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病的第一妙方 - 乐!
————百岁老人赵明德讲述性理疗病见闻
药能治病,道能化病。我们一方面给病人讲伦常道德,另一方面还要让他疗养。有些人吃了药,他的病就治好了。有些人他吃完药,回头这疾病又犯了。这不是药不对,是他的思想就错了。你得把他的思想问题解决喽,他这病才能好。
怒恼恨怨烦造成的内脏的疾病,这个好治,它是从气上得的,只要你给他讲通了,顺过气来,疾病就能好。
就这个在亲情牵挂上,造成的疾病,不太好办。比如男女失恋了;父母失去孩子了等等,造成的疾病不好治。病人他白天晚上想这个,一天老想他,吃药也不管用,这是从亲情上来的,情牵!这种病一方面要给他疗养,同时还要看他是什么性,按照五行性慢慢开导,来给他讲病。
有一个讲病的例子:王凤仪先生正在道德会里忙着呢,有人来接讲病的讲员,可是会里已经没人啦,就剩俩老太太了。
王凤仪先生说:“会里就剩下你们两个菩萨了,你们就去给人家讲病吧!”
“善人那,俺们可不会讲病呀?”
“你们不会讲,还不会乐吗!”
她俩就记住了,到了那家,见了病人,她俩也不知道该咋讲,相互瞅瞅对方,她俩都乐了,乐的都快上不来气了,她们心里想:“叫俺俩来讲什么呢!俺也不会讲,真可乐!”
这一乐可把病人乐惊了,说:“你俩一定是看出我的毛病了,知道我有毛病还不肯说,你俩就是笑话我呀!”
他又说:“有病得自己道过。”
哎,他还真知道要道过,要忏悔。他自己就开始道过,把过错倒完了,这病还真的好了。
你说这病人是咋好的,是乐好的!让她俩给乐好了。
这讲病啊!自己义气得足!你阴沉沉的,给人讲病,那不行!你必须得有和乐的颜色。
道从乐中生,智由静中来。这心得要静啊。你看我在这儿坐着,心是静的。要是心乱如麻,那就讲不出来了,就会说这个忘那个的。心静下来了,这也不用心思啊!它自然就来了,想起来啥就说啥,就好使唤,管用。并不是说这讲病还有个固定的模式,就像“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似得,固定的,不是哪个事!你听我说的这一句那一句,前后还得相随,这句话搁在这儿正合适。说话、言行、动作要因时、因地、因人。这时候说什么话,得达时呀!
就像“子夏问孝”,圣人说“色难”。
“孟武柏问孝”,圣人不回答他了,圣人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就是:儿女之身父母之心呐!你身上有病,父母就忧心你呀!白天晚上掂着你呀!那还能算孝吗!
孔子为什么这么回答呢?因为孟武柏身体不好,常常生病;而子夏有阴木性,到了老人跟前,脸总是阴沉沉的,那他还能谈到孝吗。要孝敬老人,你必须得有个和乐的颜色。
人要总是乐呵呵的,这才行。这样你去讲病,坐那乐就能把他的病乐化喽。就能好了。自古仙佛无别法,光生欢喜别生愁。
人从一出生就哭,死了后子女还要哭,中间你再不会乐,那你这辈子不成了屈死鬼,不白来一趟么。
为什么有人不会乐呢?不知足呗。人要是知足,这不就乐起来吗!
富有富的好处,贫有贫的好处,得找着好处,这就乐了。乐起来就是上天堂了。太阳跟前没冰沱,到它跟前就化了。病也是这样,你要乐起来了,这病也就化了。
药能治病,道能化病。“乐”就是好病的一大法宝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