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8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无花果:小萝莉的愿望

无花果 老无所依 2019-08-08


 

 

经朋友推荐,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著名的印度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片深深打动了我,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由著名的穆斯林电影人卡比尔汗导演,由萨尔曼汗、哈尔莎莉主演,他们也是穆斯林。这部穆斯林执导拍摄的影片,叙述的是一个六岁的小萝莉的故事。她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从小自闭而不会说话,她的母亲带她去印度境内的一座神殿祈愿,回来的途中,夜行的火车暂停,她中途下车逗留,火车却开走了,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印度境内。等到她的母亲醒来发现她的孩子已经走失,而此时火车已经到了巴基斯坦境内。她撕心裂肺地哭喊,但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中。

 

小女孩扒上另一辆火车到了印度首都德里,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小伙子收留了她,把她带到了自己未婚妻的家中。他们一家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是种姓中的最高级别婆罗门,本以为小姑娘也是婆罗门,结果却发现她跑到邻居家吃肉,于是认为她是刹帝利,再接下来,小姑娘竟然跑到了清真寺里祷告,原来她是穆斯林。不但如此,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小姑娘竟然为巴基斯坦队员欢呼,而且还跑到电视跟前亲吻画面上的巴基斯坦国旗。

 

宗教、种姓、国家的不同,令帕万的岳父无法接受,帕万不得不想办法把她送回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使馆由于印巴冲突而关闭,他不得不借助一个旅行社。哪知道这个旅行社的黑心老板收了钱,竟然把小姑娘卖到了妓院做雏妓。帕万及时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将小姑娘解救出来,决定亲自送小姑娘回国。

 

帕万是个憨厚忠诚的人,从来不会说谎,他在越过边界之后,却要一根筋地原地不动,等待巡警的许可,最终巡警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放过了他,然而再次遇到警察的时候,他又说了实话,于是被当成间谍。好心的记者纳瓦布发现了真相,帮助他一次次躲过了警察的追捕,最终辗转来到小姑娘的家乡克什米尔,然而警察却拦截了他们乘坐的车辆。在这紧急关头,帕万调虎离山,将自己暴露在警察面前,并将他们引开,让记者纳瓦布带着小姑娘回到家中,与母亲团聚。而他却被抓进牢房,遭受毒打酷刑。

 

帕万带着小萝莉回家的事迹在网络上传开了,舆论的呼声要求警方释放帕万,最后好心的警官顶住上级的命令,把他带到了印巴边境。印巴两边的群众纷纷来到边境,人们冲破了边境的栅栏,让帕万返回印度境内。

 

这时候,小萝莉也来到了送别现场,他在情急之中,喊出了人生第一句话叔叔,帕万百感交集,在印巴边境的河水中,将小萝莉抱起来高高举起,全剧结束。

 

要深刻理解这部影片,必须对背景有所了解。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来是一个国家,其国民也是同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随着伊斯兰教的东传,印度北部逐渐伊斯兰化,穆斯林一度建立了庞大的莫卧尓帝国。英国殖民者接手印度一百五十年,临走的时候采取了印巴分治的方法,将印度一分为二,北部归穆斯林统治,南部归印度教徒统治,于是,南亚次大陆分裂成两个国家,一个巴基斯坦,一个印度斯坦。而克什米尔地区则被分成两半,一部分归巴基斯坦,另一部分归印度斯坦,后来,东巴又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

 

印巴分治的时候,大量穆斯林北迁,而北部的印度教徒则大量南迁,因为宗教的不同,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两国边界战火不断,克什米尔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原是一国同胞,却因为政治的划分,有了国家的对立,有了族群的隔阂,彼此产生了深深的敌意。

 

如果不是国家的分裂,小萝莉不存在母子分离的事情,人们从苏尔坦到德里,仍然来去自由,即使一时走散,也应该很快能够寻找回来。然而,如今的印巴,却隔着一条长长的国界线,给两边的人民带来数不尽的苦难。

 

宗教的对立导致了国家的对立,国家的对立又加深了宗教的对立,这就是为什么帕万的岳父家难以继续收留小萝莉,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小萝莉是巴基斯坦人的时候。岳父的情感瞬间爆发了:巴基斯坦人杀死了我们多少同胞!其实,伤害都是相互的,巴基斯坦同样是冲突的受害者,所以对印度人也有同样的抵触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帕万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时候,当巴方得知他是印度人的时候,他也或多或少遭受了一些敌意。尤其是当他被误解为印度间谍的时候,对他的戒备骤然加剧了。

 

宗教的隔阂随处可见,帕万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当他见穆妮走进清真寺的时候,一时不知所措,因为他的传统不允许他走进清真寺,但为了寻找穆妮,他还是硬着头皮进去了。当他发现穆妮是穆斯林的时候,震惊之余开始迟疑,这时候他的未婚妻打消了他的顾虑,坦诚相告:不同种姓、不同人种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要,之所以爱他,是因为他是一颗纯洁的心。

 

在巴基斯坦境内,帕万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清真寺里的时候,赶紧跑了出来,向罗摩神忏悔。他坐在清真寺的门口遇见了阿訇,阿訇一番话指出了伊斯兰教的普世精神:清真寺欢迎所有的人,所以清真寺从不锁门。

 

这个阿訇帮助他穿上黑袍成功脱险,好心的记者一路陪伴。帕万在印度境内无私地帮助了穆妮,而在巴基斯坦,人们用同样的爱回报了他。一路上的经历,终于使帕万认识到了宗教界限的狭隘,只要能帮助穆妮找到家人,他愿意跨越任何宗教的局限,去祈祷神的帮助。

 

就这样,一个印度教身份的帕万,怀抱着睡着的小姑娘,走进了原来避之不及的清真寺里,在镂空的花雕窗上,用穆斯林的方式系上了红丝线,在歌颂真主的队伍里,他听着那悠扬的赞颂,感动得泪流满面。我相信在那瞬间,他一定找到了信仰的真谛,信仰神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在同胞之间树立界限,而是为了完成对造物主的服从,去实践他嘱托的人间大爱。

 

穆斯林方面也有着同样的界限,穆妮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异教的国度,她也感到迷惑不解。帕万并不知情,所以让她学着双手合十,向神像祈祷,可以明显看到穆妮的排斥和抵触。但他凭着直觉认定了帕万是个好人,就毫不犹豫地向他求助,并且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清真寺见到寻找自己的帕万的时候,她张开双臂扑在帕万的怀里。在妓院见到解救自己的帕万的时候,她再次张开双臂拥抱了帕万。最后,在小姑娘与家人团聚之后,在帕万离开印巴边界,将要离别的时候,高声喊出了叔叔二字,张开双臂奔跑到帕万面前。

 

影片于细节处的刻画有独到的用心,当帕万出现在清真寺里,阿訇没有因为他是非穆而拒绝他入内,相反却主动帮他藏身,阿訇之所以这样做,无疑是在执行伊斯兰的教导。正如他所说:“真主的屋檐下没有陌生人。”这样的阿訇才是伊斯兰教的执行者,是毫无偏见地、满怀仁爱地对待这个来自印度的小伙子。阿訇冒着危险,把他们乔装打扮,送出了警方的视线之外。临别之际,阿訇送去了祝福真主保佑,而此时帕万却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肯定意识到了对方是穆斯林,不该回答罗摩万岁。罗摩是印度古代圣贤,相当于中国的尧舜,也被人神化为毗湿奴的化身之一。然而,阿訇见他愣住了,却主动问他按照他的传统应该说什么。得知是要说“Jai Shree Ram”的时候,这个阿訇竟然比葫芦画瓢,也向他说出了这句话。

 

最终,小姑娘母女团聚之后,帕万得知了她的名字叫沙希达 他嘴里喃喃地念着沙希达的名字,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沙希达的意思是见证者,小姑娘沙希达用真情喊出了叔叔,接着又喊出了罗摩万岁。正像小姑娘的名字一样,她的确是一个见证者,因为她亲身见证了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一路上的悲欢离合,一路上的人间大爱。

 

在边界线上送别和迎接的印巴两国同胞,也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历史、政治、宗教原因造成的割裂,也见证了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更见证了人们渴望统一,结束分裂的愿望。

 

那一刻,人们呼唤着帕万的绰号“猴神”,这是他自述的称呼:人们都叫我猴神,从一开始的那段舞蹈中,也可以看出他处处以猴神作为自己的榜样,据说猴神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在传说中也有一根千钧棒。在印度,猴神也像孙悟空一样深受男孩们的喜爱与效仿,也许正是这种猴神精神驱使着帕万,忠实地完成了他的大叔职责,保护穆妮不受伤害,不受委屈,一路呵护,把她平安送回家中。

 

宗教的本质是爱,倡导对神的敬爱,以及对同胞的仁爱,无论发迹于印度半岛的印度教,还是复兴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其本质相同,其来源也相同。根据伊斯兰的解释,宗教来自于天启,是真主在印度民族、波斯民族、以色列民族之中选拔了不同的先知,于是各个民族才不约而同有了对唯一神的追求。当然,宗教在历史的长河中染上了不同的文化色彩,对神性的不同解读,导致了宗教的多样性。印度教虽然相信造物主,却认定造物主拥有无数的化身,基督教虽然相信造物主,却认定造物主选择了一个肉身的儿子。信仰的不同,带来文化上的不同,于是有了不同的祭拜方式,有了不同的禁忌,人们执着于这些表面的不同,互相排斥,互相敌视,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争得你死我活。

 

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宗教的本质,印度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暂且对外化的习俗、礼仪、禁忌的区别放置不论,它们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这正是这部影片要探索的真相。

 

影片站在客观的角度,忠实地再现了印巴社会存在的宗教现状,将人们因为不同的宗教而产生的彼此的嫌隙与隔阂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穆斯林的概念里,印度教徒是拜偶像的多神教徒,代表着邪恶、不洁、渎神,而在印度教徒眼中,穆斯林也代表着极端、另类、封闭。双方都有不少人把对方当成仇敌。然而,影片很好地消除了人们的误解。帕万本来以为清真寺禁止非穆斯林进入,但当他进去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将他当做异类往外赶,当他向阿訇表达自己的身份的时候,开明的阿訇用爽朗的笑声回答了他:清真寺欢迎所有人!通过与穆斯林的接触,帕万消除了原有的误解,重新审视这个宗教。他发现阿訇无私的爱,他发现记者无私的爱,他发现在穆斯林的神殿里,人们同样可以真诚的祈祷,最后他也融入到那个群体,在真主面前流下了眼泪。那震撼心灵的苏菲诗歌,不恰似他心情的写照吗?

 

他带着一颗沉重的心来到你身边

先知啊,你的意愿召唤着世人

我将俯首朝向你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扭转乾坤

实现我的愿望吧

我不愿空手而归

实现我的祈祷吧

我不想无功而返

实现我的心愿吧

我不想一无所获

我的双眼饱含泪水

我的心中满是酸楚

求你抚慰我的心灵

我满腔期待,历经千辛来到这里

请你慈悲地保佑我

我不会离开你的神殿

直到你不再回应我的祷告

实现我心之所愿吧,仁慈的主

我将不会回程

直到你实现我心之所想

你懂我心底的渴望

你默数我的心跳

我的叹息将飘至那月亮之上

你的星星会答复我的祷告

终有一天恩泽会降临

 

同样,穆斯林们在与帕万的接触之中,也消除了原有的认识,尽管帕万是个印度教徒,却能一路上历尽艰辛,不畏困难,不计得失,把一个外国人,一个异教徒,送回她的祖国,由此看来,多神教徒也并非凶险无比,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的心中同样有爱,他们的行为同样感人。于是,人们自发地为他送行,呼喊着他的名字。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的未婚妻的话让人回味悠长,什么种姓、宗教、民族,这些都不重要,这些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分歧,是造成同胞隔离的元凶,宗教的目的是让骨肉分离吗?宗教的目的是让同室操戈吗?印度教没有这样的教义,伊斯兰教更没有这样的教义。这不是神的本意,神创造人类各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神教导人类学会互爱,这在耶稣的教导里有记载:诫命中的第一条是爱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就是爱人如己。这在伊斯兰教中同样有教导,古兰经说:我委派你,只为慈爱众生。(21107先知穆罕默德说:不爱人者,人不爱之”你们不可能获得信仰,除非你们彼此仁爱。”同样,在印度教之中,也能找到类似的教导,猴神帕万,正是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他的信仰。

 

既然宗教的本质一样,何必要因为外表的不同,礼仪的不同,禁忌的不同,导致同胞分离,兵戎相见呢?即使对教义有不同的理解,为何就不能和睦共处,彼此包容呢?如果人们都能摘下有色眼镜,用一颗仁爱的心看待与你不同信仰的弟兄,那么你们之间还会有战争和敌意吗?

 

最终,印巴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战胜了世俗的划分,人世间的大爱和正义超越了宗教的分歧,使得一国同胞的两个群体,再次走到了一起,为一个共同的故事,发出同一个声音。送小姑娘回家,何尝不是印巴两地同胞渴望消除彼此的界限,回到共同家园的一种寓示呢?

 

给我你的梦乡

带走我的视线

愿你远离邪恶的凶眼

你的长夜终于迎来了破晓

我们相遇后,我感觉充满了力量

我们相遇后,我变得无所不能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

因为你是我心脏跳动的力量

我是心脏,你是心跳

 

正如东德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南韩北韩的三八线,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那条海峡,这些地理上的边界本来并不存在,或者纵然存在也没有阻碍。结果由于政治上不同的理解,却造成同一个民族常年的对立与战争,这不是人类的骄傲,而是人类的悲剧。德国人最终推翻了隔离墙,迎来了东西的统一;而朝鲜南北至今却因不同的制度而天壤之别。中国人也是如此,当年因为政治的划分造成了两地的割裂,有多少人骨肉分离,父子不能相见,夫妻不能相伴,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没有盼来团圆那一天,因此抱憾终身。

 

印巴两地也是如此,因为宗教和文化的原因,导致政见的不同,难以达成一致的政客,于是采取了分离的措施。就这样,硬生生地在广袤的次大陆,竖起了一道人为的边界,随之而来酿成了多少骨肉分离、同胞相残的悲剧。

 

这不是宗教的本意,也不是印巴同胞的本意,人们的天性是渴望统一,反对分离的,即使分治,也应该是在一个国家之内的分治,因为分治而弄成两个国家,甚至三个国家,接下来造成人民的对立,我想,这绝不是印度民族的愿望。当然,分治也不是绝对的坏事,如果一个庞大的帝国被专制所掌握,那人民的命运会更悲惨。所以,即使分治的现实无法避免,也应该强调彼此和睦,而不应该世代为敌。

 

不同的宗教,甚至不同的民族之间都要互相仁爱,伊斯兰教的先知告诉我们,一个犹太教的妓女因为救了一条狗的性命,真主让她进了天堂。当时这条狗因为口渴而奄奄一息,而那个女人用鞋子汲水,救活了它。纵然对待动物,都要心怀怜悯,更毋宁说同为人类同胞,怎么能因不同的信仰,就当成死敌呢?

 

没有人否认过这段故事,然而现实之中,有几个人记得这个故事?别说对待异教徒,很多人恨不得把穆斯林同胞当做敌人,他们口诛笔伐把人打入地狱,甚至发动教派斗争,酿成人命。而今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不惜一切代价,昧着良心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的同胞数百万人遭难,他们却不敢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这也难怪他们,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凶残的政客,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待威胁自己利益,敢说真话的人当做异己,沙特王子对待卡舒吉就是例子,他不惜电锯活人,大卸八块,其狠毒令人不寒而栗。

 

今天发生的事情,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穆斯林?标榜自己是穆斯林的人,一定是穆斯林吗?甚至掌握了穆斯林国家的权利的人,一定是穆斯林吗?不,有的时候,他们的凶残绝不亚于卡菲尔。没有穆斯林标签的人,就一定不是穆斯林吗?穆圣提到的那位犹太教妓女,就没有被人视为穆斯林,然而真主却将她视为天堂的居民。同样,生活在印度教家庭中的帕万,被人们视为非穆,然而他身上却随时在流露着穆斯林应有的光辉。他摒除宗教上的偏见,以及人为树立的界限,用无私的爱和温暖善待一个流离失所的小女孩,将一个不同宗教,甚至互相对立的群体的信徒,当做自己的至亲来收养,在明知道她是巴基斯坦人的时候,没有一丝毫的冷落,而是带着她跋山涉水,找到她的家乡,带她与亲人团聚。这是何等的伟大?这样的人,不正是伊斯兰教经典中描写的行善者吗?而且,帕万没有执着于宗教的界限,他在寻找穆妮家乡的途中,最终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你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另一宗教里,同样可以完成自己的祈愿。最后,他在伊斯兰教里,找到了通向真主的道路。

 

我是你的港湾

我是你前行的陪伴

我找到你所在的小巷,我找到你的家

我们的手仍然紧紧牵在一起

找到了你的真主,我也遇到了我的神

 

同样,印度教的本质也被他诠释,一个虔诚的信徒,并不是谨守固定不变的礼节和禁忌,必要的时候可以变通。对于一个敬畏神的人,帮助他人,仁爱他人,才是罗摩精神的再现。只有当他努力去践行这一使命的时候,他才实现了宗教的价值。所以,最后那一刻,小姑娘与他重逢的时候,喊出了罗摩万岁。帕万难道不是用一个跨越种姓,跨越宗教的大爱,去实践罗摩的教导吗?这样的罗摩精神,难道不能在世间长存吗?

 

真神无处不在,然而人们却囿于成见,往往认为真主只在固定的宗教场所里,不同宗教的人们,互不来往,在各自的寺庙里寻找真神,然而真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时你按照神的教导行善的时候,你会随处发现神的存在。正如古兰经所言:无论你把脸转向哪里,哪里就是真主的面容。(2115

 

我们会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看到信仰的光辉,我们会在各个群体之中发现那些匿名的穆斯林,会发现那些有意识无意识地在顺从真主的人,他们身上闪烁着造物主赐予的信仰的光辉,他们的行为甚至远远超过那些名义上的穆斯林。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关心弱势群体,救助贫弱不计其数,她的行为不正在践行造物主的教导吗?

 

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为了救侄子而偷了一块面包,结果在监狱里坐牢十九年,他出来之后又报复社会,偷走了教堂里的银器,警察抓住了他,但是那个神父却宽恕了他,神父对警察说:“这些东西都是我送给他的,把他放了,我的朋友你走的太急了,忘了拿走这个银烛台”。他一下子就被震撼了,接下来他的余生都在行善,他帮助了一个叫做芳汀的妓女,那个妓女死了以后他把她的女儿抚养成人,后来又拯救了女儿的情人。一直到最后他辛苦而死,歌剧里唱到:“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意思是,只有爱人的人才能看见上帝的面容。

 

特蕾莎也好,冉阿让也好,不都是在以自己的爱心在践行真主的教导吗?一个真正信仰真主的人,认识到信仰的真谛的人,必定不会把精力和生命用在任何有损于人类同胞的事情上,更不会在同胞之中制造分裂和罪恶,一个真正的信仰者必能够跨越门户种姓民族宗教乃至国籍的限制,用一种普世的大爱践行造物主的教导。如果人们都能消除人为制造的界限,超越宗教、种族、国家的隔阂,去拥抱身边的同胞,那么,神所期望的和平家园就能实现。

 

印巴孟三国鼎立如今已成定局,统一绝非一朝一夕。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地理的界限来自于人心的分离。如果人们在内心深处都能打破以往树立的边界,那么统一也就为时不远了。次大陆的和平家园,必能重现人间。我想,这正是影片所要呼唤的真谛。这不仅是印巴民族的愿望,也是全人类的愿望。聪明的导演,只是借着小萝莉的口喊了出来。

 

这部影片对中国人也深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人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之中,其文明程度与印度有较大的差距。在印度人用良心拍出感人的影片的同时,中国人还停留在谋取暴利的层面。印度人多种文化之间的和睦共存也值得中国学习。影片中,印度教徒的房屋不远就是贾米大清真寺,而在街头的小清真寺的对面,就树立着哈奴曼的神像,仅有一街之隔,却能和睦相处,虽然印度仍然存在宗教间的歧视,但相比来说,某国的方式则更为粗暴而野蛮。中国人目前尚未学会同族之间的仁爱,更遑论让他们去善待边疆族群。所以,发生在这国的一切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在我们缺乏先进文化的同时,不妨先设法从多个渠道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如多看几部印度影片,让邻家的帕万们、小萝莉们给国人带来一些真善美的启迪。

 

 

 

无花果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无花果近期热点文章:


诗朗诵:斋月赞歌(无花果)

无花果:飞鸟之歌

无花果:清真“泛化”了吗?

无花果:洋葱头惹了谁

无花果:可以休矣

无花果:高贵之夜

无花果:山洞章的启示

无花果:耶利米哀歌

无花果:模仿谁,就是谁?

无花果:从回教到伊斯兰教

无花果:传教是一种奢谈?

无花果:改名的故事

无花果:从德尔加多说起

无花果:朱元璋是回族?

无花果:怎样对待圣训

无花果:穆黑缘何丧心病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阿拉伯语译文)

无花果:疯狂的禁忌

无花果:驳斥尔撒升天下凡的谬论

无花果:浅谈佛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

无花果:试论马坚译本的翻译特点

无花果:是否能用汉语礼拜?

无花果:大道至简

无花果:拒绝山寨的伊斯兰

无花果:反无斗士的伎俩


--------------------------------------------------------

无花果,生于1974年,河南省开封市人,西安社会科学院伊斯兰文化特约研究员。曾就读于北京伊斯兰教经学院、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伊玛目茂杜迪大学,一直致力于宣教事业以及伊斯兰文化研究等工作,主要作品有《天启的信仰》、《中华穆斯林的现状与展望》、《绿色中华的召唤》、《一神论信仰概述》、《与基督徒的辩论》、《谁是受谴怒者》、《写给慕道者》、《梦学探析》、《伊斯兰的妇女立场》、《在中国皈依》、《风雨兼程》、《伊斯兰是爱的宗教》、《伊斯兰与生活》、《伊斯兰与各宗教比较研究》、《我的宣教历程》等书,译作有《古兰经降示背景》等,2018年翻译《古兰经》全文,并发表多篇有关伊斯兰教历史和教义方面的文章。


无花果的最新公众号,为防失联,请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