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从90后「中毒」到「全民皆贩」
球鞋爱好者的「全民皆贩」时代。
一双在下个月才会发行的AJ1(AIR JORDAN 1 Retro High OG)球鞋,已经被炒到了4500元的高价。在炒鞋圈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价格翻5倍、10倍的状况时有发生,原价买不到球鞋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顺应球鞋市场的急剧增长,诞生了毒、Nice这样的交易转售平台,就连美国的运动鞋交易平台StockX都已经有进军中国市场的打算。
还有创业公司专门打造炒鞋“股市图“,在上面,会看到一条红绿相间的K线。伴随K线波动的是,挑起球鞋市场神经的价格涨跌动向。
和盛传的“70后炒房、80后炒股”不一样的是,90后爱上了炒鞋。球鞋成了一种符号化、身份化的象征,在体育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已经成为了球鞋交易市场的核心群体。
我们找到了几位参与、观察球鞋市场的Sneaker(球鞋爱好者),他们中有收藏500多双球鞋,专门用个半房间用来放鞋的个人收藏家;有代表这个市场中,数量最多的半买半卖球鞋的小“鞋贩子”;也有从“鞋贩子”金盆洗手,专注做球鞋文化的创业者。试图还原他们对球鞋市场的观察与理解。
“我用三个半房间专门用来放鞋”
1990年出生,老东,个人收藏爱好者
为了找到这双2002年的Nike Air Max Uptempo Maximum,我前前后后花了10多年的时间。
这和普遍意义上的炒鞋并不一样,我买它并不是因为看中他的升值可能。这种未公开发售的鞋子其实是没有市场定价的。
我不想去过度宣扬价格,现在市场上的球鞋有许多流通量很低的鞋,水分是非常大的。更多时候,我们是为了价值认同、荣誉意义在买单。而不是说这双鞋本质上值得这么多钱。花几万随便买一双被炒得很热的乔丹鞋,是一件很脑残的事。
我记得2011年,球鞋还是个大熊市。在市场上市售的所有的鞋,哪怕是乔丹一代,现在被炒上天的AJ1,最终都会进入折扣店。当时鞋会打三折、四折、五折,基本花500-800就可以买到一双球鞋。
说来说去,球鞋永远是一个商品,它会遵循经济规律,最核心的就是供求关系。那时候供应量大,但需求并不旺盛,球鞋价格一直是很疲软的。
我的观察是,坎爷(美国说唱歌手坎耶·维斯特)和耐克合作推出椰子鞋,在美国做突袭型发售、限量发售这件事,极大程度的挑动了所有人的神经。也是从那以后,这种奇货可居、限量发行的方式把热度和价格都炒了起来。
加上后来的慈善拍卖、球星联名、明星带货、持续的限量发行,球鞋市场才慢慢火热起来。2012年开始,自媒体、微博等,让信息互通的方式变得更快捷后,为球鞋交易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球鞋开始脱离它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一种符号性的商品,它甚至变成了一种奢侈品,成了对身份、消费力的一种佐证,这其实是很有趣的一种消费观念。
现在的球鞋甚至有了K线,从本质上来讲,它反映球鞋价格,给人做参考。但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是,现在的球鞋市场形成了一个厂商搭舞台,鞋贩子在上面唱戏,众多买家、散户在上面买单的现象。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有一些小资源的鞋贩子在通过线上机器参与抽签、线下勾结店员、雇佣人排队等方式去垄断市场、哄抬物价,但我们观察后认为,也许厂商对这种行为是纵容的。
同样,球鞋交易APP、包括这些指数APP,他们赚取的是球鞋流通过程中的佣金。佣金跟交易量有关,而交易量跟球鞋价格有关,正因此,炒鞋变成了一个单边市场,大家都会纵容鞋价上涨。例如说这些平台的交易手续费,费率有9.5%、有7%,这个佣金是很破坏市场的,它无形中增加了球鞋流通和交易的成本,但这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球鞋是大批量的东西,长期上讲,它并不是稀缺资源,即便再火也是很小众的行业。但是我知道,现在炒鞋已经有资金团在加入,很多炒鞋财团、私募基金带着他们过去在股市上的那一套经验,到了球鞋市场上。
他们操作球鞋跟炒股的套路都一样,低价大量吃进,短期内使货品达到真空期,等待球鞋指数暴动,当需求量上升,但球鞋都在他们手上时,就可以把价格调控到新的高度。导致大家的追涨,形成带动效应,庄家再适当的把存量放出来。
现在囤椰子鞋、囤aj鞋的,很多都是以个体、或者小规模抱团赌博的形式去炒的。等到资金团队上台后,很容易成为“市场股东”垄断码数。
譬如说,把42、42.5这些大众的码数在短时间内大量买入,没有卖家出售,鞋的价格就成了空白,有鞋的人就可以单方面将价格翻倍,这时候,大家就会被这种规模化的鞋贩子“割”。
球鞋市场难得繁荣,一些厂商也不再关注研发新的球鞋或球鞋科技,更多的则是在引领潮流,带货。但说到头,这种繁荣是一种短期现象,它迟早会有饱和的一天,尤其是现在被炒得最热的其实都是很普通市售球鞋的价格。抛开再次获利的空间、上涨空间来说,鞋子本身的是否值这个价格是被忽略的。
很多炒鞋的人只看到中了一双鞋后,抛售价可能会达到7000、8000,但只有1000多的成本,能随便就挣到5—6000,有超高的利润率,但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可能三个月甚至半年才会遇到一次。一般情况下,我们没办法左右中签率,或者去等着好运降临。花很少的心思挣钱是个好事情,但不能成为爱好的中心。
从长远上来讲,总有泡沫破掉,需要有人来接盘的一天。到时候,囤货小白就会默默捡上损失。
“看到大爷大妈都在抽签队伍了,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1994年出生,北京二线「鞋狗」,散户
我并不是收藏大户,也不是专职炒鞋的,就是一个实打实的散户,在球鞋市场里面,像我这种半收藏半卖的人占了大多数。
2018年11月中旬,我在北京参加AJ1新品线下抽签,看到队伍里竟然“混进”了十几个大爷大妈,当时我的内心OS(内心独白)就是,炒鞋这件事已经被大爷大妈盯上了吗?
我的感觉是,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民皆贩”的时代。我朋友的爸爸,一个中学的体育老师,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也知道了可以在线抽签,更诡异的是,他一抽就抽到了。鞋刚到手,就立刻高价抛售了出去。
炒鞋门槛低,基本上,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市面上在售的鞋款。关键在于,你看鞋的眼光是不是足够好,它需要考验你对鞋款式价格走向的判断。2017年年底,我卖出了第一双鞋,是匡威和陈冠希的联名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线后,没多久就被买家拍走了。
但其实,炒鞋也很耗精力,我需要从各类球鞋交易App、二手交易平台上去淘货。一旦看到合适的,觉得有溢价空间的就拍回来,等到价格好一些再放出去。
2018年上半年,鞋圈拟出了当时AIR JORDAN 1系列鞋中的理财五强:黑红脚趾、小闪电、阴阳、黑灰、丝绸扣碎。意思就是,这五个款式你只要看到现货,买就完事了,铁定挣钱。
平时我也会参加各类的线下抽签、线上摇号,但摇号这东西,就是一门玄学。我几乎是一个专业陪跑型选手。有一次我抽中了一双NIKE,取完鞋刚走到门口,一下子二三十个人蜂拥上来围着我,一直问我“要不要卖?”“要不要出?”给我看傻了,有种要被当街抢鞋的感觉。
其实也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来炒鞋,它并不像股市,需要多专业的知识。只要能原价或者低价买入,基本都会有赚的空间,可以小捞一笔。
两年的时间里,经过我的手里断断续续地卖出了2、30双鞋,加起来挣了4万5千块左右。通常情况下,我会在春夏鞋市比较低谷时入,等到秋冬的时候再抛,但我其实就是工作之余玩一玩。
最近鞋圈突然流行一本书,叫《韭菜的自我修养》。虽然讲的是区块链圈子的事,这些逻辑套用到鞋市里也一样适用,感觉最后都是庄稼们在割韭菜。
现在还有一个很畸形的状态是,很多人会依据价格反向判定颜值。一双鞋卖1000,很多人觉得丑,当价格涨到10000,就会有人觉得好看。
很多鞋其实是价格虚高,价格真的匹配不上价值的。鞋市已经失去本身的意义,鞋市很浮躁,鞋子市场很乱有目共睹。自己很喜欢的鞋子凑了一点钱买不到,但他本身就不值这个价。所以有的人都退出了这个圈子。
我有一个原则,只买自己喜欢的。我也收藏鞋,但基本都比较冷门、小众。可能因为我是学设计的,我对鞋最大的要求就是自己要真喜欢,我也拒绝穿烂大街的大众款。
今年5月18日,我专程去了一趟上海,参加一个全球最大的球鞋展Sneaker Con,这是这个展第一次来中国,我抱着一种朝圣的心去开了两天的眼界。见到了无数稀有的、世界上仅此一双的球鞋。
鞋圈贩子越来越多,有时候在一些App上,实时的交易记录数据会显示,一些热门鞋款被同一个名字同时买了好几双,价格开始冲得越来越高。
球鞋市场的乱大家有目共睹,我也有一些因为市场浮躁而阶段性退出鞋圈的朋友,他们喜欢鞋并认同鞋本身的价值,但市场高昂的价格逼退他们。
说到底,鞋是个消耗品,买来就是为了穿在地上走路的,不是吗?
差不多2013年、2014年的时候,单靠卖鞋,我每个周末就能挣4、5万。
那个时候国内球鞋市场还没有现在的火热,新球鞋购入渠道基本就是官网和线下门店(经常不公布发售信息)。发售时,基本上我只要上线,别人就没得鞋可买了。就像演唱会门票一样,一上线就秒没。(大家基本都懂我是怎么买的,下面一段不要学)
这算是旧历史,我当时用了一些人为、非正常购买的渠道,其实就是内部人,一次能抢到几百双。但现在已经很难做到这样的大批量入货。
黄牛最怕的就是积货,即便当时的出售渠道只有微博和淘宝,我几乎没发生过滞销或积货的状况。品牌商最多一个月只会发3、4双鞋,新鞋款式基本就只有我有,完全不需要去思考到底哪款会成为爆款。
但现在行情已经不一样了,品牌方一个月甚至一星期就可能会出好几个新款,判断不对哪双鞋会火,就一定会压一堆积货。
干了两三年,进场的炒鞋者越来越多,我就慢慢退出了。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游戏,只有球鞋一个爱好。从2005年“入坑”开始,在7年的时间内,我收集了将近400双球鞋。到2013年,我发现市售的球鞋我有,大家也都有,没什么意思。
于是我索性把全部的市售球鞋统统卖掉,换成了市场上少见的或是只有单一孤品的球鞋,例如未公开发行的Sample或是球员版的球鞋等。我又花了六、七年,购入了300多双这样的“老鞋”,价格可能是几百万。
其实这里需要跳脱一个阶级来看,就是市售的球鞋确实有一拨人在玩,但是我们收藏的这些市面上甚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球鞋,是能够上到拍卖行的。
我的乐趣是,以球鞋为桥梁,和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去交流这件事。而不是每天说鞋涨了多少,明天该“冲”哪一个款式。
90后爱鞋,最终滋生了球鞋潮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你总不可能指望我们80后、90后再去倒腾古董字画吧?我们这波人大部分是没有经过战争年代,是受体育文化影响成长起来的,体育就是一个大IP。
去年,我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运动装备收藏文化公司Maniac,我们拥有从全球各地搜罗到的700多双稀有球鞋、六七百件球衣,我们希望利用这些东西做一些更利于球鞋文化传播的事。举办办球鞋展,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展览,展现藏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人文价值;参加球鞋相关文化宣传活动等。
展览现场图
这种球鞋是没办法开成市面上的实体店,原因很简单,别人进去之后抢你的鞋,你得先去追哪一双?
同样,这种稀有的球鞋也有很大的溢价空间,比方说:我们想出手一双鞋,心理价位是8万,但是对方认可的价格只有6万,这中间的就是溢价空间。你想买,但是别的地方没有,你就只能认可我们的价格。
这双鞋会卖吗?如果你给不到一个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活的价格,是永远不会卖的。这部分具有特殊意义、特殊价值的鞋子,我们入手基本就不会再出手。
其实炒鞋这种形式一直都存在,限量的东西,一直都有它溢价的空间。什么东西都一样,你包括玩具也是,这取决于市场。而现在的溢价属于人为操作,这和做空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真实的成交,这样的炒作是没有最终的利益产生的。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最后一个人时结束,捡起损失。
我们不抵触潮流,但大部分球鞋的价格其实是虚高的。部分球鞋吸引人的原因是球员代言、明星代言、限量。而我们收藏的球鞋不仅仅是这些,它还代表着这家公司当时最高科技,或者球鞋上附加的球员的故事、历史的属性,这些让一双鞋变得更多维、更立体。
现在的球鞋市场正在经历一波一波的热潮,无论是联名款还是限量款,迟早都会有退潮的一天。潮流这个东西被遗忘的速度是最快的,新鲜的事物永远会把你替代掉。但这些非市售的球鞋不会,历史的瞬间永远是在那,球员的伟大铭刻在那。
我们收到这些东西时,就已经带有了球员的历史属性,他的荣耀、他的数据,他的不平凡,他的伟大已经完成,他的价值已经在稳稳的在那,而我们这个球鞋也会一直持续地在升值。
Tech星球小助手|微信:miniworld007
Tech星球,是36氪旗下品牌媒体,聚焦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新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