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入门】化学试剂、参考文献
[本文为我原创,最早在B站专栏上更新,现在同步更新到微信公众号上]
今天主要针对评论里的问题进行解答:
1. 化学反应
在进行蘑菇鉴定时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试剂,这些试剂的成分有时邪门到让你怀疑早期的菌物学家可能都是化学大佬…
(一)碱溶液
配方:碱(KOH,NaOH等)、蒸馏水。溶液浓度2%-10%,常用5%的KOH溶液。能在淘宝上购买配置好的溶液。
碱溶液很容易购买,用途也很多,建议蘑菇爱好者家中常备。既可用于宏观观察,也可用于显微观察。
宏观上,将碱溶液滴加在子实体上的不同部位,可能出现阳性的变色反应(变黄、变绿、变橙、变紫…),若不变色则为阴性,这种方法称为碱试法。碱试法的阳性或阴性可以作为鉴定特征(尤其是在蘑菇属Agaricus物种中,子实体对KOH的反应是重要的分组特征),
显微上,在观察干标本时最好先将干标本切片置于KOH溶液中,进行复水,使标本部分恢复到干燥前的状态(如果复水效果不佳,可换用浓度更高的溶液,但最好不要超过10%),然后在KOH溶液中进行显微观察;因为碱性溶液具有滑腻感,滴加在切片上可以还充当润滑剂,使各个显微结构滑开,方便观察;一些蘑菇的组织在KOH中会变色,也可以作为鉴定特征。如果观察的是新鲜标本,可以直接使用蒸馏水。
(二)梅氏试剂Melzer's Reagent
配方:碘0.5g、碘化钾1.5g、蒸馏水20ml、水合三氯乙醛(Chloral hydrate)20g。将碘化钾先溶解在少量蒸馏水里,加入碘并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剩余的蒸馏水和水合三氯乙醛。最好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梅氏试剂一般用于检验蘑菇的组织或孢子质地。它基本只能用于显微观察浅色调组织或孢子,往载玻片上的孢子或组织切片滴上一滴,等待一段时间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变蓝色调则为“淀粉质amyloid(也可能是假淀粉质)“,如果变红色调则为“类糊精质dextrinoid”,不变色则为“非淀粉质inamyloid”。这些组织的质地可以辅助蘑菇鉴定。如果组织或孢子本身有颜色,则不能使用梅氏试剂,因为变色现象很难观察。
梅氏试剂一般人很难制备,主要问题是配方中的水合三氯乙醛既有毒还有挥发性,普通人是无法获得的。有一种梅氏试剂的替代品叫鲁哥氏碘液Lugol's Reagent,就是将配方中最后那个邪门的东西去掉,不过有研究表明鲁哥氏碘液和梅氏试剂对同一种蘑菇的反应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鲁哥氏碘液还不能完全替代梅氏试剂。
Up的个人感觉是,梅氏试剂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准备,在鉴定中往往作用不大;只有在面对特定类群(如鹅膏属),或是面对完全没有鉴定方向的物种时,或在面对存放很久,干燥变形的标本时,才一般考虑组织或孢子是否淀粉质这个特征。
(三)刚果红Congo Red和甲酚蓝Cresyl Blue
配方:色素、蒸馏水。浓度1%(每1g色素溶解在99ml蒸馏水中)。
这些是显微观察时染色用的色素,将其配置成浓度1%的溶液,然后滴加在组织切片或孢子上。可以让轮廓更加清晰,以便测量孢子或菌丝长度、宽度等数据。甲酚蓝还可以观察担子菌的担孢子壁是否分层(部分物种的内孢壁遇甲酚蓝会变红)。
色素可以在淘宝购买。长期保存最好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四)Schaeffer’s Cross Reaction
主要用于蘑菇属Agaricus物种。在菌盖表皮上滴加一条苯胺,然后再在垂直方向上滴加一条浓硝酸,形成一个x形。等待几分钟,若交界处变色(如亮橙色、亮红色,偶尔深紫红色)则为阳性,不变色或缓慢变褐则为阴性。
鉴于苯胺和浓硝酸都是有危险性的化学物且很难买到,因而有人提出了一种替代品:将4-苯胺磺酸水溶液直接滴加在蘑菇菌盖上,或将4-苯胺磺酸溶解在3%KOH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5%的醋酸,据说效果和Schaeffer’s Cross Reaction相同。
测试可以在干标本上进行,但效果和新鲜时可能存在差异。
(五)浓硫酸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部分小脆柄菇科物种遇浓硫酸孢子会褪色,而在其他相似的深色孢子类群中一般不会褪色。
危险系数大,且可以依靠其他特征来识别小脆柄菇科,不建议使用。
(六)硫酸香草醛溶液Sulpho-vanillin
配方:纯净香草醛(香兰素)0.5g,蒸馏水2ml,纯净硫酸4ml。
主要用于红菇属Russula物种。红菇属一些物种的新鲜菌肉会在此溶液中变红褐色、黄褐色、紫褐色等,可以作为鉴定依据;如果滴加在子实体上各部位,等待约5分钟,也可以将对应部位的囊状体染色,方便显微观察。
有一定危险性,制备后需过滤再使用(不要傻到用滤纸过滤——仔细读读试剂名称前两个字,请用玻璃棉过滤),不能用于干标本。
硫酸香草醛溶液仅在鉴定红菇属物种时有用——但红菇是个天大的坑,往往你有了硫酸香草醛溶液,依然鉴定不出任何红菇属物种。没有必要准备。
(七)氨水Ammonia
较低浓度的氨水可以在宏观上让一些蘑菇的菌肉变色(如各类牛肝菌),50%的氨水能让一些蘑菇的囊状体、菌盖表皮变色。
氨水有难闻的气味,具有危险性,且平时也不常使用,可以不准备。如有需要,可以在淘宝上直接购买配置好的低浓度氨水。
(八)硫酸亚铁溶液Ferrous sulphate(Iron Salt)
配方:硫酸亚铁(FeSO4)10g,蒸馏水90ml。
硫酸亚铁溶液滴加在一些蘑菇的菌盖、菌柄或菌肉上可能会出现变柠檬黄色、橄榄绿色、蓝绿色、粉色、灰色或其他颜色等现象。
实验室用的分析纯硫酸亚铁可以在淘宝上购买(最好不要用花肥硫酸亚铁)。
(八)Wieland Test(Meixner Test)
将菌肉碾碎,放在报纸上并滴加一滴浓盐酸。若蘑菇中含鹅膏毒肽或裸盖菇素,则报纸上会变橄榄绿色调。
反应要点是要用低质量的报纸,因为鹅膏毒肽、浓盐酸和报纸中的木质素反应并生成绿色物质,而高质量的纸中木质素含量更少。具体的反应原理未知。裸盖菇素也能反应并造成假阳性。
我国学者在2021年基于这种反应开发了鹅膏毒肽快速检测试剂盒,可用于中毒患者的食物残渣检测等。
2. 如何寻找蘑菇相关资料?
不要用百度百科。我个人推荐bing国际版(最好有一定英语基础),不需要翻墙,可以很方便搜索国内国际各种丰富的资源。Bing上还能搜到不少精美的蘑菇照片。
蘑菇科普网站:
Mushroom Expert、Ultimate mushroom guide等都是很好的蘑菇科普网站,能找到很多蘑菇的介绍和简单描述(当然,以国外蘑菇为主)。
不过,这些网站上对蘑菇的形态描述往往很简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某个类群,需要阅读相关文献。
搜索文献:
国内文献可以在知网、万方、维普或百度文库等上搜索。但是这些网站上往往不会提供文献全文,而只提供摘要(abstract),全文需要到道客巴巴、稻壳浏览器等去寻找。
国外文献可以在Google Scholar(国内可以用镜像网站)、Web of science上搜索,或者直接在bing国际版上搜索。同样,找到想要的文章后如果找不到全文,则需要复制文章名称到Researchgate, Pubmed, Scihub等提供免费全文的网站上寻找。
假设我想了解 近年在我国发表的鹅膏属Amanita物种:
首先,到Google Scholar镜像网站(up用的是http://scholar.scqylaw.com/)上搜索。关键词可以是Amanita China New species (鹅膏属 中国 新物种)等。
我们看中了第一篇文章,点进去看看:
可以看到,网站上只展示了文章的摘要,想要找到全文必须付款。白嫖文章可以去Researchgate(https://www.researchgate.net/)、Scihub(https://sci-hub.se)、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等网站。
有些文章实在找不到全文,可以试着联系作者。一般作者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