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福建莆田北宋宰相黄中庸一门八代联第十六进士冠阖莆郡

2018-02-04 宰相黄中庸纪念馆 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莆田北宋宰相黄中庸
  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北宋景佑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举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北宋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拚、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佑党禁而致仕焉。
  经历:
  黄中庸反对奢侈,生活俭仆。宋英宗即位之初,朝廷动用国库银两,大兴土木,治理永昭山陵。黄中庸上书进言说,目前国用空乏,眼前连军饷也难以支付,横征暴敛的结果,连有钱人家也怨声载道。并赞颂了先帝节俭爱民的举措。黄中庸还对官多政冗的旧裕提出批评意见。并主张广开言路,必能有益治道。有些意见还是颇得英宗赞赏,有的却没有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黄中庸对新法增加农税伤民之举多有指责,那些对他有积怨的官吏便把他当成司马光的同党,黄中庸也因此由侍中兼枢密院副使被降为太常院卿。直到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宋神宗,为他鸣不平,这才让他调任浙江提刑。
  在邵武府任上,黄中庸与司马光观点一致,因而激怒了王安石。在任中,平民俞兴偕妻谋杀一妇人,黄中庸未按新法处置,王安石遂借此为由,将他调出邵武府,降为太常博士,享受正七品,后出任太常院丞。不久,调任北海知府。这时,青苗法正在施行,黄中庸痛心地说:“我只看到青苗法的害处,实不忍心看到无罪之人触及刑律。”绍圣初年(1094年),入为尚宝卿。二年,进侍中。四年,拜中书舍人(内阁中书)。他支持哲宗司马光推行亲民扶民助农政策,但反对蔡京以挖掘司马光墓、废宣仁太后来打击元佑派的过激做法。黄中庸坚决支持加强边防、收复失地的政策,推荐精兵良将为主力边帅,果大败夏兵于平夏城。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中庸进侍中。司马光的“扶民助耕”战略正进入收获阶段,鄯、廓州抚定,边帅欲举兵渡黄河西攻。但徽宗是个不思进取的皇帝,于是朝臣多有见风使舵,转而反对西进的,黄中庸则坚持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不久,收复中原失地,黄中庸也因此加“光禄大夫”(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同年,蔡京超擢入相。黄中庸为人正直,一身正气,而奸相蔡京则恶之,二年,黄中庸被贬为太常博士,因不满蔡京乱政,黄中庸遂辞之,以病老弃官归隐兴化军城府西巷(福建莆田城西太平社区雷山瑞龙庵西侧其故居尚存)。黄中庸为官清廉,善诗文,《全宋诗》黄中庸(第七三四二页有载)《宋史》称其“词章高风亮节,淳朴隽美”。后告老还乡兴办学校在永福潼关教忠院收生授徒,在军城创建步云书院培养出许多高第名臣。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宋徽宗大观庚寅1110年卒,赐谥号为文正;闽县状元宰相许将为铭其墓,葬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北观音叠座穴。所著有《黄文正公侍中枢密集》十卷,《莆风清籁集》、《文正黄中庸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后曾孙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世十六进士,配理学鸿儒周敦颐长女封北海郡君。子五:长子黄偊特奏绍圣进士袭荫承事郎、永春令侍御史居游洋龙溪,次子黄仲工部侍郎居西林漳溪,季子黄修翁源令居仙游何岩,四子黄佃郡儒士居郡城文赋里,五子黄伸特奏承事郎居城西雷山,其后黄观(明状元礼部侍郎)、黄钺(明武状元南京兵部尚书)、黄凤翔(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叔琳(清探花吏部侍郎总督)相继以甲第显名。
  军城始祖黄中庸家族四代联登八进士,实为八代十六名联捷进士其科第之盛冠阖莆郡:
  1、黄中庸巩溪七世孙宠公子军城初祖宋皇佑癸巳进士官太常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
  2、黄偊巩溪八世孙军城中庸长子宋绍圣甲戌进士官永春令侍御史
  3、黄彻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侍御史偊公长子宋宣和甲辰进士官平江县令
  4、黄龙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侍御史偊公次子宋绍兴庚辰特奏进士官龙溪令
  5、黄钟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翁源县令修公子宋乾道已丑进士官漳州录事参军
  6、黄丰巩溪十世孙军城中庸曾孙彻公长子府公兄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官潭州知府
  7、黄府巩溪十世孙军城中庸曾孙彻公季子宋隆兴癸未进士官平海军佥判通奉大夫
  8、黄焘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丰公长子宋淳熙丁未进士官武冈军教授
  9、黄勋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丰公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杭州军教授
  10、黄安石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府子宋绍熙癸丑进士官馆阁校勘朝奉大夫
  11、黄伟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宋绍兴丁丑进士官江西提学致仕
  12、黄真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乔卿子宋淳熙乙未特奏进士官内阁中书
  13、黄邠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乔卿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袁州太守
  14、黄镇山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宋嘉定已巳进士进士居檗谷
  15、黄盖巩溪十三世孙军城中庸七代孙宋嘉定癸未进士官大中大夫光禄寺卿
  16、黄桂巩溪十四世孙军城中庸八代孙宋绍定壬辰进士第九魁官翰林编修光禄寺卿
  在明清科第出将入相更盛:黄景昉(明文渊阁大学士)、金墩两相国即清文华殿大学士黄机和清东阁大学士黄锡衮;黄府三尚书即明刑部尚书黄光升、明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和明礼部尚书黄汝良;两状元即明文状元黄观和武状元黄钺;榜眼明一甲第二名进士黄凤翔、探花清一甲第三名进士黄叔琳。宋状元宰相许将谨题侍中文正黄中庸像赞:“巩溪宋洋雷山峻杰,才俊学博理学大儒;浙江提刑宽厚廉平,光禄大夫清德以风;平雪冤狱所活甚众,太常院卿朝阳鸣凤;温公论荐侍中副相,彦博慰留蔡京恶之;元佑党禁致仕办学,中庸倡教永福潼关;福兴永邑士子云集,步云书院梅兰荟萃;五子贤嗣四代联登,孙曾雀起十二进士;绩学多才簪缨世济,淑人周氏北海郡君;侍中文正仁哲名臣,公忠报国门无私谒;长行中庸年享八一,魂归教忠观音叠座。”其派语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金木水火土千万亿兆庆福禄寿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温良恭俭让”。
  附:“宋教授晚生吴稔谨题其曾孙赠太尉谥清惠通奉大夫黄府像赞:“酡然其容悫乎其质彪外文章,绷中敬直受人若虚,持已以实静常闻乎雷霆动必由于绳墨,是以顶鸟纱末足以为荣;服文绣亦不为煜赫时,或闯疏窗而容与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之姿,仰或倚短墙而独立,屹然似晴云新敛,华颠之色斯人也,位无愧于前朝大尹之官名,尚传于后世,君子之域噫!俾贤士聆风流,睹遗像必为之改容,矧子孙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载如一日也耶”。
  宋徽宗端王赵佶帝赠黄文正公侍中敕文“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千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提刑之莫觌,尚简策太常卿之可求。揭为儒者理枢密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北海令、太常博士、浙江提刑、太常寺卿兼理同知枢密院事、赠侍中、谥文正黄中庸,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贤明。博观载籍之传,近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言自况于孔孟,论事肯卑于司马温公、包拯?入元佑党籍,尝膺特起之招;至朕纷更,力陈吾大宋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蔡京之所恶。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而如在朝廷;斟酌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侍中文正公于身后。人传元佑之学,家有军城宋洋中厝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或以明理论世。倘百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侍中,赐谥号为文正,余如故”。(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九)送黄中庸归吟:“本法乐洞前曾一游,君家闻处洞西头。石潭正照猿猱月,山药曾经虎豹秋。岂意吴城祠下路?共寻扬子岸头舟。胸中富有天官学,莫为周南久滞留”。《全宋诗》(第七三四二页)有黄中庸所着的〈军城莆风〉诗。 
  宋徽宗端王赵佶帝赠黄文正公侍中黄中庸敕文:
  “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千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提刑之莫觌,尚简策太常卿之可求。揭为儒者理枢密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北海令、太常博士、浙江提刑、太常寺卿兼理同知枢密院事、赠侍中、谥文正黄中庸,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贤明。博观载籍之传,近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言自况于孔孟,论事肯卑于司马温公、包拯!入元佑党籍,尝膺特起之招;至朕纷更,力陈吾大宋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蔡京之所恶。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而如在朝廷;斟酌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侍中文正公于身后。人传元佑之学,家有军城宋洋

中厝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或以明理论世。倘百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侍中,赐谥号为文正,余如故”。(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九)送黄中庸归吟:”本法乐洞前曾一游,君家闻处洞西头。石潭正照猿猱月,山药曾经虎豹秋。岂意吴城祠下路?共寻扬子岸头舟。胸中富有天官学,莫为周南久滞留”。《全宋诗》(第七三四二页)有黄中庸所着的〈军城莆风〉诗。黄道周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
黄道周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是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公三十世孙、兴化军城始祖北宋会元郑獬榜传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潭州知府黄丰十八世孙。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
明万历十三年(1595)二月初九,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令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就有“闽海才子”之誉。二十五岁建漳浦东皋书舍,从事讲学著作。天启二年(1622)三十八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深得考官袁可立的赏识,后来黄道周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述袁可立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经历。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崇祯十一年,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崇祯斥道:“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他厉声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


崇祯十三年(1640),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解学龙说:“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崇祯一听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由于几位大臣力谏,改为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杨嗣昌治政有失,自杀而亡。崇祯回想起黄道周当初的预言,便下旨将黄道周复官,入京召见。此时,河南已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关外大明领土也皆被清军占领,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结庐先人墓侧,专心著述。
明亡后,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弘光亡后,回福建,至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但兵权落入郑芝龙手中,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余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队,于是全军崩溃。
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就义之日,其老仆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
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著作甚丰。《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后人辑成《黄漳浦先生全集》,现存诗两千余首,被俘后“见三光”的牢室中所作三百多首诗,出自忧愤,最为感人。
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黄道周善楷、行、草诸体书,又工隶书。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十分类似钟繇楷法。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如《五言古诗轴》,大略类其楷书的体势,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钟繇。他的隶书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点,不如楷书那样古拙清刚。从黄道周书论中,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钟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其当代书法,如董其昌的书法,则并非如此。
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漫堂书画跋》)道周亦能绘画。
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概括其一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明史赞:“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乾隆帝亦说他:“不愧一代完人”。
《四库全书·黄道周儒行集传》序:以直节清德,见重一时”。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对此,黄道周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顾诚《南明史》评价刘宗周和黄道周皆非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继室蔡玉卿,书法似黄道周,小楷孝经为其代表作。
【作品欣赏】↑TOP(待整理)黄道周《自作诗六首诗册》纸本 楷书 26.8×32.2cm ×3 崇祯五年(163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黄道周《临王羲之誓墓文卷》绢本 24.5×295.4cm 崇祯九年(1636) 天津市博物馆藏黄道周《丙子秋送省试诸友作诗扇》金笺 楷书 16.5×50.5cm 崇祯九年(163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孝经定本册》之一 纸本小楷(选页)25.8×13.9cm×13开 崇祯十四年(164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孝经定本册》之二 纸本小楷 崇祯十四年(1641)资料不详黄道周《孝经颂》纸本楷书 23.4×12.7cm×23 页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天津博物馆藏黄道周《为永明隶书册页》金笺隶书(选页) 26.2×40.8cm 崇祯十五年(164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赠屈静根七言律诗轴》绢本草书 236.0×53.0cm 崇祯十五年(1642)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黄道周《赠高仲兄丈文语轴》冷金笺 行书 143.2×53.8cm 崇祯十五年(1642)上海博物馆藏黄道周《答孙伯观疏林摧倦翮诗轴》纸本草书 177.5×49cm 崇祯十五年(1642)黄道周《鹏鸠岂有五言诗轴》 行书 1642年 崇祯十五年(1642)黄道周《赠康流兄出大滌山诗轴》绫本 197.4×50cm 崇祯十七年(1644)上海博物馆藏黄道周《草书自作五五言诗轴》 绫本草书 138.5×48.9cm 南通博物苑藏黄道周《赠眉仲戴蓬莱即事诗轴》绢本行书 192.5×49.5cm 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赠顾咸建武夷别诸子诗轴》 绫本行草 190.3×50cm 崇祯十七年(164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赠湘芷诸友别苕水诗轴》纸本行书 48.5×141.2cm 崇祯十七年(164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行草 崇祯十七年(1644年)韩天衡氏藏黄道周《舟次吴江诗册》纸本行书(局部) 20.6×36cm,崇祯十七年(1644年)首都博物馆藏黄道周《雨滞庙湾诗扇》金笺草书 50.5×16.4cm 弘光元年(1645)上海博物馆藏黄道周《张溥墓志铭》纸本楷书 28.7×193.8 cm 弘光元年(164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赠抑庵将入会稽诗轴》绫本行书 219×49.6cm 弘光元年(164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示同学文轴》绢本 行书 178×44cm 弘光元年(1645)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黄道周《赠倪献汝叔侄诗轴》绫本行草 158.6×50.4cm 弘光元年(164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赠龙尹诗扇》金笺 楷书 15×48.9cm 弘光元年(164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後死吟等三十首诗卷》纸本小楷(局部)23.7×240.4cm 隆武二年(164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洗心诗》 行书 日本藏黄道周《大涤山中赠孟阆庵诗轴》 绢本行草书 147.9×49.7cm 南京博物院藏黄道周《洗心五言诗轴 》绫本 207.2×48.1cm 上海博物馆藏黄道周《喜雨诗轴》 173.8×49.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元正五日即事诗轴》绢本 行书 217×47.5cm 上海博物馆藏黄道周《途中见怀诗轴》纸本行书 141cm×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读倪鸿宝疏五律诗轴》绫本 行草书 166×55cm 天津市博物馆藏黄道周《倚锄五言诗轴》绫本 行草书 172.8×52.9cm 浙江省博物馆藏黄道周《答诸友诗卷》绢本 行草书 25.6×270.5cm 苏州博物馆藏黄道周《山中杂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日上东城扇》纸本 行楷 35×6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王忠文祠碑文》纸本楷书(局部)30×261.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黄道周《偶答张湛虚大理诗轴》纸本 行书 244×71cm 首都博物馆藏黄道周《偶逢越鸟信五律诗轴》 绫本 行草 204 ×51cm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黄道周《宓衍堂铭》 楷书 15×47.3cm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北山堂捐赠)黄道周《门前雨信七绝诗轴》行草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黄道周《榕坛问业》黄道周《洗心诗卷》黄道周《行草手札选》黄道周《进神宗实录有作诗轴》绢本 行草 189.2×50.4cm 辽宁省博物馆藏黄道周《请假得归途次偶作诗轴》纸本行书 142×38cm 山东省博物馆藏黄道周《周顺昌神道碑》 南京博物院藏黄道周《杂书册》绫本 楷书 24.5×12cm ×24 无纪年 云南省博物馆藏黄道周《好鸟不知月五言诗轴 》草书 172.7×5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黄道周《登岱诗卷》行书 资料不详

(福建金墩文史研究会供稿)


代 岸公   生三子  谣、典、乐   入莆始祖唐进士其先居黄州江夏后徙固始谢桂事耋年居兴化郡涵头黄巷封开国公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
二代 谣公   生五子  英、革、华、盖、莫   唐进士闽县令
三代 华公   生二子  昌龄  昌朝  唐进士金华令
四代 昌朝公  生四子  峰、倜、俊、献
五代 献公  生一子,曹  唐季之乱隐入碧溪宋洋处士
六代 曹公  生三子:俶、珍、佩
七代 珍公  生二子:祐、裕入承胞伯环嗣居福州道山
八代 祐公  生二子:达、逵
九代 达公  生三子:安、定、宠
十代 宠公  宋进士大理寺评事  生一子:中庸
十一代 中庸公   宋进士太常卿居军城为军城初祖,生五子:偊、仲、修、佃、伸
十二代 偊公  宋特奏进士侍御史  生二子:彻 、龙
十三代 彻公  宋进士平江令  生五子:丰、廓、府、廙
十四代 丰公,宋特奏进士潭州知府     生二子:仁、仪
一世(岸十五代):仪公,仁公弟,元季之乱季避居铜海深井黄宅  生一子:朝公
二世(岸十六代):朝公,生一子:荣
三世(岸十七代):荣公,生三子:浚、漳、清
四世(岸十八代):漳公,生四子:钦著、钦莨、钦简、钦茂
五世(岸十九代):钦莨公,生三子:世俊、世杰、世儒
六世(岸二十代):世俊,生二子:金仁、金义
七世(岸二十二代):金义公,生一子:敦基
八世(岸二十三代):敦基公,生二子:沐祖、沐宗
九世(岸二十四代):沐宗公,生一子:启裕
十世(岸二十五代):启裕公号隆德  生四子:廷益、廷禹、廷尧、廷舜
十一世(岸二十六代):廷尧公,生三子:宗敏、宗哲、宗德
十二世(岸二十七代):宗德公号侃介,生一子:思懋
十三世(岸二十八代):思懋公号肃毅,生三子:嘉卿、善卿、贵卿
十四世(岸二十九代):嘉卿公号青原 配陈氏,生二子:道琛、道周
十五世(岸三十代):道周公,字幼玄,号石斋,妣林氏生一女,继室蔡氏讳娥卿生四子:子中、子成、子和、子平
      昭穆(从铜山深井黄氏十六世起32字辈): 顯謹承恩应立奇功  君德祖恩臣子爲宗
                  鸿基盛業萬福攸同  昭我孫胤受祿芳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