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四个译本比较
3月初,读了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侦探小说。故事围绕洛杉矶的一桩杀人案展开,主人公侦探马洛坚持追查真相。在被卷入阴谋那一刻,他就在这场对友情、爱情的双重背叛里,做着漫长的告别。
外文名著有很多译本,特别是畅销书,各大出版社都愿意分一杯羹,那究竟哪个更好呢?
在豆瓣上,这本书有68个版本。参考豆瓣网友@殷离亭 的书评,谈谈其中四个译本。
本文靠后的部分,列出了常见书籍分类中,比较靠谱的出版社,供读者参考。性子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后面看结论。
@殷离亭 说:众所周知,钱德勒作品妙就妙在他漂亮的语言。他文笔的洗练、简洁、精准,是教科书级别的。
译本无好坏之分,就看能否生动还原作者的文风。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消失”,仿佛作者用中文重写了一遍。
他选择了四个版本分别是:
1.读客·海南出版社 2018版,姚向辉译
2.新星出版社 2008版,宋碧云译
3.南海出版公司 2013版,卢肖慧译
4.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版,宋佥译
书评选择了11个段落,星星选择最喜欢的4个,列出了心中的排名和理由。仅供参考。
读客版(姚向辉译)
原文:The French have a phrase for it. The bastards have a phrase for everything and they are always right.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1.读客版(姚向辉译):法国人对此有个说法。那帮混蛋无论对什么都有个说法,而且往往正确。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2.新星版(宋碧云译):法国人有一句话形容那种感觉。那些杂种们对任何事都有个说法,而且永远是对的。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
3.南海版(卢肖慧译):法国人有一种说法可以形容这种感觉。那帮杂种对什么都有个说法,而且说得总是那么贴切。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4.译文版(宋佥译):法国人有一条谚语,说的就是这种感觉。那群混蛋为每一种感觉都发明了一条谚语,而他们的话永远是对的。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
第4版把“phrase”明确译成“谚语”,第3版把“right”翻译成“贴切”,都很妙。1、4版的“混蛋”优于2、3版的“杂种”。
至于最关键的第二句,认为第1版的语感最好,译出了原文的隽永伤感: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排序:1>4>3>2。
新星版(宋碧云译)
原文:So long, amigo. I won't say goodbye. I said it to you when it meant something. I said it when it was sad and lonely and final.
1.读客版(姚向辉译):别了,朋友。我不会说再见。我已经和你说过再见了,那时候说再见还有意义。那时候说的再见悲伤、孤独而决绝。
2.新星版(宋碧云译):别了,朋友。我不说再见。我在别有深意的诀别式中说过再见了。那时我道别,感觉很悲哀、很寂寞、很决绝。
3.南海版(卢肖慧译):回头见,阿米哥。我不跟你道别。我已经跟你道过别了,那时这么做还有意义。那时它意味着沉痛、孤寂、不可追回。
4.译文版(宋佥译):再见了,朋友。我不想说告别。我在那个字眼尚有意义的时候已经对你说过它了。当我说出它时,它是一个哀伤、孤独、无可挽回的词。
第3版音译“amigo”为“阿米哥”,很迷的操作,而且“回头见”也不太好。至于“sad and lonely and final”,更喜欢第2版的“很悲哀、很寂寞、很决绝”。整段感受,则是第4版最优,“尚有意义”的“尚”,很凝练。
排序:4>2>1>3。
南海版(卢肖慧译)
原文:The tragedy of life, Howard, is not that the beautiful things die young, but that they grow old and mean.
1.读客版(姚向辉译):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过早衰亡,而在于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
2.新星版(宋碧云译):人生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夭亡,而在于变老、变得下贱。
3.南海版(卢肖慧译):人生的悲剧,并非英年早逝,而是日益老去且日益下贱。
4.译文版(宋佥译):人生的悲剧,不在于美丽之物英年早逝,而在于他们会变得衰老,变得卑贱。
很值得品读的一句话。第1版堪称完美,第4版的唯一败笔在于“英年早逝”,往往多形容人物,但它比起2、3版要高出一个档次。
排序:1>4>2>3。
南海版(卢肖慧译)
原文:Most people go through life using up half their energy trying to protect a dignity they never had.
读客版(姚向辉译):大多数人一辈子要用一半精力去维护他们从未有过的尊严。
新星版(宋碧云译):大多数人一生要用一半的精力来保护从未存在过的尊严。
南海版(卢肖慧译):大多数人过了一辈子,花费了一半的精力企图维护他们根本不曾拥有的尊严。
译文版(宋佥译):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会把一半的精力耗费在呵护一种他们从未拥有过的尊严上。
小说的点睛之笔。“protect”在第1版里翻译成“维护”,第2版是“保护”,第3版“维护”,第4版“呵护”。最喜欢的“维护”。第3版的“企图”虽符合原文,但显得画蛇添足,行文略显臃肿。
排序:1>2>4>3。
插画分界线
从上面四个段落的对比,可以看出整体而言,1.读客版和4.译文版质量最优,2.新星版次之,3.南海版最末。当然,译文孰优孰劣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星星也只是如实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这四个版本,已经算相当不错了。偶然在书店里翻到了某出版社(就不点名了)的版本,读了几页就发现了好几个错别字,就没有再读下去。在豆瓣上一看,这个版本评分只有6.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此如果要看书,可以去豆瓣上看一看。其作为文青聚集地,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这些年来,星星越来越觉得:读书需要挑出版社。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招聘时筛选毕业院校,相亲时了解家庭背景,虽然不一定完全契合,但大差不差。
三联书店旧照片
作为中文系学生,就追忆当年老师所授,结合这些年的阅读体验,简单谈谈如何挑选靠谱的出版社。
外国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堪称绝代双骄,后者相对便宜点,且装帧很有特色,摆在书架上颜值高……
中国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前者几乎是这个领域巨无霸的存在。后者在当代小说里异军突起,且韩寒的光环加分不少(暴露年龄了)。
古代典籍: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两家都很专业,很权威。相比而言,前者普及读本更亲民,后者稍微有点放不下架子……
社科类:
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绝对的经典,全套20万,真想全收齐啊(首先得抠出个大房子)。
三联书店的书平均水准很高,但是数量少于商务印书馆,走的偏精品路线。三联的金庸全集是星星心里永远的白月光。广西师范大学绝对是良心出版社,高校出版社的翘楚。在很多方面,清北有瑜亮之争,但在出版领域北大完胜隔壁。
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出版社,比如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畅销小说、译林出版社的文艺书籍、九州出版社的两岸书籍、团结出版社的民国系列、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考试系列等。都是细分领域,就不多说了。
商务印书馆旧照片
写到这里,星星突然回想大学时上过的一门课,叫做“古代典籍概要”。因为某种难以启齿的原因,星星和下一级的学弟妹们共同上完了这门课。或许也因为这样,课上得比较认真。
上课时,吴鸥老师给我们介绍二十四史的源流,在黑板上写下了推荐的版本,常常听到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的字眼。那个时候,吴老师的身上是发着光的。
她肯定不记得星星这个顽劣的弟子了吧。至于那些借给星星笔记抄的师妹们,你们还好吗?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