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真好啊!【110】《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110.《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豆瓣阅读榜单第14名
(每周依序更新榜单书评1篇)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可能是很多人童年的重要陪伴,经典程度自然不必多言。
因此,本篇书评重点谈版本选择、作者文体,再略读三个故事。
版本选择:关键是亲子共读
因为是公版书,市面上有很多版本。星星较为推荐两个版本。
一个是《安徒生童话故事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4卷163个故事),一个是《安徒生童话全集,2021,浙江文艺出版社》(4卷166个故事)。
两个版本的译者都是叶君健老师。前者是星星小时候读的版本,后者是现在带女儿共读的版本。
童话,并非是儿童文学或者少儿读物。儿时的阅读,实际上是长大了给孩子度过一生的种子。家长不要买了书就放手了,那不负责任。
常说书香门第,那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呢?家长可以在他们小的时候,帮助他们做一些筛选。
非常不推荐各种奇怪的改写本和缩写本。曾经在书店里特意比较了十多个版本,有的真的是坑娃,将好好的文学作品改写成了低幼文学,失去了童话作品里隽永清新的语言风格,加上了很多自以为是的理解。
尽量读原作原典。或许会觉得原著难,那就宁缺毋滥。慢就是快,笨就是聪明,不要为了打卡而消耗孩子的语感。
改写版、评点版、缩编版就是吃别人嘴里嚼过的馒头,特别是青少年改写版。不排除有好的评点版,但这个选择的难度就和在大海里捞针一样困难。
“好小说是最有效的语文教材,它有情节和情境,而且有发展和结局,本身就导引读者看下去、走进去。不知不觉接受了它叙述的语言。”(齐邦媛《巨流河》)
小时候吃过山珍海味,就不会沉迷于路边摊了。见多了高山大川,就不会为了一颗糖迷路了。
此外重要的是做好言传身教。假如天天催孩子看书刷题,自己整天玩手机刷抖音,那孩子恐怕很难心悦诚服。
愿我们和孩子都能在各自的阅读世界里熠熠生辉。
作者文体:小语种的文学巨匠
丹麦语通行于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法罗群岛、格陵兰,零星通行于德国、挪威和瑞典境内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约500多万。
世界上说温州方言的人,大约500万,说莆田方言的人,同样也是500万。因此,丹麦语确实是小语种。
对于初学者,丹麦语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容易,发音困难。
大多数丹麦语的词汇都是从古挪威语中演变过来,由于和英语同属于日尔曼语族,因此两种语言中相似的词汇很多。
但是,丹麦语的发音很难,大量词汇在形式上并不符合发音规则。此外,其中一个特别的喉塞音,有人描述是“含着一口痰说话”。
世界上,以丹麦语写作最出名的人,应当是安徒生了。
从文体而言,安徒生童话,就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的那种“一生可以读两次的童话”。
一次在孩提时代,那时天真无邪,对充满生机、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信以为真;一次在后来,很久很久以后,那时对童话的虚构已了然于胸,却依然选择相信童话。
以《美人鱼》为例,故事实际上非常反传统,和经典童话那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套路不一致。
小美人鱼她不断失去,比如失去声音,拥有了双腿,但是每一步都是走在刀尖上,这个痛苦的选择,儿童可能很难理解。
同时,王子始终没有爱上小美人鱼,这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在如此痛苦下,小美人鱼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就像坚持一种信念。
这个过程,其实不是女孩在追寻爱人,而是每个人长大的过程。
小美人鱼的姐姐们说,杀了王子,就可以不变成泡沫,变回自己。但是,小美人鱼坚持了自己的信仰,甘愿去死。在成人之后,再读这个故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又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其实也是安徒生自己的故事。安徒生一生在欧洲各国之间来回游历了29次,却始终没有找到“心安之处”。
在童话里,丑小鸭最终变成天鹅,就像书里写的“只要你曾经在一只鹅蛋里待过,就算是生在养鸭厂也没什么关系。”
小孩子或许会觉得,这是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而大人或许会明白,这描述的是成长的痛苦。
安徒生渴望成家渴望爱情,却因为内心敏感和种种原因而屡次受挫,终身未婚。
他觉得自己相貌丑陋,把渴望和幻想,全都倾注到自己的笔下,把自己细腻的感情写成一个又一个梦幻又带着忧伤的童话。
安徒生说:“我的故事是同时写给成人和小孩看的。小孩子只能看懂童话的外层,只有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才能领悟其中的内涵。”
最经典的中文译本,是叶君健先生直接从丹麦文翻译过来的。实际上,英语译者翻译时进行了大量删改,因此直接从丹麦语翻译的安徒生童话,会比较纯正。
也是因此,我们才能读到了如此细腻的情感和曲折的故事,知道了那些动人的角色和悲伤的结局。
《拇指姑娘》:写遍爱的模样
星星父女曾经共读《拇指姑娘》。女儿觉得很有趣,是小人儿冒险的故事;星星则觉得有股淡淡的忧伤。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写遍了“爱”的各种模样……
从前有个妇人,她很想要一个孩子。她便去请教女巫,女巫说非常容易,便给她一粒麦粒,让她种在花盆里。当这个花朵绽开时,拇指姑娘便出生了,她生活得非常幸福。(蓝色字体为故事情节)
妇人相当于是拇指姑娘的妈妈。这里讲述的是父母之爱。很多人的幼年都得到父母的宠爱。然而, 无忧无虑的童年,终究会随着成长而消逝。
有一天,一只丑陋的癞蛤蟆把她抱走了,让她当小癞蛤蟆的妻子。蛤蟆在泥浆里,用灯芯草和黄色睡莲把房间装饰了一番,准备让儿子和拇指姑娘成亲。水里的鱼儿很同情小小的拇指姑娘,便把荷叶的一根茎咬断。
癞蛤蟆对小蛤蟆的父爱是畸形的,是一种建立在掠夺上的罪恶情感。这多么像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乡民“买家”,为了所谓种族延续,破坏了其他人的幸福生活。
拇指姑娘顺着荷叶飘到了外国。一只金龟子从旁飞过,带这拇指姑娘飞到了树上。其他金龟子嫌她长得丑,议论纷纷流言四起。抓她来的那个金龟子也觉得她丑,就抛弃了拇指姑娘。
金龟子是一种占有式的“爱”,而不是真正的爱情。起初,金龟子觉得拇指姑娘很漂亮,但周围人的偏见让他很快动摇,随之他便转身离开。
拇指姑娘独立谋生,以露珠为饮料,以花蜜为食物,生活还算过得去。冬天到了,拇指姑娘又冷又饿。田鼠收留了她,只要她保证每天把房间收拾干净,并且讲故事给她听。拇指姑娘在这里过得非常开心。
在安徒生的时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很难经济自主。这段体现了作家超越时代的伟大见识,女性一定要自食其力,通过劳动谋得自由和独立。这种爱,应该是“自爱”。
田鼠家来了一位客人,那是一只大鼹鼠。他看不见,不喜欢阳光和花儿,但却是大富豪。田鼠当了媒人,说拇指姑娘要是嫁给鼹鼠,就能过上好日子。拇指姑娘却不太愿意。
鼹鼠代表着一种很流行的“爱情”。星星对此并不认同。无论男性或女性,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来定义,而不是经由他人。此外,我们也不要陷入道德绑架,不要被“为你好”、“爱你”、“恩情”束缚。
在地道里,有一只燕子的尸体。拇指姑娘替燕子感到难过,因为夏天的时候,是鸟儿们一直为她唱着歌。突然,她发现燕子没有死,只是被冻僵了。整个冬天,拇指姑娘细心而温柔地照料着燕子,还用花瓣盛水给他喝。
这段讲的是对他人的慈悲和善良,讲述的是珍贵的友情。现实当中,真正的友情很稀缺,那需要很多的包容和智慧。
当春天来临后,燕子准备去南方找寻伙伴,邀请拇指姑娘离开,拇指姑娘怕田鼠不开心就拒绝了。燕子也没有说什么,便离开了。
最难得的友情,是纯粹的理解、耐心的倾听、真诚的尊重。当然,遇不到这样的朋友亦不必沮丧。学会跟自己相处,好好对待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
拇指姑娘并不开心,她不喜欢死板的鼹鼠。她即将成为鼹鼠太太,她永远不能再见到阳光,只能和鼹鼠一起住在黑暗的地底下了,她感到非常悲哀。她最后一次站在麦田里,向天空告别。这时,她又幸运地遇到了燕子。她们一起飞走了。
这段原文特别棒,笔触阴沉中突然有光,在万念俱灰之际有了摆脱厄运的机会。这是勇敢的拇指姑娘的幸运。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美丽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花朵王后。
故事有了一个童话的结尾。假如到此为止,就没有回韵悠长的意味了。最后,深爱拇指姑娘的燕子,默默飞走了。
燕子看到拇指姑娘有了好的归宿,深深地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有些悲哀,他多么希望能一直陪在拇指姑娘身边啊。不过他还是从这温暖的国度飞走了,飞到遥远的丹麦,那里有一个会写童话的人。燕子在他的窗子上筑巢,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于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听到了这个故事。
这种“爱而不得”“愿她更好”的爱,恰恰是人生中最常见也是最罕见的爱吧。
在《拇指姑娘》里,那个会写童话的人,应该就安徒生本人。
有人说,写童话的安徒生,就是遭遇了类似的爱情经历,才终身未恋爱。
《柳树下的梦》:失落的爱
求而不得的情感,也在另一个童话《柳树下的梦》里呈现过。
有着大柳树的小城里,青梅竹马的男孩和女孩虽然都很贫穷,但是也很快乐。
后来,有着歌唱梦想和天赋的女孩去了大城市,通过努力成为了著名的歌唱家。
男孩一直梦想着重新见到女孩,努力学习手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鞋匠,来到大城市。他鼓起勇气表白,但女孩说只能做他最亲近的一个妹妹。(这句话有人对安徒生说过,见后文)
男孩伤心地四处流浪,逃避着有柳树的地方。无意间,他流浪到法国,在剧场门口发现人山人海簇拥着一位艺术家。
这是男孩魂牵梦绕的女孩,可她的手臂挽起了一位带勋章的绅士,人们说他们已经订婚了……
男孩决心回到有大柳树的故乡。在路上的一个冬夜里,蜷缩在异乡的柳树下,他觉得像极了他小时候的柳树。
他在树下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里和女孩走向教堂。第二天,人们发现他冻死在了树下。
这是一个悲伤的童话,也有一个甜蜜的结局。在梦中的教堂里,男孩得到了他渴望的祝福。
人间存在太多的痛苦和缺憾,在梦里一切得以圆满,充溢着流着泪的甜蜜与幸福。
那颗男孩渴望去拥抱又深深逃避的柳树,仿佛象征了我们成人之后遭遇的种种追求和失落。
这里面提到的女歌唱家,以另一个形式出现在了《安徒生童话》里。
《夜莺》:希望人们学会去爱
在1997年的《安徒生童话故事集》里,最后一篇故事就是《夜莺》。小时候星星读到这里,是非常愉快的,这意味着看完了整本书,可以再重读一遍。
《夜莺》是丹麦作家唯一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
皇宫里住着一只夜莺,歌声非常美妙动听,为忙碌的渔夫和穷苦的女孩带来快乐和安慰。皇帝和臣子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只鸟儿,直到外国人在书里说到,才好不容易地找到了它。
这只夜莺,是只并不漂亮的平凡的灰色鸟儿,但它的歌声打动了皇帝的心弦,使他不禁流出了眼泪。
不久,日本皇帝送来一只人造夜莺。它全身镶满钻石、红玉和碧玉,只要上好发条,就会唱真夜莺所唱的歌。皇宫里的人不知疲倦听它唱歌,真夜莺悄悄地飞回了树林。
一年后,人造夜莺能唱的调子,听的人甚至都能够背了。它体内的发条也断了,勉强修好也只能每年唱一次。后来皇帝也病了,垂危中他呼唤人造夜莺为他歌唱,但这只鸟儿因为没有上好发条,一动也不会动。
就在这个时候,窗外传来那只小夜莺的歌声,它特地在非常时刻来向皇帝唱安慰和希望的歌的。随着歌声,“皇帝孱弱的肢体里,血也开始流得快起来”。他恢复了体力,神志也清醒了。身边的死神变成一股寒冷的白雾,从窗子里消失了。
这是一个有些悲伤的故事。
孤独的自由和虚妄的占有,漆黑的夜晚和美妙的歌声,拙劣的模仿和天生的技艺,难逃的衰老和永存的希望,这些要素在安徒生的笔下精巧地组合在一起。
儿童听起来会觉得很有趣,成年后再读又会让人沉思。
这个如此美妙的故事,并不是安徒生凭空幻想出来的。像他的许多童话一样,《夜莺》的创作也是安徒生取材于现实生活,甚至比其他的童话更加真实、更加蕴涵着他本人的亲身感受。
故事中作为原型的夜莺,是作家内心深爱一生的歌唱家,有“瑞典夜莺”之称的女高音珍妮·林德。
安徒生一生都没有得到珍妮的爱。两人分别时,珍妮含蓄地说:“我希望在哥本哈根有一个兄弟,您愿意做我的兄弟吗?”
分别后,安徒生决心要用最美好的字句来描写珍妮的歌声,很快就写出了这篇独特的童话。可以说:《夜莺》是作家痛苦爱情的升华。
重读童话:学着爱,学会爱
回顾这三个故事,并不是想告诉大家人生充满着痛苦和遗憾,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成年后的感悟:
——爱的意义是让我们认识并成为真正的自己。
《拇指姑娘》里的燕子看到姑娘找到了王子,它就默默地飞向广阔的天空。
《夜莺》并没有因为国王的冷落而心声怨恨,它依然用歌声回报了当初的眼泪。
男孩同样没有因为得不到女孩,而不再去爱,依然做了那场《柳树下的梦》。
现实生活里,我们或多或少活得有些狼狈,真正由得自己做主的事情实在是少之又少。
幸好,我们总是能遇到觉得人生不虚此行的爱人。当然,把爱人换成任何美好的人或事也一样。
天地之间,我们都是孩子。重读童话,能保留内心的一点干净、柔软和真实,珍惜那份爱的魔力。
童话的主旨就是希望人们学会去爱。故事里,爱可以拯救一切。这是一个有些夸张的说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爱并不能拯救一切。
但是,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说法,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学会爱可以让世界不再变得更糟糕,兴许还可能会更美好。
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路,可以用全部热情去飞向一片蓝色的天,可以用全部热情去演唱一首动听的歌,可以用全部热情去拥抱一个美丽的梦。
去飞,燕子的天;
去听,夜莺的歌;
去做,柳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