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少谈业务,多谈合规,活下来才最重要!

2018-01-20 星际财富金融研究院

2018年,金融行业监管大戏刚刚拉开。

......

总之一句话:2018年银行真的不好过,上半年立项被检查,下半年按问题进行整改,还干什么业务啊,哪有时间啊。


22项检查要点

主要的方向是:全面评估2017年已经开展的“三三四十”,信用风险专项排查、“两会一层”,说白了就是对2017年的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继续回头看,蓦然回首胆子大的居然没整改。

回头看的同时,比照22项检查要点进行进一步梳理,要求2018年3月10号完成,2月15号过年,这意味着,监管部门马上要下来检查了,过年也不消停了?


1、公司治理不健全

公司治理大家都懂,说白了就是查查你家的过日子的思路,你这么花钱可不行啊,怎么能给孩子买这么好的玩具呢,孩子她大舅为啥借你钱啊,你表妹为啥在你家里呆着这么多天啊,总之吧,就是内部利益的事,公司治理的唯一检查要命的地方就是:利益,只要没有利益输送,那么其他的都是小事。


2、履职与考评方面

这个说白了,就是对一把手进行约束的,成立那么多联席会议,到底有没有作用,对经营中的风险和评价有约束不?董事会、监事会的具体人员,到底说话好使不,是不是一言堂;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不?每个季度年末的考核指标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虚增指标,盲目的调节规模扩表。


3、从业资质方面

重要岗位上的人是否具备专业能力,说的明确点,就是本身硬件要达标,任职过程要报备。


4、违反信贷政策

这个哪个银行没问题,可以站出来让我看看,两高一剩不转化怎么办?政府融资平台不倒一下眼看着不良?但是啊,要小心啊。今非昔比,还不上逾期是政策调整的结果,你做了你就是首犯。

现在谁敢违规对地方政府放款了,现在倒是清净,地方政府都不怎么上门来找贷款了。

记得2017年年末的时候,打算要转化一笔不良,结果政府不干了、不配合了,政府人员告诉我说我这么做是违规,他们集中学习了一些监管文件了,对我说,这不行啊,这是红线啊,他们说完之后,也把我吓个半死。


5、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

四证不全坚决不做,做委托贷款投向房地产的银行不少,四正基本都不全,赶紧补吧。说白了就是个人的贷款、小企业的贷款、公司的贷款都不允许投向房地产,有几个国内知名的开发商要授信,尽量放一放别做了,消费贷款、信用卡套现、综合消费等等所有的钱都不允许进入房市,切记。


6、违规开展同业业务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银行之间别来回乱授信借钱,最终导致流动性有问题,什么抽屉协议、阴阳合同、兜底承诺,你干吧,没事,有大哥呢,你谁啊,你是我爹我也不干了。


7、违规开展理财业务

理财是个套利的好去处,看看最近的工商银行黑龙江分行案例吧,学些案例,能涨不少见识。期限错配、2016年银监会就对理财产品,要去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不允许滚动发行,最起码你得兑付几期,不能弄那种资金池。


8、违规开展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也就是类投行化的业务,通道类业务,信托资管、租赁、委贷,规避一些资金投向的,盲目接受一些资金提供方的大额度资金,来回虚假贸易背景做票的,这都是问题,不良贷款虚假出表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表外业务不做。


9、违规开展合作业务

合作的机构得需要有资质、有准入机制,中介公司、担保机构,没有资格资质的,通通都是被查的对象。


10、11、不当销售、不当收费。

以贷转存,存贷挂钩,银监会要求的七不准都不准碰。擅自修改制式合同,强制捆绑销售代销,总之吧,把产品卖给客户之前要慎重了。


12、13、向股东输送利益、向关系人输送利益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企业对银行持股,对该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对外对其出保函担保,对银行的股东融资提供便利条件,降低费率,这都不好使,应该一视同仁。


15、违规开展存贷业务

虚存虚贷;授信集中度管理不力,存在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等情形;超授权额度审批并发放贷款;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接受壳公司贷款、重复抵质押、虚假抵质押、违规担保;以代销名义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进行融资;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或股权投资;违规通过第三方中介、返利、延迟支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等方式吸存;违规通过理财产品、同业业务倒存,虚增存款规模等。(这一条是职业操守的问题,业务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


16、违规开展票据业务

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滚动循环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以票吸存,虚增资产负债规模;违规办理不与交易对手面签、不见票据、不出资金、不背书的票据转贴现“清单交易”业务;违规通过“即期卖断+买入返售+远期买断”、假买断或卖断、附回购承诺、逆程序操作等方式,规避监管要求;违规办理商业票据业务;违规将票据资产转为资管计划,以投资代替贴现,减少资本计提;违规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合作开展票据业务或票据交易等。(就是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就要你的老命了,别的都不用说了。)


2018年,不是做业务的年头,好好整改吧。

延伸:

2018年银行从业人员工作指南


是谁?用严厉的态度,检查我们所有的业务。

是谁?用铁一般的手法,整治银行业的市场秩序。

问汝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摞底稿全带走;问君怎能不被罚,唯按监管文件呀。

其实针对2018年银监会发布的4号文,我也举了很多很土很土的例子,为了就是让所有的人知道啊,现在的风向变了,别瞎弄了。银监发【2018】4号文,是在告诉所有的银行人,2018年不用开展业务了,整改吧。


2017年全年,银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其中罚款合计3759.4万元,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业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2018年银行业工作核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充分认识到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治国理政,充分认识到整治市场乱象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2018年一定是强监管年,所有金融从业人员要记得:


1、柜员办理业务的时候稍有资料不全的一律不给办,就是自己父母来也不好使,资料全了再来吧。不管是央行的卧底来兑换零钱、还是拿假币试探的,该微笑服务的微笑服务,该没收的没收,不要犹豫,对待检查人员要有理有据,不可马虎大意,大意失荆州啊。


2、销售理财产品时候一定要告诉客户,保本还是非保本,浮动还是不浮动,不要为了那么点儿中收得不偿失,心里没底的销售方式,就不要行动了,得到的收入也得吐出来。要把你打算买别的机构理财产品过程中所有疑问对你接待的每一位客户说出来。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往往注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至于是否真正体现和保障客户知情权、选择权、便利客户使用等并未有明确的考量和测试机制;在销售环节,虽然各类销售文件有相关风险提示,但银行营销人员欺诈宣传、不当推销时常发生,而消费者往往基于口头所获知产品信息签订合约,一旦出现纠纷诉至法院面临无法举证,而签约文件中则载有客户抄录的“知晓相关风险、已阅读相关文件”等表述,“白纸黑字”致使客户往往败诉。


3、消费者权益这件事,告诉我们客户不仅仅是上帝,而且还是到了岁数的上帝,我们不仅要尊敬而且还要敬畏,不能让上帝生气,投诉你就是你的错,没毛病,要本着注重合法合规,忽视合情合理。在有些产品设计上本身没啥问题,但是如果按照法律条文来看,银行做法看似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而实则难免有钻法律规定之漏洞、“保护”银行自身免于败诉之嫌。做法虽然“合法”,但难合其“理”,其结果表面上银行“赢了官司”,实际却是“输了客户”。


4、经营网点负责人和授权员在日常的开户和维系客户过程中,要加倍细心审核,否则给你扣个帽子「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你也是猴子它二姨,狒狒。最近听到了一个案件,刚毕业的大学生,十分努力的通过国考考到了地方财政局,但是在财政局相关人员与民营医院之间挪用公款的事情上,这个大学生参与了盖章(流程化用印),并且在银行大额度转账查证的时候,默认同意转账没问题(其实是挪用公款啊,这锅背的。),导致触犯法律面临刑事责任啊。所以说授权不能大意,不是一个按手指头的事,眼睛要盯住重要的信息。金融类骗子骗你钱的时候,钱是很难追回来的,一旦钱到骗子账户,纷纷用几百个账号把资金打散,金字塔方式分散资金,很难追回来的。


5、除了柜面业务以外的,可以现金存取的机具要格外的巡视检查,防止被暗中按上设备,人家草船借箭,到时候你哭爹喊娘,责任就是责任,该你承担的你跑不掉,该你要做的也一定不要马虎,工作上的糊弄就是害自己。


6、客户经理的工作一直是银行业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银行的所有获利行为都是从客户经理营销得到的,现在各家银行的资产类业务大部分都有毛病,原来粗放式习惯了,现在严起来,感觉不适应了。我们可以看看银监会网站上的处罚清单,大部分都是资产类的业务导致的违规,什么「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超比例」、「虚增收入、违规贷款涉嫌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发放冒名贷款、 违规发放贷款、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 发放村组贷款」、「违规办理信贷」、「轮岗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落实授信条件违规发放贷款」,上面说的是发放贷款违规,哪个处罚你能受得了?

我们再看看贷后管理违规事实:


「违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未按规定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贷款支付审核不严」、「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转存定期存款」、「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对首付款的真实性审核不到位导致零首付,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隐患」、「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存在“存贷挂钩”的违法违规事实」、以上这些事实,随便找一个罪名安到你的头上,你也就基本死翘翘了,营销的时候付出了诸多的努力,现在又要被处罚,还追回以往的绩效,为什么呢?因为时代变化了,监管严格了,就需要有些人站出来为历史承担责任,那就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人吧。

7、存款那么难拉,现在怎么办,贷款放不出去,存款从何而来啊?是的,这个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时候,发放贷款的同时从来没歇里斯底的与客户谈过综合收益,假如现在让我放一笔贷款,我一定会把客户的综合收益榨干,不然坚决不放,因为现在存款难拉,争取让客户的资金尽量体内循环,作为银行的我们终究不想成为一个代孕者吧,客户从你这里贷款,把钱存在别的银行,这是比较惨痛的代价。监管这么严格,流动性这么紧张,我们也应该对客户严格要求一下,毕竟贷款是稀缺资源,不要浪费了。


8、谁是救世主?银行业目前的情况看来只有自己了,尽全力整改吧,不要在固执下去了,银行业的依法治理已经到来,我今天在微信群里还听到有人还说:法无禁止尽可为。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又被惊出一身冷汗,现在怎么还是这个思想啊,现在是其实早就应该是:依法合规审慎为。还那么马虎大意是不行的,做事要有根儿,想当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胆儿大心细的时代结束了,胆子要小心要细。这些从征信报告读出来的信息,对客户风险评价很有用。


9、贷后啊,贷后不能流于形式啊,同志们,贷后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啊!该暴露风险的暴露风险,该预警的预警,任何风险点都不能放过,审慎做贷后,谨小慎微的分析任何资产类业务的实质风险情况。


10、监管的严冬来了,那些同业、投行、通道类的合作大致是做不了了,如果按照目前的4号文,我们应该做什么业务呢?也就是说,做越简单越单纯的业务是最好的,所有的金融创新一概别碰,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到解放前吧。总之大家都应该裹上手脚,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往,哪里做的不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你变了世界并不一定变,世界变了你还不变,你最终会变。中国式的金融创新会害死银行,这是2016年写的文章。


2017年是以「治乱象、补短板、填空白」作为重点的监管年,2018年是重复2017年的工作,但是监管力度空前的有所加大,如果把2016年下半年的监管工作比喻成按摩的话,2017年就应该是笞杖了,那么如今到了2018年,如果你依然一意孤行违规不及时整改,应许被杖毙也说不定啊。


2018年的强监管已经来了,我们还记得2017年那些监管文件和监管要求么?


2017年初,银监会连续发布7个文件,剑指资金嵌套、空转及衍生出的高杠杆问题。保监会、证监会也先后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市场主体必须遵守已有监管规则,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借口,挑战监管底线,谋求监管套利。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就被市场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对大股东恶意减持的直接反应,对打击恶意哄抬股价以实现大规模减持的套现行为有直接影响。


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牵头联合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年内先后三次下发通知,专项清理整顿「校园贷」、「现金贷」等互金业务及小额贷款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也发出提示或通知,要求加强消费贷管理,防止消费类贷款变相进入房地产市场变成「首付贷」。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一行三会联合外汇局发布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进行全面统一监管。银监会也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从源头上监测流动性风险,及时跟踪穿透资金流动,加强业务规范,解决层层嵌套、资金空转以及监管套利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市场高杠杆行为。


2018年仍将延续2017年的监管态势,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放在突出核心位置,将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首先是持续加强日常监管。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是近年来监管转变的特点。从近两年的处罚数量、罚没金额来看,日常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


其次,狠抓重大监管政策落实。监管部门在2017年出台多项政策,特别是业内高度关注的资管新规、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也有望在2018年施行。从目前监管态势上看,狠抓这些政策落实将是重点。


另外,交叉金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多个热点领域的监管将持续深化。这些领域涉及多个金融市场及业务领域,是金融风险隐患「聚集地」,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极具传染性。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切不可因为短期的效果而止步不前。


2018年来了,今年少谈业务发展,把精力放在合规风控整改上面,合规是底线,活下来最重要啊,筒子们!条条大路被监管,还是审慎得人心,银行从业人员工作指南,敬请传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