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戏延期,古装剧集体“水逆”,资本盛宴真的要散场了?

2018-03-05

作者 秋葵


文娱价值官解读:


2018年电视剧市场的开年格外冷清,《如懿传》、《巴清传》两部开年预定的大剧携手缺席,其他古装剧也寥寥无几。在政策限制和市场调整的夹击下,2018年古装剧不容乐观,这场持续许久的资本盛宴,或许已经快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往年开年,大制作的古装题材剧扎堆电视台,一派繁荣中也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今年却成了小体量现实题材剧的天下,古装剧市场迎来近五年最冷的“水逆期”。

 

一边是政策不断给古装剧装上“金箍”,一边是投入越来越大收益却越来越小的市场现状,古装剧口碑和收视率不断“倒挂”,从资本追逐的热点,正在被打入“冷宫”,经历着肃杀的“寒冬”。


撰文丨秋葵

编辑丨沈多


多部古装剧失约开年档

 

每年年初,电视剧的收视大战都要靠一部古装剧来“武动”乾坤。今年,这股风却悄然停歇了。各大卫视的开年剧几乎清一色小体量现实题材,鲜见古装剧的身影,现实题材剧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压倒了古装剧。

 

去年年末,周迅、霍建华主演的《如懿传》就发布了一系列海报,精美的画质在网上引起不小动静,这部年度第一古装巨制也在磨刀霍霍准备征战2018跨年档,可此后该片播出却一再延期,从跨年档变成开年档,又从开年档沦为延期播放,最后该剧制片人干脆在微博上低姿态请求网友“你们跟电视台反映一下呗”。目前,该剧档期依旧未定,不少观众甚至担心2018年无缘看到这部古装大剧。

 

《如懿传》剧照


另一部可以和《如懿传》并驾齐驱的古装片境遇也没好到哪里,由范冰冰领衔的《赢天下》为了顺利播出改名《巴清传》,眼看就要在跨年档和观众见面,谁知半路上却杀出个程咬金,一位秦始皇粉丝写了7000字的讨伐檄文向广电总局递举报,指责该剧多处篡改历史,之后它就从两大卫视的排播名单里暂时消失了,和《如懿传》一样,不知何时才能播出。

 

《赢天下》改名《巴清传》也未能播出  图片来源:百度


其实不止这两部制作豪华、演员阵容逆天的头部古装剧遭遇播出变故,2018年惨遭碰壁,延播待播的古装剧不在少数。从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记者从多家制作公司拿到的名单来看,2018年各家制作公司几乎都积压了不少古装剧,其中不乏电影咖加盟,投资超过3亿的头部内容。


文娱价值官制图


同时,古装剧的遇冷不仅仅体现在排播数量上,更体现在收视率上,以3月1日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排名为例,上榜的20部剧里,只有两部古装剧,《花谢花飞花满天》和《楚乔传》平均收视率都在0.2上下,而且都是三线卫视二轮播出,如此惨淡的收视和现实题材电视剧相去甚远。


来源:卫视小露电


事实上,这几年来古装剧一直风光无限,尤其是2014年到2015年,连续两年的收视冠军由《芈月传》和《武媚娘传奇》包揽,即使是去年,收视率排名前十的电视剧中古装剧还能占据两席。不过2018年一开年,随着《如懿传》、《巴清传》延期,古装剧的市场形势突然严峻起来,业内也确实感到风向变了。

 

多方夹击下的古装剧前景堪忧


1、政策收紧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两部古装剧,《如懿传》、《巴清传》对政策和市场都有着晴雨表的作用。这两年,政策对古装剧一直是趋于收紧的,更多的是鼓励现实主义题材。虽然目前广电总局尚未正式出台2018年“限古令”,但从整体趋势来看,各大卫视和制作公司对今年古装剧的政策走向基本上都是“看紧”。

 

业界刷屏的帖子


四大一线卫视相关人士都透露,黄金档古装剧配额只会越来越少,之前广电总局已经出台政策,规定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年该卫视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目前这个硬杠杠短期看不可能会改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动辄七八十集的古装剧一部就会消耗完一家卫视的全年配额,风险太大。

 

所以今年整体来看,无论是广电总局的政策风向,还是电视台的购剧策略,都向现实题材、古装正剧靠拢,使得电视台对古装剧的需求进一步压缩。当然,这对观众来说并非坏事,古装剧让路给青春偶像、刑侦涉案、都市情感等现实主义题材,打破了往年均是高昂造价的古装剧垄断开年档的规律,给了观众更多选择。

 

2、市场遇冷

 

经过几年的疯狂式开发,古装剧的市场也到了必须冷静和调整的十字路口。古装剧发展到今天,屡屡创造收视佳绩,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一片繁荣之下,其实泡沫和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古装剧质量良莠不齐,歪曲历史,戏说成风的痼疾一直都在,而且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热钱却在不断涌入这个领域,戏越拍越多,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古装剧库存和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消化能力。

 

统计显示,2017年国产电视剧产量突破15000集,其中只有8000集能够在电视台播出,按照广电总局15%的古装剧配额,国内市场一年对古装剧的最大消化量只有1200集。而去年一年,国内古装剧的产量为190部,共计8623集,远远超出了市场的容量,这意味着有近7000集的古装剧无法播出。以每集投资100万元计算,也就是70亿元打了水漂,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古装剧越拍越长,已经成为业内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相对于其他剧种明显更费钱的古装剧,常常需要拉长集数来收回成本,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是卫视黄金时段配额越来越少,一方面则是古装剧注水越来越严重,泡泡越吹越大,成本回收也越来越困难。

 

资本盛宴还能持续多久?

 

过去几年,古装剧基本都沿用“流量演员+大IP”的模式,只需要靠“小鲜肉”和“小鲜花”的脸蛋就可以迅速圈钱,但政策和市场的调整让很多业内人都担心这场资本盛宴还能这样玩多久?

 

就内容本身来说,古装剧现在处于一种两难的状态,太严肃了可看性不足,太娱乐化又失掉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要想拍出既符合电视台和观众需求,又保持内容本身的厚重的作品其实是很难的,以往那种赚快钱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短期来看,即使从现在停拍古装剧,近两年积压的库存也要消化至少5年,目前待播的古装剧,大多是在《如懿传》卖出了单集1500万元的天价后开始拍摄的,这也让很多制作公司心急如焚,动辄几亿投资的古装剧积压,天价资金无法回笼,一些孤注一掷的小公司面临巨大考验。按照今年的播出形势,资方继续入局做古装剧的风潮可能会相对平息,之前豪赌的公司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了。

 

为了消化库存,开年以来,包括《独孤天下》、《烈火如歌》在内的多部古装剧转战网站。不过,这种转网播出并不能完全解决古装剧目前的困境,除了收入减少让制片方无法完全收回成本外,网播会让竞争更加激烈,不仅要直面全网的剧集,也要和正在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短兵相接,增加了风险。

 

《烈火如歌》在优酷平台播出


总而言之,古装剧原来那种粗放的制作模式已经难以维持,市场的趋冷有时并非坏事,也能让从业者自省,从内容、制作等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下功夫,不一味迎合资本、一味求全,当真正把泡沫挤掉后,古装IP剧的市场还是有潜力的。






金句 |  潘粤明 | 慈文 | 脱口秀

春节档 爱奇艺 | 艺考红海行动

小镇青年 | 王健林 | 电影特效《舌尖3》

邓超 | 国宝 黄渤自媒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