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日报丨重庆法院 打通司法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重庆日报2023年07月10日第003版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一站式诉讼服务“装上车”
重庆法院 打通司法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法官怀抱国徽悬吊空中,靠着头顶一根细长的钢索“溜”过河开展巡回审判,到一辆辆集约化、标准化、统一化的“车载便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应时代之变、急人民之需,10余年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高法”)先后研发“便捷式数字巡回审判包”和“车载便民法庭”,将一站式诉讼服务延伸至人民群众家门口,切切实实“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打通司法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


十年磨剑

车载便民法庭3.0版覆盖基层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送到哪里。


多年前,一幅法官乘坐溜索去村里办案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水流湍急的河流上空,一前一后两位法官怀抱国徽悬吊空中,靠着头顶一根细长的钢索“溜”过奔腾的九盘河,到河对岸开展巡回审判。


山大坡陡、谷深路遥。当时,山区一些地方交通不便,为了过河办案,只能用当地的特色交通工具——溜索。因此,当地人都称他们“溜索法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偏远地区的司法诉求也越来越多,如何以更高效优质的巡回审判方式提供更多的司法服务?


在长期巡回审判应用的基础上,按照“矛盾化解在基层,诉讼服务在身边”的理念,2013年,重庆法院研发了具备在线诉服、现场开庭、远程接访等功能的“车载便民法庭”1.0版,完成传统巡回审判工作数字化转型。


2016年,改进推出了第二代“车载便民法庭”。2021年,研发运行“车载便民法庭”3.0版,并利用5G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把智慧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装上车”,打造司法为民、便民、护民的“家门口法院”。


市高法信息技术处负责人介绍,“车载便民法庭”3.0版车体更小、功能更强、造价更低,具有法治宣传、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执行指挥、远程接访五大创新功能和全域立案、全域送达、智能庭审、诉调确认、当场裁判五大特色功能。去年,已实现全市基层法院全覆盖。


去年10月,奉节县人民法院“溜索法官”团队将“车载便民法庭”开进海拔1400米的龙桥土家族乡瑞丰社区,巡回审理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在法官刘邓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在“车载便民法庭”上签字确认,困扰当事人的纠纷,终于得以解决。


“溜索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车载便民法庭’也将载着我们,把法治的声音传递到大山深处每一个角落。”刘邓说。


△“车载便民法庭”走进合川



法庭到家

巡回审理判案又现场普法


“快来看哟,法院开着车来开庭咯!”今年3月,北碚区人民法院“车载便民法庭”前往北碚区金刀峡镇石寨村,巡回审理一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案。


一辆车身印有“车载便民法庭”字样的汽车缓缓驶进石寨村,越来越多的群众赶来围观旁听。


这是一起发生在石寨村村民小组与合作社间的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涉及该村民小组100余户村民。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庭审中,承办法官坚持法理与情理的结合,灵活运用以案释法、以情释理的方式,明法析理。最终,在法官的耐心引导下,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第一次现场观看案件庭审,又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你们,咱心里就更有底了。”石寨村村民李大爷观看庭审后说。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还结合案情,为在场群众宣传解释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法律规定。


这是“车载便民法庭”既判案又普法的一个缩影。


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重庆法院利用“车载便民法庭”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对乡村具有典型普法教育意义的土地承包权纠纷、赡养纠纷、抚养费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案件进行调解或巡回审理,利用身边真人、真事、真案为辖区群众送上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以达到“审理一案,引导一片”的效果,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


在南川区,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巡回审判也让旁听的蔡女士感慨万分。这起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因为施工内容及进度产生分歧,矛盾十分尖锐,多次协商无果,引发诉争。


于是,“车载便民法庭”开进社区,进行巡回审判、现场普法。公开庭审中,经承办法官耐心调解后,双方对争议事项达成调解协议。


“原来装修前还要做足这些工作!装修时要及时和施工人员沟通,才能避开装修大坑啊,我得赶紧告诉我儿子。”旁听完庭审后的蔡女士说。


院坝村社、街道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便有“车载便民法庭”的身影。2022年至今,全市“车载便民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全域立案、法治宣传7200余次,现场以案释法、以宣普法、以询讲法,惠及基层群众50万人次以上。


△铜梁法院“车载便民法庭”进乡村,审判宣传两不误



便民惠民

小车蕴含“大智慧”


“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是“车载便民法庭”3.0版最大特点。


车内,设有审判员席、书记员席、原告席、被告席,配备自助诉讼服务一体机、移动诉讼服务平台、AI身份识别、电子质证、语音识别、电子签名、5G直播、360°全景记录智能庭审以及5G在线远程庭审等5G应用场景,可以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型法庭。


车外,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车辆内部的画面,车外的旁听人员可以实时看到庭审的直播,更提升庭审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而对于偏远地区群众,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当事人到法院不方便的情况,“车载便民法庭”更是解决了大难题。


“法官,我婆婆年龄大了行动不便,无法参加诉讼,你们能不能帮帮我!”“您别着急,我们可以上门提供诉讼服务”……今年3月,长寿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接到一起特殊的咨询电话,一继承案件当事人为耄耋老人,行动不便。于是,该院立案庭决定将“车载便民法庭”驶进老人所在小区,上门提供全链条法律服务。


随后,承办法官利用“车载便民法庭”立案。原来,原告邹某与被告高某是祖孙关系,被继承人邹某离世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仅有女儿邹某和母亲高某。


车内现场庭审中,配备车载电脑、录音录像等5G设备,承办法官从法律规定、证据审查、亲情伦理等方面释法明理,经过反复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该起继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样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智慧司法服务,亦是“车载便民法庭”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重要创新。


2022年至今,全市“车载便民法庭”共提供证据提交、案件查询、文书送达等智能诉讼服务1.7万余件次。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22年度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评选结果的通报》,市高法“车载便民法庭5G版”荣获首届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国唯一特等奖。


“司法便民、惠民服务一直在路上。重庆法院将秉承‘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宗旨,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巡回司法服务走得更深更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市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重庆日报编辑丨北碚法院政治部  

 

北碚法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丨专题学习研讨“千万工程”经验启示


政法平安向群众汇报(4)


北碚法院召开“代表委员联络站”成立两周年工作座谈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日报丨重庆法院 打通司法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