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真好啊!【121】《李纯青台湾问题论集》
121.李纯青《李纯青台湾问题论集》
读于向同事借阅的实体旧书。
这本书在豆瓣上没有词条,在网络上评论也很少。李纯青(1908-1990)是知名台湾问题、日本问题专家。他作为记者,在台湾现场亲历光复历史时刻,曾任台盟中央副主席。
作为台湾研究初学者,读到这本书有发现宝藏的感觉。个人认为,李纯青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台重要智囊。很多延续至今的对台政策,应有他的智慧和贡献。
阅读这本文集,找到这些政策的思想源流和参考素材,是重要的收获。
由于是借的书,需要还,因此在笔记本上做了一些摘抄,敲下来变成了本篇书评。
序言
“决定重大事件的微观因素是测不准的”……“我说的微观因素有各种各样,包括掌权人物的个性,领导人意志的出尔反尔,莫测高深”。
“必然论曾给我们以巨大的力量,也给我们葬送了活力和生机。我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要从命运注定无可奈何的宿命论和天堂必将到来的懒汉人生观中跳出来,学习日本人认真钻研、勤劳节约、艰苦奋斗的复国精神,防止和摘除偶然的错误,纠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不正之风,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光辉的未来。”
一、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
台湾被外国侵占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国势衰替;一个是近代资本主义殖民势力来自海上,台湾首当其冲。
根据国际公法的先占主义,台湾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领土……日本从中国手里夺去台湾,台湾应该归还中国……根据《大西洋宪章》,台湾也该归还中国。
吴凤是中国以德服人的民族政策的代表。他做理番通事,当时生番嗜杀,年必取人头供祭,吴凤劝阻不听,遂嘱以某日某时穿何种衣服骑马过某处者可杀之。生番如其嘱,杀下头来一看,原来是吴凤本人。是年,番社流行瘟疫,死人很多。番民以为天谴,由是不再杀人。吴凤不死,他的庙永配天地。与雾社事件对照,显得中日道德的悬殊,不可同日而语。
将来并不是现实,有时象月亮挂在天边,但其起点却在现在。
台湾土著资本:林本源、林献堂、颜家、辜家、陈中和。
二、统一与对话
河洛指的是河南光州(现为信阳地区)。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有所谓“永嘉之乱”,河洛人开始入闽有八族,即陈、林、黄、丘、郑、胡、何、詹八姓,在闽定居。八姓繁衍,陈林最多,所以叫“陈林半天下”。
闽南人,人是河洛人,当然讲的话也是河洛话。所以台湾话或河洛话是中原古音,当时流行于中原地带,特别是河南东南部。
摆在和平统一面前的第一关,就是要突破国民党拒和的障碍。根据经验,要使对立双方谈判能够实现,需要两种力量,一种是吸引力,一种是压力。
改革开放政策的威力,在台湾不断增长,强化,这就是对于统一祖国实际有效的吸引力……我们说的压力,那就是台湾当前形势,台湾人民的民主力量已经在摇晃着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
我们应该引导台湾人民的民主力量向统一运动发展,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抓住“更继希望”这一主要环节,运用这个强大压力,去促进谈判的实现……把吸引力和压力结合起来,凝成一股力量,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文集》提到的台湾志士:宋斐如、钟理和、苏新、陈文彬、吴思汉。
唐末唐昭宗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唐灭亡后,后梁太祖封他为闽王。闽是五代十国之一,建都福州。福建历史叫做“八姓从王”,把姓王的封为福建的开山祖。王审知是河南光州人。
就闽南来说,在王审知前约200年——唐武则天时已有大批汉人随陈文光征闽,落籍于漳州。陈文光是漳州的开山祖。陈文光也是河南光州人。
三、“二·二八”起义
在腐败的官僚机构内,最好的立法,往往收得最坏的结果。
国民党当局迫害台湾人民一贯用两顶帽子,一顶是红的(匪)……另一顶是黑的(“独”)。
四、台湾历史
西欧殖民者侵占台湾仍然遇到一个问题:台湾缺乏可供掠夺的物资,在经济意义上是不太重要的,其主要意义在于可作为侵略中国或东南亚的战略据点。
中国王朝早期对台湾也是如此……因为当时台湾缺乏经济价值,但却有军事战略价值。
在台湾革命史上往往出现与(郑成功)南京攻略战相似的情景,那就是一哄而起,势如狂浪;一败而溃,势如山倒。感情用事,缺乏坚韧性,易涨易退,一如山溪之水。
当清朝政府感觉到台湾的重要性的时候,不为内政,而在外患,——外国侵略者经由台湾谋在大陆,这种形势才提示了台湾的地位。
中国失去台湾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自身的积弱落后引发的。由于战败,由于无力,不能保卫自己的领土台湾,更谈不到收复台湾了。台湾是中国积弱的牺牲品。
五、台湾经济
台湾经济没有民生主义。台湾经济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
台湾工业资本从何处来?继承日本在台湾的遗产是台湾工业资本来源之一……来源之二是外援,主要是美援……资本来源之三是从大陆搬走的财物……最后一个来源也是最重要的来源。台湾工业很大一部分资本是从剥削农民得来的。
从经济的角度看,大陆的市场和原料,对台湾工商业具有吸引力。就这点来说,台湾私人资本工业本身蕴藏着深刻的祖国爱,它与台湾官营企业是不同的。
台湾私人资本兴起,其最后企图达到的政治目标是,台湾政治本土化。如果没有台湾私人资本的兴起,蒋家王朝对台湾的统治是不会垮台的。
国民党扶持台湾私人资本的政策是客观形势的需要,既不是它的愚蠢,也不是它的聪明,历史就是这样:统治者总要生产自己的掘墓人。
市场转移、工厂转移和资本转移,这三转移是我们观察台湾经济和政治必须注意的重大事项。这三转移正在推动台湾逐渐改变其对外政策,同时也不能不推动改变其对大陆的政策。
六、台湾政治
蒋家王朝不会再来了,不会复辟了,但它还以留着许多残缺的形骸、陈旧的因素,将按照新的规律运转,转化为未来台湾政治有形无形的色彩和力量。
实质上,这就是在国民党名义统治下,以台湾人为主导的新式的国台合作。外省人与台湾人合二为一的模式。当然,这一模式必将产生新的矛盾,新的斗争。
就大环境而言,台湾经济的发展,国民党没有功劳……但我们承认,国民党在台湾创造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条件,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数十年台湾统治中,能够把握国际变化的时机,有所作为,失误较少。
台湾化不是一场革命,而是台湾内部结构的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种变革……拥护李登辉上台的主要人士和实力,也不是台湾人,最积极的却是外省人。
台湾化不是台湾人反对外省人。台湾化反而是降低了台湾人与外省人的省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