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深圳,GDP一口气超过广州、香港、新加坡!

2018-01-21 星际财富金融研究院

深圳前几天低调发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GDP预计2.2万亿元,仅次京沪;全口径财政收入8624亿元,仅次京沪;进出口总额超2.6万亿元,连续25年全国一哥;全市科研投入900亿元,仅次京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家,累计达7家,仅次京沪。


据非官方预测,2017年,深圳GDP一口气超过广州、香港、新加坡,坐实大中华区三哥位置。


非官方预测:


深圳 2.2万亿

香港 2.1万亿

广州 2.15万亿

大阪 2.15万亿

新加 2.04万亿

首尔 2.04万亿

 

但是东京,仍然是大东亚经济圈乃至全球的一哥。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全球城市排名中,东京GDP位列第一。



它的背景是过去近40年里中国与世界的连接。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力对农业社会的剧烈冲击和席卷。一直到最近十年疯狂的货币扩张。

 

让对比来得强烈一点:把时钟往回拨20年。

 

1996年,全国GDP超过千亿的城市有六个,深圳没能入围,屈居第七(950亿,后期有修正)。除了北上广三座大山,挡在深圳前面的,还有重庆、天津、苏州。

 

深圳统计局的陈中先生1998年在开放导报上发了一篇文章:

 

《深圳能在2000年实现全国城市前四名的目标吗?》

 

文章先给了一个保守的预测:

 

按1996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深圳到2000年会排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之后,成为第6名。

 

紧接着又来了一个内心的期望:

 

如果每年增速比天津重庆和苏州高出5%,那么到2000年深圳就可以成为前四名的优等生。

 

对后一个目标,文章表示:“困难重重、希望尚存。”

 

字里行间看得出当年深圳人的心态:希望尽快上位,但又谨慎谦卑。

 

结果,到2000年时,深圳轻松碾压重庆、天津和苏州,GDP超越2000亿,跻身全国第四城。

 

从1996年到2016年,深圳GDP从950亿增长到2万亿,增长了逾20倍。


最近十年中国城市的趋势其实是:


金权天下和流量入口


也就是资金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超越了其他元素对城市地位的影响。


广州和深圳之间,在金权上的此消彼长,最为明显。

 

 广州相当 40 35996 40 14689 0 0 5906 0 0:00:06 0:00:02 0:00:04 5906时间里资金量高于深圳,但在近十年里,尤其是非金融业存款纳入银行业普通存款之后,广州资金量被深圳大幅超越,目前深圳存款约6.7万亿元,广州为4.95万亿。

 

券商、基金、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深圳更碾压广州。

 

此外,广州忽视了IT为主体的科技业。产业布局过于传统和保守。偏爱汽车业,在科技互联网等新经济板块的创新、扩张明显不足。

 

没有本土原生巨头,没有足够的独角兽。杭州体量虽小,在互联网经济上已碾压广州,无论巨头还是独角兽。

 

所以广州对自己的形象推广,一般是这样的:

 

广州大爱汽车业,会成为广特律么


深圳则在金融和互联网两方面碾压广州。尤其是金融,从十年前,深圳就锚定了金融中心的定位,一方面稳住本土的平安、招商等巨头:凡事好商量,别去上海行不?


另一方面大力吸引京沪金融巨头来深圳落户或设立区域中心。包括一大批券商、保险、基金公司。


要地给地,要钱补钱。这方面没有一个城市力度超过深圳。


但总归是金权和流量两方面的因素,把深圳给撑进了前三。

 

拿互联网模式来套一下两个城市:

 

贸易流:深圳是外贸流量入口,广州是内贸流量入口。

 

资金流:深圳是跨境资金流入口,广州是省内资金流入口。

 

人流:深圳是全国人民入口,广州是中南人民入口。

 

产业上:深圳金融+科技,广州汽车+国企。

 

以上,过去40年,深圳一直站在更强的风口: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外贸便利化、IT电子产业链全球分工、互联网崛起。

 

深圳连接香港,深港作为共同体,是中国对外集散效应最强的城域。

 

广州是华南对大陆集散效应最强的门户城市。

 

广州自我定位低了。深港的格局和层次始终高于广州。而广州也没有发狠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城市战争,毋庸置疑,深圳是最大的赢家。

 

背后最关键的元素是内外双开,这点也是香港败阵的因素。

 

一头对接国际飞地香港,区位不可取代。

 

一头对全国人民来者不拒,没有本土约束。

 

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把对外和对内同步开放到最大化的程度。

 

香港对外开放而对内封闭。其他国家的开放型城市,背后没有一个14亿人口的中国。

 

这种级别的开放,给深圳带来了对年轻人的最强吸纳能力。全球最高比例的年轻人和优胜劣汰的高流转,是深圳取之不竭的能量源。


但是从十年为单位的中短期角度看,金权和商贸流量,成为决定城市地位的优先因素。


高速发展之后,短板也是有的


深圳在城市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包括人口、资源、财富、民生各方面。


深圳市长陈如桂发布2.2万亿GDP的同时,一口气列了9个短板。包括实体压力和公共资源紧缺等。


但悦涛觉得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短板,是公共民生投入的严重滞后和过早飞起的资产泡沫。


民生投入即使从城市竞争力角度,也是重要的资源依托,只有生产和效率而没有民生保障和生活延伸,难以长久吸引高质量的人才。


因为本质上仍然是工业流水线的大产业园,只是在工厂区还是写字楼的问题。


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教,深圳忽视了太长时间。事实上全世界没有在高校洼地上崛起的科技湾区。这条腿严重制约了深圳的后劲。


医疗资源,千人床位数3.6张,远低于全国5.1张的平均水平。


资产泡沫是个更难解的结。全球第一的房价收入比和急速膨胀的金融杠杆。


深圳到2017年末居民贷款接近1.8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也就1.1万亿。杠杆率在一线城市里最高。消费总额可能要排到全国第七。


谁知道灰犀牛在不在自己的跑道上?

 

先不说这些了。

 

深圳毕竟年轻,想想20年前“坐七望四”都还有点不好意思,今天这个第三名,是过去30多年奋斗的奖赏。

 

是对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致敬。


延伸阅读:

深圳房价香港化还有多远?


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刷爆了广东人的朋友圈,甚至波及到了不是广东人的杠杆游戏。


一方面,1月17日,在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指出,预计深圳2017年GDP总量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


深圳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广东地区经济的龙头。


另一方面,有某球时报报道,香港星岛日报网18日称,香港2016年GDP为2.48万亿港元,2017年预计增速为3.7%。


但由于港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过去一年下跌,若换算成人民币,预计2017年香港GDP不会超过2.18万亿元,


换言之,深圳GDP将首超香港?!



近几年,香港和深圳的GDP增速基本呈倒挂趋势


的的确确,深圳的发展有目共睹。从昔日小县成长为发达城市,高速发展的深圳,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前段时间GDP还超越了他的兄弟广州。


最近又要超过他的“长辈”香港。


1997年香港回归,彼时,香港作为创造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其中一条龙,以弹丸之地和不及内地千分之六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相当于当时大陆近20%的GDP。而当时的深圳呢?在“某个老人画了一个圈”近20年后,每年创造的GDP还是不及全国的一个零头。


20年河东20年河西,谁说不是呢。先来看看二者最近几年的GDP总值及增速对比。

图1.香港2007-2016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增速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图2.深圳2011-2016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表来源|深圳2016年统计公报

 

从上图1、2可以看到:


2015年香港GDP总量是23984亿港元,实际增长率2.4%。


2015年深圳GDP总量17502亿,实际增长率8.9%。


2016年香港GDP总量是24891亿港元,实际增长率1.9%。


2016年深圳GDP总量19492亿元,实际增长率9.0%。


香港和深圳的GDP增速基本呈倒挂趋势。这样一看,深圳超越香港只是早晚的事。很早之前就有预测,超过极有可能就在2017年。事实看来如此。


如今的香港已经褪去了当年“亚洲四小龙”的光环,经济缓慢增长。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香港经济总量在国内的占比已不到3%。而过去数十年的奋起直追,让深圳不负经济特区的使命。


并不是说香港发展不行了,而是每一座城市都有他自己的发展周期,如果说20年前海属于香港的周期,那么现在就正值深圳的发展新周期。


深圳未来将如何,香港的过去有什么值得深圳警惕?



小心深圳房价香港化


我的好朋友说,她去过几次广东,广州、珠海、东莞、肇庆……但独独就是没有去过深圳,只是几年前在深圳宝安机场有过短暂的停留。对深圳快节奏、高发展、活力、包容……还有普通话印象深刻。


城市发展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客观条件,同理也适用于香港和深圳。


经济数据并不代表一切。不得不承认,即使2017年深圳GDP超越了香港,但其他方面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法治、公平、福利、医疗、环境等等。


正如有分析人士说的,深圳无论人口数量还是地域面积都比香港大,GDP超过香港并不奇怪;加上内地广阔的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好转,未来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不仅深圳,内地其他城市都可能赶超香港。


前几天的大会上陈如桂市长也说了,深圳还存在九大短板,这其中就包括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等。


报告还直接描述深圳房价高,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缺口较大。把“房价高”三个字赤裸裸地写进了报告,实属不多见,侧面也能看出政府对改善住房问题的诚意。

杠杆游戏曾多次分析过深圳的房价。受困于地理条件,深圳的土地稀缺。反馈到楼市上就是近年来,深圳房价水涨船高。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新房、二手房成交总额超过6660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日成交18亿,想想有多夸张!


2017年,深圳楼市有降温的势头,该市规土委近日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共售出25820套一手住宅,面积259.3万平米。而新房价格在经历连续15个月连跌之后,去年的均价为54445元/平米。这样来看,深圳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额约为1411.8亿元。


二手房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二手房成交73830套,面积约538.6万平方米,按照深圳二手房住宅成交均价56868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来估算,2017年深圳二手房总成交额为3062.9亿元。累计全年总成交额4474.7亿元,比2016年少了2000多亿!


尽管如此,深圳房价依旧高到惊人,从新房数据也可以看出,供地迟迟跟不上。不否认,深圳确实缺地。杠杆游戏很早之前就做过数据比对,深圳一年的竣工面积,只相当于重庆一个较大的区。


相信对每一位创业者,或应届毕业生来说,深圳都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3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海外),8000多家(据说现在又增加了,不止这么多)高新技术企业,令他的邻居,广东省省会广州黯然失色。


但一想到深圳对毕业生而言不甚友好的房价,恐怕很多人也在用脚投票选择离开了。


不过相对于香港而言,深圳这个价格又稀松平常了。发张前段时间杠杆游戏的小伙伴去香港的房价图给杆友们感受一下:

 

可以预见,高速发展的深圳,土地正变得越来越寸土寸金,这和香港又何其相似?房价高到离谱,如果其他产业被排挤,最终成为少数人的杠杆游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