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享新知 | 如何应对和管理「焦虑」
如何做到忙中有序,是我2019年重要的自学课题之一。之所以特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年初的时候,因为所谓的忙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吃不下,睡不好。更“糟糕”的是,我还意识到「忙」会是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常态,焦虑并没有任何帮助,然而会极大地降低专注力和做事情的效率。
所谓“忙”,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感受。放在心里的事情太多,操心和在乎的太多,心中无法平静,就容易产生忙碌、烦躁、焦虑的情绪。
烦躁、焦虑最多时,我寻求教练的帮助,教练请我描述“想要什么”的时候,我说出了一大堆自己的担心和忧虑。教练通过一小段冥想引导,让我沉静下来,再次特别认真地问我“高瑞,想一想,你想要什么”,同时提醒我”先放下对他人、外界的关注和顾虑”。这样做之后,我明显感受到自己身体、情绪的变化,从紧绷到放松,从一团麻乱到线条清晰。
在这个时期,我读到了马克·曼森的《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k》(中文译名《重塑幸福》)。
在乎那么多,你在乎的过来么?!
在乎那么多你根本无从干预的事情,不是庸人自扰么?!
世界本来就不是按照你的期待在运转,期待落空难道不是很正常么?!
想那么多,结果就会因此变得更好么?!
听/读完这本书,我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如果你也对这本书感兴趣,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林林总总 EP03. 马克·曼森 - 不在乎是一门艺术」)在乎那么多,我在乎得过来么?在乎不过来!因此,我需要做选择,选那些我真正愿意花费精气神儿去在乎的,选那些我真正愿意付出努力去获得的。
教练和书当然不是“特效药”,不能帮我消除所有的忙碌,但确实帮我减少忙乱感。心里不乱了,也就容易理出思绪和方向。“我到底想要什么”也是我在纠结时问自己最多的问题——“不能什么都想要的情况下,最想要什么”这一拷问,多半都会帮我找到答案。
晨间笔记,让你与内在的力量不期而遇然而,焦虑并不会完全消失。同时焦虑还经常会影响个人的创造力和效能。该怎么办?我尝试了《唤醒创作力-写给被“卡”住的创作者》中作者建议的“晨间笔记(Morning Pages)”方法。“晨间笔记”的方法很简单,每天早起,写三页随便什么你想要写的东西。
写字只是一种工具。所谓‘笔记’也只不过是在纸上随手记下你脑中想到的东西,无论事情多琐碎、多无聊、多愚蠢、多怪异,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写下它们。
晨间笔记中的愤怒、抱怨和琐碎之事,恰恰就是阻碍你与创造力连通的诱因。
“晨间笔记”的一大原则是“放下评判的姿态,放任自己自由地去书写。” 作者在书中说,“如果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坚持写晨间笔记,就一定会与你的内在力量不期而遇。”
我一开始对这个方法充满怀疑。但我愿意相信那么多创意工作者对它的推崇应该是有原因的,于是就决定试一试。每天起来后,冲一杯咖啡,坐下来,随便写。每天的开头好像都是今天几号,我在哪,天气怎么样……等流水账一般无聊的东西,但写着写着,我就会进入一种和自己对话的模式:和自己的情绪对话,和焦虑对话,和自己的懊恼对话,和自己的期待对话……
写完之后,焦虑、懊恼、烦躁、委屈、失落好像都随着笔尖走掉了,所有的无关紧要和情绪“垃圾”都被关进了本子里。被“清理过”的大脑,就像刚打扫过的房间,让人神清气爽。
我现在依然在继续写着,心态也从最初的怀疑,到现在的享受。或许得益于“晨间笔记”的训练,我从原本对写东西特别不自信,到现在每周都能有稳定的文字输出。
如果读者有兴趣了解更多,我推荐大家阅读《唤醒创作力》这本书,也欢迎到我们的微信留言你的阅读和实践心得。
只有行动才会有答案最后的最后,分享一个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外收获,我越来越相信“只有行动才会有答案”。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耐克广告语“Just Do It”。马克·曼森在书中所说,唯有行动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动力。因为,结果永远不能只靠「期待」得到!哪怕还有犹疑,踏出一步,就要比原地待着好。
与大家共勉。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账号:悦享新知
转载说明:我们欢迎,并感谢每一个「转发」,我们始终相信,好内容越分享越有价值。请您原文转发,保留悦享新知的翻译版权和说明。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作者:高瑞
本文编辑:刘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