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先生丨视频号,明星向佐&郭碧婷的禅宗之家,北京 450㎡ 至简大宅(附平面)

沈墨 × 环球设计 吴先生设计美学 2023-09-24

▲点击“吴先生名师资料集”,关注设计互动平台


添加微信号:WXWX002002 获取各类前沿室内设计素材!

目前60000+设计师已关注加入我们。



       

       

 


 至简禅宗 



 刚柔并济 
TAMPER FORCE WITH MERCY


向佐是一名中国香港的明星,同时也有着模特、功夫演员、时尚达人等多重身份。他深深喜爱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身上,一柔一刚的特点并不互相冲突,而被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巧妙融合,让他一直不断突破自己,正如他的座右铭那样 —— “never say never” 。


回归自然
BACK TO NATURE

向佐的家坐落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北京城里,这里高楼林立,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呈现出城市繁忙的一面。北京同时也是一个拥有着多元文化,传统与现代并存的都市,老胡同、美术馆、时尚街区让这座城市充满着无限生机。

△ 城市森林


住宅是城市和自然
当代与传统的融合
 The residence is a fusion of city and nature
contemporary and traditional



 大宅至简
LESS IS MORE

秉持着“大宅至简”的理念,将多余的东西剔除,设计师沈墨希望为空间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结合了主人的爱好及职业属性,以自然、禅宗、中国功夫元素打造出一片城市中的森林,犹如置身于自然中,能够安静地呼吸与冥想。

 冥想空间


住宅正对着北京CBD、朝阳公园区域,通过客厅的大开窗设计,模糊了城市与空间的边界。空间内部亦是如此,投影仪、壁炉被隐藏在一面白墙中,看似简单却又微妙动人,是对大自然最好的诠释。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功夫与禅宗
KONGFU & ZEN

从中国功夫元素中提炼黑白灰的色彩,融合东方审美与禅宗思想,散发出静谧、素雅的格调。 空间犹如一幅流畅的画卷,每个角落在光影流动间都能产生种种诗意。

 中国功夫


走廊作为空间的连接点,像是一座桥梁为整个空间添加创造力,其中放置了可以收纳日常用品的柜子,水滴的艺术装置,以及一面内凹的造型墙,以一种拥抱空间的姿态正对着入户门,让人感受到空间充满着原始的力量感。


使用一面有着收纳功能和壁炉功能的造型墙来区分走廊与餐厅区域。顶面圆形元素象征天空与宇宙,与地面呼应,自然与空间相融为一体。


让空间产生距离,以此来探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通过“间”的对话,空间仿佛拥有了生命力。


在原有格局基础上,为了满足主人不同的用餐需求,设计师划分出一个西厨区域,灰色玻璃柜可以收藏酒品、餐具等。



 森林居所
FOREST SPACE

由于住宅内没有阳台空间,设计师在卧室入口打造出一片入户庭院,黑色“木盒子”将四周环境区分,铺上一块老石板,犹如在森林中穿梭。


私密性以及舒适度对卧室来说十分重要,选用素雅的配色与纹理材质做搭配,安静内敛。


起居空间分为三个房间和一个助理房,其中为主卧重新做了分区规划,拥有衣帽间以及spa空间。

 Hiroshi Senju


没有过多的装饰,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设计师希望主人也能与空间互动,根据喜好随心地更换艺术品与家具,时刻产生不一样的惊喜。


设计师希望要创造一个既能反映某种生活方式又让人有家的感觉的空间。

△ 向佐&郭碧婷夫妇与设计师合影

△ 向华强&陈岚夫妇与设计师合影

最后感谢向先生与向太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既能反映某种生活方式,又有让人有家的感觉的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能够随心自在地享受温暖与感动。

 设计草图


 平面图


项目名称 | 向佐禅宗大宅
项目地址 | 中国 北京
设计单位 |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主案设计 | 沈墨 、陶建浦 
主材执行 | 黄瀛 
软装执行 | 撒璇
灯光设计 | 乐翰照明工程
施工团队 | 吕鹏程
项目面积 | 450㎡
完工时间 | 2020.01
项目摄影 | 叶松、瀚默视觉
主要材料 | 感物地板、艺术涂料、石材、水泥砖等


 设计团队

时上建筑空间设计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办于2014年初,始终坚持“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为公司设计发展的核心思想,定位为中国新锐创意设计,共生思想和生态设计系统,意在创造愉悦自在的体验空间。公司开辟多元化的创意产业业务,通过建立自身完善的市场系统导向,牢牢掌握最前沿的市场资讯,同时通过庞大的资源库,为客户带来最佳的解决方案。



沈墨
沈墨,建筑空间设计师,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以及设计总监。曾获意大利ADESIGN银奖、台湾六艺奖金奖,台湾金点奖,筑巢奖金奖,香港40under40 Award,艾鼎奖金奖,CIID银奖 ,亚太空间新锐设计师等众多奖项。参加浙江卫视《全能宅急变》东方卫视《一席之地》节目空间改造。主要建设项目有:南宋御街宅院改造,无界西溪茶室、莫干山塔莎杜朵等多个民宿、上海、浙江和泰国等多个别墅酒店和会所办公空间设计。

设计理念

共生思想,生态设计,人,建筑,自然的对话与融合,愉悦自在的设计体验。

获得荣誉
1:第八届筑巢奖金奖
2:台湾六艺奖金奖
3:IDS国际设计先锋榜金奖
4:中国艾鼎奖金奖
5:CIID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银奖
6:亚太空间新锐设计师
7:浙江青年设计住宅类金奖
8:最美雅奢空间设计奖
被出版的杂志

《2018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年鉴》《中国2017建筑年刊》《全能改造》《时尚家居》《ELLE家居廊》《AXD藝術空間》《中国建筑装饰设计杂志》《休闲杂志》《雅奢获奖作品集》《艾鼎获奖作品集》等


沈墨专访

【小编】:当你关注设计时,其实是在关注什么?


【沈墨】:生活,感受生活的温度。艺术,感受艺术的纯粹 。自然,感受自然的乐趣。


【小编】:作为设计师,你如何思考空间和人的关系?


【沈墨】:空间首先是人们的生活场所,需要为人们服务,其中需要考虑到空间的舒适性以及美学性。我希望空间能够让人们能够享受当下,享受自然。


△来野民宿


【小编】:作品是价值观、设计经验、审美情操……各方融合的产物,说说你的作品包含什么样的基因。


【沈墨】:设计始终围绕人们最直接的体验感来考虑,第一眼便能感受到空间的独特与美好,随着深入探索会发现每一个细节(设计语言、质感、处理方式)都值得让人寻味。希望设计能够深入探究建筑空间和自然的关系,营造愉悦自在的环境。


【小编】:是否会因此带有明显的自我标签?


【沈墨】:每一样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属性,散发出浑然天成的魅力。所以任何感受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贴上标签来彰显自我的独特性,认真地把自己的所看所想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的细节中。最终呈现的便是独特的自我语言。



△Visaya 酒店


【小编】:设计是不断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受到设计或建筑大神的影响。


【沈墨】:毋庸置疑是有的。设计大师对当代的设计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我们只有了解历史的潮流才能把握现在,通过不断学习来了解什么对我们来说是好的设计,是设计的本源。


【小编】:如今中国设计产业很蓬勃,你是如何去思考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沈墨】:首先需要勇敢地去创造,让设计散发出情绪,才能感染人们得到良好的空间体验。其次需要提高自己的眼界,不随波逐流,一味地迎合市场,认真地做好自己的设计,传达独特的美学观念。


△驻 . 85民宿


【小编】:很多人说中国现在的设计师跑得太快了,没有沉淀下来做设计,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沈墨】:没有沉淀下来的本质我认为还是没有立足于当下。我们应该停下来看看我们的生活,观察我们的四周,一静一动都是美好的瞬间,都是灵感的源泉。


△麻霖生活美学空间


陶建浦设计分享:建筑无限定性


  日本,是我们的邻邦之国,抛开政治因素,日本这个国家确实有很多独到的魅力,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借助东方艺术研习营,让我有机会能近距离的细细品味日系特色建筑。来到这里我们能看到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才明白为什么日本能以其独有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


  通过这几日的学习参考,看了很多日本知名的建筑,他们的设计形式和建筑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当代建筑,日本设计师都致力于将人、自然、生活三者结合。在漫步日本街头时注意到的公寓楼前装点的蔷薇花,还有踏入日式庭院见到的古松园林,这些都无一不体现了日式建筑之中与自然的相依共生,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情。我想这就是日本设计师将自己作为一名当地人,像当地人一样去触摸、去感知自然,才能将建筑与环境无缝衔接,过渡的自然不造作。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日本建筑空间的无限定。纵观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核”,发现其空间的流动性,简明的意匠,构造和表现的一致性,使用材料与自然融合等都与现代建筑不谋而合,提倡从空间来把握传统文化以及自然与建筑过渡的灰空间,让建筑消失在自然中。


  日本现代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立足日本传统首次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理论:“中间领域非常重要,因为它容许二元论的两个对立要素按照公共的规则而达到相互协调,我称此为暂时的协调。中间领域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东西而存在,它是非常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中间领域的存在使得有可能将对立物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共生。”


  “外缘”与“内核”的联系和转化可能成为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混凝土,它自然地表现出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点,自然形成日本空间上的无限定性。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更是体现建筑的轻盈。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就像丹下健三先生所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自然与建筑完美结合。


  作为设计师,如果纯粹将自己认为的美强加在环境中,而不考虑使用者的便利,那再华丽的设计也是空洞且索然无味的。寓实用于设计,以使用者的习惯和逻辑去考量,再通过实用性的设计赋予作品生命,这才让俏丽的躯壳拥有了丰满的灵魂。


  我所理解的人性化设计是带给人们便利,并非遥不可及如海市蜃楼般,才是真正有生活气息的、“活”的设计。



本文图片来于设计师官网及公众号


版权归其所有


 — END — 





欢迎大家将【吴先生名师资料集】设为'星标'公众号

第一时间接收精选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