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代北京金墩黄氏五子登科的佳话

2018-02-06 黄国江夏 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清代北京金墩黄氏五子登科的佳话还在现时中传承着,清时,顺天大兴黄村金墩人黄华蕃的五个儿子(黄叔琳康熙辛未科探花,黄叔琬康熙己丑科进士,黄叔琪康熙乙酉科举人,黄叔敬康熙己丑科进士在康熙年间任巡台御史一职,黄叔瑄康熙癸巳科举人),而这个家族的“五子登科”包含着“兄弟同榜(黄叔琬和黄叔敬同为康熙己丑榜进士)”及黄叔琳的“探花及第",这可以说是佳话中的佳话。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康熙辛未科探花黄叔琳,其年仅二十便探花及第(中国古代一甲进士最年轻之一),历任山东学政,江南乡试大主考,浙江巡抚,詹士等职,其在山东任学政其间,以兴贤育才为己任并建白雪,松林两书院,发展当地文教事业,后任浙江巡抚期间,他在当地兴修水利,惩治地方恶霸。不仅在为官时政绩卓越,他在著书,藏书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家中他更是以孝誉著乡里,奉母于九十余岁,雍正帝手书“德门寿母“匾额来表彰他的孝道。黄叔琳少年便进士及第,在他八十岁时还经历了比八十大寿更具世人瞩目的荣耀,乾隆十六年他与此科的进士同赴恩荣宴(清代国家为新近登科的文进士举办的庆功宴),行重赴恩荣之盛举(士子进士登科宴),可以说他是有清一代官员中不多的“全活儿人”,八十五岁卒。他的儿子黄登贤,也继承了黄氏家族的传统,十六岁时考中举人,乾隆元年便进士及第,其历官,户部主事,左副都御史,山东学政等职(父子同为山东学政,相当于今天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一职)他在山东督学期间,效法其父之作为,整顿士习,鼓励文教,最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六十八岁卒。生前遗言“生于山东,死于山东,命也。生于学署,死于学署,数也。吾分止此,夫复何憾!”感人肺腑。可以说黄氏父子为发展山东的文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家世脉络

金墩守魁黄叔琳探花家谱世系简图(直系兄弟从略其详细见黄登贤传)即:福建莆田黄石金墩黄氏始祖1世黄府(1130-1210年南宋初节度判官副都统赠太尉谥清惠赐庙号为金墩)---2世黄安石---3世黄近---4世黄枊(近四子徙居黄石沙堤)---5世黄禄---6世黄德---7世黄玘---8世黄衡---9世黄恭---10世黄华---11世黄九臬---12世黄必相---13世黄谕(因官于益都县丞遂居焉)---14世黄幼琮---15世黄履顺---16世黄尔悟(徙北平宛平黄村金墩)---17世黄华蕃(即尔悟甥儿立为嗣子随亲生母黄尔珍姓)---18世黄叔琳(探花浙鲁总督晚号守魁)---19世黄登贤---20世黄符采---21世黄尧闰。其军城金墩黄氏祖祠联载曰“黄府进士四尚书,金墩入阁二相国”;“榜眼探花卿督及第,凤翔叔琳文武巍科”;“法司宗伯宰辅安邦,光升汝良锡衮治国”。

著述评注

黄叔琳学识渊博,才力丰赡,其著述,涉猎经史子集。经学著作有:《砚北易钞》12卷(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九易类存目三有著录),阐发河洛之精蕴,《周礼节训》六卷,《夏小正注》一卷和《诗经统说》,史学著作有:《史通训故补》二十卷,《黄昆圃年谱》一卷;子部著作有属于“杂家类”的《砚北杂录》(无卷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昆虫草木,几经史所载,旁及稗官小说,据其所见,各为采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四十三杂家类存目十有著录),属于”小说家类”的《砚北丛录》(无卷数),为黄氏巡抚浙江时所作,杂采唐宋元明及清代说部,亦盖以耳目所闻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有著录),集部著作有:《文心雕龙辑注》十卷,(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四十八诗文评类一有著录;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诗文评类录有全文)。金墩守魁先生平生雅好《文心雕龙》,称此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包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见《文心雕龙辑注》自序)然《文心雕龙》问世后,久有文字误脱、衍入之病,所谓“句字相沿既久,别风淮雨,往往有之”(同上)。时至明代,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校定《文心雕龙》原文的工作,如王惟俭《文心雕龙训诂》、梅庆生《文心雕龙音注》等。黄叔琳看到前人的校注“中间脱讹,故自不乏,似犹未得为完善之本”,于是”偶以暇日,承(梅)子庚之绵蕞,旁稽博考,益以友朋见闻,兼用众本比对,正其字句”(同上),校订原文,细加注释及若干评语,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着成《文心雕龙辑注》,原刻为乾隆六年养素堂本。卷首有黄氏自序、南史刘勰传、例言、元校姓氏及目录;卷末有姚培谦跋。注附当篇后,眉端有黄氏评语。金墩守魁黄先生辑注,刊误正讹,征事数典,皆优于明代王氏《训诂》、梅氏《音注》远甚,为清中叶以来最通行之本。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纪昀对黄叔琳辑注本加了评语。道光十三年(1833),两广总督卢坤将黄注纪评本以朱墨套印刊行。近代李详,今人范文澜、杨明照校注;《文心》,皆以黄叔琳辑注本为底本。


万卷楼藏书


黄氏之藏书与四库全书之编纂:翁方纲曾“每借书于黄氏万卷楼”(翁氏家事略记-干嘉名儒年谱(8),页41)再如四库馆臣励守谦进呈的书有不少是守魁黄叔琳旧藏,有“北平黄氏万卷楼图书”印记。同时左副都御史黄登贤进呈图书299种之多,黄登贤是黄叔琳的儿子,所献图书为前代故物,亦钤“北平黄氏万卷楼图书”印记。如果佚去面页进呈木记,据藏书章判定进呈者,就会出现偏差。傅增湘曾收得清徐岳《见闻录》,乾隆十七年刻本,作一跋云:“此帙钤有北平黄氏万卷楼印记,又有翰林院大官印,是此书亦经守魁黄叔琳进入四库馆。”(原注:《藏园群书题记》461页,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傅熹年整理本。)按:守魁黄叔琳已于乾隆二十一年去世,不可能在乾隆三十八年献书。这部书佚去面页。《四库总目》据英廉进呈本存目,《四库采进书目》未记此书。则黄登贤、励守谦都有可能进呈此书,仅据北平黄氏印定为黄氏所献,理由是不充足的。(杜泽逊〈四库存目书进呈本之亡佚及残馀.附录:四库存目书进呈本知见录〉《两岸四库学:第一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123-124)

清藏书家、文学家。字宏献,号昆圃。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祖籍安徽。本姓程,少孤,被大兴黄尔悟收养,遂姓黄。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加侍郎衔。迁鸿胪寺少卿。雍正元年调吏部。后经营盐政,授浙江巡抚。后坐官被讼,乾隆初,再起用,任山东按察史、布政使。文学上为人所推重。尤喜藏书,与方苞友善。早年曾得到孙承泽部分藏书,精品较多。康熙四十九年(1710)视学山东,刻《渔洋诗话》,版本尤佳。早年曾拜王士祯为师,“池北书库”之书,有不少归于他。建“万卷楼”、“养素堂”以藏古书。子黄登贤(1709~1776),字筠盟,一字云门,官至河南提督、山东学政,承其父藏书,著名学者卢文弨尝馆其家。四库馆开,征求天下遗书,黄登贤献藏书达百种以上,特赏由内府所印《佩文韵府》1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藏书达140余种。编撰有《素养堂书目》2卷,著录图书2200余种,刘喜海刊印并有跋,称其秘籍不多,明季清朝初期的诗文集颇多。藏书印有“北平黄氏素养堂曝书”、“北平黄氏万卷楼藏书”、“素养堂鉴藏之印”等。著作有《砚北易抄》、《诗经统说》、《夏小正撰注》、《文心雕龙辑注》、《史通训故补注》等。[1] 



简式年谱

清康熙30年赐一甲三名进士出身

职衔: 职衔 任期 出处

编修 康熙30年-康熙32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会试同考官 康熙33年 清秘述闻三种 ,上册14卷 ,412

国子监司业(国子司业) 康熙42年-康熙43年 碑传集 ,5册69卷 ,36

侍读 康熙43年-康熙44年;康熙?年-康熙48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提督山东学政 康熙47年-康熙5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鸿胪寺少卿 康熙48年-康熙5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通政司参议 康熙51年-康熙52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奉天府丞兼学政 康熙52年-康熙57年 清秘述闻三种 ,中册补2卷 ,947

左佥都御史 康熙57年-康熙58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太常寺卿 康熙58年-康熙6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内阁学士 康熙6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刑部右侍郎 康熙61年-雍正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江南乡试正考官 雍正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吏部左侍郎(吏部侍郎) 雍正1年-雍正2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以浙江巡抚署浙江总督事 雍正2年-雍正5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山东按察使 乾隆1年-乾隆2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山东布政使 乾隆2年-乾隆4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74339号

以山东巡抚理山东总督事 乾隆5年-乾隆6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74339号

詹事府詹事兼理总督浙鲁两省事 乾隆7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赐浙鲁总督加兵部侍郎衔 (重遇登第岁)乾隆16年-乾隆2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寿终正寝官终至“以詹事府詹事加侍郎衔刑部右侍郎”乾隆21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63号

钦赐其谥号为“金墩守魁黄先生”乾隆21年 载自其家谱。

备注: 程伯起(祖父妻黄尔悟姐俱早逝); 黄华蕃(父幼程氏孤儿后随母舅黄尔悟遂姓黄); 黄尔悟(祖嗣父即祖舅公); 黄叔璥(弟); 黄叔琬(弟); 黄叔琪(弟); 黄叔瑄(弟); 黄登贤(子) ; 黄登谷(子) ; 黄端绂(孙) ; 黄秉经(孙) ; 黄符彩(孙) ; 黄尧闰(曾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