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懂这个,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做私募

2018-01-20 星际财富金融研究院

当前,投资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基金作为一种风险和收益适中的投资品种,深受广大老百姓追捧。你可能听说过基金,然而,关于私募基金你难道一无所知吗?和朋友聊起私募,却尴尬得哑然。今天,我们再来扫扫盲!!


什么是基金?


基金有着集中资金,分散风险的特点,被认为是最适合普通百姓投资的金融品种之一。不过你想要真正了解它,并没那么简单。别急,先来看个例子:


我有一群玩得要好的小伙伴。有一天闲聊时,小伙伴们得知我的股票赚了不少钱,这下可把小伙伴们羡慕死了。


于是有个人提出了这个想法:咱们天天盯盘,依然被割韭菜,现在看来我炒股挺厉害啊!要不咱们一起凑点钱给你,你来操盘,到时候收益你提取20%,大家看咋样?


大家面面相觑后,感觉还是挺可行的,于是便答应了。我犹豫了一下后也点头,于是大家一拍即合。不过我依然补充一句说:“虽然收益说好了是二八分,我二你们八,可万一要是亏损的话,我可不担保喔!你们要自负盈亏喔!


“没问题,咱们相信你!”小伙伴们满口答应。


这个例子便是基金的运作原理,我就相当于基金管理公司。通俗的讲,基金就是众多投资者把资金交给基金管理公司,由基金管理公司负责投资运作,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投资工具。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与股票、债券不一样,它属于间接投资,即小伙伴们把钱交给我,然后由我进行投资,而不是自己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


在我们生活当中,基金的身影无处不在:像我们经常用的余额宝,就是一款典型的货币基金;咱们去银行办业务,投资经理也会为我们介绍各种理财基金;我们打开手机理财APP时,里面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基金供你挑选。而以上这些基金按照募集范围划分,都属于公募基金,即向广大公众公开募集的基金,人人都能投资,并且其中大部分基金都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非常灵活。可是,在基金大军中,有一种“蒙面侠”,它们鲜为人知,在资本市场中神出鬼没,但近几年却发展迅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它就是私募基金。


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那就是私下募集咯?这样的话,投资者应该很少吧?没错,单只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最高上限是200人。而之所以被称为“私募”,不仅由于投资者人数较少,而且对于投资者本身也是有特定要求的。根据相关规定,如果你想要成为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要有一定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


2)买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能少于100万元;


3)你的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等所有的金融资产加起来不能少于300万元,或者你最近三年的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有小伙伴会问了:咱是农村出身,没文化,不懂啥风险,也不是百万富翁,更没有年薪50万的工作。不过咱家后院那一大片地应该能值三百万,你看我能买私募不?我的答案是:非也!规定说了,如房产、土地等不动产是不能算作金融资产的。


私募基金,即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和发行的基金,正所谓“在小圈子里私下募集”,其运作方式也与普通基金差别不大,但不同之处则在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运作相比公募基金而言更加专业化,同时由于“体量”小,也可以非更加灵活地止盈或止损。


私募基金的历史


说起私募的历史,或许得从它的出生地美国说起。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北方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的奴隶主,并获得了大量的钱。但由于战争,美国大部分地区都需要战后重建。于是,这些钱便陆续开始投资于当时的石油、钢铁、铁路等产业中去。后来,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部分富有的家庭和个人投资者便开始为这些企业提供个人的创业资金。至此,私募基金的雏形便形成了。

而国内的私募基金发展比较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市公司将从股市募集来的闲置资金委托证券公司进行投资,于是众多咨询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以委托理财的方式设立并运作这些资金,国内私募基金开始成形,并逐步发展。


到了2000年左右,股票市场的较高收益使得大批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的投向,私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但更多的是以操纵股价等违规操作手法获利。


直到后来经历了几轮大的股市波动后,大批私募基金因亏损而出局,幸存下来的也学乖了不少。在优胜劣汰之后,私募基金逐步走向规范。同时,监管也有所松动,逐步允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有限度地开展私募基金业务。


现如今,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183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4633只,管理基金规模10.90万亿元[1]。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3.38万人,其中,已在从业人员系统注册员工人数19.17万人。


*[1]本处所提供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及规模相关数据,为正在运作的基金数量及基金规模,不包含已清盘的基金数量及规模。关于管理基金规模,以相关基金填报的运行表中期末净资产为准,其中,如相关基金新设立,且暂未更新运行表,以募集资金规模为准。

推荐阅读:

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判断你的未来 !


我们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出息,料定别人不会有所作为。


人一辈子有时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断定自己没什么出息。你会说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或者上的大学不好,不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或者长得太难看了,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由此来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


第二个错误是我们常常会判断别人失误。比如说某个人好像显得挺木讷,成绩不怎么样,也没人喜欢,我们就会断定这个家伙这辈子没什么出息。所以,我们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二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就是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


而面向未来,通常也会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而成功,必定属于前一种人,原因很简单,因为人这种动物,就是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


能够有所成就的人,都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一定能成事。


人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事业家、企业家等,但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一定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一定能做成事情。


当然,这个相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狂妄,而是一种理性的自信,在自信背后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预料你这辈子到底能干什么,包括你自己。


我们可以预料很多事情的发生,比如一棵小杨树10年后会长成大杨树,一只小狗10年后会是一只老狗,也能通过电脑精确计算出自己90岁的容貌,但有一件事情是永远预测不到的,就是人除了会长大、变老以外,还是能够成长的动物。


智慧的成长、能力的成长、胸怀的成长,以及成就的成长,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预料你这辈子到底能干什么,包括你自己。


现在谈论自己有没有成就太早了。人生不是百米赛跑,如果是百米赛跑,你比我早跑一两秒钟,我可能就追不上你了,因为总共就一百米,人生是看不到头的马拉松,拼的是耐力、专注和持久。


也就是说,你现在跟别人的落差有多少,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未来伟大的成就,在于一生的努力。


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骆驼比马走得慢,但骆驼一辈子走出来的距离可能是马的一倍以上。马喜欢奔跑,但跑一段时间就累了,累了就会玩、吃草或者不动了,但骆驼一旦开始走了,一走就是一天。走进沙漠以后,它意识到如果不走就会死在沙漠里,前面的绿洲就找不到,所以它一定要走。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未来伟大的成就,在于一辈子的努力。


只有活好每一个今天,一辈子才能活好。


生命不就是求一个过程吗?把每一天过好了,就是把一辈子过好了。电影《功夫熊猫》里乌龟大师说过两句话:一句是“Nothing is accidental”——没有任何东西是偶然的。第二句是“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a gift”——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不可知,惟有今天是礼物。


只有活好每一个今天,一辈子才能活好。至于说生活中遇到的艰难挫折等事情,只要你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变,这一切都会变成精神食粮。


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要走得比别人更久,走得比别人更远。


请一定要在你的路上坚持走下去,你能走多远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写过一句话,“我们很多人都想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但)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过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因为只要是路,就一定有人走过了,所以不在乎你选的哪条路”。


其实哪条路都通,关键是你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要走得比别人更久,要走得比别人更远,你如果比别人走得更久,你就能走出别人所没有走出来的距离;你如果比别人走得更远,你就能够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风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