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5位粉丝说:Why "none of the above"

白雪 白雪希尔维亚
2024-08-30

什么叫none of the above。

还记得上学时有些ABCD的选择题,

D是:“以上都不是”。

对,那就是none of the above。


先回答为什么开这个公众号:

初衷很简单,我来倒叙。

在我的日常工作范围中,有一项是写作。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类(餐厅/酒吧/咖啡馆/时装买手店/书店等)和艺术类。写艺术类是因为自己是艺术行业的从业者,偶尔会被约稿;而开始写生活方式类的机缘很巧,从2018年底起,一家知名设计刊物的编辑开始跟我约[发现]版的稿子,写的就是这些话题。我发现,自己不满足于写这些店的设计、吃的、喝的,总是对这个生意背后的人文关系,经营者的背景很感兴趣。每个月的跟店主老板的采访及之后写作都会带一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观察。当然,写的自然也不是纯商业媒体的角度。就这样,一直写到了2020年,每月大约2-4篇。


2020年春天,这个杂志改版了,[发现]版的内容更加活泼、更加丰富了,每期有更多家店,每篇的篇幅缩短了,作者也不需要去亲自采访每个店主老板了。


2020年是个如此特殊的年份,每个人都被迫暂停一下。我不由得想:有没办法继续延续用自己这种方法的写作,自然想到了开个公众号。


或许也可以把2018-2020年写的这几十篇也转载刊登在这个号?(我需要给跟这家刊物商量下是否可行。)


或许自己近期其它艺术类的写作,也可以转载刊登在此?(我也得跟这些艺术媒体商量下是否允许。)有些还是用英文的写作,该怎么处理。


或许自己还在间隔年期间(解释一下自己的间隔年:美国大学毕业后投行了两年,然后辞职过了一年间隔年,在伦敦、香港、北京、上海做了好多艺术类的实习。间隔年完再回去伦敦读的现当代艺术史硕士),还在读硕士时给艺术媒体写的稿子,这些也可以刊登在此?(年代久远,找得到当时约稿的机构的话,我也打算去礼貌地打声招呼。)


再继续往回想,我开始想自己读大学时,跟几个好友各自开着自己的blog,我们会记载生活。是分享型的,不是私日记(我们都不在一个城市,所以放在blog上就是为了大家能互相看到。那时我们的blog放在了这个网站:www.xanga.com。我刚查了,貌似已倒闭)。我想回到那个状态的写作。


2020年大家普遍认知的写作与“某领域的KOL”、与“付费阅读及知识付费”及“粉丝、阅读量”密切相关。我当然希望我写的东西很多很多很多人能读到,可,我真的无法给自己定位成任何领域的KOL,因为....... 因为我是[none of the above]。读到这里,你也能看出,我的兴趣杂,我写个餐厅也无法好好写吃的喝的,非要写人文和研究创始人的心理及成长对ta开这个餐厅的影响。那么,怀着索性无法成为某领域KOL的轻松感,我打算回到大学时期的写作状态,索性写自己感兴趣的。


自然,现在的我跟大学时期的我有很大的变化。三十好几了,我是有丰富行业内工作经验的人,但我想努力靠近大学那会儿心理上的松弛感,不计较花多少时间和回报如何地去写作。我想试试,我,带着多个行业,多个国家,甚至多文化工作的视角和经历,配着大学时期不计回报的写作态度,能写出点啥。


再说为何叫[none of the above]

第一,上面已经提到,很难归类自己写作的类别。


第二,这是个小小的社会实践吧——当大部分人用[分类 categerization]去认知一个人和一件事时,我想试试无法被分类的事情。不是故意拧着不想被分类,而是真诚地觉得我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杂。


第三,it just sounds cool。


再自问自答一个。

为什么不写日记好了?

干嘛开个号放出来?

因为也算是对自己这些年写作这条工作线的一个致敬吧!写作一直不是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工作内容,但通过写作,我实在实在有太多美妙的收获了。我不再想去用“副业”之类的词,或者我憎恶的“斜杠”这个词去描述写作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我决定是时候为写作在我的人生中的地位正名了!


一边慢慢创作新的,一边把过往的写作拾掇拾掇挑一些我觉得值得的,也慢慢放进这个号。


LAST WORDS

本文发出时,公众号没有头像,本号只有五个粉丝。如果不是公众号硬性要求,我真的连封面图都不想放。既然要为写作正名,就放一张2009年采访伦敦一家咖啡馆时拍的照片作为封面图,那会儿天真地想写个伦敦的独立咖啡馆的书,可在国内只能通过出版社实现(那时微信还太没起来)。从伦敦大西边到大南边到“潮到风湿”的东伦敦采访一个个店主和拍摄了十多家吧,稿子都好了,但没出版成。放这张是为了跟自己和五个粉丝提醒一下自己那会儿的精气神。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雪希尔维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