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骐骥义教传爱心,潜心寻觅非遗奥秘
导读
骐骥一行人怀抱着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装泥鱼习俗的崇敬和期待,从广州启程,到达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湖小学,发挥骐骥队的专业优势,开展为期7天的义教活动,给孩子们传递快乐,并对珠海当地的装泥鱼习俗开展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一路上骐骥人不惧艰辛,用双脚丈量大地,揭秘装泥鱼习俗魅力。这次有意义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荣幸地接受了珠海市斗门区电视台的采访,为展现骐骥义教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平台。
走进珠海非遗,揭秘装泥鱼习俗面纱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版的《香山县志》卷十四中对这种不知名的小鱼进行了描述:“弹流鱼即田流鱼,一名花鱼,一名七星鱼。色灰黑,长三四寸,身有花点,肉嫩,味清美,可作羹。” 2012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装泥鱼”习俗以其独特的编织和捕鱼技艺成功地引起了骐骥队员的注意。
7月4日至7月14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骐骥”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以下称 骐骥队)走进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先后走访五山中心小学、乾务镇虎山村、斗门区文化馆、珠海市文化馆、乾务镇文化站等地点,深入调研“装泥鱼”习俗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状况,揭开其神秘面纱。
为保护传承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装泥鱼”习俗,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于2015年申报装泥鱼文化基地,并在2016年成功开设“装泥鱼”第二课堂以供孩子们学习。第二课堂负责人黄主任表示:“装泥鱼习俗传承人黄国富经常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孩子们编织鱼笼的技艺,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让他们知道祖先给后代留下了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要好好传承传统技艺,不要忘记了祖先。
与此同时,五山中心小学艺术科组梁老师受装泥鱼习俗的启发,在2014年编排出了第一版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织鱼笼》,且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当谈起编排这支舞蹈的契机时,梁老师笑着说:“通过具有生动表达能力的舞蹈动作,将装泥鱼习俗中“捕”和“织”的精髓用另外一种方式展现出来,让孩子们以舞蹈的形式接触装泥鱼习俗,更加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
走进虎山村,在探寻装泥鱼习俗传承人黄国富的故事人生时,让骐骥队队员最为佩服和震撼的是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对这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黄国富热情地为大家展示了鱼笼的“诞生史”,从最开始的砍竹子到编织完成,当中12道繁复工序他样样亲力亲为,边编织边耐心地为大家详细讲解其中的奥秘。编织间隙,他介绍道,装泥鱼是一件“看天吃饭”的活儿,每次装泥鱼之前都得观测好天气和潮水的涨退情况,若是遇到下大雨等恶劣天气或风向不对时,滩涂上的积水无法退下去,村民便无法下滩涂装泥鱼了。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装泥鱼”习俗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渐渐地出现了传承断层的状况。针对这种现状,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将这项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项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时,黄国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当然很开心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传统文化,学习编织鱼笼的技巧,有些已经消失,有些正在消失,但我们不能忘记。每年暑假看着你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装泥鱼这项传统文化跑过来找我进行调查研究,我内心是非常开心和欣慰的。”
乾务市民艺术中心站长周永燊是“装泥鱼”习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鼻祖。他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乾务镇深厚的历史习俗底蕴和装泥鱼习俗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社会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使得传承装泥鱼习俗在如今受到一定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该如何保护传承装泥鱼习俗,周站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初的装泥鱼习俗传承方式灵感来自珠海的另一项非遗文化——“飘色”,如今非遗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我提出让装泥鱼习俗进校园,以此为传承装泥鱼习俗注入新血液。”装泥鱼习俗作为一项具有地域性和趣味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目前客观条件的限制,周站长希望装泥鱼习俗能够保留它的独特性的同时拓宽其新时代发展渠道。
骐骥的小天使们,遇见你们真好
“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近日,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湖小学充满欢声笑语。7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骐骥”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湖小学,正式启动为期7天的义教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见识,给孩子们传递快乐,充实过暑假。
本次义教共设置了“新闻媒体与珠海非遗”、“旅游与传播”、“美术”、“心理健康教育”等七个课程。活动分三个班开展,共涉及到六个年级,力求达到义教涉及范围广且成效高的目的。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义教期间,骐骥队发挥其专业优势开展了与新闻相关的课程。在非遗与新闻传播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珠海非遗,走进新闻传播,了解新闻的定义及其发展史。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为让孩子们能够切身体会当小记者的乐趣,还设置了模拟采访环节。模拟采访过程中,扮演文字记者的孩子们手拿采访提纲,专心采访;摄影记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拍摄画面的样子,展现出了他们的认真好学劲儿。
同时本次义教还开展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以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充满童真的面具,可爱的石头,富有想象力的环保手工艺品都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作。课堂上他们专心致志,在塑料瓶、纸杯、石头上笔绘出五彩童年。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很开心能在这次义教活动中认识到这么多可爱的孩子,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课堂中,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课程设置相结合,通过小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小朋友,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义教老师罗泳欣表示。
东湖小学参加本次义教活动的学生接受了珠海市斗门区电视台的采访。五年级的廖梓仰同学在采访中谈起这几天的上课感受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几天让我感到很开心。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与平日里学不到的东西。老师们也很亲切,我很喜欢他们。”
7月13日,本次义教活动落下帷幕。离别气息渐浓,老师们将精心准备的一张张饱含真心期望的小卡片交到孩子们手上的时候,这些小天使们的笑脸让大家难以忘怀。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信字里行间充满着不舍与感恩,是送给老师们 最好的礼物。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拥抱着老师们,并一同在校园里定格美好瞬间。
■ 文字 丨aheng
■ 图片 丨骐骥摄制组
■ 视频来源 丨FM928斗门电台
■ 排版 丨最美欣欣
■ 编辑 丨今晚吃了鱼的姚怪
■ 监制 丨骐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