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付完费你就会“撩妹”“防绿”了?情感内容变现的商业模式,还有这些圈套等你跳

2017-12-22

作者 大黑

采访、撰稿|大黑

编辑|沈多

 

文娱价值官解读:

内容付费兴起至今,以情感为方向的泛情感内容链条也随之兴盛,进而从专业情感大V发展到谁都想讲讲情感教学挣一笔快钱。


内容创业已转向垂直领域内容深耕,资本也让很多人看好这个市场,但从内容付费平台的发展看,火爆的原因实则是资本和流量以及明显的头部IP聚集效应。没有资本和天然流量,只靠内容和模式,效果微乎其微。


(情感付费内容价格不菲)


“把妹”新军整装待发

 

手机铃声惊醒沉睡中的王曼林,打开信息,是白天联系的导师:“这是我的资料介绍,你先看看?”这位深夜发消息的导师,是一位泛情感课程的“导师”,穿梭在各种平台间讲泛情感类课程赚钱。


泛情感课程付费,也算是知识付费的一种,讲师或导师提供泛情感咨询服务或课程。在大众的意识里,应该类似心理咨询师,有着专业的技巧、流利的话术、极高的情商和语言沟通能力。王曼林今年24岁,想通过内容付费创业赚些钱,发现做情感导师很轻松,于是在网上搜了很多联系方式,准备开始学习。结果,他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有趣又充满乱象的江湖。


王曼林想做情感咨询的原因,是看到这个圈子里有一群人“异军突起”,专教人“追女孩”“约会”和“把妹”,钱赚的很“容易”。

 

王曼林告诉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记者,他曾接触到很多年轻“导师”,都在教人“追女孩”,如果你和这个所谓的“导师”面聊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擅于沟通和聊天,完全不是一个意想中情商高的人。

 

而这些人经常会把自己的TITLE和学校写的很好,你会看到,一个“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年轻导师在为你讲课。

 

还有一些年轻的“情感导师”自称恋爱专家,所开课程叫——《恋爱专家高级网络课》,课程内容包括形象管理、陌生人社交,防绿指南以及挖墙脚、调情、聊骚等等。而发展比较成熟的“导师”基本已是多人组织、公司模式运作,依靠咨询费和课程费收取利润,不同级别导师价格几千到几万不等。

 

大多数“导师”会选择在不同的音频视频直播平台开课,将用户导流至QQ群或微信群,之后会继续引导购买一对一咨询等等。在导师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各种成功案例的宣传,鸡汤和指导话术,每天会以刷屏的速度更新。

 

情感咨询“导师”数量增长,也算是情感咨询行业底层创业的井喷。这个行业原本是某些有威望的大V和某些婚恋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控制,如:涂磊、百合网等。



(情感导师涂磊)


而在如今的内容付费的大环境下,以各类课程直播平台、微博为工具,野生的情感咨询市场显现虚火,但是否在这个领域创业就是好机会呢?据王曼林了解,在这个行业,有些教人撩妹的“导师”每节直播课程可以赚到几百至几千不等,而大部分人都会开连续的系列课,很多人赚到了轻松自由的快钱。

 

与之相反,专业高端的情感专家却陷入了收入为难的境地,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资深心理专家青音2015年创办了以情感咨询为服务的电台青音。但创业后面临了盈利、成本的双重考验,公司一度艰难维持。足够专业的情感咨询服务却难以盈利,而情感咨询的低端生意却如火如荼。这个行业似乎已经进入了病态。

 

病态的商业源于畸形的目的。

 

某些导师为了最大程度的招生赚钱,会在课程内容中涉及一些“越线内容”,就像前文提及到的“高级恋爱专家”在高级课程中会涉及到“挖墙脚”“聊骚”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某些导师也会将指导的成功案例频繁晒到朋友圈,并且附上评论:“女人必须要狠”等话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利益之上,必有触线之举。投机者见到了轻松赚取快钱的机会,却忽视了对于社会风气的污染和引导带来的危害。

 

“油腻”的导师群体

 

王曼林回想,在与自己的导师加上微信后,这位导师将王曼林拉到了一个几百人的群里,每天都有新的课程链接丢进群里。看群里的其他人的昵称,很杂乱,群里互动很少,好像群成员都选择潜水,不愿露头。

 

于是笔者翻开了这位导师的朋友圈。

 

首先看到了近期的课程,介绍词很文艺——“有个志同道合、甜蜜默契的伴侣,美妙只有自己知道”,继续翻阅,“脱单很容易?”“老婆凶我怎么办?”“如何让丈母娘同意我们在一起?”等等一系列的课程依次排列。


(情感内容产品团队)


除了这些情感内容之外,看来这位“导师”还在讲成功学,宣传的词汇很扎眼:“你知道吗,成功跟你的能力才华几乎没关系!”。

 

通过这位“导师”的朋友圈的内容汇总,了解到了他的身份,在一期课程的介绍中标注为“XX法则教练”,曾写过一本成功学的书籍,通过搜索发现,该书在京东等网站的销售页面已经下架多时,但有人通过新浪博客上传此书籍的内容。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介绍的(部分摘取):

 

美国有一部名为《越狱》的电视剧,男主角迈克尔•斯科菲尔德就是运用XX法则,成功实现越狱,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最好例子。

 

原来与他互相敌对的狱友瞬时变成统一战线上的盟友,就连负责监狱医保工作的医生也对他施以援手,接着各种对他越狱有所帮助的人、事、物、信息等也都相继出现在迈克尔身边,彷佛上帝都在帮他一样。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有着干净经历、富有亲和力外表、老实巴交的年轻人会如此地不安分。他并没有像其他犯人一样乖乖接受坐牢的命运,而是满脑子想着越狱,想着解救冤屈的哥哥,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迈克尔成功了!而在他成功越狱的背后,是思想与信念吸引来的一切有利的资源。

 

内容如此,不禁唏嘘。文中将《越狱》的剧情用如此不符的修辞进行描述,有失佐证。而更加富有趣味的内容还在“导师”的朋友圈,导师曾转发过其妻子写的一张图片,图片中显示的文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两个字 ——“洗脑”。


图片中显示的文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两个字 ——“洗脑”


在商业的大背景下,市场中各类角色的存在都对应了相应的需求者,但有需求就能代表商业行为的正向和正确吗?

 

在搜索寻找“情感导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年“导师”只是这个圈子中的小例子,他还有很多“同类”。在各种平台上可以查询到所谓的情感咨询师,家庭咨询师。

 

在一个文字内容平台上,笔者找到了一位婚姻家庭咨询师,在标签栏中有写到拥有三级职称,并且主做情商训练。

 

而在浏览这位“家庭咨询师”的朋友圈后发现,90%的内容涉及了某宗教内容,并且可以从文字内容中感受到,这位咨询师的表达观点出自某宗教书籍。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了以佛学、传统文化为名头的某些导师,实质上毫无专业度可言。王曼林告诉笔者,目前这个行业导师水平严重LOW化,情感咨询的证件基本交了钱就可以拿到。

 

据此,行业的乱象丛生已经是必然趋势,谁能得到好的服务,更多要看运气的主导。

(付费情感内容充斥音频平台)


付费内容余生惶惶


内容付费兴起于2016年;2017年,以情感为方向的泛情感内容链条也随之兴盛,进而从专业情感大V发展到谁都想讲讲情感教学挣一笔快钱。如果每个行业的发展必然经历波峰波谷,情感付费的市场很可能因市场混乱走入低谷。

 

行业需要正规的引导,而在通过市场刺激形成的创业大潮中,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情感领域的头部,又如何构成的呢?

 

情感领域大多通过自媒体来拓展业务,因此,自媒体的体量决定其是否是头部。

 

在新榜搜索渠道查阅,情感领域账号同时开设专业付费业务的“花镇情感”账号排列靠前,拥有809.2的新榜指数;旗下“冷爱”账号新榜预测活跃粉丝约为44W+。以花镇为主辐射的公众号矩阵包括了“冷爱”“情商大课堂”等账号,分别从专业的两性情感到情绪控制等内容辐射,从原生的内容转向细分可付费内容。从花镇的微博也可看到刚刚花镇与孟非合作的情感指导宣传播出。

 

除如花镇一样不断走向专业的机构外,这个领域还有很多走在舆论的风口上的大V,例如微博名为“不加V”的木子美。


 (木子美微博)


木子美曾因曝出自己的性经历而引发讨论,微博人气很高,虽只有84w粉丝,但每天微博阅读数超100w,互动数达几千。微博的置顶内容很直接,“为提高效率,私聊取消文字回复,仅作电话交流。通话每10分钟100元,可咨询感情和相关问题。预约请私信,达成意向后,先付后聊。”



(木子美微博预约)


每天,木子美会把粉丝的各种问题通过微博po出来,也会通过各种社会热点来分析其中的情感问题,在文章的评论中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给予了极好的评价,这也侧面证明了木子美的专业性和情感需求的数量。


 (木子美本人)


此外,还有从更为专业的角度产生的大V,例如涂磊或社会学家李银河,涂磊的专业在于解决问题的答案更符合大众的理解,而李银河老师则将婚姻、家庭、性别与性相关的概念科学化、理论化。


(涂磊微博)


这些大V都是每一个情感领域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威望和高度,但尽管大V丛生,目前情感付费领域仍旧在混乱环境中生长。

 

内容创业已转向垂直领域内容深耕,资本也让很多人看好这个市场,但从内容付费平台的发展看,火爆的原因实则是资本和流量以及明显的头部IP聚集效应。没有资本和天然流量,只靠内容和模式,效果微乎其微。

 

可很多创业者依旧想在成为红海的市场中分羹而食,继而变成了新入局的课程直播平台,为了不断的拉动用户,缺乏对课程讲授者的约束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行业混乱的隐患。从大量出现的情感付费课程、课程导师乃至大V现象看,数量多少已经代表了商业形态的教育程度,教育程度的深入也会激发商业形态的潜力。

 

这也许是不断有人入局情感付费的原因,但商业从来没有固定答案,只有两个选择,选择余生辉煌,或选择余生惶惶。



文娱价值官现已入驻:

好文推荐:

独家专访 |《心理罪城市之光》,是邓超演了方木,还是方木演了邓超

音乐极客王璐:崇拜乔布斯、学代码、搞电子,这个音乐人说自己的音乐不重要……

《国家宝藏》凭什么一夜刷屏,文化类综艺的颠覆和突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