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英]西蒙·布莱克本 :《我们如何思考》
新书推荐
书名:《我们如何思考》
原作名:Think:A Compelling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作者:[英]西蒙·布莱克本
译者:徐向东
上市时间:2022年12月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书号:978-7-5561-3054-2
1 内容介绍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哲学诞生以来困扰许多思想家(如笛卡尔、休谟、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等人)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自我、心灵、自由意志、上帝、命运、善良和正义等。通过简练的叙述、逻辑严密的论证,布莱克本向读者揭示了思想家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历程,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本书自1999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后,畅销多年。它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哲学知识和思考方法,也向读者描绘了哲学的本质及其魅力。2 名人评论
布莱克本写了一本每个聪明人都应该来读的书,读这本书既是一种领悟,也是一种享受。这本书讲述了关于哲学的关键问题,包括自由意志、道德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
——沃尔特·艾萨克森,《时代周刊》
西蒙·布莱克本这本清晰优雅的著作是对哲学最核心问题的指导……他对每一场辩论的主要论点作了清晰而优美的叙述。布莱克本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哲学家,因此这本小书很有价值。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是一本精彩的、令人兴奋的、透彻的——用这个词还不够强烈——令人激动的介绍哲学的乐趣和问题的好书。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布莱克本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使大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易于理解,同时在西方哲学的模糊领域中选择了他的道路。他的作品简洁明了,大量使用例子和类比,使《我们如何思考》成为最易读的作品。
——艾莉森·麦卡洛克《丹佛邮报》
《我们如何思考》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哲学入门书。紧凑但可读性强,这本令人愉快的书将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课程的基础。你也可以把它送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以及那些问你哲学家是做什么的讨厌的人。如果它都不能解释清楚,那就没有什么能解释了!
——休·普赖斯(当代哲学家,著有《时间之箭》和《阿基米德支点》)
作者写得精明扼要,他坚信哲学不是一门脱离实际问题的学科。
——《书单》
读这本书就是和一位有趣的、学识渊博的健谈者坐下来交谈;不熟悉这一主题的读者很容易被吸引住。强烈推荐给学术和公共图书馆收藏。
——《图书馆杂志》
3 作者介绍
西蒙·布莱克本 (Simon Blackburn,1944- ) 著
英国哲学家、学者、评论家。被誉为“英语世界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
被美国教育界评为“全球50位健在殿堂级哲学家TOP3”。
曾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校任职。
2002年当选英国科学院成员;2008年为美国人和科学研究员荣誉成员;2009-2010年,担任亚里士多德协会的主席;2011年以剑桥大学哲学教授身份退休。
已出版畅销书《我们如何思考》《我们时代的伦理学》《真理》《欲望》等。此外,他还编著了《牛津哲学词典》。
徐向东 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毕业。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担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理由与道德》《理解自由意志》《权利、正义与责任》《怀疑论、知识与辩护》等;译作有《善的脆弱性》《真理与真诚》《欲望的治疗》等。
4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 译者序
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思考的问题的持久或永恒。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不会随着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我们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经验而发生变化,因为这些东西确实会影响我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而且它们使得哲学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独具个性的思想活动。哲学问题之所以持久或永恒,是因为它们与我们对自我和人类处境的认识、对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具有密不可分的本质联系。因此,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无论科学取得了怎样的进步,无论技术和其他的文明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萦绕我们的根本的哲学问题始终不会消失,反倒成为人之为人的一个本质方面。换言之,只要人性依然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只要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存在状况,哲学问题就始终存在。任何一个人类个体都有反思自身的存在状况的时候,在这个时刻,他们就天然地成为了哲学家。因此,哲学反思确实不是专家的专利。但是,反思必须有一个起点和基础:当我们在实践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惑让我们开始反思时,前辈哲学家的思想、见解和论证以及当代所展开的争论就成为了我们继续反思的基础。
读者手边的这部著作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导论,它所要展示的是自哲学诞生以来困扰着无数伟大思想家的核心论题,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些伟大的哲学家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历程,它向我们表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多么艰难和持久,因此,它不仅展现了哲学思考和哲学方法,也向我们描绘了哲学的本质及魅力。此外,在利用严密的分析和论证来呈现这些问题的同时,它也向我们表明,从哲学史上吸取我们思想的营养是多么重要。哲学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枯燥无味的分析和论证,因为后者至多是哲学思考的工具。当我们使用分析和论证来澄清自己思想的时候,我们是在从事一种思考训练,以便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和世界的认识变得更清晰、全面,更少地依赖于自己的偏见以及狭隘的意识形态。哲学应当与我们对如何生活的思考紧密相连。在我看来,这是本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它不只是让你拥有某些方面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哲学本身的思想魅力及其重要性。本书作者西蒙·布莱克本是一位出色的分析哲学家,在形而上学、元伦理学和知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新休谟主义的一位有力倡导者和捍卫者。不同于分析哲学阵营内的一些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在撰写大量技术性论著的同时,也就贪婪、自爱之类的伦理论题著书立说。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在《新共和》周刊上对理查德·道金斯、罗纳德·德沃金、安伯托·埃柯、爱丽丝·默多克、玛莎·纳斯鲍姆、德雷克·帕菲特、斯蒂芬·平克、理查德·罗蒂、托马斯·斯坎伦、查尔斯·泰勒、伯纳德·威廉斯等当代杰出思想家的评论。他无意将自己关在书斋中去做“纯粹的”分析和论证,尽管这也是哲学的职业训练的一部分。作为职业哲学家的他加入了对当代诸多重要问题的讨论,但绝不是用一种简单的、只想吸引眼球的方式。我想他很好地示范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是什么样子的。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以“思考”一词来作为本书书名。正如作者在本书导言中指出的,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概念工程,也就是说,澄清和理解我们用来把握世界、理解我们自身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的基本范畴和思想观念。这些基本范畴和思想观念不是我们借助于经验研究之类的方式就能恰当地把握的(尽管我们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获得的经验可以成为把握它们的一个基础),不仅因为它们塑造或构成了我们用来思考有关问题的概念框架,而且也因为(比如说)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一些基本观念本身就是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预设的,例如时间、空间和因果性的概念。科学家固然可以按照他们的经验研究对这些概念提出不同的理解,但他们对这些概念的具体设想本身就受制于某些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方面的信念,而且,这些不同理解之间的争论也不完全是能根据经验研究的结果来解决的,甚至可能没有终极的解决方案。人类心灵是否能够认识到宇宙的终极本质,如果能够认识到的话又需要哪些条件,诸如此类的问题至少部分是哲学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用来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概念和方法是否得当。另一方面,我们对人类生活的世界的认识不仅取决于我们在历史上继承下来的各种经验,而且也必然渗透着我们的希望和恐惧。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部分地取决于我们希望它是什么样子。我们如果希望用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来对待人类未来,就需要部分地超越于现存的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用一种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平等尊严并摆脱了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方式去共同设想和设计人类未来。这显然不是一项轻易就能实现的使命。就像在认识自然界的情形中那样,我们需要思考和反思我们用来设想人类世界的概念框架的连贯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在哲学思维中输入和整合来自其他学科(不仅仅是其他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哲学家在批判性的理性反思中做这些工作,他/她必须有勇气学会超越自己的个人偏见、阶级立场以及自我利益的束缚,必须学会以全人类的视角来进行思考——为人类进行思考。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刻,我们或许会自然而然地对本书中探讨的问题产生兴趣,但要想成为哲学家,我们需要获得训练。因为哲学家需要有一种高度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需要从一种尽可能不偏不倚的观点来审视自己、他人和世界。这并不是说,一位哲学家不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有自己的主张或见解。但是,他/她应该在尽可能全面审视有关的正面立场和反面立场的基础上来这样做,不管他/她接受或支持什么,他/她应该确信自己用来支持某个主张的理由对他/她自己来说是令人信服的,用来反对某个主张的理由是公正的。哲学探究的一个本质特征,就在于站在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理服人。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一门思考的艺术,成为哲学家意味着学会恰当地进行思考。本书不是一部单纯的介绍性论著,而是贯穿了作者本人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而且在叙述和论证上都比较简练。这些都给翻译增添了一些困难。囿于译者在学识和语言能力上的限制,虽已尽心,错译或误译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我要感谢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同学就某些翻译问题与我进行的探讨。我妻子陈玮对译文初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校对,并对译文的修改提出了有益建议。借用本书作者在前言中的说法,若没有她的支持,一切都不会成为可能。——徐向东
编辑 | 孙子涵
责任编辑 | 陈舒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