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社工到社会创业家,一共需要几步?

悦享新知 悦享新知 2021-10-19



今年年中,深圳彩虹社工的启芬找到我们,希望组织团队学习「公益产品课」,系统地培养团队的产品化思维。

作为一家有13年历史的专业社工机构,为什么要带领团队学习和应用产品思维?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启芬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

关于彩虹社工
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一家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培训、督导及研究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有禁毒、教育、社区、社会治理四大服务领域。

关于林启芬
现任深圳彩虹社工产品拓展部部长,12年社工从业经验,服务足迹留痕于汶川、广州、深圳,一位从一线服务到服务督导、管理,再到现如今致力于探索公益服务产品化路上的公益人。
林启芬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体验一把“涉毒”的感受吗? 

在深圳,一群孩子就度过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周末:

在一个移动充气式帐篷里面,大家根据领取的“问题卡”找到自己的任务,最终要找出“毒品的真相”。在这段通关之旅中,孩子们会感受到灯光、视效、声音等多样化的感官效应,也会从听、说、看、体验四个维度“零”距离知毒、识害、防毒、拒毒,从而达到远离毒品的目的。

图片来源:好公益平台微博 @益次方好公益平台

01“反毒大篷车”很成功,然后呢?

以上是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彩虹社工”)的一个青少年移动禁毒教育基地项目——“反毒大篷车”。该项目曾屡获殊荣,并加入了中国好公益平台,已经在全国 10省及1个直辖市授权进行推广,在全国14个城市已经完成项目落地实施,累计服务超过20万余名青少年。
“反毒大篷车”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彩虹社工全员的士气,也促使他们在服务方向上展开了更多创新尝试,其中就包括专注儿童安全教育的“彩虹交通安全城”项目。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复制成功”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
与“反毒大篷车”类似,“彩虹交通安全城”也属于预防性的社区教育服务。不同的是,如果说“反毒大篷车”所致力的反毒事业是刻不容缓的,那么“彩虹交通安全城”所聚焦的交通安全问题似乎显得“重要却不那么紧迫”。
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大量依赖政府购买,而政府和政策重点支持的产品和服务,大都是“雪中送炭”型。彩虹社工的预防性社区教育类服务,在吸引资源和资金方面,先天就吃了亏,在后续的服务规模化和复制过程中,即使能够获得地区性的专项资金,也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打开局面。
一边是彩虹社工坚信的“预防胜于治疗”,另一边是资金和关注度缺乏的严峻现实,让彩虹难以实现“走出去”的愿景。彩虹社工团队以探索的姿态,走上了从想法到实践的“求变”当中。“反毒大篷车”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好公益平台微博 @益次方好公益平台
02自我造血之路的基础:激活组织内循环

单纯依赖政府购买,就要面临政府考量和组织发展的冲突,要承担随时失去资金支持的风险;单纯深挖特定的服务对象和领域,就可能会遇到服务的极限和瓶颈,甚至是项目和组织的僵化——彩虹社工逐渐萌生了“自我造血”的想法。
经过对已有项目和未来使命的梳理,彩虹社工围绕着两个核心,逐步走向自我造血之路:
  • 跳出“政府购买”依赖,积极探索“社会企业”的发展道路

  • 培养个人和团队的产品思维,鼓励产品化实践


这两个方向说易行难,尤其是像彩虹这样的“大体量”社工组织,不论探索任何一个方向,都面临一个独特的挑战——内部员工个人的发展步调和组织的发展频率无法保持一致。
对于一些压力大、任务重、或是服务领域过于“精专”(例如医务社工、学校社工等)的岗位社工来说,完成职责内的工作、积累专业范围的技能技巧,已经构成他们了工作蓝图的全部。但是如果组织无法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就会造成内部创新活力的缺失和效率的低下。
彩虹社工激活组织内循环的重要一步,就是开展了“彩虹好产品”大赛。
“彩虹好产品”大赛的初衷,在于发掘出组织中那些勇于尝试、敢于改变的个体。组织鼓励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完成自身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产品化尝试。希望帮助大家从“被动完成工作”转变为“主动发掘工作的价值”。
组织先通过内部分享和培训,让大家初步掌握一些“产品化”和“产品思维”的概念,然后“以战代练”,通过产品大赛的形式,帮助大家找到自己关注和关心的目标人群和社会问题,从而用心设计出可执行、可推广的服务产品和项目。
“产品大赛”表面上是一场竞争,内核却是一个展示的舞台。参与者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在与同伴、评委、导师的互动过程中,大家不仅能够一步步让自己的想法“落地”,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一线工作经验,帮助整个团队发掘服务对象的痛点和市场的潜力。“彩虹好产品”产品大赛现场第二排左四为彩虹社工理事长张会营先生
“产品大赛将成为彩虹激活“内循环”的关键举措。我们期望今后每一年的产品大赛,都能为彩虹带来一些新观点和新产品原型。这些产品原型脱胎于一线服务提供者的经验和构思,又被他们运用于实践当中,不断验证和打磨。这样的产品化过程,正是传统社会工作组织转型之路上宝贵的探索经验。”

03团队共学计划:打通组织发展的“任督二脉”

虽然“产品大赛”收效良好,但是彩虹社工很快意识到,组织的创新内循环无法完全取代外部支持。特别是当组织同时面对着较大的内部人员流动和较快的外部环境变化时,创新的“内循环”需要外部支持的巩固。
彩虹社工兼具了“传统”和“转型”的特质,决定了组织所需要的外部支持,既要有成熟商业实践的“内核”,又要具备公益行业的语言和知识体系。在公益人的学习之旅中,“陪伴感”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中国好公益平台的合作伙伴,成了彩虹社工的首选。启芬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参与了好公益平台和悦享新知合作推出的「产品迭代共学计划」,并把悦享新知的产品课程带回了彩虹社工团队内。点击「阅读原文」快速了解彩虹社工在学习的产品课
如果我们向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社工提问,“你是否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收获的答案往往是“当然!”但是悦享新知的产品课,却鼓励彩虹社工的团队成员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的服务对象最需要什么?你如何收集他们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基于你的主观预判,还是基于客观事实?

启芬仍然记得学习过程中那些“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时刻,“‘设计产品用户画像’这个工具,帮助大家意识到,实践经验所带来的信息,也有可能具有误导性,也有可能会遗漏关键的信息,自己对用户和服务对象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
社工服务的成熟和进步,确实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避免“经验主义”倾向的有效途径,是把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融入到实践之中,不断迭代和打磨。只有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去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设计、递送出有效、高质量的服务。
04打造公益学习者的生态和场域

对于公益从业者和公益组织的学习、提升、转型,启芬也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外部支持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个人成长上,也体现在组织的成长上。因为所有的公益人都离不开组织,如果组织内部没有产品化的生态环境,公益人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成就整个组织。
如果能够针对组织特点,引入更定制化的外部支持,影响组织中一批又一批的公益人,这样的学习成果也更有落脚点,整个团队也会更有力量。”
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生态和场域,促成更多个人和组织层面的转型。这是启芬对彩虹和彩虹人的期待,也是悦享新知的使命和愿景。在公益人和公益组织“内外兼修”的学习之旅中,悦享新知期待着与更多个“你”相遇和同行。 2020年,悦享新知和多家像深圳彩虹社工这样的机构合作,和许多像启芬一样的内部创变者联合,为团队、合作伙伴提供线上课程和学习支持,助力更多在初创期、发展期、转型求变期的团队和个人,实现能力上的系统提升。
如果你,或你的团队也需要类似的外部支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公益产品课】课程制作人高瑞。

  采访:罗青    编辑:刘亚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