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树洞 | 关于生活情感的问题,我们邀请了他们来解答→
——嘀嘀嘀,“阳光树洞”开箱啦!在上期活动中,树洞君的两个提问箱都收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上一期我们邀请了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为大家解答了学习成长类问题,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朋辈心理中心的朋辈心理咨询师们跟大家聊聊生活情感类问题~
资料卡片
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中心是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指导的,以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工作职责的校级学生组织,旨在情感、学业、人际关系、就业、个人适应与发展等诸多方面为在校生提供支持与帮助,致力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能够在同龄人中得到温暖和关怀,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和良好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
让我们快来看看对于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朋辈心理咨询师们都有怎样的回复吧!
✿ 精选问题建议 ✿
01
对自己与其他同学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差距”感到不安。
“开学还没一个月,我连教学楼在哪都找不到,有些人却好像什么都做得很好,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这么大?”
看到他人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快熟悉大学学习节奏,更快融入周围人的圈子,更快吸引到大家注意给大家留下美好初印象,甚至更快脱单…… 我们许多人都会感到焦虑不安,感到一种“同伴压力”。同伴压力无处不在,从少年时的“赢在起跑线上”到大学时“朋友圈焦虑”,这些都是同伴压力的体现。
或许看到这里的你也正在感受着这种压力。同伴压力会改变我们的行为、想法,降低我们的幸福感。那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或者应对同伴压力呢?
其实同伴压力很普遍,甚至可能贯穿人们的一生,而且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感受到同伴压力。如今,人们承受的同伴压力正变得愈发强烈,时代对“成功年轻人”的塑造、社交网络化下信息的快速传播,都让我们暴露在更多的同伴群体中,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同伴压力和自身竞争力无关,一个竞争力弱的人会承受被群体中他人轻视的压力,担心自己落后。然而,竞争力强的人同样承受着同伴压力,因为ta要时刻绷紧神经,警惕自己失去“优势地位”。
同伴压力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降低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但同时,它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敦促我们的进步,成为我们自我提升的动力。那我们如何应对同伴压力,减少其负面影响,凸显其正面作用呢?
改变心态很重要,平和地看待同伴压力,告诉自己:“我不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只是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好。”
接纳同伴压力的存在,并将其当作自我提升的机会,带给你同伴压力的都是你眼中优秀的同伴,同伴压力像是一个“指示器”,告诉我们哪些人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
此外,除了向上比较,不妨学着向下比较。这并不意味着从“弱者”身上找安慰,而是希望人们可以更准确评估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一味和周围的“强者”比较而低估了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看到这里的你是否感觉到了丝丝释然?生活确实有许多艰难不易,我们常常从生活中感受到挫败、落差和焦虑不安,但其实除了苦涩,生活还有更多种味道等我们一一品味~
希望大家都能在匆匆旅途中慢下一点点,寻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喝喝茶聊聊天……
02
如何平衡学习和各类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呢?
“现在感觉社团学生工作太多,怎么做减法?”
进入大学前,我们都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在心中已有一番理想的筹划。学生会,社团,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总想着要多去尝试一下。但计划有时跟不上变化,学习新知识总是要耗费许多精力,你也许不想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选择放弃一些爱好,放弃一些活动,投入更多时间在学习中。也许你觉得选择起来十分痛苦,因此陷入焦虑。压力虽然有些大,但是值得高兴的是,你很在乎各种选择的平衡,说明你依旧保持着积极上进的态度!而且,你还对未来有一些打算,这一切都说明,你想变得更好,只是苦于缺少精力与时间。所以,你选择将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你认为更值得的事件中。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试着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1
我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你可以首先问问自己。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对你来说是次重要的?我们在做选择时,时常想着做出效益最大的选择。所以,我们总是不敢做出一个选择,因为你会担心还会有更好的选择,这样的迟疑是无止无尽的。我们应该明确,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利有弊,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承担起这个选择带来的责任,从“追求最大化效益的人”转变为“有所牺牲的人”。一旦明确,便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轻易为自己的选择而懊悔。任何一个选择都会留下一些遗憾,但是选择了一条路,便另一条路上的风景都与我无关,不用过多比较,做好自己就行。
2
做出了选择后我该怎么做?
无论你是否选择参与学生工作或者其他活动,时间对你来说都是宝贵的。因此,时间管理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列to do lists(每日任务)但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无法坚持。因此,首先可以回顾一下自己曾经采取过的时间管理的办法,想想自己是什么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并做出适当调整。其次,可以对照以下几项原则,帮助你更好地进行:
1.遵循要事第一原则(四象限工作法),将每日计划进行排序
2.灵活调整原则。牢记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要给自己的计划留出适当空间。
3.保持理性原则。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轻易被外物的变化、他人的情感所牵动。
4.Deadline原则。为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设立Deadline,督促自己专注完成手头的事情。
不管做出任何决定,都是属于你的最好的决定。少一些后悔,少一些与他人比较。多一些平和,多一些前进的心态,相信你能够找到你的节奏。
References:《没选择不痛苦,有选择才痛苦|选择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KnowYourself
《解忧杂货铺|时间管理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且枯燥》-缘来理院
03
关于亲密关系以及恋爱的问题
“感觉在大学虽然会遇到很多人,但是没法像高中那样自然地建立起亲密关系”
“我遇到了喜欢的人但不知道怎么接近ta”
遇到有好感的人,却不知道怎么接近,感觉对方很冷,总是躲着自己;觉得对方太优秀,自己似乎追不上;总是觉得自己太主动容易被拒绝、显得不矜持......和有好感的人建立关系怎么这么难?!
其实,这主要源于我们经常有的两个暗戳戳的心理动机:
1
太想给对方留好印象,怕对方不喜欢自己
事实上,研究表明,给对方留下足够好的第一印象,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Johansson et al.,2005)。何况,太担心对方的看法,我们更容易手足无措。
只要增加与对方沟通的机会,我们就可能修改对方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对方也更可能认识真实的我们,对我们产生好感。因此,更重要的是先和对方产生更多联系。
2
害怕自己显得太主动,或者是冒犯到对方
但是,你怎么知道对方对“主动”的定义是什么样的呢?在交流中,你才可能了解对方的边界和节奏。
你或许在想象一些严峻的后果,譬如失败之后会被嘲笑、显得自己“不自量力”,因此不敢主动和对方发展深层关系。你似乎把自己摆到了被评判甚至被否定的位置,没有办法自然地做自己。
但其实,不熟悉的两人相互交流,是一种彼此试探、相互评价的过程。在交流时,你也会了解对方更真实的模样,反思自己的好感,思考是不是要继续选择对方。这应该是“互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评判”。
因此,重点是主动创造与对方交流的机会,破冰破冰!!!
那么如何创造交流机会呢?
你觉得身边有什么资源能够帮助你开拓交流机会呢?有没有什么人、组织、书籍、资料能够帮助你增加与对方的沟通呢?
你是怎么认识对方的呢?你们共同处在哪些圈子里呢?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吗?
你脑海中能够生成一些与对方交流的具体计划了吗?
对于这些计划,你有什么激励自己执行的方法吗?【比如,奖励自己一杯奶茶?】
这些计划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阻碍呢?你会如何处理呢?
但是,在主动接近对方的时候,也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哦~
在与对方交流这件事情上,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最坏的结果又是什么?
出现最坏的结果时,你会如何处理呢?包括事情本身和自己的情绪哦~
对方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模样?
对方身上有没有什么你无法接受的“缺点”呢?
希望你能够自信满满地主动探索有好感的对象,探索自己的这份好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喜悦和成长~
如果在这些事情上遇到困难,欢迎你来到朋辈小屋找我们聊天哦~
References:《遇到有好感的人,如何自然地开始聊起来?》-KnowYourself
04
如何处理新环境带来的孤独感?怎么平衡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大学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时候觉得很孤独,怎么办呀?”
大学,按理说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有来五湖四海的同学,有形形色色的组织,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当我们坐在嘈杂的食堂中时,走在安静的夜路中时,忙于在各种活动间转场时……似乎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觉得,我有点孤独啊。
在中学,统一的目标与生活节奏将我们与集体连接起来,而在大学,这种外部力量的连接变弱了,于是我们也许要重新思考,我该如何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什么样的交际圈让我感到最为舒服、最为适应?
身处一段关系中的确会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但建立和维护这样一段关系同样需要我们不断付出精力。有的人习惯广交好友,在广泛而较浅的关系中获得快乐;有的人习惯结一两个密友,在亲密而较深的关系中获得归属。哪一种交际圈让我感到收获大于消耗呢?
在我们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孤独感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在独处的间隙中冒出来,但它不是必须消灭的“坏情绪”,它可以是启发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的老师。当我们感到孤独并探究其原因时,我们也在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为伴,如何在离开外界环境和他人的时候在精神上自给自足。也许是投入一门自己热爱的技艺,也许是欣赏一部美妙动人的作品……在大学,这些都是你可以尝试探索的方向。
References:
《什么是在精神与情感上的“自给自足”?|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KnowYourself
《青听信箱|孤独是生命的常态》-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听完朋辈心理咨询师们的建议,大家有没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呢?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一群全新的老师和同学,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也许我们会摇摆、会徘徊、会迷茫,但最终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寻到一种新的平衡,找到自己梦想起飞的地方。
加油吧,我们都是最阳光的RUCer!
文案|朋辈心理中心 薛婷文 刘子怡
排版|姚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