的地方。


△ 蔡笑晚全家福近照


6


心理解码,让愿望自由开花


蔡笑晚的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来自他的子女。老四天润读中学的时候,社会上正流行《少林寺》《霍元甲》这些武打片和金庸小说,练就一身无敌武功成为很多少年的梦想。原本成绩优秀的老四对读书突然没有兴趣了,一心想去学习武术。


「当时他给我写了两封决心书,说他今生绝不读书了,决心成为一代武术大师,打败所有的武术高手,保卫家园,震动世界。就像现在的超女一样,偶像效应让他偏离了我们原来的要求,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蔡笑晚觉得不管时代怎么发展,读书是每一个时代最要紧的事情,教育也是每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业。可通过谈话,他发现老四的决心很大,哥哥们的劝说一概不起作用,他还从街上拿回江西一所武术学校的招生简章给自己看。「我是医生,毕竟懂一些心理学,勉强让他读书对他的发展也不利,干脆让他去学武。如果我们蔡家真的出一个武术大师也是很好的事啊。」


蔡笑晚和武校的老师通了信,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郑重其事地为四子摆酒送行。不料没过多久,老四就写信来说他感到那不是他该去的地方。原来那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读书读不好的,还经常打架、赌博,和他完全不是一类人,而且文化课也根本不受重视。


「老四说想马上回来,我没有同意。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这是对自己的事情不负责任,将来还会遇到问题。既然去了就必须坚持,最后他坚持了一个学期。」返家后老四一心读书,最终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一个学期的武校经历也让他获益不少,力气在班里是最大的。蔡笑晚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小女儿就读中科大少年班时也发生过心理上的困扰,因为她是那一届年龄最小的,入学时只有十四岁,同学都把她当小孩子对待。可天西的心理并不幼稚,自理能力也很强,难免认为自己被小看了。经过蔡笑晚及时沟通,这种困扰也被纠正过来了。


「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跟我们沟通,这也得归功于早期教育,早期沟通得好,就不存在隔阂。现在的父母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他们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跟孩子共同成长,教育方法也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教育方法必须适应孩子每个时期的成长,他才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和愿意商量的人。


敢于坚持自己,却不一意孤行,蔡笑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却能够遵循孩子自己的意见,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7


六子成才,「父亲」的事业仍将继续


看着子女们从小小的瑞安陆续迈入高等学府、踏出国门,蔡笑晚在欣慰自豪的同时,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从不借此宣扬。「不宣扬,他们就能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一旦宣扬了,社会的眼睛就会盯在他们身上,成为聚焦的对象,无形中就产生了压力。」直到最小的女儿也赴美国读博士了,当地的报纸才第一次报道了蔡家的故事。天西二十八岁时成为哈佛最年轻的副教授更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很多父母向蔡笑晚咨询取经,还把孩子送来请他辅导。「有的每星期来几次,有的暑假就住在我这里。我指导的孩子可能有上百个了,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在剑桥大学读了博士后,他的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


蔡笑晚感觉自己的教育经验对社会也许有用,六年前,他开始将自己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撰写成书,希望能助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一臂之力,也为自己作为父亲的事业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 蔡笑晚录制《鲁豫有约》节目


子女们也非常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大儿子博士典礼后给蔡笑晚来信说,他的博士帽有一半是父母的。三个儿子从美国募集到一百万元资金,以蔡笑晚的名义在瑞安设立了「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每年7月,「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将拿出五万元人民币奖励当地的优秀高考生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蔡笑晚坚信,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紧的人生事业,而他的事业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在未来的岁月里,他愿意把自己的精力贡献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孩子们。



他的大儿子蔡天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8年荣获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

二儿子蔡天武,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毕业后曾任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现在纽约自己经营公司;

三儿子蔡天思,是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在开办实业;

四儿子蔡天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现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儿子蔡天君,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六女儿蔡天西,18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把一个孩子抚养长大尚且需要父母付出巨大心血,把六个孩子抚养成才,5个博士1个硕士背后的艰难可想而知。

蔡笑晚自己是个诊所医生单纯看收入的话在当地尚且算可以,但因为要养育6个孩子的缘故家中的条件就困难得多。

孩子们尚未成年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人带着6个孩子总共8个人就在租来的30多平方的破旧房子里共同生活。

房间没有像样的家具,孩子们的衣服也要一个接着一个的轮着穿,但就是在这样的家境中他们还是千方百计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有很多是我觉得特别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1

避免责骂,积极鼓励

保持孩子对成功的信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一个理念:“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

蔡笑晚和妻子虽然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有出息,但跟很多会用打骂方式的“虎妈”“狼爸”不同,他们坚信的是:

“任何人都万万不可被自己父母歧视,一个被父母歧视的人不可能有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根本上就是一个病态之人,根本谈不上成才”。

所以在蔡家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宠爱和鼓励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他有几个通过鼓励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小技巧,比如跟孩子聊到某个话题他会有意识的跟孩子们争论。

但是这种争论绝不是要说服孩子,更不是以打压的方式让孩子难堪,而是经常会自己站到错误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再及时的给予孩子表扬鼓励,这样一来孩子就不怕当众跟别人辩论了,孩子的言谈之中自信就上来了。

另外在蔡家只要是孩子会认路了,那么无论是拜访亲友还是出去散步、旅游每次出门都一定是让孩子走在前面,请他为父母带路,这样经常性的带路会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老蔡还有一个让孩子自信的小窍门,是会经常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做错事之后对孩子进行挖苦讽刺,但老蔡从来不会去贬低孩子,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是个特殊人物,相信他自己将来一定有出息。

他认为一定要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才会对自己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孩子会更容易成才。

2

抓紧早教时机

重视孩子思维培养

蔡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很早就开始早期教育的,在他看来早期教育并不是拔苗助长,而是:

“在灵魂的塑造过程中,迫不及待地需要材料,就看你这个时候提供了什么样的材料,一旦塑造完成之后,你再想把其中的坏材料调换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至少是非常困难的。”

在蔡家,孩子们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电视的蔡笑晚夫妻俩也不看电视基本就是陪孩子读书给孩子讲故事。

从古今中外的典故、神话到经典的儿童文学名篇再到名人为人的励志故事,蔡笑晚都不厌其烦的给孩子们讲。最常教孩子们背诵一首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莫辜负你一片聪明美质

你须抖擞精神

留个芳名在青史

他希望用这些故事和诗文给孩子打好精神的底子帮孩子从小立大志。

蔡笑晚同时非常注重的是对6个孩子思维的训练和开发,尤其在数学思维开发上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

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他们夫妻就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感知到数字一二三四五都是什么。

等孩子三岁之后就经常给孩子出一些趣味的数学题,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听完让孩子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日积月累下来,像是加减法、乘除法鸡兔同笼问题、牛吃草问题童子分桃问题等等孩子就都在游戏中学会了。

小女儿天西十一岁的时候,被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森林选中加入中科大少年班预备班。

徐老师选天西的理由就是:“数学的才能不是表现在你会解什么样的难题,而是表现在你是否具备特殊的数学思维,也就是说你是否具有数学家的头脑。解题技巧是可以通过练习学会的而数学思维不是每个人都能训练得出来的”。

蔡家其他几个孩子在数学物理上也都非常拔尖,可以说跟蔡笑晚坚持不懈的早教引导有极大的关系。

3

从小培养好习惯

懂礼仪的孩子不学坏

蔡笑晚对孩子礼仪和习惯的培养同样非常的早,他说“大礼是在小礼基础上形成的礼貌待人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习惯”。

从孩子刚会说话开始,蔡笑晚就会对孩子进行跟礼貌相关的教育,比如会先从最简单的礼节性的会话开始:“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叔叔再见、阿姨再见”。

等孩子三岁左右,会教孩子们给客人拿椅子、请客人坐下、请客人吃水果、给老人让座等等。

孩子上学之后更会特别教育孩子要礼貌对待同学,以及注意尊师重教。

生活中常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很多道理他以后就自然会知道。但很多行为好的习惯都是越小开始培养越好,因为一旦坏习惯养成等孩子长大后再进行纠正就往往要花费极大的力气才行。

4

多引导少干涉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想法说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做到的父母少之又少。

蔡家的几个孩子表面上看都比较“省心”,但各自也都经历过不少麻烦事儿。

就拿老四天润来说,他正在读初中的时候社会上非常流行《少林寺》《霍元甲》这些武打片和金庸的武打小说。

原本成绩优秀的老四也受到电影、小说的影响,就给父亲蔡笑晚写信说自己今生绝不读书了,决心成为一代武术大师要打败所有武林高手要保家卫国、震撼世界。

一般家庭中如果初中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父母肯定是少不了要打击阻拦,非把孩子拉回到学习的正途不可。

但蔡笑晚跟儿子聊了聊天,发现儿子决心很大,不仅哥哥们的劝告不听,还从街上拿回江西一所武术学校的招生简章,有些跃跃欲试。

蔡笑晚就按照儿子拿回的招生简章联系了武术学校的老师,了解了基本情况后郑重其事的为老四摆酒送行。

在他看来虽然读书是最要紧的事儿,但勉强让孩子读书对孩子身心发展也不利,不如干脆让孩子自己去试试。

没想到老四刚去武校没多久就写信说想回来,因为感觉武校“不是他该去的地方”。那里的大部分学生成绩都不好,也不重视文化课,经常打架、赌博跟他不是一类人。

儿子想回学校念书按理说正中了父亲的心思,但蔡笑晚还是没有马上同意,他认为想去就去,想回就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就让儿子坚持一个学期,再给孩子写信让儿子坚持到底同时不能忘记自学英语、数学。

还在信中不无幽默的说“什么时候回家早点告诉我们,我们会到车站接壮士回家。当时是大家一起给壮士送行的,我们相信壮士归家的情景一定会比给壮士送行的情景更风趣,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你的拳术表演”。

儿子经过了这样一番折腾再不提不读书的事情,学业表现比之前还好,青春的叛逆,就这样被父亲巧妙的化解开了。

5

李嘉诚先生有句话说: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教育上的失败。

但蔡笑晚先生似乎更进了一步,他是直接把教育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事业来做。

树妈自己也是做了妈妈之后越来越感觉到,教育孩子是特别讲究因果的一件事。父母在养育中逃避的每一个责任,都可能面临加倍的风险,父母为养育孩子付出的每一分心血命运也都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虽然我并不强求两个女儿成名成家、名扬天下,但却发自内心的希望我自己能把母亲这份事业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让孩子们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最好的自己。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既然上天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让它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看到这里,爸爸们是不是该行动了,不要总认为家庭教育是妈妈的事,学校教育是老师的事。你的孩子都是你的事,他们的未来就决定在你的手里。


准得不行:王凤仪论五行伦常道与疾病的关系

棒喝!传统文化家人,我们到底在做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继承)

家里没长幼,孩子得哮喘

穿越到先秦后吃顿饭,差点饿死!

【年谱与语录】11-20岁

这部短片10分钟不到,却让5000万人湿了眼眶:致生命中最珍贵的母爱

可怕:天下有一多半人都枉死于色欲,此祸之烈,世无有二!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之正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继承)

【年谱与语录】王凤仪老善人0-10岁

梁冬:為什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很少有變態自殺的?

“37岁,生了二胎,癌症晚期”:有钱阶级,不如有闲阶级

原谅别人错,自己好心情 ... 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王永庆的忠告:无论何时都要勤俭节约(为了自己的福报)

万般智慧定中来!中华文化怎样培养人的智慧!(郭继承老师)

年谱与语录-1-自述

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能解决生活问题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夜暴富!

白岩松:你为什么总是不高兴?

年谱与语录-0-前言(朱允恭)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