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戏剧在【黄金分割】版块相会,逐行的文字以舞台的语汇缓缓道来,这是一次势均力敌的交锋,也是一场艺术追求的相融。
第九届乌镇戏剧节迎来作家余华与导演孟京辉的再次相遇,对《第七天》中的人世间展开层层探寻。当人们的灵魂孑孓独行于混沌空间,渴望重塑自我,不由自主走向美好,而虚幻与现实的界限就此打通,梦也是唯一的现实。演出单位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
原著 余华
导演 孟京辉
演出日期
2022年11月25日 19:302022年11月26日 14:302022年11月26日 19:302022年11月27日 19:30演出场地 乌镇大剧院
演出时长 130分钟(无中场休息)
《第七天》即将首演于乌镇大剧院。此次演出,由演员陈明昊、梅婷、黄湘丽、孙雨澄、王梓行、韩硕、肖鼎臣联袂主演。众多主创默契齐聚,立于小说,探入人性,自法国Avignon戏剧舞台归来,将在乌镇呈现出全新思考。陈明昊出演一名叫做杨飞的死者,梅婷出演温婉又锐利的李青。他们用疯狂不羁和自然温润的真情诠释着各自的角色。
当灵魂归入虚无,杨飞与李青重逢在遗憾当中,那些火一般热切,风一般自由的记忆一幕幕奔涌而来,迷雾包围了他们的生活,现实则唤醒了他们的孤独。© 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丨Festival d'Avignon
继2012年《活着》首演后,已过去整整十年,孟京辉再度改编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前者聚焦跨时代的国家命途,后者则以死关生,在独一无二的灵魂世界里,诠释——寻觅、探求、回忆、遗憾、命运、自我对视、世界平和的命题。“活着”与“死着”在时间的长河前遥相呼应,构建这场对称般的巧合,一个简单巧合。余华与孟京辉称《第七天》为“死着”,不是死亡,而是一个进行时,死着。人们很少把“死”与“着”放在一起组词,所以“死着”后面到底是什么?无人知晓。孟京辉的生命观独具色彩,在他看来,死是光子信息在宇宙中漂浮,生是充满喧哗与骚动。他说:“死着后面什么符号也没有,人死以后面对再激烈的东西可能都是平和的。”
在《第七天》的创作过程中,他逐渐把握到死亡是一种友善的真实存在,是生的一部分。就像《恋爱的犀牛》不仅说恋爱一样,《第七天》也不一定,只有死亡,还有人们对于生命的眷恋和探险。既然死后的世界安静简单,为什么生的世界不能平和一些呢?
源于对余华文字中那股韧劲的欣赏,《第七天》吸引着孟京辉进行改编创作。他看到小说中饱含着对普通人的爱、对怀疑的期待和对失败者的尊重,与自我追求有相似的连接和紧密的递进。
他将那些残酷与诗意置于舞台之上,加入一切能带来失衡感的声音元素,使作品整体建构于强烈的视觉和声音世界中,扩宽生与死的半径,加强失序与迷惘的呼应。《第七天》如散文诗一般,透着无奈与无助。这种无助的思绪,慢慢渗透进主人公的行动当中,飘散在杨飞这个普通人的生活里。七日游荡,回忆涌现,这究竟是回忆,还是一种有关生命的臆想?© 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丨Festival d'Avignon
孟京辉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一个信息体,把他对于世界的思索融入其中,而观众则作为各自独立的信息体,走进剧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这些信息体相互碰撞,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深发出多种含义。
他认为:“意义是人们情感与想象的附着,艺术应当在此之上带给观众启迪。”
Q1:梅婷坐在冰箱里,以及陈明昊挥舞的黒旗帜,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孟京辉:陈明昊坚持要加冰箱,随着排练次数的增加,我发现冰箱也很有意思,它和整体串联起来了。旗帜是明昊说自己手里应该有一面旗,一开始他希望在上面画点东西,后来我们决定什么也不画了,就是一个黑色的旗帜,一个自我精神的支撑。
Q2:为什么选择在“第六天”演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孟京辉:我们希望再增加一层意念,属于杨飞,也属于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梦想。俄狄浦斯王与杨飞的对话,恰恰是自我与意识层面的对话,同时体现着对于未来世界的思索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