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真好啊!【140】《天龙八部》
140.《天龙八部》
豆瓣阅读榜单第16名
(每周依序更新榜单书评1篇)
如果是“星夜长街”的老读者,应该知道星星是个非常投入的金庸粉丝。
在公众号叫“拂晓摘星”的时候,星星花了很多精力功夫钻研了一个叫做“金庸语言学”的专栏。当然,尝试失败了。真正更吸引读者的,是那些关于对岸的内容。
金庸先生本来不是写武侠小说的。他辗转前半生,主业是办报纸。武侠小说在《明报》上连载,近似于扩大报纸销路的副业。
或许这也印证了《天龙八部》的精神内核:求而不得,众生皆苦。
那么,就正式从文学评论的角度,谈谈《天龙八部》和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文学地位
金庸小说创作有条时间线。
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射雕英雄传(1957)神雕侠侣(1959)雪山飞狐(1959)飞狐外传(1960)倚天屠龙记(1961)白马啸西风(1961)鸳鸯刀(1961)
这个时期,个人认为属于通俗小说阶段,以传播性和可读性为特点,重在表现情节和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连载版,有些地方很雷人……
天龙八部(1963)连城诀(1963)侠客行(1965)笑傲江湖(1967)鹿鼎记(1969)
这个时期,个人认为已经渐渐步入纯文学阶段,开始更多探究人性和社会的共性困惑。
在后来,金庸对个人作品进行了多次修订,大幅提高了前期通俗小说阶段的艺术性,也让前期作品开始有了纯文学的特征。
但是,由于客观限制存在,其文学艺术水平依然要弱于后期作品。
下面是2023年1月5日的豆瓣阅读Top250榜单摘选。后期作品《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排名显著高于前期代表作“射雕三部曲”。
在青少年时期,曾经认为金庸小说是文学作品的典范,金庸是顶尖一流的作家。
随着年岁渐长阅读量增多,这才逐渐认识到:比金庸小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金庸仅仅是接近一流水准的作家。
当然,这不妨碍金庸先生和金庸作品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就像星星明白王心凌不是顶级水准的音乐人,但依旧很喜欢听她的歌。
原因无它——你是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
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
书山学海,浮生若梦,就只一个金庸。
《天龙八部》的文学母题
参考:人类的九种故事类型
罗里·约翰斯顿等作家认为,所有的虚构叙述都是建立在几个基本的故事类型基础上的。
这些基本故事类型有9种,分别是:阿喀琉斯、康迪德、灰姑娘、喀耳刻、浮士德、俄耳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特里斯坦和流浪的犹太人。
在《天龙八部》里,9种故事类型,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阿喀琉斯:一个具有致命缺点的人物的命运。
对应:慕容复的功利、段正淳的好色等
康迪德:纯真无出人意料地大获全胜。
对应:虚竹从小和尚到武林宗师
灰姑娘:美丽、善良和良知最后终于被人发现。
对应:段誉是王语嫣的“灰小伙”
喀耳刻:好人被恶魔穷追不舍。
对应:南海鳄神对段誉
浮士德:人物最终必须要偿还自己欠下的债。
对应:少林方丈和叶二娘
俄耳普斯:失去幸福的悲剧。
对应:段正淳和所有情人同时丧命
罗密欧与朱丽叶:情侣在真爱的路上遇到阻挠。
对应:乔峰和阿朱的爱情悲剧
特里斯坦:三角恋爱的故事。
对应:慕容复、段誉和王语嫣
流浪的犹太人:一个被迫害或者被放逐的英雄。
对应:乔峰因为契丹人身份被驱逐
为什么说从《天龙八部》开始,金庸武侠小说开始接近于纯文学?
或许正是因为随着创作实践的丰富,金庸开始更多触及到这些人类文学的共同母题,作品拥有了值得深入思考和挖掘的可能。
《天龙八部》的政治影射
作为研究者,必须看到金庸小说创作和他个人政治理念的联系。
金庸的父亲查树勋先生,1951年作为反动地主被枪毙。上世纪60年代,金庸开始对内地的政治风潮有所批评,特别是对于这股风潮对香港社会的冲击,有了很多切身体会。
因此,从《天龙八部》开始,金庸开始更多写到一些政治人物和组织。
例如,星宿派的丁春秋,就是对当时领袖个人崇拜之风的讽刺。延伸下来,包括对后来的东方不败、神农教洪安通的讽刺,基本上就差直接点名了。
又如,对于丐帮的内斗,特别是对于乔峰被夺权场景的描写,也是对政治残酷斗争的江湖表达。在汉辽对峙上不讲政治,就很难在江湖上立足,而且是人人喊打。
再如,天龙八部的悲剧根源,起源于慕容世家旨在挑起武林纷争而编造的一个谣言:“契丹国有大批武士要来偷袭少林寺”。于是,乌合之众群起,埋下了后来的恩怨。
当然,在这个阶段,金庸先生的讽刺既温和,又直接。温和,是因为当时内地还没有真正动乱;直接,也是刚刚转型比较稚嫩。
到了《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金庸作品的政治讽喻烈度和段位,确实更上一层楼。
段誉和王语嫣的爱情童话
王语嫣的母亲李青萝,和段正淳有段露水姻缘。感情受挫,让李青萝成为乖戾、狠辣的毒妇。
她恨天下所有男人,找到有婚外情的男人,让他们休掉发妻,做不到就杀掉做成肥料。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此原生家庭里成长的王语嫣,被读者诟病为薄情、寡义、冷血,可以理解。
成长过程中,王语嫣只接触过一个男人,就是表哥慕容复,只能死心塌地的爱上慕容复。
慕容复是王语嫣灰暗生活里难得的一线天光。正如所有悸动的少女一般,王语嫣想要为心上的人做点什么。表哥大招幕僚,畅谈国事,而她则遍览武林秘籍,阅百家之书。
慕容复想做的,王语嫣都陪他去做,而且做到了极致。她的眼里只有慕容复。
正是如此,当她被慕容复抛弃时,她才会那么绝望。那一刻,王语嫣失去的不是爱情,而是整个人生的意义。
再看段誉,他的跟踪狂行为,有人觉得痴情,实际上根本是变态……抛去他高帅富的身份,其实就是一个被爱情蒙蔽头脑的年轻人罢了,是个追不到“女神”的“舔狗”。
王语嫣在井下和段誉定了终生,可最终金庸到底改了结局。
金庸在新修版里的改动非常到位:
王语嫣得知自己与段誉乃“兄妹情分”,不能在一起,“既不伤心惋惜,亦无缠绵留恋”,仿佛正好以此为由,再回到表哥身边。
段誉也明白:“语嫣一生苦恋表哥,只因慕容复当时一意想去做西夏驸马,她在万念俱灰、无可奈何之中,才对我婉转相就。”
故事的最后,王语嫣回到了发疯的慕容复身边。
在王语嫣看来,她怀念的是小时候的桂花糕和泥人,是嚎啕大哭时表哥的手足无措与笨拙安慰,是姑苏慕容意气风发的英杰模样。能够静静陪在表哥身边,陪他做一场复兴大燕的梦,也不错。
段誉见王语嫣瞧着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而慕容复也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心中登时一凛:
“各有各的缘法,慕容兄与语嫣如此,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他们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
个人觉得这段,修改得非常好。
从爱情童话的爽文层次,变成了更反映人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乔峰的三碗酒
《天龙八部》的文学水平,体现在有三个主角的多线程描写。
刚开始写段誉的成长,但夹杂进了乔峰和慕容复的传说,这种明暗搭配,就很有“三顾茅庐”的风格。诸葛亮没出场,但刘备已经听过了他的很多故事。
在星星看来,乔峰是《天龙八部》的真正主角。他一出场就是武功盖世的大英雄,又有很高的情商智商。面对各种纷争,乔峰都能够英明神武地化解,堪称智将战神。
但如此人物,依然无法摆脱悲剧命运,才会更让人唏嘘。这也让这部作品,对于“意识形态挂帅”的讽喻,变得更为深刻。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本文最后,从粉丝的眼光,谈谈乔峰的三碗酒。
第一碗,乔峰与段誉相识饮酒结交,遂为知己。段誉在半途中遇上赶赴西夏一品堂之约的乔峰,独自一人饮酒,段誉暗赞乔峰的雄伟不凡气度,为之倾倒,上前结识。两人斗酒,因此成为知己。
这碗酒,喝得欢喜!
第二碗,乔峰与故旧相识的诀别。聚贤庄中,天下英雄豪杰们聚在一起,誓杀乔峰。乔峰带着重伤的阿朱姑娘,不畏艰险,欣然前来求药。乔峰与在场诸人“饮酒断义”,场面极其动人。
这碗酒,喝得决绝!
第三碗,乔峰在少林寺中与两位兄弟同生共死。乔峰带着燕云十八骑赶到少林寺,救下了瞎眼的阿紫,置身于群雄包围之中。在乔峰甘心就死之时,段誉和虚竹排众而出,兄弟三人,痛饮大笑。
这碗酒,喝得豪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倘若有幸喝过这三碗酒,完全可以说一句:不亦快哉!
啊哈,舍不得 璀璨俗世
啊哈,躲不开 痴恋的欣慰
啊哈,找不到 色相代替
啊哈,参一生 参不透 这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