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刘钧 | 每一场戏,我都会当作重场戏去准备

影视圈传媒 剧影圈 2022-06-24

文 | 清歌


越有名的角色反而越不好演,尤其像《清平乐》中范仲淹这样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对刘钧来说称得上演艺生涯中的最大挑战。如何在片段式戏份中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天下士大夫的精神领袖走下“云端”来到观众眼前,刘钧用自己的表演交出了满满的答卷,等待大家评阅。


跟熟悉的团队再次合作,挑战自己从来没有涉猎过的角色类型,这样的机会对每个演员都是极大的诱惑,更不用说摆在刘钧面前的角色是《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而在他看来,接演范仲淹却称得上演艺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挑战,原因恰恰在于观众们对范仲淹实在太熟悉了。所有人都知道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吟唱过“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佳句。

 

要成功塑造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彻底还原历史上的范文正公,而是需要刘钧在表演上尽可能去贴合观众心目中对范仲淹已经根深蒂固的印象。


 

“难度在于你如何塑造出让人相信的范仲淹,你演的这个人跟大家的认知有差异的话,就会很失败。”

 

因此相对于外在形象,刘钧更追求的是充分展现出范仲淹的气韵和风骨,让荧幕前的观众感觉“对味儿”,人物自然就立住了。


 

片段式戏份展现完整人物形象

 


《清平乐》中,范仲淹首次登场是在应天府书院门口,他头戴斗笠、身着粗布麻衣,与念诗嘲讽自己的书院学生论“礼”,恪守清贫、不卑不亢的态度跟观众心目中廉洁奉公、心系天下的文人形象高度重合,令网友纷纷感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范仲淹”。

 

但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入行二十多年、表演经验相当丰富的刘钧曾倍感压力,直到刚开拍的时候,他心里也还是会有一些不确定性。


 

“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我在家里写劄子,深夜的时候晏殊来看我,带了些吃的,还带来了第二天范仲淹就要被贬的消息。因为那是刚开拍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摸索各自人物的状态,不知道对于角色的呈现会不会被认可。”

 

对他来说,当时的感受就像“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交作业”,虽然已经尽力而为,多少还是带着几分忐忑。好在拍了几场之后,他演的就比较顺畅了,跟对手演员之间越来越有默契,导演对他呈现出来的人物状态也很满意。随着焦虑感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表演上终于得其门而入的兴奋感。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找到感觉,跟刘钧充足的前期准备是分不开的,除了认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诗词,编写人物小传,他也一直在由内而外地寻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哪些关键因素的影响最终造就了他的价值观和性格。

 

理清范仲淹的成长脉络之后,才能为他做出的每一次重大抉择找到合情合理的内因。特别是刘钧在《清平乐》中的戏份是跳跃式的,在他看来虽然范仲淹每次出场“有变化和阶段性,但性格和抱负其实还是一脉相承的”。


 

就像在朝堂之上跟同僚针锋相对的时候,彰显的是他敢于冒死直言进谏的气度;当政治宿敌吕夷简病重的时候,他前去看望又体现出他的豁达。

 

“他身上很多特质都是通过这样片段式的戏份展现出来的,每一场戏都不一样,综合起来形成了范仲淹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

 

因此对刘钧来说,“每一场戏都是当作重场戏去准备的”,哪怕有些场次镜头数比较少,台词量也不是很大,但他觉得演得都挺过瘾。


 

台词为表,气韵风骨为里

 


塑造出外在人物形象的同时,对于刘钧来说,更大的难点在于充分演绎范仲淹身上独有的气韵和风骨。

 

作为天下士大夫的精神领袖,不管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他都“进亦忧,退亦忧”,时刻以天下为己任,直言敢谏,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这样一个终生站在官场奉行的所谓“中庸之道”对立面的角色,并不是生活式的人物。在刘钧看来他是一个典范、楷模,让大家仰视的丰碑,大家能够理解他,但是不会学习,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范仲淹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抉择实在太过理想化。

 

但正因为如此,才格外体现出范仲淹人品的珍贵之处,也只有这样的人,能说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宣言。要让一个历来高居云端的精神领袖落到实地,对于演员的表演功力可以说是极大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最直接表达人物所思所想的台词自然成为打造人物精神内核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清平乐》中的台词白话文和古文彼此穿插,有些台词则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自认古文基础不错的刘钧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更加细致认真地准备。


 

比如对有些字的读音感觉模棱两可,就必须去查,不能想当然或者差不多,因为有些字只有在古文里才有特别的读音。除此之外,朝堂论辩的戏份中大臣们经常会引经据典,每句话的出处他也都要去查,弄明白为什么要选这段话,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对他来说,台词量大确实是一个挑战,但只要把内容真正吃透,搞清楚语言的动作性和目的,根据自己的对手找到应该使用的语气,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关键是表演的时候还要把台词变成自己的话,不能让人觉得在背书,所以断句也很重要。”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刘钧都不会轻易放过:“在台词的处理上我还要考虑到范仲淹的语言方式,他这样一个人说话一定不会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字都会咬得很清晰,非常坚决、肯定。”


 

从未降低的创作热情

 


从2001年出演《康熙王朝》中的顺治帝在演艺圈崭露头角以来,刘钧凭借《无限生机》《重案六组3》《雪浴昆仑》《急诊室故事》等优秀作品获得了广泛认可,去年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饰演的盛紘一角则让更多年轻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这次拍摄《清平乐》又是跟正午阳光团队合作,刘钧最鲜明的感受就是氛围非常融洽,让人很享受:“每一场戏结束之后,会觉得自己的表演被所有人尊重,大家在欣赏你的表演,然后提出一些看法,会得到很多的回馈。”

 

在越来越专业化的创作环境中,演员的创作热情自然水涨船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他反而会认为戏越来越难演,原因就是成长导致了不满足,进而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

 

尽管入行已经将近二十年,如今在刘钧身上仍然能看到当年那个积攒休息日偷偷跑去报考影视院校,最终放弃了电工工作的少年的影子,对他来说除了从小就喜欢表演,更重要的是不想把未来的30年活成重复的1天,所以才“不安分,就想给自己一个机会”。

 

在表演上,演员的本职正是珍惜每一次机会,留下更多鲜活生动、被观众认可的影视形象,所以不愿意“安分”的刘钧从来没有停止自己对演技的打磨和提高:“除了看别人的表演,我们最好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和积累,包括别人的经历也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如果是我们无法经历的事情,也可以从影像记录里、书本上和历史中去填补。”


 

而谈到目前最想实现的愿望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事业,是希望影视行业能够尽快好起来,同行都能尽快复工。

 

“是不是太官方了?但我真的是这么想的。”刘钧笑着解释,“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复工了,基本就意味着大多数行业都没问题了。大家的生活好起来,才有时间享受影视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娱乐。”


请大家在 评论区 写下对刘钧的祝福或者想对他说的话,

小编将在

下周五(5月22日)下午17:00

为 热评头两名 各送上一张刘钧的 签名照 哟~














往期回顾


|让生活好看|甜宠剧|刘耀元|Skam|极限挑战6|影院复工|向往的生活4|新版倚天|阅文新合同|秋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