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风故事丨文七妹:“损己利人”的伟大母亲

清廉湘乡 2024-05-06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开展纪律教育专项活动以文润廉,崇廉尚廉从家风故事中汲取营养 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增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的思想自觉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湘乡县人,作为最小的女儿,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文七妹就成了她的正式姓名。18岁时与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结婚。她一生节俭勤劳,宽容恭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待人接物深得家人和乡亲尊敬。

毛泽东是这样称赞自己的母亲:“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她同情穷人,并且当他们在荒年里前来讨米的时候,常常送米给他们。”毛泽东深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乐于助人。毛泽东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私塾里去吃,文七妹以为儿子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多读点书,同意了儿子的要求。这以后连续几天,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饭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文七妹心中担心,便细细盘问毛泽东。毛泽东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同学,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饭吃,就想自己带午饭去和他一起吃。文七妹听到儿子这番话,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诉儿子:“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以后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

对于接济穷人这件事,毛泽东后来说:“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曾经多次发生争吵。”他还说:“我家分成两‘党’。一个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于连雇工们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抗执政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毛泽东将母亲的保护看得“异常宝贵、值得珍爱”,认为“自己有一个坚强、富于爱心,给人以自信心的母亲”。

1919年,文七妹因病去世,毛泽东带着弟弟、妹妹为母亲守灵,并就着幽幽的油灯,饱含深情地写下《祭母文》,追述母亲勤俭持家、爱抚子女、和睦邻里的优良品德。毛泽东还为母亲题写了两副挽联,一副为:“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副为:“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他还给好友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就是这后一种人。”

(来源:湘潭女性名人家风家教故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