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研究 | 徐州卧牛山西汉楚王墓地墓主人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 2019-07-11

点击上方“中原文物”一键关注


卧牛山墓地位于徐州市区西部卧牛山北麓,共有4座墓葬(图一),均为横穴式岩洞墓,根据徐州地区汉墓形制的特点,墓主人应属于西汉楚王(后)。本文主要根据徐州地区西汉楚王陵墓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墓中出土陪葬品,对墓主身份做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其为西汉十二代同姓楚王中的哪一代,哪一座为楚王墓,其余3座墓主人与楚王的关系。对于所谓的四号墓重新认识,确定其性质。

图一:卧牛山墓地墓葬分布图



一 、墓地概况


卧牛山为一东西呈弧形的山丘,山体向南弧出,山北为两侧前伸、中间内凹的簸箕凹形。1980年2月,附近村民在卧牛山东部向北凸出的山坡上取土建房时发现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墓葬,由徐州博物馆与铜山县图书馆联合进行了发掘。墓葬形制为横穴岩洞式,墓向340°。整个墓葬由墓道、前甬道、前厅(耳室)、后甬道、后室及东侧室组成。由于当时卧牛山没有其他同时期墓葬发现,故将该墓定名为卧牛山汉墓,后陆续发现其他墓葬后,遂将其编为一号墓。


二、三号墓因2010年3月群众举报盗墓而被发现,由徐州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依山为藏”的横穴式岩洞结构,墓北向,两墓东西并列,中间有门道相通,属同茔异穴的夫妻合葬墓。两墓的形制类似,都是由墓道、甬道及墓室等部分组成。甬道总长度为50多米,分为前后两段,以上下两层塞石封堵,其中,M2(西墓)甬道内的上层塞石被盗墓者拉出。


二、西汉第五代(刘姓) 楚安王刘道墓地


西汉刘姓楚国共有12代楚王,其中前8代为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系,后4代为宣帝子孝王刘嚣系。目前,在徐州市(楚都彭城)周围已发现属于楚王陵墓区8处,其中楚王山墓群属于带墓道的石砌券顶洞室墓。据史籍记载,楚王山为刘交墓,但根据墓葬的结构及盗洞中出土的陪葬品,时代明显为晚;或认为是孝王刘嚣的家族墓,或认为4座大型墓葬为刘嚣系的4代楚王。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其时代都属于西汉晚期。另7处时代为西汉早中期,属于刘交系的8代楚王,形制上都是横穴式岩洞墓,其大致可分前后两期。


卧牛山汉墓则明显带有从前期向后期过渡的特点。三号墓墓内早期特点明显:墓室规整细致,墙面平整,经过细加工(使用剁斧),棱角分明;墓室进行了装饰,墙壁上多先涂抹一层细泥,有的还在细泥层上涂朱或绘以壁画,不少墓室还悬挂幔帐;墓顶结构有盝顶、四坡顶、四角攒尖顶及两面坡顶4种形式。但三号墓也有一些后期墓葬的特点:墓道因未进行发掘,结构不清,但从二号墓的情况看,应大致为喇叭形;甬道为宽不足1米的长隧道形(图二);墓室的总体布局为甬道边设置少量耳室,墓室主要在甬道后,不拘泥于两侧对称;墓室中出现了擎天柱,只不过是圆形。二号墓则基本上都是后期特点:喇叭形墓道,长隧道形甬道;墓室布局灵活,不对称;大部分墓室气势宏大,墓壁较为粗糙,墓内搭建瓦顶建筑(图三);大的墓室有方形擎天柱。但二号墓局部也残留有早期特征:前边2个耳室的形制规整细致,表面经过装饰,与三号墓相同;墓室基本上都是两面坡顶,没有弧形顶或穹隆顶。

图二:卧牛山三号墓甬道及塞石


图三:卧牛山二号墓W7室



三、楚王墓与王后墓


在卧牛山墓地的墓葬中,以二号墓和三号墓的规模最大,结构完整,封闭严密,其位置属于卧牛山的主峰,主墓室(棺室)基本上是在主峰下山体的中心。因此,楚王的墓葬肯定是在这两座墓葬中,而两墓并列相通的形制也明显反映出二者属于夫妻关系。按照常规,王墓开凿得时间要早于王后墓,规模也较王后墓大。


从墓葬的形制特点看,卧牛山三号墓建造明显早于二号墓。前文已提及,三号墓墓室开凿得规整精致,具有较为典型的早期墓葬特征;而二号墓墓室高大,加工相对较为粗糙,墓内搭建瓦顶建筑,这又是典型的晚期墓葬特征,二者的差异明显。特别是两墓之间相通的门道,都是在三号墓先凿出门形,再从二号墓根据原设计好或测算出的对应位置向三号墓的方向开凿,与三号墓留出的门形对接。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楚王不可能同时有多个王后。卧牛山应该是王后较楚王先去世,但当时王后的陵墓还在建设中,不便入葬,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就将王后葬到了为楚王准备的墓中。按照徐州地区楚王与王后墓的情况,王后墓的规模要小于楚王墓,因此,原来的规划设计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就需要对二号墓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前文论及,二号墓前边耳室部分形制规整细致,表面经过装饰,与三号墓相同;后边的墓室高大宽敞,墓内有木结构瓦顶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从现场痕迹看,二号墓确实进行了改扩建,在W6北壁及东壁北部留下了明显的向外(西、南方向)、向上的扩建痕迹。从现场痕迹判断,扩建之前的原墓室已经完成了墙面细加工的步骤。二号墓采取的“ 整改”方案是前部的耳室部分保持原状不变,对后部的主要墓室部分进行了改扩建,增大增高了墓室,但墓室总的数量与原来的三号墓相同。



四、后续王后墓


卧牛山墓地的墓葬都是居于卧牛山的北麓,墓向一致,墓葬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太远,一号墓在结构上也与二、三号墓基本一致:甬道为宽1米左右的窄甬道,甬道边上有耳室;墓室相对较为高大,顶部基本都是两面坡,墓内搭建木结构瓦顶建筑;地面上有密集的排水道。因此,就墓葬结构来说,卧牛山墓地的墓葬为同一个时期、同属一个陵园区是没有问题的。


就一号墓的具体营建时间来说,因墓内搭建有木结构瓦顶建筑,地面开凿有密集的排水沟,明显晚于三号墓,与二号墓更接近。前文论及,卧牛山的楚王后早于楚王去世,而后宫中不可无主,因此,一号墓应该是刘道后续的王后。虽然也是王后,但并非“正宗”的王后(嫡长子为王位继承人),故墓葬规模小。



五、王后暂墓与明器车马陪葬坑


所谓的“四号墓”位于一号墓与二、三号墓之间。卧牛山墓地作为一个独立的陵园区,只能埋葬一个楚王,一王三后虽非不可能,但难免让人产生疑问。的确,“四号墓”无论在墓葬形制上还是出土陪葬器物上都是非常特殊的。


“四号墓”曾被盗掘,洞室口部有两次明显的盗掘痕迹,盗洞的面积都比较小,在人能够进入洞室的位置终止,并未到达墓道底部,除此之外,墓道中并未见有明显的扰动痕迹。盗墓者都是以直接进入墓葬的核心为目的,会尽可能降低工程量,除特殊情况外,不会将墓道的填土全部清出。卧牛山二号墓墓道填土被清理出很长的一段,但其目的是为了放置从甬道中拉出的塞石,“四号墓”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四号墓”墓道底部的陪葬器物是原来就有的,并非盗墓所为。


王后既然已经有了灵柩的暂厝之处,为何不等到墓葬建好,移葬到原设计的自己的墓葬中,而要葬到楚王的墓葬中呢?这恐怕应该是楚王夺占了王后的墓葬,王后不得不葬到楚王的墓葬中,究其原因,应该都是渗水惹的祸。


开凿王后墓的时候,不仅王后墓渗水,楚王墓的渗水也依旧严重,而且排水不畅。更为严重的是,王墓棺室北壁东部石质很差,呈黄色粉状,不仅渗水严重,而且有倒塌之虞(发掘时局部已倒塌)。在这种情况下,楚王遂放弃了原来的墓葬,将正在建设中的王后墓进行改扩建(原来的王墓不适宜或不方便扩建),作为自己新的墓葬。从二号墓改扩建的情况看,不仅向外扩大面积,而且向上扩大高度,在墓内搭建木结构瓦顶建筑,有的还铺设地板;地面上开凿密集的排水沟槽,将周围墓室地面抬高,将水集中排到第4室和第7室北部。显然,这一切措施都与防水有关。


总之,卧牛山为西汉刘姓楚国第五代楚安王刘道的墓地,包括4座横穴式岩洞墓。原设计三号为刘道的墓,因渗水等原因,遂将二号墓进行了改扩建作为自己新的墓穴,三号墓遂变成了王后的墓葬。因王后较楚王先去世,其墓葬还未建成,遂开凿四号墓作为其暂厝之处,后又再利用作为车马陪葬坑。一号墓则是后续王后的墓葬。



文章来源

本文由本刊编辑部提供,作者耿建军,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9年第3期,阅读原文请查阅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

中原文物(微信号:zywwbjb)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中原文物”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