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哲思之窗 | 紫金港青年哲学论坛 · 当代英美哲学工作坊第7期
紫金港青年哲学论坛
当代英美哲学工作坊第7期
主讲人
王嘉(助理研究员)
程都(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
王玮(助理研究员)
时间
4月28日(周四)18:30
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四幢
哲学学院513室
(线下活动)
✦
✦
报
告
摘
要
起源与未来:
作为技术哲学的技术人类学
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就一直包裹在某种人类中心主义之中,卢梭的人类学方法将作为他者的种族看作与自身一样的人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不惜赋予了原始人过多的现代人特征,以至于陷入对人类文明的悲观忧郁之中:他将人类的技术文明史看作人类的疾病史。斯蒂格勒从技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批判卢梭混淆了原始人和现代人,以至于无法判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卢梭虽然力图摆脱种族中心论,但仍停留在人类中心论之中。只有从技术与人类的双重起源出发,才能真正洞悉人类起源与未来。
从显象到范畴:
皮尔士的现象学主题
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阐释了一种与胡塞尔相似又相异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并将之称为显象学(Phaneroscopy)。这种现象学所研究的对象为显象(Phaneron),它是“以任何方式存在于我们心灵中的内容总和,不管它有何认知价值”。在皮尔士现象学分析中,尽管显象本身是不可分的整体,但通过三种不同的“分离方式”可以辨别出它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三性、第二性和第一性。这三个要素也构成了皮尔士认为现象学作为一门科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提供一个足够简短的普遍范畴表。皮尔士无意构建一种“现象学哲学”,他仅将现象学视为一个哲学分支,但这一分支所提供的三范畴在皮尔士整个哲学体系(包括实用主义、逻辑学、符号学和形而上学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稿 | 王玮 王佳禾
编辑 | 钱嘉仪
责任编辑 | 陈舒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