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核心技术五:设计阅读活动
点开专辑,阅读核心技术1-4
活动,是由目的、动机、动作和共同性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
教育教学的实施,几乎都由活动来承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活动,是一条极其有效的路径。
那么,设计什么样的阅读活动,能够利于整书阅读的深度推进呢?
360百科——
同伴互助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同伴互助产生于七十年代,原在教师之间产生。
现在,同伴互助已经很普遍地运用于学生合作学习。
1.小先生导读制
在我教的上一个六年级的毕业班,而且是下学期,有一天,有两名女孩儿到我这儿来申请“讲课”,这事儿在五年级的时候曾经发生过,然而,当时,六年级下学期时间这么紧张,我没同意。
第二天,又有孩子到我这儿来申请讲课,换了两个人,我一愣,迟疑之中含含糊糊就答应了。
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马上就有10多个学生到我这儿来争着要讲课,几乎要把剩下的课文给分了。而且,他们那劲头儿,根本不容许我否定,人家直接就说我讲第几课第几课……场面无法控制!
你看,每个班级都会有十几、二十几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好,喜欢“小先生”的角色,而且能把“小先生”的角色演绎得很好。
那么,在班级整书共读活动中,此种方法着实可行。
2.全员共读制
在整书共读这件事情上,班级里自然是“一个都不能少”。
(1)语文课五分钟共读
刚上班时,我们学校曾经非常流行课前五分钟演讲。即每节语文课,开始的五分钟,老师不讲课,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进行演讲,每人一两分钟,每次三位同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倾听、点评能力。
那么,这个方法应用在班级整书共读活动中,依然很好。
已经复课的班级,就可以进行了。
(2)微信群共读
每周三是我们学校的读书日。
在周三的晚上,在微信群,学生们可以在微信群读书。
语音条,文字条,喜马,小视频,各种形式,只要喜欢,都可以。
(3)钉钉群共读
现在,还没有复课,我们依然在钉钉群进行线上教学。
我们四学年就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在每次线上授课前五分钟,展示三位同学的“讲书”视频。让学生之间互为榜样,学生的读书热情更加高涨,读书质量也更有保证。
“如果说整本书阅读的第一层级主要是力求读通、读懂原著,那么,整本书阅读的第二境界则是:读活、读透原著,能够创造性地解读原著。”
当然,这个也比较难。
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还要看个人的水平。
1.主题阐发
“所谓主题阐发式阅读指的是:读者围绕某一个特定的主题,从特定的角度解读并评判这部著作。这是一种典型的见仁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个性化解读。”
例如上海余党绪老师曾将九部名著的“母题范畴”作如下概括:
《鲁宾孙漂流记》——流浪与穿越
《西游记》——成长与成功
《三国演义》——功名与道义
《红与黑》——野心与尊严
《水浒传》——反叛与规训
《哈姆莱特》——使命与命运
《悲惨世界》——苦难与罪恶
《复活》——堕落与拯救
《俄狄浦斯王》——命运与担当
我想,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的气质,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的灵魂。同一母题之下,会有不同的主题。这个要看教师的解读功力,要看阅读路径的筹划,要看阅读活动的推进,要看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
2.创意表达
“所谓创意阅读,是指在阅读形式、阅读内容、阅读活动等方面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别出心裁地对所阅读的著作进行解读。”
(1)方式创意
在整书阅读中,读书交流会、故事会、辩论赛、演讲、论坛……这些都比较普通,比较传统。那么,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入多种元素,例如快板、课本剧、亲子表演、相声等。这个蛮有创意,蛮有趣。
(2)媒介创意
5G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尤其是城市里的班级共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爱学习的大脑,能够进行优质资源的利用,能够整合,能够借力,能够开发,能够引领学生“看见”这个“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媒介。
如果能够深度融合,超赞!
(3)成果创意
★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创作一首诗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李茂在《彼岸的教育》
这几个成果创意很不错的!可以直接借用。
同时,还要找到恰当的“舞台”,将优质的创意成果进行展示,使其效果最大化。
例如,借助学年的读书活动,借助学校的“读书节”,借助社区或全省全市的某一次活动,将班级学生的创意成果,物化,展示。这不禁让我想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能把班级学生的某一创意成果,搬上全国的舞台,那真是了不起!
1.评点批注
很爱读曹文轩的文字。
曹文轩教授曾经力赞整书阅读教学中“评点批注”的重要作用。
而且,他说:“旁批是我最赞同的方式……旁批是一种点化,既使文本的美妙之处、神髓之处得到揭示,也使自己得到了升华。旁批还是一种很优雅的行为。想想当年古人拈笔对文本进行批注的样子,是何等风雅。”
我想说,每个人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我们不一定本本书做到曹文轩教授所讲的那样,但是,名人确有与众不同、很高明之处。
2.读书笔记
两点论。
一是指“疑点”,要求学生记录阅读之中感到困惑之处。
二是指“亮点”,要求学生写出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文本妙处或一得之见,学生至少选取一处感触最深的内容加以分析评说。
这个“两点论”,我是一直坚持做的。
最近几年,读的每一本书,几乎都给它建立了档案。
这样说,好像也不恰当。
我的意思就是,在我们阅读时,为每一本书“落户”,就像户口一样。这样,这一本书确有在你的生命中存在过。如果浮光掠影看过,真的什么也留不下。
当然,也因人而异。过目不忘的,就另当别论。
3.随笔写作
关于随笔写作,很多书、很多专家给出很多指导意见。
我觉得倒是不必,或者说不必强求。
在班级阅读过程中,规定性动作一定少而又少,精而又精,不要浪费学生阅读时光。
写作,是需要冲动的。但是,我认为一定要写。写作,能让人深刻。
没话说,少写。
有话说,多写。
渐次,滔滔不绝。
正因如此,我才如此“强迫”自己写下这篇读书笔记!
《整本书阅读六项核心技术》读书笔记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