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被朱镕基“赞赏”的报人,走了

大白新闻 大白新闻 2019-05-31


【编辑/赵三军  统筹/刘姝蓉】5月19日下午,知名报人、《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纵观艾丰的一生,“直率”“大器晚成”“恃才放旷”等评价一直伴随其左右,刻画出一个立体的、充满魅力的老报人形象。大白新闻注意到,1992年3月,朱镕基同志曾在艾丰的工作报告上批示:“中国质量万里行”一炮打响,效果甚佳,可喜可贺。


▽▽▽


▲ 

艾丰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恃才放旷个性鲜明



艾丰个性鲜明,恃才放旷,常有惊人之语。


1990年时,谈到作品获奖,艾丰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一篇新闻作品获奖,不过我想为此感到遗憾的应该是评奖者,这么好的一个记者我们怎么把他给遗漏了呢?”


1987年,艾丰在为自己的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申请吴玉章奖的时候,写了三条理由:一、中国新闻采访学最高水平;二、新闻采访学世界水平;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若干新见解、新发展。在写完这三条理由之后,还加上了这样一句:“各位评委看过上述理由可能以为作者狂妄,但本人对谦虚的理解就是如实描述事物,除此之外在科学领域没有它的位置。”



“只考察不提拔是一种折磨”


谈到受提拔的经历,艾丰说:“每次都给你希望,每次都要郑重其事地考察你,而每次又都狠狠地破灭你的希望。这种日子过了十年,对人的确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锻炼!”

谈到别人对他的观点的质疑,艾丰说:“我不谦虚地说,也许我死后多少年,后人会说,艾丰不仅是一个记者、一位经济学家,还是一个有建树的文化人——他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敢于顶着压力为富人说话,而且把问题说透了!”


如此风格,绝对“个性”,在中国新闻界省部级高官里恐怕绝无仅有。如此的多棱多彩,造就了艾丰的魅力,也造就了遍及大江南北、士农工商学各界的“艾迷”。



自信源于实力


在我国新闻界诸多名家中,艾丰是颇有代表性与特点的一位。他是在四十岁上下才开始在新闻界形成自己的影响,比起中国新闻界的一些名记者、名作家、名评论员,他的成名年龄明显偏晚,但他却至少占有中国新闻界四“首”——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届“吴玉章奖金”、首届“全国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获得者。


1986年,在担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的同年,艾丰采访当时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同志,这位后来的总理当时是第一次在中央党报上亮相,在这篇专访中,报道了朱镕基同志重视“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


艾丰致力于新闻学研究,出版了《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写作方法论》、《中国新闻媒介发展大趋势》,翻译了美国采访学著作《新闻报道与写作》。他写作的新闻学入门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获中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优秀奖,是中国大学新闻系长盛不衰的教材。



被朱镕基喝彩的记者



此外,艾丰还是“中国质量万里行”第一任组委会主任,策划、发起了这一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延续至今的活动。


1992年3月,朱镕基同志在艾丰的工作报告上批示:“中国质量万里行”一炮打响,效果甚佳,可喜可贺。后又在4月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说,他问他的司机,觉得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事情,司机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中国质量万里行”!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给艾丰的题字:“艾郎才气势纵横,名满神州一奇星。”

 
畅销书《中国高层智囊》把艾丰列为“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人”,对他的个性极为赞赏:“这个人,唱歌跳舞,抽烟喝酒,打球开车外带诗朗诵,永远精力充沛,永远‘侃’兴勃勃。”
【资料来源:人民网、澎湃新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等】



END


转载文章请在公号留言,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和ID,同时请勿删除文中“大白新闻(ID:dabaixinwen)"字样,否则本公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位副国级官员在国外凭吊三位烈士
多地“一把手”频频鞠躬致谢 ,对象都是谁?
国土系统反腐深入推进!近五个月,有十位国土系统贪官被查处
广西这地拟破格提拔一中专学历女干部,机关报发文质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