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丨让周迅、林更新、张国立甘心为他读信的人,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偏要“作死”

2017-08-14 有料好看的 文娱价值官
shu

文/秋葵
编辑/美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文娱价值官对话《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经历了各种选秀和真人秀的喧嚣之后, 2017下半年,文化类节目将扎堆播出,泛文化综艺已处于爆发前夜。


这个暑假的综艺档相比往年显得过于平静了,主打全明星、户外竞技两大元素的综艺大片纷纷“被”退出晚8点黄金档,文化类节目逐渐成为各大卫视的常客。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缩减泛娱乐节目数量,可以预见,2017年三四季度,文化类、公益类节目将会集中爆发。


作为文化综艺的“先行者”,在2013年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又推出《中国成语大会》,2016年底推出《见字如面》,今年暑期播出的《汉字风云会》又一次掀起了“汉字热”。当真人秀综艺砸钱“拼明星”时,关正文却和他的团队用人文情怀,坚守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次,文娱价值官独家采访到这位“逆势而行”的总导演兼制片人关正文,分析眼下文化类节目的复兴趋势,未来文化综艺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真正让年轻观众再次走进传统文化的几招“杀手锏”。

(关正文)


政策红利加速文化节目发展进程


在全明星户外真人秀扎堆爆发的这两年,事实上央视和腾讯已经开始在发力文化类节目了,从去年年底开播的《见字如面》,到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2》,再到董卿首次担当制片人的《朗读者》,无一例外,每一档节目的话题热度都持续在线。


●《见字如面》网络总播放量超过2亿,单集最高点击量超过4000万而受众当中,75%的观众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而24岁以下的占42%。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单期收视率一直稳定在1.5%-2%之间,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2017年推出的《朗读者》在央视综合频道的平均收视率达1.06%,全网视频播放量已达9.7亿次。


●正在热播的《汉字风云会》平均收视率也在0.7左右,有些单周收视甚至超越了古装大剧《醉玲珑》。


作为“吃螃蟹”的人,这几档节目的成功给业内吃了一颗定心丸,加上总局政策的引导,一批文化类节目箭在玄上,蓄势待发。

(周迅在见字如面节目中朗读)


浙江卫视正在播出的《汉字风云会》是关正文的又一力作。此外,湖南卫视《诗词天下星》、江苏卫视《成语中华》、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也都在筹备之中。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文化类节目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辉煌,当年马东在河南卫视主持的《汉字英雄》,也曾和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平分秋色,《汉字英雄》、《中华好故事》、《中华好诗词》、《唐诗风云会》等节目也曾红极一时,不过后来很快又销声匿迹了。


在关正文看来,当时这些文化节目的模式相对单一,当大量国外的选秀节目和户外真人秀节目模式蜂拥而至时,这些节目就显得过于单薄,很难抵抗强势的综艺节目。

(关正文)


不过,关正文一直对文化类节目情有独钟,在他心中文化类节目从来都是公众最应该熟知的一种节目类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类电视节目,只是前几年精品文化节目实在太少,加上其他综艺的冲击,稀释了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关注度观。


“文化类节目成为综艺的主流是大势所趋,政策红利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关正文说,就长远来看,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并非感官层次的娱乐品,当下市场上感官娱乐产品的爆发,是对过去某种稀缺的补偿。他坚信,文化类节目会渐渐扭转市场的发展方向,成为综艺节目的主流。


借助重启新题材强势突围


因为文化类节目带有天然的“理性”和“高冷”属性,而大众的普遍需求恰恰带有通俗和娱乐的色彩,所以文化类节目一直很难做,对于数量爆发之后文化类节目如何突围,关正文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两个词:颠覆+温度。“一档冷冰冰的文化类节目不可能受欢迎,节目一定要让文化变得有趣起来,文化类节目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让观众有共鸣有参与感。”


(姚晨在节目中朗读)


“其实对内容生产者来说,我们眼睛盯的是观众。观众选择视频消费,不会管你是哪个类别,他们只对内容和品位有兴趣。”关正文向文娱价值官记者分析,文化类节目的竞争对标必须要是一线综艺,不要总拿同类节目当对标,在一个小圈子里转,因为没有意义。生态多元、竞争充分,是最有利于所有节目品种的。


针对文化节目的创新和突围,关正文透露最近好几位朋友也在私下问他,文化节目就这么几个题材、几种样式,还能创新吗?“我的回答是,谁说文化节目就几个题材了?人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动物,题材太多了。现在看着少,是因为跟风的多、重复的多、山寨的多,文化节目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启动新题材。”


关正文笑着表示,他的团队每次启动的节目,都是别人没动过的题材,比如汉字,比如成语,比如信件。每次新的资源启动,都会从零开始,因为谁都没有经验,谁也不知道你要干什么。“这个过程走过来,就会特别辛苦,如果运气好,也特别高兴。”

当然,创新和突围并不是无头苍蝇乱撞式的碰运气,题材的发掘和创新在于对文化领域长期的观察和耐心分析。关正文说,当时他们要做一档和汉字有关的节目,就是看到了汉字本身的重要性。“仅就汉字而言,常用字、常用词的数量的确都是有限的,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实际上我们现在常用汉字的数量、常用词汇的数量都是不断窄化的,这并不符合今天的文化现实。教育的不断普及加上互联网对语言生命的激活,汉语处在重新焕发生命的节点。这时候,增加常用字量,拓展词汇增加更微妙、准确、生动的表意能力,就是必然的趋势。这还不光是语言问题,还是思想能力的问题,于是一档和汉字有关的节目就应运而生了。”


接下来,关正文和团队正在筹备一档读书类节目,“一定要做,大家都在说读书重要,但是现在公共平台上没有一档有影响的读书节目,这成了我们的心病。”他透露,节目将和开心麻花合作,内容和形式都会颠覆以前所有的文化节目,尝试新的突围。


付费文化节目“风口”已至


在关正文看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表明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已经有越多的受众开始追求文化质感、希望提升自身审美的渴望与需求。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文化类节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内容本身的深度。“最近很多调查也显示,愿意为知识付费,喜爱清流类文化类节目的年轻受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柳传志在朗读者节目中)


目前,除了电视台发力文化节目,视频网站甚至音频APP文化娱乐节目也开始大热,部分节目已经开始尝试付费收听收看,关正文说,对于文化节目的付费趋势,他正好刚处理完《见字如面》第二季选的一封信,这对他启发很大。一个教授写给她被开除的学生,提醒他:在网上胡乱收集一些二手材料凭着道听途说就侃侃而谈,这样的做法可以成为网红,但不适合做学问,你该去当个商人。


“这件事我想到的是:公众可以一时满足于消费粗粮,但长远来看,还是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可以更扛得住时间。”关正文说,付费文化节目正处在“风口”,但是付费收听、收看,他是充满敬畏的。“公众不但付出时间成本,还要付出金钱成本,这对传媒产品来讲,需要更好的品质,更强的吸引力。”

(董卿)


“虽然收费这个趋势不可避免,但内容依然是最关键的,做好内容,适时跟上付费的风口,这才是正途。”关正文说,伴随着泛文化节目逐渐形成自己的商业生态,除了电视台,视频网站大规模进军泛文化内容市场也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文化节目来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当然随着竞争的激烈,更需要用年轻人喜欢、熟悉的方式去对泛文化内容进行创作、表达,对制作团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原创声明:

1、文章为文娱价值官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标注原文作者。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wenyujiazhiguan@163.com


好文推荐

1、一份杨洋粉丝的独白书:“锁场”事件的来龙去脉

2、《老炮儿》《爱乐之城》推手张进:由累瘫的吴京,谈谈没吃够的人口红利

3、大导|林兆华:不讨好,不献计,不卖弄,禅一样的活着

4、深挖《战狼2》《人民的名义》另一资本赢家高亚麟:我不光凭运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