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书真好啊!【089】《白夜行》

星夜长街 星夜长街
2024-10-29

【存稿定时群发】


089.《白夜行》

豆瓣阅读榜单第12名

(每周五依序更新榜单书评1篇)


《白夜行》可能是东野圭吾最为知名、流传最广、口碑最好的作品了。


它是星星阅读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从此点燃了对该类型小说的浓厚兴趣。


无论从阅读体验或是个人成长,《白夜行》都是一本对星星意义重大的文学作品。


借此机会,后知后觉地第N次点赞队友。这本书是她很早就推荐给星星的。从首次推荐,到真正读完,大概也过去了好几年。


队友名言:“世上没有人真的关注【你在想什么】。写微信公众号就是做到利他,才有人愿意点击阅读。”


正如欧丽娟老师所言:“不要把自己看得该死的重要!”


但本文作为书评,仍是更偏私人的体验。



阅读经历三阶段


星星作为个体的阅读经历,大致是分阶段的。


就自己而言,从小学到大学前是第一阶段,那时有些饥不择食,什么书都看,好像一只掉到米缸的老鼠,或是放到水缸里的海绵。


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社科,只要有空闲时间,多数都会捧着书。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世界未经开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姑且称之为“无知阶段”(1992-2004)


大学四年到刚工作几年,是第二阶段。那时内心有些膨胀,觉得身在“宇宙第一系”,阅尽千卷,已经不需要再多读书了。


于是,踢球吹牛游戏,言行日渐油腻。姑且称之为“伪知阶段”(2004-2016)


工作五年后,步入第三阶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因为各种机缘,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空虚,重新燃起了阅读兴趣,也开始更有方向和领域地读书。


使用Kindle和参考豆瓣,是这个阶段的两大助力。姑且称之为“寻知阶段”(2016-今)


在“寻知阶段”里,《白夜行》是重要路标。


翻了一下笔记,它列在2018年读书清单的榜首。



《白夜行》的人性启迪


《白夜行》的故事并不复杂。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女孩跻身上流社会,男孩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男孩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女孩,用剪刀自尽。女孩面对男孩的尸体,转身离去。


“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这个结尾可谓神来一笔,有很多解读角度。


此前在“无知阶段”,看书虽多但其实品味单一,大多情节曲折离奇,结局正义战胜邪恶。


《白夜行》是星星读过的第一本以反派人物为主要角色的长篇小说。想想也是可笑,到了三十多岁,才读过这种“坏人文学”。


因此,大受震撼。此后,才渐渐理解到: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只有不同程度的灰色。


人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与恶,正义不是都能战胜邪恶。


在极丑与极美之间,往往是千姿百态、灵动变迁与广阔博大。


人性是复杂的。身而为人,我们可以更包容,更成熟,更坦然。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日本推理小说的两大类型


日本推理小说,在世界推理小说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者,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绫辻行人……


随着众多优秀作者及作品的出现,人们为了区分不同写作风格,文学界逐渐将推理小说划分为四个流派——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新本格派。


个人理解,这四个流派是某种话术,隐藏了某种鄙视链。


“本格”这个词在日语中是“原本的格式”之意,中文中的含义是正宗、正统的意思。它以推理解谜为主要走向,侧重于解决案件中的疑点。


随着本格派的兴盛,有些作家想要在此基础上标新立异,于是变格派就出现了。它以诡谲气氛营造与异常心理为主轴,侧重于出人意表的故事情节。


实际上,两种流派都应该属于广义上的“本格派”,彼此的划分只是对于创作方式的不同理解,类似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


社会派与以上两个流派有着较大的区别,走出了另外一条道路。它以松本清张为开端和代表,以小事情反映社会现实为基础,侧重于揭露引发事件背后的社会因素。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日本推理小说总是走不出社会派的阴影,也被称为“清张魔咒”,足见影响之广。


后来,一群热血青年吸收了传统各种流派的理论,捣鼓出了新的流派——新本格派。它以“爽”“刺激”“烧脑”为前提,并不注重现实,侧重结局的出乎意料。所谓“叙述性诡计”,已经发展成了新本格的标志。


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新本格派,是日本推理小说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四种风格,每个流派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甚至同一本作品中,存在不止一种风格,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星星看来,抛开这些流派 ,日本推理小说可以大致划分成两大类型:本格型和社会型。


如果以犯罪为对象,本格型更关注“如何犯罪”,或者说“How?”;社会型更关注“为何犯罪”,或者说“Why?”


《白夜行》里“本格”和“社会”的元素都有,相较而言更偏向于“社会型”。



日本社会泡沫破灭的时代缩影


《白夜行》的故事开始于1973年,结束于1992年。基本是沿着时代的发展,情节不断向前推移。


小说以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为背景,在文中直接多次出现“泡沫经济”一词。


小说开始时的案发地,就是一座废弃烂尾楼,这或许是一个隐喻。


整个小说刻意保留了明确的时代感,用了一些知名的新闻报道来暗示时代背景,堪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的浮世绘。


超市哄抢、盗版软件、有偿陪护、定制服装等,都是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事物。


根据小说的笔触,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日本泡沫经济破碎后的状况:人性在金钱的追逐中迷失,个人本位主义大行其道。


与此同时,日本相继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杀人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民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精神道德危机显现出来。


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冷酷导致的人性扭曲,让男女主角儿时的不幸,变成了“恨”的种子,结出了“恶”的花朵。


如果看完了《白夜行》,感到有兴趣和有收获,也可以看看另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幻夜》。它可以说是《白夜行》的姐妹篇。



文学技法上的高超技巧


从文学技巧来讲,《白夜行》给星星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两点。如今看了很多推理小说,就觉得其实这些都还好,但当年确实惊为天人。


第一点是多视角转换。


男女主人公一直是“被注视”的状态,在其同学、亲人、朋友、同事、男女朋友、警察以及私人侦探等的视角转换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象变得愈加清晰。


一个跨越十九年的案件及其所牵涉到的其它案件,全部从其他参与者或者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对男女主人公的了解和认识几乎全部从每个相关人员的故事中获得。


这需要很强的谋篇布局能力。


第二点是伏笔和留白。


小说中人脉关系错综复杂,作者用相对隐蔽的方法对人物的身份进行说明,而非平铺直叙。


男孩这一生所犯的罪都是为了保护女孩,包括弑父、袭击无辜女性、杀害侦探、出卖朋友等,但都没有直接写出真相,需要读者去思考。


这需要很强的精准运笔能力。


从这两点来看,《白夜行》的文学技法非常娴熟。作为阅读推理小说的开端,星星一上桌就吃到了满汉全席。


作为小说家的东野圭吾,已经有几十本作品,并且仍然在不断创作。但可以预见的是,《白夜行》毫无疑问是很多读者心中无法超越的神作。


至少,它是星星眼里的顶级神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星夜长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