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澳洲没有互联网

燃财经工作室 燃财经 2019-07-27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特约作者 | 张彦斌

编辑 | 魏佳



从北京移居澳洲已经3个多月,越来越觉得我是到了一个假的发达国家。

 

先从这边的几个生活场景说起吧。

 

我现在出门要拿上钱包,里面一定要有些现金,带上驾照;而以前在北京,只需揣着手机就能出门了。

 

我在澳洲一家电商平台上订购了电视机、洗衣机和吸尘器,5月20日下单,预定送货日期居然是6月11日,然而真正到货的日期是6月14日。这样的购物体验刷新了我对网购的认知,在北京两三天甚至当天就能送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为了租房子,我们要给中介发电子邮件约看房日期,经常是我写几句发过去,对方写几句回过来,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几分钟就能办妥的事儿,我们通过邮件沟通了一天半(中介下午5点下班之后就不再回邮件了)。有那么几天,我要经常check邮箱,也曾出错,把应该给A中介的邮件回给了B。难道澳洲人的智能手机就是用来收发邮件的?

 

说来奇怪,WiFi可是澳大利亚人发明的,怎么“互联网+”玩得如此不入流。带着疑问,我开始打量澳大利亚的互联网,不,应该是移动互联网。得出的结论是:澳洲没有互联网。

 


扫码也被媒体称为“黑科技”

 

出国前,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大厂,我有过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以前在传统媒体工作时,觉得互联网是高科技企业,小而美、技术解决一切。等到几年前我也投身到互联网时才发现,互联网企业其实是人力密集型的“传统大厂”。电商自不必言,得有十几万员工,即便以算法推荐而傲娇的某互联网新霸主,光是人工审核人员就有上万人。

 

单从人力这一点上讲,澳大利亚的互联网已经输了。

 

澳洲全国人口只有2500多万,这个量级即便全体国民都使用一个APP,那DAU也只有两千多万,估计排不进中国APP综合榜单的前100。人少,开发成本和产品回报之间难以形成正比,所以敢闯进澳洲互联网领域的,都是不差钱的主。


作者居住地霍巴特的风景  摄影 / 张彦斌

 

想起我在国内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日子,但凡跟客户聊合作言必谈UV多少、PV多少,日活怎么样,商业价值和变现能力如何。在澳大利亚,人口就那么多,还好意思刷这些数据么?

 

大体上来说,有几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感受。

 

第一个说好听点儿“佛系”,其实就是“迟钝”。

 

6月底是澳洲财年结束期,很多零售企业都疯狂打折促销。朋友发微信告诉我们,澳洲一家大的连锁超市1000多种商品半价出售,让我们赶紧去淘。这要在国内,超市的APP早就发push给顾客推送通知了吧?但在这里,疯狂打折反而搞得静悄悄。我在手机上又确认一遍,我没有关闭这家超市APP的通知,如此低调的促销宣传不知道是何原因。

 

还是这家超市,最近宣布将为顾客实行扫码支付,让那些“时间紧迫”的顾客通过智能手机一边购物一边结账,不需花时间排队。他们已在悉尼测试了好几个月,反响热烈。澳洲媒体居然称此为“黑科技”,真是把科技给黑了一把,扫码结账是中国国内大超市的标配好吗?


第二个是“懒”。

 

澳洲人奉行拿来主义、实用主义,什么产品好用就在应用商店下载什么,谁开发的并不重要。所以他们普遍用的APP是Twitter、Facebook、YouTube、 Instagram、Google全家桶。

 

我儿子上幼儿园后,老师给我一个二维码,让我们在手机上装一个APP,她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发给我们,有图片、视频和语音。我了解到,这个APP在澳洲小学普遍使用,它由一家美国公司开发,注册账户的电话号码只认美国的,但这不妨碍我们正常使用。

 

在国内,我儿子上红黄蓝幼儿园时,我们用过类似的APP,只不过那是红黄蓝教育集团自己开发的。

 

还有一个感受是,“传统”。

 

入冬之前,我在有“澳洲淘宝网”之称的一个网站上买了2吨烧火木柴,询价、交易的过程类似于淘宝,卖家和买家在线沟通好之后,可以选择付款方式。网站上推荐的是PayPal,为此我还专门注册了PayPal账户,但卖家说,如果现金更好。所以,这次互联网交易的结果还是退变成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澳洲咖啡馆遍地,人们喝咖啡吃点心时的标配读物仍旧是报纸。没错,报纸在澳洲仍然是重要的大众媒介,各超市入口处就能随手买一份。比如最近孙杨和霍顿的事,澳洲报纸就给予了充分关注。


澳洲当地报纸上的超市促销页面

摄影/张彦斌


有一天,我看山上有浓烟,还有一些明火冒出来。着火了!我曾经在北京媒体的社会新闻部工作过,对车祸、火灾等突发事件很敏感。澳洲蓝天白云,这一股浓烟很扎眼。

 

如果这事发生在北京,我手机里的新闻资讯APP推送消息肯定接踵而至,微信朋友圈会冒出各种角度的图片和视频。但,这是在澳洲,我当天在Twitter上用各种关键词搜索,都没有找到有关这场“突发”的图片、文字和视频。

 

这场火并不小,两天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此次火灾的报道,一个停车场失火,20辆车被烧毁。

 

这在北京也不算个小新闻吧?澳洲媒体不愿意抢新闻吗?其实不是,只不过他们秉承着收费阅读的传统模式,报纸的电子版、APP都是收费模式,不会第一时间在网上“免费”发布新闻,更不会像国内的互联网资讯平台那样,拼命刷存在感,想尽办法黏住用户,从其他平台那儿抢用户的时间。

 

报纸不仅是获取新闻的渠道,也是租房、招聘、房屋交易的发布平台。澳洲有三四个招聘APP,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借助传统媒体找工作。一个已经在澳洲生活了10年的朋友告诉我,如果想学一门技术傍身的话,就看看报纸上招聘启事哪个工种招人多。回想十几年前我找工作的经历,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用上招聘网站了。

 


想照搬国内模式基本没戏

 

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没有本土品牌的手机,家用电器品牌也只有寥寥几个,这一点和国内不同。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无一不试水智能手机和Iot,因为占有了终端就有了自家产品抢滩的阵地,向外延展可连接自己的其他产品,内容方面自己也能把控得游刃有余。

 

我发现澳洲有很多小米的拥趸,一个澳洲本地朋友去年去北京旅游,给家人带的礼物是小米的充电宝、自拍杆。华为手机、海信电视在澳洲也有大量用户,在购物网站和电视广告中,这些电子产品经常占据C位。


澳洲引以为豪的本土产品是什么?牛羊肉、农产品、奶制品、水果......完全跟时下风头无两的移动互联网不搭,一副农业大国的模样,难怪不管留学生还是移民都称之为“土澳”。


图 / Pexels


我把在澳洲遇到的“断网尴尬事”说给国内朋友听,他们有的建议我赶紧做个快递平台,要么开发个APP,做资讯什么的。看看,国人的互联网思维是多么根深蒂固。那么,这样的创业到底可不可行呢?我还真的调研了一番,结论是不乐观。

 

在国内,我确实见过一些怪相:一张报纸,非得投资千万弄出一个APP来,至于多少用户、流量多少那都不重要。到底是内容重要,还是做一个承载工具重要?见仁见智,但迷信移动互联网包打一切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个街道、社区都想开发个APP,搞移动在线政务。


   悉尼  图 / Pexels

 

悉尼号称是澳洲互联网最发达的城市,其实仅仅因为悉尼是澳洲最大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悉尼华人数量占比约为10%,他们普遍感觉在悉尼生活方便,因为不管餐饮、快递、K歌,还是搬家公司,有大量华人公司在从事这些业务,大家也普遍使用微信沟通,所以“互联网”的味道要浓一些。

 

我所在的城市霍巴特是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这儿人口只有23万(截至2018年),华人很少而且多数是塔斯马尼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这里最火的中文网站的风格还停留在社区论坛阶段,以用户发布求职招聘、求租房屋、二手车买卖为主。不久前,该网站的APP版上线了,据称有60多个商家入驻,但我只找到24个商家,其中22家是餐馆。以塔州的华人用户基数判断,这个APP的命运不会好。


霍巴特风景  摄影 / 张彦斌

 

澳洲不是没有互联网人才,技术也不能说不先进,我认识一位资深移民顾问,以前就是学计算机的,拿到绿卡后改行干起了移民中介。有网友说,在英语系国家,IT的话语权掌握在美国硅谷,其他国家只能跟随美国引领。此说法不无道理,说到底,互联网的红利来自于人口,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出海为什么都盯上了印度,那可是人口大国啊,而且马上就会超过中国的人口数量。

 

毕竟不管是电商还是其他互联网企业,最终还得靠人连接终端用户,有人就能解决线上线下结合的问题。网上可以下单,但最终还得靠外卖小哥去送餐;只有做大用户量、数据好看,才能招来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而人口稀疏的澳洲,已经被互联网巨头们彻底漠视了。

 


为什么中国更需要互联网?

 

作为在国内从业十多年的媒体人,我喜欢带着思考看问题,3个月观察下来,澳洲没有互联网的逻辑基本是这样的:

 

其一,人口少,人力成本高,这是硬伤。澳洲的互联网研发岗位基本放在新加坡、印度等国家,本土多为销售岗,而且澳洲的上班族绝对不会有国内互联网企业盛行的996生活,到点儿就下班,周末也不可能加班。要知道,澳洲的加班工资是翻倍计算的。

 

其二,澳大利亚没有明显的城乡差距,在生活便利程度和信息便捷程度上没有鸿沟,所以,不会像国内的互联网生态那样,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使用完全不同的APP,某个产品会为了覆盖特定区域的人群而设计功能(比如某些国内APP主打小镇青年)

 

在澳洲买卖房屋、租房,一个APP全都囊括了,没有第二家竞争者。买车也是如此。


其三,澳洲居民偏保守,在传统与现代(移动互联网)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前者。我在超市观察过多次,顾客付款时要么刷卡,要么使用现金,从没见过使用手机Apple Pay等支付的。我曾想在一家门口标着可使用微信支付的越南餐馆扫码付款,但被告知不能用了。现在,我只能在中国餐馆、亚洲超市消费时,才能再次体验移动互联网的便捷。


对于澳洲人而言,他们更注重现实领域的交流,聚会聊天时玩手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很多人的手机只用来打电话、发短信。


比起玩手机,当地人更喜欢现实世界的沟通

霍巴特周末市集聚会  摄影/张彦斌


最后一点,澳洲公共服务事业发达,不需要互联网过多的介入生活。尽管快递的速度不如国内,但澳洲政府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我只用了两天便完成了公司注册。

 

反观国内,互联网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让办事不再难。作为人口大国,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事难办、脸难看、出门堵车、效率低下、一件事跑断腿,移动互联网正好可以发挥优势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应运而生。我们出国前需要办出生公证等,全是在微信里上传证件照和证明材料,然后等通知去取一趟书面公证书即可。这在以前,起码得跑两三趟。在这点上,中国更需要互联网。

 

我看到一个2018年全球联接指数排名,通过4G覆盖率、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40个衡量指标统计,澳大利亚排名12,中国排名27。

 

但前几天,我们一家三口去澳洲知名景点摇篮山旅行时,手机一直没有信号。我以为是手机的故障,经过关机再开机、拔卡再插卡、关移动数据再开等方法轮流测试后彻底死心。即便是在酒店,也只有前台有WiFi,一回到房间就彻底断网。于是那三天,我彻底与互联网绝缘,每次游玩回到房间后,儿子霸着电视看动画片,妻子和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房间里的杂志。

 

现实反差如此之大,我越发怀疑来到了一个假澳大利亚。


*题图来源于Pexels。特约作者:张彦斌,资深媒体人,更多文章可见个人公众号“彦之有理”(ID:yanzhiyouli2016)。


相比国内,你在国外旅行有哪些感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我们会在点赞前三(超过20个)的评论里挑选一位网友,送出一张腾讯视频会员月卡文章转载请点击公众号菜单“转载合作”。


一手资讯/硬核报告/每日红包/线下活动!就差你了!快加微信rancaijing01发送“入群”一键上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