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氏“五毒”学说之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你本善良 2020-09-19



王氏“五毒”学说之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生:柏琳娜 导师:刘力红教授

 

摘录自:柏琳娜王氏“五毒”学说之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10

 

中文摘要

 

目的:‘五毒致病学说’是性理疗病法的核心内容。厘清五毒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是该法立法的机要所在。五毒中,王氏最为重视怨毒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并认为怨毒伤脾。本论文欲通过寻找中医经典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等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支撑,论证怨毒与脾胃病证的相关性,为广大同仁提供新的治疗脾胃病证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1)研究王凤仪先生生平及其讲课文稿等,从源头上探讨性理疗病法中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2)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寻求与本论文相关的论据;(3)结合在东三省采集的案例论证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

 

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及临床病案的观察,从理论上运用传统的‘象思维观’探讨怨与土及脾胃病之间的关系,进而将怨与脾胃相对应。而临床搜集的脾胃病病案,也证明了怨毒与脾胃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及运用该法治疗脾胃病的可行性。

 

结论:怨毒作为基本的不良情志,不仅与脾胃病证相关,也是导致其他脏腑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对怨的定义、怨与土的关系、怨导致脾胃病的机理等方面的论述,说明了怨与脾胃病存在着内在联系。广大医疗工作者应重视怨毒在脾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拓宽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王凤仪;性理疗病;怨;脾胃病

 

引言

 

王凤仪先生所创立的性理疗病法,其理论和治疗方式与现代心身医学及中医心理学有交叉,但是又有其独特的理论与侧重点,其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强调做人之道,立足自身,改过迁善,最终治愈疾病及和谐家庭关系。‘五毒致病学说’是其核心内容。‘五毒’怒恨怨恼烦与人体脏腑之间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即是怒伤肝胆、恨伤心小肠、怨伤脾胃、恼伤肺大肠、烦伤肾膀胱。这种对应关系也是性理疗病法的立法之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以探讨五毒之中怨毒与脾胃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主。本论文主要从‘象思维观’来分析怨与土、土与脾胃、怨与脾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来论证之。


正文

 

5怨与脾胃病相关的案例分析(先讲病案)

 

性理疗病法从创立距今已百年,其间愈病无数,鲜活的案例是对该法理论的最好印证。笔者将在本节对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佐证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

 

案例一:患者仇某男 60岁黑龙江克山县人

 

主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病史:患者胃胀、胃痛三十余年,经西医确诊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曾服中药、西药治疗,而病情反复。患者自幼丧母,其父与继母后育五子,因幼时缺乏母爱,又与继母隔阂,故对其父心存诸多不满,对弟妹时常打骂,脾性暴躁,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常头晕、四肢无力,终致不能下地干农活。虽四处求医,而病情反复。

 

因与性理疗病法重要传承人刘有生先生是同乡,故时常去听刘老师讲病,听课后逐渐明白其胃病源于对父亲及继母的埋怨。在明白病源后,患者悔悟自己只顾从自己出发,而从未体谅二老的难处,发心忏悔,最后通过排汗的方式,全身大汗,衣裤全部浸湿,愈其胃疾,后未再犯。

 

分析:患者外形以木性人为主,面色偏黄,属于木克土的情况,即是典型的怨夹杂怒导致脾胃病的病案。怨的对象又为父母,与前述脾胃病的病因及家庭五行中怨老人相符。其又属于怨夹杂怒的情况,而以怨为主。因其埋怨父亲、继母,而禀性中又有不服、性格暴躁的特点,将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弟妹身上,常打骂弟妹;患十二指肠溃疡,亦与其有阴木性人的特点有关,也与前述心身医学的研究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为A型性格特征,表现为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和缺乏耐心的特点相符。怨毒伤脾胃,毒气藏于肌肉里,故患者时常感觉四肢无力,甚至不能下地干农活,此症状与中医之脾主四肢肌肉及与《灵枢〃本神》所述相同:‘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忧思、怨毒伤脾,脾伤则脾意神伤,伤则四肢肌肉不得气血濡养,致四肢无力。性理疗病法中排病的方式以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所提之‘汗吐下’三种方式为主。此患者通过大汗出愈其病,原因就在其明暸病源在自己有阴木、阴土的性格特征,遇事好发怒、好怨人或事。因其患脾胃病的内在原因未消除,故虽药石有效,却病情反复。所以患者下定决心改正自己性格中阴性的一面,并真诚悔悟自己过去总埋怨父亲和继母,是为不孝;对待弟妹粗暴,将对父母的埋怨发泄在弟妹身上,是为不悌,未尽到当兄长的责任。如果仅仅通过外在药物的治疗而不改变自己内在的心性,就不能从根源上愈其胃疾,拔除病根。又因脾主四肢肌肉,怨人伤脾,怨毒藏于肌肉,故患者通过大汗的方式,使怨毒从四肢肌肉中随汗液排出,故能痊愈其疾。病愈后,患者对性理疗病法信心大增,并从此立志改变自己的禀性,是以其疾至今未再复发。

 

案例二:张某女 59岁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

 

主病:胃下垂、肺癌

 

病史:患者患慢性胃炎已三十余载,以胃胀、胃痛为主,50岁时西医诊断胃下垂。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但病情反复。08年因出现咳嗽胸闷等不适至医院检查出患肺癌,未予治疗。

 

患者自幼性格内向,素不多言。8岁时,因小事被父亲批评而埋怨父亲,又因粮荒食不果腹,开始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到17岁,遇‘上山下乡’运动被下放农村,因自幼体弱,不耐农活繁重,虽付出很大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而心生不平,怨天尤人,常暗自哭泣,自此胃脘不适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四肢无力,不能下地干活。23岁时在父亲的帮助下回到城市,因怨气未除,胃脘胀痛等证亦不见好转,转求中医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亦常反复。27岁成家后,与丈夫性格不合,丈夫嗜酒,常与其打闹,因自己性格内向,不敢与丈夫吵闹,而暗地生气、哭泣。50岁左右至医院查出患胃下垂。2003年经人介绍到刘有生老师家寻求治疗。经过刘老师几次为其讲解其病的根源之后,终于明白胃病与自己好怨天尤人有关。因为自己不能甘心情愿做事,付出总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否则心中委屈、心生不平。后来通过呕吐排病,自述先后曾吐出约几升水饮,时而夹杂食物,五味杂成,但以吐出淡味、甜味、辣味水饮为主。呕吐之后,胃脘不适大减,加之又逐渐改正自己好怨人的脾性,现在性格由悲观转乐观,对事物也不再像从前斤斤计较,而是对生活充满希望,胃病也基本痊愈。08年,患者查出患肺癌(未再确诊)。因家庭拮据,又加之患者已经接触性理疗病法,所以放弃手术治疗,也未接受其他药物的治疗。仅调节内心,保持心情愉快,心中常存感恩之心,乐观面对生活。现已两年有余,患者生活一切如常,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

 

分析:患者面色白,眉青目秀,说话条理详明、思路清晰,做事果断,有责任心,具有金性人的特征。因性格中含有阴土性人的特性,虽有阴金性人好分辨、争理,但并非外在的表露出来,性格内向,遇事虽能委曲求全,而内心好怨天尤人,常生闷气。所以患者属于土金性人。五行中,土生金,但如果土非能生万物之土,则其子金不得养。病人患脾胃病、肺癌,这是属于中医理论所讲的‘母子同病’。因患者禀性中含阴面的土性、金性,故出现脾胃、肺系的疾病。脾胃土,味为淡、甘,肺金味为辛辣。故其吐出物五味杂陈而以此三味为主。先后吐出十余升水饮,可以理解为脾意神受伤,脾胃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水饮存于体内,故患者常年食欲不佳,是因脾土不能运化所致。将其陈年之水饮吐出,亦是将昔日因怨气、恼人之气等存于体内的病理物质排出。故排后病减。患者几年间先后共呕吐十余升水饮,这是与患者逐渐深入认识其自身性格中的阴面相关的。现在患者虽患肺癌,但并未影响其正常生活,这也是与患者改变了好怨人、恼人的性格,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关。

 

案例三:王某女 49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古城镇

 

主病:胃痛、痞满

 

病史:患者胃胀、胃痛已三十五年,未经西医确诊,间断服用中药治疗,而病情反复。

 

患者自幼性格内向,因觉得父母偏心哥哥、弟弟而心怀不满,但又不善言表,常生闷气。至14岁就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婚后嫌弃公婆给彩礼少。又看不起丈夫,嫌弃丈夫挣钱少,后胃脘不适加重,严重时不能入食,四肢无力,不能干活。经人介绍至刘有生老师家听刘老师讲病,明白自己的病均源于自己不通情达理,埋怨父母、公婆、丈夫所致。遂开始打嗝数十个,后开始呕吐饭菜、水饮,五味杂陈,自述味以甜味、淡味为主。呕吐之后,胃痛明显减轻。其明白一切源自‘怨’,故立志改变自己的性情,至今已十余年。现已变得开朗、豁达,凡事‘反求于己’,现全家和睦,胃脘疼痛再未发作。

 

分析:患者从外形、面色上看即具有土性人的特征,如面容丰厚,多方,面色偏黄,背隆腰厚,行动稳重。其性格特点既具有阳土性人忠厚、淳朴、举止稳重,克尽职责的特点,又具有阴土性人好怨人、能容不能化,不伤他人,伤己身的特点。怨的对象为祖位的父母、公婆,也是因碍于传统思想中要顺从父母,孝敬公婆而常暗自生闷气。对父母的埋怨主要是觉得对待自己不公平。对公婆的埋怨除了结婚时嫌弃彩礼少之外,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成为抱怨的主要原因。因公婆护孙心切,不免妨碍自己教育小孩,所以常心中不满公婆。其排出怨气的方式,始以打嗝为主,说明患者素来气机不畅通,在其明白病的来源之后,气机畅达,才能出现打嗝几十余次。脾胃之土味为甘、淡,故吐出之物,开始有夹杂食物,不久则全为水饮,且以微甜或淡味为主。患者因从根源上明白了自己禀性中的阴面,通过‘找人好处,认己不是’慢慢改变自己的性格,遇事不再埋怨、抱怨,故能愈其脾胃疾患。

 

上述三则病案,一为木土性人,一为土金性人,一为典型的土性人。三位患者虽在禀性上有差异,但均好怨,有阴土性的禀性。怨的特点也与前述怨之‘能容不能化,含而不露,忍而不发,不伤他人,伤自身。’的特点相吻合。三位均患脾胃疾病,均在明白自身禀性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后,通过‘找人好处,认己不是’而出现或汗或吐的形式,排出因怨等不良情志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并通过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改善了家庭关系。

 

1王凤仪先生及其性理疗病法简介

 

1.2.2性理疗病法之“三性”

 

性理疗病法中,将性分为天性、禀性、习性。正如明朝大学者王阳明先生所述‘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天性即是此义,是圆满的,纯阳纯善的、大公无我的。对于禀性,王老先生认为因人的性都有所偏,不能处于圆满、纯善的状态,为‘气禀所拘,物欲所逼’而形成。习性则是指因各人喜好不同而形成的习惯,习性有好有坏。有禀性、习性就会遮蔽、染污天性。而王阳明先生在《王阳明全集〃知行录》中也讲:‘性一而已,仁义礼智,性之性也;……私欲客气,性之蔽也。……而蔽有浅深也。私欲客气,一病两痛。’由此可见,病痛的产生可因私欲蒙蔽天性导致。禀性与不良习性的存在就会产生私欲,故要消除禀性和不良习性,才能去除疾病。是以先生提出‘去习性,化禀性,才能圆满天性’。

 

1.2.3性理疗病法之“五行性人”

 

在性理疗病法中,五行的运用十分广泛。除了延续传统文化已有的如五色、五位、五方、五音、五虫、五元、天干五阳及五阴;中医五脏、五体、五藏、五窍;儒家五常;佛家五戒等内容外,还提出了五行性人及其阳面阴面、五毒(怒恨怨恼烦)、五能(木能立万物、火能化万物、土能养万物、金能分万物、水能生万物)、五大(木之功大、火之权大、土之德大、金之义大、水之人缘大)、家庭五行(兄为木、父为火、祖为土、弟妹为金、母为水)、国家五行(工为木、官为火、农为土、士为金、商为水)等新的五行归类。并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的运用,或以治病,或以修身,或以齐家,或以处世,无不获验。其要旨在教人立住本位,各行其道,以使五行顺利运转,成一循环无端之圆运动。究其立足点则仍在修己化性(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五行性人是按木火土金水的阴阳五行禀赋盈亏划分的,每一行人根据性格和气质又分为阳面与阴面,即是运用五行学说将人分为阳木性人、阴木性人、阳火性人、阴火性人、阳土性人、阴土性人、阳金性人、阴金性人、阳水性人、阴水性人。五行性人的阳面是人类纯洁善良光明澄澈的德性,而阴面则是来自先天部分中的不良禀性和后天的习染以及其它原因。五行性人中,对各行人属性的归类除了与传统文化及中医部分相通外,还着重于对各行人的外貌、形色声音、阴面阳面、阴性人的病状、治病之法等的详细论述,下面是各行性人特点的简述:

 

木性人:

 

1.形色声音: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肩背耸直,脚步高压有声,语音直而短,气度轩昂。木性分阴木阳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2.阴木性人的性格特点:阴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情多偏见,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气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平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3.阴木好怒,怒的表现:一、受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一试决斗,后悔莫及。二、人之所为,违背已意,大发脾气。三、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四、不满情感,发泄于外,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五、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4.阴木性人的病状: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胁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沉重,四肢麻木以及中风等,便是受阴木之害。要想愈病,必须化阴木为阳木,生出仁德、爱人爱物之心。

 

5.阳木性人的特点:阳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敢作敢当,好生恶杀,公而无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从,有定见,处事不谄谀,行为端正。常存悲天悯人之心,化俗救世之愿,舍己为人。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皆俱阳木之性。

 

火性人:

 

1.形色声音:面上尖下宽,多丰盈、色偏红,坐立摇摆不安,行动疾而摇,脚步急快语音尖多破,气度端然。阴火多拘谨。火性分阴火阳火,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2.阴火性人的性格特点:阴火性,急躁多贪,好夸张,喜虚荣,行多狂妄,奔高贪好,争名逐利。外明内暗,见人不见己,知进不知退,得理不让人,常以屑琐细故,致使全家不欢。欺侮老实人,吹毛求疵,好争理。捧胜不捧败,喜奉承。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老年多昏愦,行多过失,屡改屡犯,老死且至,悔恨无及。

 

3.阴火好恨,恨的表现:一、个人利益被伤害,气愤得不到发泄时的心情。二、内心潜藏着不满,伺机报复;满足不了私欲,便耿耿于怀。三、自尊心遭到伤害,一有触动,便引起愤恨的火焰。四、愈得不到发泄,埋藏在心底的祸源愈强烈,一旦暴发,便可酿成大祸。五、恨的特点:隐而后发,一发便易引起狂涛巨浪,往往有预谋。

 

4.阴火性人的病状:阴火内存,恨多伤心,甚则心跳心慌,心热吐血,头晕目眩惊怖不眠,神经错乱,颠狂谵语,危及身命。这是受阴火之害。要想愈病,必须化阴火为阳火,以辞让为心,多责己,达天时。

 

5.阳火性人的特点:阳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达理,文采节制,表度有章。聪明谦让,举止大方。事无巨细,考虑周详。能高瞻远瞩。明礼达时,有无入而不自得之象。古今创制大经大法的伟人哲士,皆是阳火的功能。


土性人:

 

1.形色声音:面容丰厚,多方,色偏黄,背隆腰厚,行动稳重,语音宽宏,气度沉稳。土性分阴土阳土,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2.阴土性人的性格特点:阴土性呆板,朴拙,不尚外表,思想简单,近于愚直,易上当受骗。不开通,行拙欺人,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语,是非不分,固步自封,好生怨气,郁结生阴,多起疑忌,无中生有,以假当真。

 

3.阴土好怨,怨的表现:一、受欺侮或受压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状态。二、事情没作好、受斥责。内心委屈。三、吃亏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四、事不遂心,埋怨别人。五、怨的特点:含而不露,忍而不发,自身受伤。

 

4.阴土性人的病状:阴土内存,怨气伤脾,脾胃软弱,膨闷胀饱,胃寒腹病,上吐下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重则噎隔转食,有伤元气,中亏气短或气淤气窒。要想愈病,必化阴土为阳土。明因果,生信心,法自然。

 

5.阳土性人的特点:阳土是土之本性,忠厚信实,笃诚淳朴,宽宏大量,容而能化。举止稳重,克尽职责,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信。出言任事,内外如一。对奇才异能,可兼收并蓄,厚德载物,为成功之母。

 

金性人:

 

1.形色声音:面圆微长方,色偏白,颧骨高,唇薄齿利,身段不高,语音响亮,气态活泼。金性分阴金阳金,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2.阴金性人的性格特点:阴金多虚假,好分争,喜变更,虚妄不实,嘴甜心苦,习于谄媚。更或心逆而险,言伪而辩,巧言令色,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闻人过,好言人短。行事伤人,凶狠成性,刻薄寡恩,狡猾无主。得权在位,便能乱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则父子责善,夫妻寡义,伦常乖舛,分崩离析。

 

3.阴金多恼,恼的表现:一、对环境不满意,但又难以摆脱时的心理状态。二、看不上的人,还离不开;孤高自赏,患人之不已知。三、琐事缠身,譊譊不休;或事不遂心,说不出,道不明,处于自我折磨的心境。四、处事虚伪,但又漏了破绽时的心情。五、恼的特点:多出于嫉妒,好表现小动作。

 

4.阴金性人的病状:阴金内存,好恼伤肺,甚则咳嗽痰喘,元气不足,一交秋冬,病益加剧。重则肺痨肺痈,这便是受阴金之害。要想愈病,必须化阴金为阳金。生出义气,遇事多想人之好处。

 

5.阳金性人的特点:阳金是金之本性,主义气,性豪爽,善言谈。知过必改。好善恶恶,刚毅果决,有谋善断,危难不避,劳怨弗辞,见善勇为,见得思义。终成大功的奇才义士,光彩人物,多属阳金之功力。

 

水性人:

 

1.形色声音:面多肥、漫团、下稍宽。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动迟缓,语言慢而低,说话滞涩,气度和蔼,水性分阴水阳水,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2.阴水性人的性格特点:阴水多愚鲁、好烦闷,喜缓慢,性退缩,习惯邋遢,行多迂腐,自卑自弃。好包屈,多生回头气。行拙湮人,优柔寡断,是非不明,多思多虑,缺独立性,进退失据,处事失机后时,抑郁终身无所短长。

 

3.阴水多烦,烦的表现:一、窝囊苦闷,自卑退缩的心境。二、随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三、不合群,人家看他无能,他自己烦闷,最不爱看不对他心的人。四、性缓慢,失机后时,好后悔,犹豫不定。五、烦的特点:自我封闭,人我思想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4.阴水性人的病状:阴水内存,多烦伤肾,腰腿疼,偏身疼、腹痛、肾虚虚痨,有亏精气神,好生闷气,气落转寒,是受阴水之害。欲好病,必化阴水为阳水,要有自知之明,多认不是,生出柔和智慧。

 

5.阳水性人的特点:阳水活泼自然,随遇而安,沉稳雅静,智慧巧思,和万缘而不变。恬淡虚静,涵养力强,功成不居,古人淡泊明志,必宁静致远。中外科学家,皆阳水之功能。

 

将人的外貌特征、面色、性格特点按五行划分的并非性理疗病法所独创。早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就有根据人的五行特征,将人分为五五二十五种的论述。如对土形之人的论述:‘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内经》对‘二十五人’的论述主要是以外形、五色、五音、性格特征以及各自的经络调理为主。《灵枢〃通天论篇》也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少阳、太阳、少阴、太阴、阴阳平和之人,并对每种类型进行性格上的分析。如‘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无常悔。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灵枢〃通天论篇》主要是从阴阳老少的角度将人分为五种性格,其中的描述有些与性理疗病法是相通的。比如,对少阴之人的描述中‘小贪而贼心’可对应阴金性人‘多诡诈,好纷争’;‘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可以对应阴金性的‘性善嫉’;‘心疾而无恩’可对应其‘忘恩寡德’的性格特征。再如太阳之人‘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可对应阴火性人‘极虚荣,好夸张,言词疏阔行多妄’;‘事虽败而无常悔’可对应其‘多事败,不知己短,不见人长’。可见,五行性人与中医经典有很多相通之处,是对经典理论的发展、发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两者亦可互参以便学习研究。

 

2性理疗病法之“五毒致病学说”

 

‘五毒致病学说’是性理疗病法的理论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学说的特色所在。五毒,即怒、恨、怨、恼、烦五种不良情志。先生将五行性人的阴面与五毒、脏腑病证配属,即是:阴木性人好怒,怒伤肝胆系统;阴火性人好恨,恨伤心小肠系统;阴土性人好怨,怨伤脾胃系统;阴金性人好恼,恼伤肺大肠系统;阴水性人好烦,烦伤肾膀胱系统。在凤仪学说中,五毒与疾病直接相关,是导致各五行系统疾病的关键因素。按照中医学对病因的分类方法,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大类,称之为“三因说”。外因主要指六淫、疫疠之气;内因包括情志过极、饮食劳逸失当、病理产物等因素;而虫兽所伤、金刃所伤、跌打损伤、医药之过、先天因素等,则归纳为不内外因,或称“其他病因”。‘五毒致病学说’是凤仪学说对于病因学中情志致病的深化性认识,属‘三因说’中内因致病的范畴。这同中医内因中‘五志化火’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五志化火’是指喜、怒、忧、思、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火证。其以探讨情志活动失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立论,是内因情志致病的典型。而凤仪学说提出怒恨怨恼烦这五种基本的不良情志,认为五毒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将五脏六腑之病归结到五种不良情志上,亦是从内因情志致病的角度对疾病的研究。

 

2.1怒恨怨恼烦各自的特点

 

因不良情绪的产生多是在人或事物出现了与自己的认知不符的情况下,使内心产生了不满,进而通过各人性格偏性的不同,而出现相异的外在表现,形成了或怒或恨或怨或恼或烦以及其他的不良情绪。五毒中,怨意为对人或事物的不满,是基础的不良情志,是五毒之首,其余四毒均是在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之下发展产生的。所以在认识区分五毒各自特点时,首先将其定义在对人或事物不满的情绪之上。五毒实际就是根据不满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五种情况。五毒中,怒的特点是‘一、受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一试决斗,后悔莫及。二、人之所为,违背已意,大发脾气。三、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四、不满情感,发泄于外,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五、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可见,怒的特点是以将不满明显发泄于外作为最突出的表现。恨的特点是:‘一、个人利益被伤害,气愤得不到发泄时的心情。二、内心潜藏着不满,伺机报复;满足不了私欲,便耿耿于怀。三、自尊心遭到伤害,一有触动,便引起愤恨的火焰。四、愈得不到发泄,埋藏在心底的祸源愈强烈,一旦暴发,便可酿成大祸。五、恨的特点:隐而后发,一发便易引起狂涛巨浪,往往有预谋。’《说文》中恨的本意为‘怨之极’,以对人或事物极度不满,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为特点。怨的特点是:‘一、受欺侮或受压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状态。二、事情没作好、受斥责。内心委屈。三、吃亏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四、事不遂心,埋怨别人。五、怨的特点:含而不露,忍而不发,自身受伤。’可见,怨的特点以内在的不满为主。恼的特点是:‘一、对环境不满意,但又难以摆脱时的心理状态。二、看不上的人,还离不开;孤高自赏,患人之不已知。三、琐事缠身,譊譊不休;或事不遂心,说不出,道不明,处于自我折磨的心境。四、处事虚伪,但又漏了破绽时的心情。五、恼的特点:多出于嫉妒,好表现小动作。’所谓‘恼羞成怒’,恼是介于‘怨’与‘怒’之间的不良情绪,既不似怨以内心活动为主,又无怒的明显发泄于外,在性理疗病法中又特指因嫉妒引起的不满。烦的特点是:‘一、窝囊苦闷,自卑退缩的心境。二、随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三、不合群,人家看他无能,他自己烦闷,最不爱看不对他心的人。四、性缓慢,失机后时,好后悔,犹豫不定。五、烦的特点:自我封闭,人我思想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2.3性理疗病法在脾胃病诊治中的运用

 

在性理疗病法中,脾胃病的诊治是以‘五毒致病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诊治的关键点即在五毒中与脾胃病相对应的怨毒。对脾胃病的诊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疾病五行和家庭五行。所谓性理疗病法中的疾病五行,就是以五毒为核心,结合五行性人形色声音及性格偏性,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探讨身体各部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在实际中,疾病五行主要是运用在疾病的病因及治疗上。疾病五行运用的基础仍是建立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上的。在性理疗病法中,脾胃病的产生除了与怨毒密切相关外,也可因怒恨恼烦所致。从五行相生关系失常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以‘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的传变规律为主。如土位的疾病可以通过‘母病及子’的传变规律,即可由恨所致,恨人伤心,如先病心系疾病,而后出现脾胃疾病,为‘母病及子’;也可通过‘子病及母’的规律,由恼所致。恼人伤肺,若先出现肺系疾病,再出现脾胃疾病,则为‘子病及母’。而从五行相克的角度来看,即是五行的乘侮关系,即木乘土,水反侮土。木乘土,由怒所致,即怒人伤肝,先病肝系疾病,后出现脾胃疾病。而水反侮土,则是由烦所致,即烦人伤肾,先出现肾系疾病而后再出现脾胃疾病。这是从探讨脾胃疾病的病因的角度来看。从治疗方面看,脾胃病的治疗首先要从怨毒入手,若病人怒恨恼烦等不良情绪较怨更明显,则可考虑怒恨恼烦致病的情况,通过将阴面转到阳面,或通过五行的阳面的生克以疗病。即如‘五毒与七情的比较’一节中对木克土情况的分析,余仿此,故不再赘述。性理疗病法中的家庭五行则是根据五行方位来明确家庭各成员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具体为:祖父母居中央属土位,父居南方火位,母居北方水位,长子居东方木位,其他子女、媳婿等居西方金位。人们可以运用家庭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改善失常的家庭关系,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使家庭成员各立其位,最终达到家庭关系和谐,家庭五行圆转。凤仪先生被誉为‘儒家惠能’,乃因先生不仅教授做人之道,还教人圆满家道。这与儒家经典《大学》所提之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一旨归。凤仪先生重视家庭伦理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许多疾病都与失常的家庭关系有关。先生曾说:‘不怨人,伦常不受伤,绝没有病。’可见在先生看来病之来源有二:一为不怨人,二为伦常不受伤。‘不怨人’在讲‘修身’,‘伦常不受伤’即是‘齐家’。由此我们亦可了知先生的学问仍在教人‘尽性立命’,是性命之学。教人‘尽性’就是教人回归本来澄澈光明的天性,一言概之,‘不怨人’是也;而命者名也,‘立命’是教人立住五伦的名,有几个名就有几个命,这也就是‘伦常不受伤’。伦常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如长幼尊卑,是不可改变的常道。主要分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称为五伦。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五伦,《孟子〃滕文公上》中就专门提到五伦之常应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凤仪学说中,同样传承了五伦的思想,提倡伦常道必须圆满,并且以家庭伦常为主。性理疗病法将家庭成员与五行、脏腑、疾病相对应,人们可以通过改善‘失常’的家道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凤仪先生曾讲过家道五行的划分:‘讲家道五行,是从开天辟地讲起,今天要从五行定位上讲起。西方金位(弟妹子侄)是提满家的,要有补助力。南方属火(家长)是明礼的,是要领满家的。中央属土(老人),土主元气,是要兜满家的。北方属水(主妇),是要托满家的。东方属木(兄长),是要助满家的。西方圆情,得知道是非好歹,才能立功。’所以,家庭成员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兄(长子)为东方木,父(家长)为南方火,祖(老人)为中央土,弟(妹、小孩、媳妇)为西方金,母(家长内人)为北方水。在性理疗病法讲病过程中,若遇脾胃病患者,一则问其是否时常抱怨、埋怨、心存不满,二则问其是否与家中老人有嫌隙。将怨老人与脾胃病相联系,这与老人在家庭五行中属土密切相关。‘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诚如《论语》第一篇《学而》云:‘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庄子有云:‘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佛家经典《四十二章经》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心地观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足见诸家对孝的重视。孝其实不仅是中华传统最为重视的伦理道德,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被问到‘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也回答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甚至连动物界也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例。父母对子女的生育养育之恩莫如厚德之土了。不论事物富贵贫贱,善恶美丑,土均能宽广包容,致养万物,无所偏私,是为万物之母。土之厚德载物,是中华美德的最高境界。正因父母恩情之伟大,所以子女作为对父母回报的孝道才如此受重视。《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有云:‘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将孝奉为德之本,而土厚德载物,为万物母。可见,将五行土与老人的这种联系的确是有其‘象’可依附的。孝,在凤仪先生看来有三个层次,孝身、孝心、孝性,并且认为只有孝性才是真正的尽孝。凤仪先生多次解释何为孝性:‘人怎样算尽孝呢?必得知道老人的难处或不圆满处,能给弥补上,才算是尽孝。’;‘孝性人子事奉老人,必得能得着老人的道,断老人的家私之累,化老人的禀性,才算作真尽孝。’;‘为人子的,老人有错能给补上,才算是真尽孝。’如果子女不孝父母,就会伤土之元气,也即‘祖位的象’——脾胃之土。孝的思想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可谓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对于老人,子女一般是能顺应就多顺应,而在此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很多抱怨、不满之事,可碍于孝的思想,子女多不会直接发泄,尤其是媳妇和公婆之间,更是成为千古难题。所以与老人之间发生的不良情绪是以怨为主的。而从凤仪先生多年实践经验所得,怨老人也确实是导致脾胃疾病的特殊诱因,亦由此入手,获验无数。如何解决怨老人的问题,就要谈到凤仪先生‘立命之说’了。先生认为家道的圆满,人人必须立住家庭五行的本位。‘找一家人的好处,并寻思自己在家五行中,占那一个地位,便要按着本位去行,才算合道,才算真正归本。’如有媳妇之名,就属水位,先生认为:‘媳妇性如水,意为根,心存众人的好处,身有补助力,就是媳妇道。你看‘水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居处是最下的地方,它能合五色合五味,原质总是不变的,所以说‘上善若水’,为媳妇的要能如水,不就算尽道了吗?’所以当媳妇的需要付出更多,立住媳妇的水位。而老人有老人之位,居中属土,就要有厚土之象。承载一切儿女媳婿的对错,诸事能容,诸事莫管,知足常乐。在《王凤仪言行录》一书中对老太太进行了阐述:‘老太太要性如灰,志为根,以兜满家为己任。你在家是顶大(最大),能把全家人的道都知道了,才算兜满家。若能找着全家人的好处,叫做兜满家。’这样,土不克水,家道自然圆转起来。综上,‘五毒致病学说’中怨毒是导致脾胃病的原因,性理疗病法治疗脾胃病的核心就在怨毒上。而怨为何能致脾胃病证?这与怨这一不良情绪自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3“怨毒”概述

 

五毒中,凤仪先生向来最为重视‘怨毒’,认为‘怨’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一切不良情志的主导,是五毒之首。从大的范围上看,怨,就是人体产生疾病的重要诱因,正如王凤仪先生所说的:‘不怨人,伦常不受伤,绝不会生病。’而若仅从五毒与脏腑疾病的对应关系上来看,怨毒直接损伤脾胃的正常功能,为五毒之一,与脾胃病相关。而作为产生疾病之源的怨毒,也是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以及其对应的脾胃这一‘后天之本’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3.1怨毒的定义及其五行理论依托

 

性理疗病法产生于近代东北农村,年代尚不久远,且多为乡间俗语。故对怨,可参考现代的定义,为不满意、责备、抱怨,是指因人或事与自己的认知不符而产生的不满。《王凤仪年谱与语录》一书中将怨的特点归纳为:‘一、受欺侮或受压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状态。二、事情没作好、受斥责,内心委屈。三、吃亏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四、事不遂心,埋怨别人。五、怨的特点:含而不露,忍而不发,自身受伤。’由上述特点可知,怨的总特点为:能容不能化,含而不露,忍而不发,不伤他人,伤自身。从传统‘象’思维观的方式来看,怨毒的上述特点是与土之象密不可分的。五行理论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象’思维观,‘取象比类’法是我们通过认识、理解及观察,把宇宙间各种不同的事物彼此间具有相同的特性统归为一类的方法。从‘取类比象’法来看,怨之象正是属于五行中土类的。土类的事物,粗略可分为两大类:阳土和阴土。阳土是活泼松软之土,化生万物;而阴土则是阳土的反面,硬结死板,万物不生。而怨之象正属于阴土,故其对应同具土象的脾胃,怨使人脾胃受损的原因即在此。可见,性理疗病法将怨与脾胃病相对应的理论依托是传统‘象’思维观中的五行理论。而怨与脾胃病的关联点就在两者均属阴土类。

 

3.2怨毒的特点

 

要研究怨属阴土的特点,就要先对阳土进行讨论。

 

3.2.1阳土的特点

 

性理疗病法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将属五行中土类的人分为阳土性人和阴土性人。其中,对阳土性人的描述是:‘信实忠厚,笃诚淳朴,宽宏大量,能容能化,勤俭朴素,克尽职责,举止稳重,言行一致,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久。……可兼收并蓄,厚德载物,为成功之母。’我们可以从上述凤仪先生对阳土性人的描述窥见阳土的特点。由‘宽宏大量’、‘能容能化’、‘兼收并蓄’、‘为成功之母’等描述可看出这与阳土之象所隐含的社会意义相符,阳土之象即为承载万物、化生万物。相较于木火金水,阳土最大的特点即在能容能化。《说文》中对土的释义为:‘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物出形也。’《尚书〃洪范》中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土。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土能化生万物的特性是与土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土的来源与木火金水不同。在《易传〃系辞上》中讲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是阴阳。四象即是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在不同的界定范围下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如一年按其分为春、夏、秋、冬;在五行中即分别配属木、火、金、水。四象中并无提及土,而土的来源却俱于四象中。正如命理学专著《子平真诠》中所述:‘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由此可见,土乃木火金水冲气所结。所谓‘冲气’,《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即是阴阳两气互相冲击而产生的中和之气。此中和之气与前‘土乃木火金水冲气所结’相呼应。《礼记〃中庸》有云:‘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土为木火金水冲气所结,冲气以产生中和之气,正好与土居中位,为生化万物之器相合。土与木火金水的关系,在《子平真诠评注》中所述最为得当:‘万物成于土而归于土,载此金木水火之质者,土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暖气,火也;流质,水也;铁质,金也;血气之流行,木也。而人身骨肉之质,运用此金木水火者,土也。’其中,‘万物成于土而归于土’的特性,命理学说称为‘墓库’——土既是万物的坟墓,而万物又可经其运化孕育,等待时机,破土而出。有人曾将人体比作各种食物的坟墓,而脾胃则为人体的‘墓库’,承载食物后又经过其运化,将食物化生成气血津液孕养全身脏腑器官。而‘人身骨肉之质’即讲在人身中,土是运用木火金水者。土居中,似轮轴,土的转动带动四象的运行,形成一循环无端的圆运动。综上可知,土的生成及与木火金水的关系与其生化万物,为万物母的功能密切相关。从‘取象比类’的角度看,这是指阳土的特点。反之,属于阴土的怨就具有与其相反的——‘能容不能化’的特点。

 

3.2.2怨的特点之“能容不能化”

 

性理疗病法中,阳土性人最大的特点是‘宽宏大量,容而能化。……可兼收并蓄,厚德载物,为成功之母。’很明显,这些特点都在论述其具有能容能化的土性。而阴土性人正是因为缺少阳土能容能化的特性,被定义为‘固执呆板,朴拙,思想单纯,蠢笨蛮横,心小量窄,近于愚直,易上当受骗。不开通,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语,好生怨气,疑心特大,无中生有,以假当真。一生多累。’土薄,则不容万物,表现为固执呆板、朴拙、思想单纯、蠢笨蛮横等特点;土死板硬结,则不能化万物,表现为好生怨气、疑心特大、心量窄小等特点。而在性理疗病法中,怨的特点被定义为‘能容不能化,含而不露,忍而不发,自身受伤。’怨之‘能容’是因为阴土性人多思想简单、愚直,常被欺受气,但又因性格内向、言语笨拙而不外在表现其不满,常暗生闷气,故能容,但却远不如阳土容量之大;因其内心不平,容物却不能化物,致属土之脾胃疾病丛生。而不容不化是属于阴水性的特征。五毒中烦属于阴水性人的不良情志,阴水性人的特点是不容不化。土厚德载万物,不分美丑善恶好坏均能承载,所以前文中分析怨的特性为‘能容不能化’,这是土性与有别于水性之处。阴水性人多有‘愚鲁、好烦闷,喜缓慢,性退缩,习惯邋遢,行多迂腐,自卑自弃。好包屈,多生回头气。行拙湮人,优柔寡断,是非不明,多思多虑,缺独立性,进退失据,处事失机后时,抑郁终身无所短长’的特点。因常‘愚鲁’、‘性退缩’、‘好包屈’、‘缺乏独立性’,故对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多排斥,无土能容之能,或较土之容量小。这也是烦的特点为‘自我封闭,人我思想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的原因,外在的表现为烦闷、厌烦、不耐烦等。从上述阳土之化生万物及脾胃为人体‘墓库’的特性不难解释怨作为病理状态的阴土为何不仅损伤脾胃,还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了。因怨归属阴土,失去阳土化生万物之性,致万物不生。在人体上,就影响到作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均有赖其所生之气血的濡养,故脾胃损伤,百病丛生。是以凤仪先生将怨作为基础不良的情绪,认为其不仅与脾胃病相关,又可成为产生疾病的始作俑者了。

 

3.2.3怨的特点之“含而不露,忍而不发”

 

土,就其阴阳属性来看,是属阴的。所以怨从阴阳的分类上看,亦有象为阴的特点,表现为‘含而不露,忍而不发’,以内心活动为主。如前文所述,四象中少阴对少阳,太阴对太阳,已经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了,可是四象的运用却远不及五行广泛,可见土的重要性。因土为冲气所结,位居中央,土形成的冲和之气似转轴一样使其余四行运转。若脱离了土,天、地、人可持续的圆运动就不能形成。五行中,土属阴。唐代女道医胡愔认为:‘坤之气,土之精。’《周易〃说卦传》:‘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地与土从造字上看,地右边为‘也’,‘也’在《说文》中释义:‘女阴也。’是象形文字,指女性的生殖器官,将坤比作地,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说卦》:‘坤,地也,故称乎母。’因大地生育万物,如同母亲生育儿女,故取象母。地从土类,将三爻为阴的坤卦配与五行之土,可见土应属阴。另外,五运六气中也将四之气称太阴湿土,将土与太阴相配。而在中医理论中将土归为阴则屡见不鲜,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阴有两个含义,《说文》中:‘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鸟飞从高下至地也’,高处为阳,地为阴,为从阳至阴、到之意。在四季中,土位于长夏季,是夏与秋相交之处,正好在阳至阴处,故为至阴。其二,至为最,就《说文解字》所述‘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一为地,为最低、最阴之处。刘力红教授亦在《思考中医》中论述:‘太阴属脾土,土是主养藏的。藏什么呢?就是藏阳气。土能生养万物,它靠什么来生养,靠的就是所藏的这个阳气。’而正如《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能制约阳之向外、向上耗散的就是阴,否则阳直上,阴直下,就成未济卦,阴阳离决了,所以能藏阳气者,必属阴。若以一年中阳气的运行为观察对象来看,春为阳生之季,夏为阳气最盛之时,要把盛壮的阳气减弱,使阳与阴顺接,必须要以阴来收住阳气,而这样的阴,其实是比冬季时的阴的力量更强大的,这亦可解释土为何为太阴。如果用物理学的加速度来比喻,以阳气的释放速度作为参照物,则春至夏为阳气的加速度a越来越大,加速度匀速加大,则阳气释放逐渐增多,到至高点即夏至时,在太阴土的作用下必会阳极生阴,而这个阴就使气候进入到长夏的状态。这时以加速度来比喻即是像我们刹车一样,需要紧踩刹车才能减速,这时虽然加速度减小,但总速度仍比初速度大,所以夏至后,我们并不会明显感受到秋高气爽,而转为闷热潮湿的长夏季。因为属阴之水加于盛夏的阳上,故长夏湿盛。而随着加速度的减小,到加速度减至零,我们才会明显感觉到秋高气爽的舒适。这样的巨大变化就来源于属于太阴、至阴的土的作用。秋分后,加速度减为负数,到冬至节气时,为阴之‘加速度’最大之时。而此时是由坎卦中爻一阳与少阳木合力使阳气得生。在五行中,阳气的生发之力属少阳木最强。少阳木能将势向下的水升腾,可见其动势之强,故临床常见中风等证多出于至高之头面,且相对应的七情和五毒之怒相同。当然,此皆是木生发之病理情况。但足可见少阳木生发力之强。木克土,木的生发之力可冲破土重浊粘滞之性,可叹也。五行中多了土这一行,在五行上阴阳就不平衡了,而是两阳三阴。生克制化亦发生了改变,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格局及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的五行相克格局。其中,水能克火,金能克木,而非火克水、木克金,即是说正常状态下相克为少阳木受少阴金所克,太阳火受太阴水所克。由此可以得到启示:以五行的相克理论作为参照物,则人的生命在于阳气的运转顺利,因在正常情况下阳气本身就受克,若阳气不足,则更受阴所克,致使人体处于病态。而又因三阴两阳的生理格局,故无论我们如何调养自己的身心,生命的最终结果仍是会沿着生长壮老已的顺序进行,所以人的生命一定是阳生、阳长、阳减、阳消的过程。所以在五行中,阴阳要想达到平衡,土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此亦可知为何脾胃健运之人长寿少病了,因其将中轴土运行起来,就可使其余四行周行运转。上述内容着重阐述土为何为阴,且为太阴、至阴。相对于阳来说,阴的特点是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所以从土具有属阴之象,可以推论出为何怨有‘含而不露,忍而不发’的特点。正因土属阴,决定了怨的特点是以内心活动为主,是藏而不露,忍而不发的。在很多情况下,虽对别人已经产生了怨的情绪,但因藏而不露,忍而不发,故对方并不知道当事人已经产生怨的情绪,甚至连当事人本人都不易察觉自己时常有怨这一不良情绪。也正因好怨之人以内心活动为主,所以多伤己不伤人。

 

3.3怨为五毒之首及其原因

 

凤仪先生曾多次提及不怨人的重要性。如:在其治愈疮痨之后悟到:‘我的原性是木性,起初走到水上去,是逆了,所以得疮痨。后来翻过来,走到火上,真不怨人疮痨好了,所以不怨人三字,是求本性圆满的要诀。’又如在先生五十九岁参加营口会议时讲到:‘人若想把性命定住,准得不怨人,人人佩服了就叫得天命。’先生讲得道的诀窍时说道:‘我有个真的诀窍:怨人就是假的,不怨人就是真的。大家千万记住吧!’讲五行的运用时说道:‘木得有主意,火得明礼,土得不怨人,金得知人好处,水得认己不是。但是用的时候可得活用啊。主要的就是不怨人。’先生多次将‘不怨人’三个字视为人生立命的根本、要道:‘人想要立本,就不许怨人。’‘人生的要道就在乎不怨人,能不怨人,更能把对方托起来,才算有道。’‘不怨人三字,妙到极点了!’‘人的根就是灵魂,想要立住人根,就得不怨人,找好处。’‘能达到真不怨人,就是纯阳无阴了。’由王凤仪先生对不怨人的重视可以推知先生对怨毒的重视。先生认为怨是导致疾病的重要诱因,是其他不良情志的基础,是五毒之首。故在性理疗病学说中,解决怨这一不良情志在显得尤为重要了。若将人按五行配属,土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凤仪先生对怨的重视与中医理论对脾胃的重视,均与人属土这一本质属性有关。从大宇宙的五行来讲,人是土属性的动物。《黄帝内经》将世界上的有情生命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分为五大类,即是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鳞虫。又将五种动物配属五虫之长,凤为羽虫之长、麟为毛虫之长、龟为鳞虫之长、龙为介虫之长、人为倮虫之长。‘人为倮虫之长’在刘力红教授所著之《思考中医》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人为什么可以作为万物之灵呢?或者说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万物之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它是土虫之长。人的这个总的归属与地球的归属相应、相同,这便自然成就了他作为地球上的一个主宰。所以,我们应该很清楚,人就是一个土属类的动物。你要在人身上去求木,求火,求金,求水,你怎么求呢?你只能从土中去求。从土中去求木,从土中去求火,从土中去求金,从土中去求水。’所以从大宇宙的角度可以说土就是人体的本质归属。也正如长安无名氏先生《内证观察笔记》中所述:‘在中医,脾脏被称为人体的中央土。土生万物。放大了看,与脾相类比的土,又指地球,就是人类生活的故乡。地球是人类脾土重要真气的来源,是脾脏的母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直接与人体密切相关,所以在大宇宙的层面就决定了土对人体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为何属土类的怨为五毒之首、脾胃为后天之本了。解决好土类的问题,就是抓住了人属土的本质属性。将土厚实了,万物才能化生,人体才能健康。从人体小宇宙来讲,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黄帝内经》向来重视中焦脾胃之地的作用。《素问〃五脏别论篇》中论述道:‘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而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先生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并著《脾胃论》一书,使脾胃成为五脏六腑中唯一有专著论述的脏腑。可见,从象思维观的角度看,正因怨归属土类,故其能作为五毒之首。

 

3.4怨与思、意的关系

 

七情中,思与脾胃相关;而五脏藏神中,意神与脾胃相关。《说文》中对思的释义为:‘思,容也。’《尚书〃洪范》认为:‘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由思的释义可知,思与土有关。而思的过程亦有如土之‘墓库’的特点,思维的过程是将各种客观事物经过人的思维活动而产生新的结果,是新生思想的创造过程,这与万物归于土,而经土的孕育又产生新事物的过程相类似。上文中提到,七情有生理病理的状态。故思亦有生理与病理的不同情况。若脾胃健旺,即土的容量大,脾之藏神‘意’足,则思虑是不会损伤脾胃的;反之,正常范围的思也不会损伤脾胃,只有当忧思劳神或者思虑过度损伤脾神‘意’时才会对脾胃造成损伤。著名内经大家王洪图教授曾对人体的神志活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且十分重视思在情志活动中的地位,认为思是其他情志活动的基础,其他情志均是‘思’而后发。思亦是情志活动的中心、七情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从思的定义‘心之所虑,无不包’也可证明思的本意就包含了一切情志活动。思为一切情志的基础,而怨为一切不良情志的基础,两者又均属土,两者关系可见一斑。而若从中医的病机学角度来看即是《素问〃举痛论》中所说:‘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而从凤仪五毒学说看即是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则产生不满、埋怨的不良情绪,也就是怨。这也是王凤仪先生所提的阴土状态,即使土性很厚,但都是死板的阴土。可见喜怨之人应与过度或不良的思虑有关。《灵枢〃九针论篇》中谈到五藏:神魄魂意志,并将五藏归属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藏阐发了五脏与神志的关系。与脾相关的藏神为意。对此,王洪图教授在对五藏研究中,认为意的意思有三层:‘一指注意,表现为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开端。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所云:‘一念之生,心有所动,而未定者,曰意。’二指记忆与意念的产生,如《灵枢〃本神》云;‘心有所忆谓之意。’三指测度,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意之训为测度’。’另外还特别谈到:‘注意(意)虽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却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且伴随人的各种精神心理活动始终,因为有了注意才能清晰地反映周围世界中的某一特定事物,同时摆脱在当时不具重要性的其余事物的干扰,所以任何心理活动过程总是由于注意指向它所反映的事物才能产生,正如土养万物一般。’从‘(意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且伴随人的各种精神心理活动始终。’可以知道王洪图教授亦将脾脏藏神——意作为所有心理活动的开始,而且贯穿整个心理活动全过程,这与我们前面总结思、怨的特征均互相对应。综上,怨、思、意三者均属情志范畴,怨为病理的状态,是五毒之首,一切不良情绪的基础;思有生理病理两种状态,是七情活动的基础,而意则属于脾的生理状态,是五脏藏神的基础。

 

3.5与现代心身医学相关的比较认识

 

现代心身医学十分重视不同的人格特征对疾病的倾向性,并已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有研究证实,消化系统疾病(中医的脾胃病)患者,多具有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迟钝、忧虑抑郁、独立性差、情绪不稳定、内向等人格特点;在认识社会与环境、自我调整与超脱矛盾、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负面效应。此研究结果亦与前述‘怨’的特征相近。但是对于不少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为西方心理学所提之A型性格特征,表现为对时间匆忙感、紧迫感、做事快、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和缺乏耐心的特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以青壮年多发,男多于女,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约10年。因溃疡病多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嗳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多因肝木太旺而横逆克脾土,故除胃脘部不适外,还兼嗳气、反酸等症状。由此可推,在五毒学说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应为怨毒与它毒相兼的情况,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彪悍,多为怨兼怒为表现。故男性多于女性,且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也应与此有关。可见脾胃病的产生可为自身受怨所克,或者由木克土所致。

 

4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

 

4.1脾胃的特性

 

脾胃之所以属土,也在于其具有土象。‘土爰稼穑’,土的功能就是化物而出。而脾胃在脏腑中最好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如上文中提到来自外界的各种食物经由脾胃运化后化生成人体可以吸收的水谷精微,这个过程也就是土之墓库的功能。除此之外,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太阴病纲要》中对脾从造字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明声旁‘卑’是脾同其余四脏不同的个性化部分。并引用《系辞》开篇的话:‘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认为脾不居东南西北四正位,而居四隅卑、贱位,长养万物而不居功。《素问〃太阴阳明论》又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虽不主时,但季与季之间都由土来转接,脾所寄治各季月中的十八日,这十八日正是过渡到下一个季节的关键时期。脾胃居中焦要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却能不居功,这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所述近似:‘若土形之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可见从造字的角度来看,脾字也有土的象,有凡事不争,处卑位的特征。而胃,《说文解字》:‘胃,谷府也。’谷除了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外,还是象形文字。《说文》:‘泉出通川为谷。’谷寓意为最低点,可以引申为卑位。魏晋玄学家王弼在《老子注》中解释‘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一句话时,其注解道:‘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可得名,故谓天地之根。’可见,胃从造字的角度上来看,是藏纳水谷之府,而从其引申义上看,亦有处卑位之意。而怨的产生就是由于不甘受欺,不愿处卑位,所以最易损伤原位为卑位的‘脾胃’了,以致出现诸多脾胃病证。而从脾脏功能的角度来看,脾主运化,能运化水湿。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水湿易聚而生痰浊。痰在情志致病中有着极其突出的病理作用。如痰蒙心窍、风痰闭阻、痰火内盛、上扰神明等等,痰饮的停聚可产生许多情志异常病证,如癫、痫、狂、神昏、痴呆、惊恐、健忘、嗜睡或不寐等,这些皆与痰邪为病、神舍不清有关。而中医理论向来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从脾主运化水湿的角度看,脾脏的功能异常亦是导致情志疾病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胃腑,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胃腑失其通降则为病。胃腑的病,在六经辨证中为阳明经证。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一书中归纳道:‘在《伤寒论》中,凡是牵涉到精神异常的证几乎全都集中在阳明篇里,几乎都是用阳明的方法来治疗。’而《伤寒论》中大承气汤证亦成为治疗狂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名方。可见,从脾、胃的造字,生理、病理等方面来看,均可证明情志疾病与脾胃相关。

 

4.2怨毒及忧思产生脾胃病的致病机理

 

怨毒伤脾胃与忧思伤脾胃同属情志内伤的范畴,故我们可以从忧思伤及脾胃的致病机理的角度探察怨毒是如何对脾胃产生影响的。《内经》素来重视形神合一,从《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中可知,古代圣贤将身体与心灵的健康同视为‘能尽终天年’的条件。而养神的目标是要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的境界,才能‘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上述是上古圣人养生之法,而观当今之世,人们对物质的贪欲空前增加,所愿增多而所求不得,故情志病证日渐增多。正因人们不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而致欲望不得满足,故气不得顺。而情志疾病的致病机理,即从‘气’开始,通过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而成。诚如《素问〃举痛论篇》中所述:‘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由上述可知,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均通过影响人体正常气机的升降出入而致病的。过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可见,忧思是通过影响人体气机整体的升降出入致病的,‘正气留而不行’是致病的机理所在。正常人体,气机的运行是升降出入循环不息的,《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气机的升降出入的重要性:‘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可见,气机的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出入循环是十分重要的,而升降出入的必经通道就是中焦脾胃,中焦土如轮轴一样总司气机的出入运行。如果忧思过度,思多则气结,正气留而不行,气机失其升降出入,则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出入废,则百病丛生了。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原因亦在此。无怪乎王洪图教授在《内经临证发挥》一书中两度详细论述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了。另外,长安无名氏在《内证观察笔记》中将中医五藏神、三魂七魄等归为‘元神系统’,并认为‘元神系统’是管理五脏六腑中真气的运行和精气神之间相互转化的。若元神系统受损,就会导致脏腑真气运行及精气神转化的异常。而脾神为意,所以忧思伤脾胃就是因为伤了脾的藏神——意,致使元神系统中属该部位真气运行、精气神转化异常所致。《灵枢〃本神篇》有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灵枢〃本神篇》中所述的正是脾意神的受损之后的表现。同理,怨毒导致脾胃疾病的致病机理也与其影响人体正常气机升降出入及损伤脾藏神意相关。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之中肝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加之肝木克脾土,故情绪的变动最易影响肝脏的气机变动,而脾胃则为首要被波及的脏腑。故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著名论断了。而怨作为基础的不良情志,易使人产生情绪的波动,导致人体气机不畅,肝郁及脾。《灵枢〃口问》中:‘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素来‘善太息’被认为是肝气不舒的典型表现,但上述引文中认为‘善太息’是因忧思引起气机运行不畅而致。另外,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其《临床指南医案》中亦提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可见,从脏腑五行的生克法则来看,正因怨毒,即不满意的情绪产生,影响人体正常气机的升降出入,致使脾胃功能受损。从怨的象来看,怨属阴土之象,阴土的特点就是死板硬结,与《举痛论》所述的几种病理气机变化比较: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收、气泄、气乱、气耗、气结来看,则与气结最为相宜。而从怨的定义来看,怨为不满意,以内心活动为主。怨就是好思虑,计较过度,而又所愿不得,致气结也,所以也应为气结致病。且怨的状态就是病理状态的思。怨令人气结,怨毒导致脾胃病的致病机理即在于此。另外,从五藏神的角度看,怨伤脾神意的机理与忧思伤脾的机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4.3怨毒导致脾胃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信实

 

怨毒与脾胃病的关系如上所述,而本节将对如何解决怨毒这一基础不良情绪展开论述。如何解决怨,怨又是如何产生的?凤仪学说认为,怒恨怨恼烦是属于性界的漏,如何补上性界漏?就是用儒家所提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来补五漏。而与怨相对应的就是‘信’。信,中国古代先哲们也将其五行属性归为土。其一,因为土地是最具备稳定性、可靠性、不变性的。而信,就是言之凿凿,毋庸臵疑之意。信的含义具备土稳定之象。且土容纳一切,致养万物,无所偏私,这是对万事万物最大的‘信’。其二,诚如《易〃杂卦传》说:‘中孚,信也。’,‘孚’就是诚信的意思,一个人只要有这种‘孚’,就‘勿问,元吉’,不用问都大为吉利。《易经》‘中孚’这一卦主要是讲君子有信于天下,且若能脚踏实地,而勿为好高骛远之事以致失信于民,则万事主吉。《易经》对信的解释已说明了信的一个重要内容:真正的信是行中庸之道的信,包含土居中位之象,故信属土。信者,人言也。言出必行,即为信。《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信,作为五常之一,历来受到诸家重视。信为天地之德,人当法天地,顺应天地之德。故人既要有信于人,又要能不疑,相信别人,否则则无法在世间立足。王凤仪先生重视怨毒对人体的影响,而想要解决怨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信实。信有真诚、真实、诚实、不怀疑、崇奉等含义。实则如同诚实、笃实、真实中的实之意,是不虚、充满的意思。而性理疗病法中的信实主要是指真正的不怀疑、真诚,没有虚假的成分。凤仪先生曾多次谈到信实是解决怨毒的关键所在。如曾讲:‘土性人好怨人,你要翻过来能够真信实,道自然就足了。’谈到阳土性人时,也首提信实:‘阳土性人,信实、忠厚、宽大、能容能化、勤俭朴素、笃行道德。’在谈治疗脾胃疾病时讲道:‘要想病好,问信实,拨阴取阳,认因果,戒妄语。信能养气,行持日久,元气复初。’;‘信能养气,不怨人,阴土性就化了。’;‘土性人自问,有信实没有?有没有疑心病?度量大不大?量小就好怨人,怨人就伤脾。’而‘不怨人’三个字是王凤仪最为重视的愈病法门,信实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诚如凤仪先生归纳的‘五元’中,木主元性、火主元神、土主元气、金主元情、水主元精。土因能生化万物,故主元气。先生认为若元气受伤,脾胃受损,欲培阳土,则要补信实。信,是天地之德。宇宙天地自无始以来,自有其规则。天地有信,天体各行其道,运行正常,才有四季更替及万物的生长壮老已。‘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人若能顺应天地之道,顺应自然,就能与天地相应,度百岁乃去。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三月,而每季的最后十八天属土,所以土是交接四季的关键时期。而阳土的信实,就像四季顺序,不能有差错。故人应当法天地,顺应天地之德,诚实守信,才能不伤阳土之德,脾胃健运。先生曾讲:‘信能养气,行持日久,元气复初。’‘信能养气’,只因信为土德。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故只要信实,恢复土德,调脾真意,就可以使‘元气复初’,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凤仪先生讲的信实,除了指人应真诚待人处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天地之信。此意与怀疑相对,是相信的意思。相信什么?相信天地之道。而针对怨毒治疗脾胃病证的信实即是此意。是指对天地之道的信实。天地之道也就是《周易〃系辞传》所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就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就是上天的好生之德,所以人才要法地法天以求长久,生生不息。天地之信,实际就是天地的好生之德。只要遵循天地之道,相信天地有信,就能益寿延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对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做了描述:‘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从《内经》对真、至、圣、贤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得出,他们都是顺应天地之道的。其中,对圣人的描述‘……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这些描述都很好地体现出了圣人是做到了‘恬淡虚无’、‘形与神俱’的。也正同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的:‘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这是老子对圣人的定义。这里的信也是最为接近王凤仪先生所提的信。因为凤仪先生的学问不仅治人心身,还倡导道德教育,圆满家庭伦理,最终是教人成圣成贤,所以《老子》中所提的圣人的内心状态与王凤仪先生所讲的相同。正是对天地之道的绝对信任,才会秉承天地好生之德,为好生之事。能为圣人者,不管其遇到善者、不善者、信者、不信者均能一视同仁,其心胸不可谓不大,容人之量、之度非常人所能及。这也是《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表现。而人之所以产生不满、怨的情绪,主要是由于对天地之德的不信实所致。所以阴土性人有好疑的特点。而阴土性人多愚笨,好公平,却总委屈受气,以致心中愤愤不平,总觉得出力多还遭到批评、不公平待遇,认为有回报才是公平,对土之均、信之公平产生怀疑,才导致不满、抱怨、埋怨等情绪的产生,而缺少大度包容之心。其不知其实一切是公平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他失去信实,不满、怨的情绪使之气结留而不行,气机不得正常升降出入,碍于脾胃则患脾胃疾病了。而解决方法也就呼之欲出,即是将天地之德信实,坚信自己只要立住自己的名,立住自己的位,就是符合天地之道,而不生不平、委屈之心,不致怨声载道、阻碍气机正常的运行,而罹患脾胃疾病了。

 

结语

 

本文通过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等相关论据阐释了性理疗病法中‘五毒致病学说’之怨毒与脾胃病证的相关性。在五毒中,凤仪先生最为重视怨毒的这一致病因素,认为怨是诸多不良情绪的基础,其它不良情绪、心境均在怨的基础上产生或者与怨相伴产生。在治疗上,要解决怨这一问题,即要使自己的‘好怨人’的阴土性,转为‘能容能化’的阳土性。这是一个不断扩大自己的心量的过程,目的使人不论遇到任何事,哪怕是委屈、不公,都不生怨人之心。最终达到对一切挫折磨难均能欣然接受。从疾病的层面上看,通过由‘阴土’的性情向‘阳土’的逐渐转化,可以使已患疾病减轻或痊愈;从远期来看,因为扩大了容人容事之量,而有了更好的心态,能接受不平、委屈的阈值增加,使身体气机流通顺畅,这样就能起到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使心态平和,达到‘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的状态。因遇事能‘恬淡虚无’,气血流通顺畅,由此降低了机体患病机率。而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要地,脾胃气机的升降正常,气血化生有源,正气充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提高的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怨毒对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均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广大临床医师重视、学习。


死亡只是一场幻觉,宇宙内在于心(深度好文)

肺经的病

头部的病

脚部的病

杨玉兰老师讲述个人经历

几乎所有的焦虑都源于:不允许自己出错

刘善人:肾病哪来的?肝病怎么得的?

王善人行谊选辑:给王恕忱讲病及讲病方法

眼睛病、皮肤病?

给刘玉成讲病,给马督办母亲讲病后

科学家爆炸性结论:人死后会穿越进另一个的宇宙(深度)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我俩儿子上清华和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

孙俪:用4年资助了一匹白眼狼,别把我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胃病病因

修行是什么?

人生不能离“八德”

王元五教授《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宇宙的自然规律之三:一切都在转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