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真好啊!【230】《中国橘子之谜》
230.埃勒里·奎因《中国橘子之谜》
奎因国别系列的第八部。读于电子书阅读器。
这本书写于1934年,距今正好90年。从标题上来看,“中国橘子”和中国有联系。
书里确实有很多相关元素,包括人物、证物、动机等,都和中国有关。
去掉这些元素,故事的核心是机械密室。因为设计过于复杂,所以并不太令人信服。
整体而言,《中国橘子之谜》算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
从后来人的视角,这本书确实反映出20世纪前期,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一些固化的印象,乃至于错误的刻板印象。
在这里摘录一些原文的段落:
1.中国人真的是这样想,这是东方式的和解中的宿命论,它首先造成人对死亡的顺从,之后,自然发展成为人类生命的概念。
2.回到原来的话题,中国是个很令人难过的落后国家。
3.中国现代化发展得很快,如果你是问这个。从清朝末年义和团事件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就某一方面来看,现代化是出自经济上的需求。随着日本的入侵,这条路……
4.“举个例子,虽然对东方的知识我只略知一二,听说在某些地方的中国人——令人好奇的风俗——他们遇见朋友不是和对方握手,是自己和自己握手【注】,是真的吗?”
【注】指中国人见面时作揖行礼
5.常常在盖茅屋时,你会发现中国的农民——特别是南方——会先把屋顶放在架子上,然后往下盖,和你们——我们往上盖的方法不同。”
6.中国的人们不生病时,他们一直付钱给他们的医生。当他们生病时,他们就不再付钱了。
7.“当他们想要凉快些,他们就喝热的饮料。”“太奇妙了!我开始对你的中国人越来越有兴趣了,我懂了,他们提高身体内部的温度来提高承受体外温度的能力。继续,你讲得很精彩。”
8.“请原谅。当然,你听过中国人到别人家做客,席间可以尽可能大声地吃东西及肆意打饱隔以表示他们对饭菜的满意?”“这我明白,是对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谢。”
9.一个中国人会用热毛巾来使自己冷却——你看,和喝热饮是相同的道理——一条湿餐巾可以把汗擦干。天知道那里有多热!
10.他们的前门通常以一堵矮墙作为篱笆,防止邪灵。因为他们认为邪灵只能直线移动,所以,在前门,他们沿着墙设计了蜿蜒的小径,这样可以有效地把恶魔隔阻在外。
11.还有数以千计的事……女人穿裤子,男人穿像裙子一样的长袍,中国学生在教室大声朗读……
12.一个中国人一生下来就算一岁了。因为他们认为从受孕那一刻生命便成形了,也因为这样,无论一个中国人生在一年中的什么时候,他们只在新年才庆祝自己的生日。
13.他们的音乐大同小异,都是小调,所有的中国人都用假音唱歌。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就替自己挑好棺材和寿衣。他们理发和刮胡子不是在店里,而是在街上。最了不起的复仇方法是到你的仇人的家门口自杀……
在上世纪前三十年,西方人对于中国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流行的推理小说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就在《罗杰疑案》写到了麻将、在《四魔头》里塑造了势力强大的中国头目(有评论认为原型李大钊……)
某种意义上,这是西方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延续下来,就是漫威漫画里的“傅满洲”等反派人物。
与之相比,奎因算是相对客观和认真的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描述虽然有偏颇,但不至于过于离谱。
书中引发凶案的导火索,则是清朝发行的罕见邮票“龙票”;虽把“中华民国”写成了“中花民国”(flower),但在古籍中两字通用;对于五口通商的记载也较为准确。
这些都说明,奎因写这篇作品时,下了一番调查研究和考证功夫。
这么做的主要动机,当然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于中国的猎奇向往,属于迎合市场的创作前准备,但奎因也展现出对作品负责的严谨态度。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貌似借助书中人物之口,对西方人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批判:
“一谈到东方,你就显出很糟糕的西方领主心态,这是白种人的负担…”
总之,流行小说是每段时代史的另一种记录形式。出于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残留下来的时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