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资管的冬天静悄悄

2018-01-22 星际财富金融研究院

失去了刚兑、嵌套、新旧接力等续命神器的万亿级存量资产,会不会恍如一梦初醒,一片荒凉。


2018年注定是一个监管大年。


6年前,彼时的寻瑕君还是一个从业没多久的小兵,十月归来,莫名惊诧的发现证监会、保监会接连发出十几道新规,各路人马都杀进了资管非标这个狭窄的跑道,券商资管来了,基金子公司来了,保险资管也来了,生生的把只有银行信托手拉手的“小资管”挤成了“大资管”,而后玩家越来越多,玩法越来越复杂,造出了100万亿的资产管理市场(央行大资管新规统计口径),搭建了一片江山多娇的海市蜃楼。


6年后,一切仿佛都被调回了原位。



24小时前,集合资管计划,基金一对多投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非标通路被堵塞;定向资管计划投资需向上穿透资金来源非为募集;

就在刚刚,基金业协会停止对底层标的为借贷性质资产或其收益权(民间借贷、小额贷款、保理资产等)新增备案,私募基金亦不得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直接从事借贷活动,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类企业等方式变相从事上述活动等。


曾经万马奔腾的非标路上只剩下孤独的信托小天使,跟着亦步亦趋的地方金融交易所。


几乎同时,多家信托公司纷纷表态,压缩通道规模,提高通道收费,限制结构化配资业务。


先是行业大哥中信信托率先宣布通道业务只减不增,华东某信托公司迅速跟进下发《关于暂停通道类业务的通知》,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御用配资通道某信托和某信托纷纷下文或内部通知“暂停设置有中间级/夹层的结构化证券投资类业务”,已经获批开立股东卡的业务都面临无法推进的窘境。


还嫌这一把监管之火不够熊熊不够燎原,质押式回购这种近乎标准化的业务也迎来了新交易规则,这一新规从去年9月22日征求意见完毕至今,已在业内经过多轮研读,本次颁布的正式稿并无其它重大突破,但在这么一个“新规周五见,新规天天见”的凛冬,无疑让同业小伙伴顿觉雪上加霜。




流泪之前,寻瑕君先带各位迅速过一遍本周五的新规干货。


一、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


1. 去杠杆


融入方不得为金融机构或者从事贷款、私募证券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个人借贷等业务的其他机构,或者前述机构发行的产品。


直接禁止了金融机构及资管产品通过股票质押式回购加杠杆


2. 降集中度


证券公司作为融出方的,单一证券公司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的数量不得超过该股票A股股本的30%。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客户作为融出方的,单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客户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的数量不得超过该股票A股股本的15%。


不得导致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超过50%。


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接受单只股票质押比例不得超过30%,15%;单只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


3. 降质押率


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


市场整体平均质押率压力可控,对部分个股存在影响。


4. 限定用途


保证将融入的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不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下列用途:(1)投资于被列入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淘汰类产业目录,或者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2)进行新股申购;(3)通过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方式买入上市交易的股票;(4)法律法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禁止的其他用途;

禁止通过股票质押融资申购新股和买入股票。


二、中基协 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


1、底层标的为民间借贷、小额贷款、保理资产等《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七)》所提及的属于借贷性质的资产或其收(受)益权;


2、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从事借贷活动的;


3、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类企业等方式变相从事上述活动的。




2月12日起,协会将不再办理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范围的产品的新增申请和在审申请。


对于本轮监控调控愈演愈烈的态势,终点是巨头的倒下,还是行业的萧条,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些可以想见的变化,正在发生。


1. 一度替代了伞形信托,为二级市场加杠杆的3210/318结构化股票配资业务遭遇降温,现有产品无人续杯


2. 质押式回购的质押率和集中度降低,对于部分质押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大股东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3. 没有自身造血能力完全依赖融资接力的国企/地方平台会成为下一轮违约的重灾区


4. 高净值客户及其发行渠道重新成为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


5. 同业间的虚拟桥梁被拆除,跨监管套利风光不再,各自重读行业监管上位法(或办法)一百遍,监管的关爱都在里面

 

固然,有一百种关门的姿势,就有一百另一种开窗的方法,但在担忧“今年投什么”“已经获批的业务还能否落地”“怎么绕XX规定”之余,更严峻的问题可能在于:


失去了刚兑、嵌套、新旧接力等续命神器的万亿级存量资产,会不会恍如一梦初醒,一片荒凉;


不良资产处置已经有过一轮买包卖包的热潮,伴随着新一批地方AMC的落地和相关操作规则的出台,存量资产的盘活和重整,尤其是资本市场领域以上市公司为退出路径的资产重整,会不会成为新的风口;


各家机构除了苦练内功提升投研能力,还原现金流和鉴别资产质地,处置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评判维度。


呐,监管说,要听话,我们抱团取暖。


免责声明

本文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应属无意,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