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飞扬?疫情对医药行业发展影响研判
欢迎关注并置顶,获取更多原创都市圈和新兴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欢迎分享和转载,欢迎在后台留言。
☑ 作者: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王瑞妍、赵泓宇、梁哲、欧阳鹏飞
☑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8分钟,欢迎转发朋友圈和收藏阅读
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在深化。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与疫情防治直接相关的特殊行业,因其强需求有望逆势崛起而被普遍所期待,然而真如大家直观感受那样吗?疫情对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
趋势:短期医药增速明显,长期增长回归主线
复盘SARS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2019-nCoV与SARS样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达85%以上,SARS的疫情发展和医药行业表现的回顾对本次疫情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3年5月,医药行业生产同比增长35.4%,增速达到顶峰,列工业各行业增长速度之首,但全年增速回归趋稳,这一点在2003年的中成药产量情况上可明显看出来。同样在非典期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也大幅增长,在5月达到顶峰,这是因为在SARS疫情的影响下,由于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出现了临时爆发性增长,短期整体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明显。但随着6月SARS逐渐消失,收入和利润同比出现明显回落。
从细分产业结构和品类上来看,生物药品增速最快,化学制剂和中成药疫情期间受需求拉动,也受到一定积极影响。03年全年来看,医药工业生产随着SARS的大爆发而大幅增长,但是整个医药经济增长形势并非如此。由于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药企的获益并非如销量一样增长,而受医院门诊总量减少,常规用药量呈下降趋势,相应带来药品生产企业常规药品生产销售下滑,且回款变慢,部分产品短期甚至出现积压的情况。出口情况下滑,生产与SARS不对症药物厂家营销活动停滞近半年,没出口额,效益有所滑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对医药行业影响与SARS有相似之处,短期内与疫情防控和诊治直接相关的医药品类生产将大幅增长。但也有不同,SARS的大规模爆发出现在二季度,此时多数工厂处于正常稳定生产状态,困难主要出现在营销环节。而本次疫情发现于2019年12月,在1月底开始出现大规模增长,正值春节假期,以疫情拐点出现在2月中下旬估计,疫情产生的影响整体集中在一季度,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二季度或者三季度的影响尚要观察。一季度伴随春节假期与疫情影响的联动停工叠加,多数工厂(生产产品与2019-nCoV不对症、不相关)停工停产,加之WHO对疫情的定性(PHEIC)带来的出口下滑,推测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将会明显下滑,甚至负增长,投资情况也将不容乐观。
乐观情况下,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伴随第二批带量采购计划4月份开始执行,二季度增加值或回归增长态势,投资也随之开始增长。全年来看,受创新和消费升级拉动的医药行业细分赛道,如生物药,新型疫苗和血液制品等将持续维持高增长态势。
2019年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1-12月)为5.3%,相比于2018年的8.8%,下降了3.5个百分点。而医药制造业投资也刚起步回暖,叠加此次疫情带来的正负冲击,大多数企业表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推测2020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与投资或稳步于2019年水平,但细分方向有大幅增长之势,如,生物药品领域细分赛道或能维持20%左右的增长,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领域或也将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源于本次疫情的反思,医疗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再次显现,因此随着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医疗服务的发展势在必行,整个行业都将利好。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2
湖北:医药制造业短期产能变化对全国影响有限,医药出口或承压,医疗器械转内需
对于湖北省来说,近年来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一个辐射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与销售、健康养老和健康体育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武汉光谷生物城更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的典范。2017年湖北省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200亿,全国占比4.4%,位列第九位处中上游水平。一方面,此轮疫情对生物医药整体有一定的正向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湖北省内强管控的现状,对非直接相关细分领域产能恢复亦产生一定影响。正负效应叠加,短期看湖北省由疫情所带来的产能波动对全国影响相对有限。
从出口角度看,医药制造压力大,医疗器械转内需。湖北是医药出口大省,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6年湖北医药出口交货值近12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在疫情平稳前,出口受制对全国医药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医疗器械,根据淘数数据,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医用卫生耗材及上游原材料,仙桃市作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卫材加工出口基地,2017年医用非织造布出口额3.3亿美元,全国占比约30%。医用卫材作为此轮疫情中一线最不可或缺、民众最抢手的防护资源,严重供不应求或将推动产业迎来SARS后最大一轮增长。总体出口额不大,叠加内部需求爆发,湖北省医疗器械出口波动对全国整体影响较小。
资料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2017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3
企业:疫情对行业内部结构更替的冲击或不明显
SARS爆发期间,政府推出了建国后最大规模的税收减免计划,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信贷倾斜政策,对在疫情中严重受损的行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2003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内部结构基本稳定,亏损企业数量及占比无明显增加,而渠道和品种结构的短期变动在疫情逐步稳定后回归正常。进入2019年,医药制造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亏损企业占比稳步降低。一方面此轮采取的控制措施明显强于非典;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明确加强了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贴息支持,地方政府也推出各类涉及缓缴社保和税款、减免房租、贷款展期等措施。对标SARS,正负效应叠加,长期看,预计此轮疫情对医药制造行业内部结构影响较为有限。
资料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4
资本:短期医药细分板块增长突出,长期创新与消费升级带来的增长仍会稳定
从年初至今,生物医药产业各细分板块在二级市场上实现了一定的增长。截止到2月5日收盘,生物医药各细分板块涨幅高于上证指数的平均涨幅,并展现了持续增长的潜力。由于疫情的影响,其他板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证指数从年初至今跌幅达7.6%,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对抗疫情的有力武器,因此被资本市场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其中医疗保健设备、医疗保健用品、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工具与服务涨幅高于20%。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以Wind行业分类标准)
如下图所示,在生物医药各板块均具有与疫情息息相关的细分领域。我们将每个细分领域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梳理。根据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新冠诊疗指南,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治疗主要以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静脉注射为主。在中医治疗中,推荐了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等药物,直接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而针对新冠病毒的诊断,涉及了体外诊断、分子诊断、POCT、免疫诊断、医学影像等细分领域,相关企业正在加速研发、生产新冠病毒诊断的试剂盒。而医学的防护成为了医疗工作者与普通人每天必备的物品,因此与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相关的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围绕新冠病毒的新药研发,同样牵动着资本市场的关注。在2月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增加了“或可加用利巴韦林”的表述,2月5日,与利巴韦林相关的企业展现了强劲的涨幅,包括长江健康、诚意药业、星湖科技、众生药业、延安必康等公司。同样的,在2月4日下午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已经发现了磷酸氯喹具有抗病毒的活性,而与磷酸氯喹相关的企业也展现了高强度的增长,ST河化在2月5日开盘实现了一字涨停。这些现象背后代表的是资本市场对于新冠药物研发的高度关注以及敏锐的判断,也代表了资本对于新冠治疗的热切的愿望,相信资本可以助力相关的医药企业快速实现复工、生产,为全国各地供应新冠的有效药物。
5
政策:在通用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医药特殊属性制定政策
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会面临资金不足、用工难、复工慢、物流受制约等问题,需要减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细分领域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及医疗缴费率等,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等通用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度过难关,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又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提供支持与帮助。
在药品审评上,目前已经全力加速新冠相关的检测试剂、治疗药物的审批速度,力图以最快的速度让患者获得帮助。但是受目前隔离情况与人员复工延后限制,大量的评审延后,甚至是积压。这个时候需要针对上市需求强烈的药物开通绿色通道,对于优质的新药建立线上审评制度,某些必须线下处理的环节暂时后置,将能够线上处理的环节全部线上处理,缓解审评积压问题,加速新药审评。
在新药研发上,除了一线研发人才可能受空间限制以外,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可能同样会受到严重的空间制约,导致很多临床试验在此期间无法开展,极大地拖延新药的研发。针对某些临床急迫的药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于临床志愿者开放交通管制,安排统一的交通工具接送临床志愿者,并进行统一的防疫安全检测,这样能够使得部分重要的临床试验不受疫情影响。
在药物生产上,目前最大的制约是工人的招募,政府应根据企业用工实际需求进行统一管理,通过降低社保、税费等方式给企业补贴,让企业在特殊时期可以用相对更高的工资吸引工人,同时密切跟踪企业的开复工情况。
6
未来:拐点何时来决定影响有多大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推动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疫情若于3月逐渐进入平台期,R0值小于1趋于收敛,4月将会得以控制。疫情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关键药品和传染病应急防御等方面的挑战,也为行业的后续发展带来契机。
短期内疫情相关医疗产品短暂销量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体现是防控诊疗相关医疗物资的供不应求,短期内暴增的需求会随着疫情结束而回归正常甚至因透支需求而低于正常水平。医疗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会在本次疫情的推动下而更加深入。长期来看疫情有助于医疗行业系统化提升。
本次疫情提高了公众对于更加了解医疗体系的政府人员管理医疗体系的要求。未来的医疗体系,将会向着更加专业的监管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