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佰》壮士最惨烈的人生,在枪声结束之后才正式开始

杜少 杜绍斐 DUSHAOFEI 2021-04-06


定档撤档再撤档,命途多舛的抗战电影《八佰》虽迟但到。

8月14日点映后,豆瓣已有2万多人为其打分,目前评分8.1,高于75%的战争片和81%的历史片。

惨——是大多数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800中国军人对30万日军,4天4夜,十几轮疯狂进攻。一个角色,你可能刚刚爱上他,转头就被子弹击中,肠子流得像一条血河。士兵用血写下遗书,浑身绑满炸弹,排队跳下仓库轰炸敌军坦克。

全长147分钟的影片全程无尿点,观众身体里过剩的水分还没来得及下行,就已全部化成眼泪奔涌而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从某种维度来讲,真实的历史里,八百壮士后来的遭遇远比电影中还要惨烈许多。


真实历史中,参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实为452人,战斗中牺牲4人,撤退时牺牲6人,歼敌二百多人,全部战殁人数仅有10人。但到1945年八年抗战结束时,他们中还能返回上海的,竟只剩100多人。

大胜而归的英雄之师何以沦落至此?

在国家图书馆尘封的资料中,我找到了四行保卫战后,八百壮士失落的八年里,饱尝屈辱却依旧闪耀的那段往事。

1945年出版的《谢晋元日记钞》,图为缩微本

时局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上不敌日军,即将战略撤退。

蒋介石计划留下一个师的兵力,「让全世界听到上海的枪声」,造成上海仍在抵抗的印象,以帮助中国在国际谈判桌上取得筹码。接命的88师师长孙元良认为,留下的人必然将为国殉死,与其如此,何必多费人命?


于是大笔一挥,一个师改为一个营。

这个营,就是团副谢晋元所率领的262旅524团1营,由于其后一直孤悬敌后,史称「孤军」。

孤军共有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原本是国军精锐部队。他们早在淞沪战争初期就活跃在战场,作战勇敢,死伤惨重,因此先后5次增员补充兵力,到四行保卫战时,原班人马只剩十几人,剩下的都是新鲜血液,其中半数来自湖北的通城县安保团,也有些来自湖南和浙江。这些兵丁文化水平不高、军事素养不强,有的,只是一腔热血。

谢晋元(中)和邓英、雷雄、上官志标、唐棣四位连长(二排从左至右)

1937年10月30日晚,经历4天4夜激战的孤军完成战略任务,成功撤退进入租界。

其时,上海租界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名为「工部局」,内设由列强代表组成的董事会,统辖租界事务。工部局下辖「万国商团」,是租界当局的一支准军事化武装,负责维护租界统治。万国商团由列强分别派兵组成,其中又以「白俄丁团」最为特殊。

白俄丁团又称白俄雇佣兵,是十月革命后溃逃到中国的俄国沙皇政府部队。作为失去了自己国家的流亡者,他们一度被收编,后又被打散,最凄惨时,曾在上海街头行乞。因此,格外卖力,对于统管孤军事务的商团司令马飞上校的命令,执行得最为彻底和凶狠。

1937年,日本步步紧逼,中国节节败退,欧美列强纷纷作壁上观,观望时局走向。

由于日军已实际占领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区,使租界成为孤岛,租界惧怕招惹日本人,姿态格外谨小慎微。

因此,当大败日军、令太阳旗光辉尽失的中国孤军撤入租界后,为防日本迁怒,工部局立刻派马飞上校率领商团将孤军缴械,并扣押了起来。

忍耐

租界为孤军准备的「牢房」,在胶州路与新加坡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15亩,原是万国商团意大利队的兵营,后来被遗弃,改为刑场,最后成为堆垃圾、扔死婴的一片荒地。荒地上杂草丛生,高可及腰,中央一个臭水池,聚满垃圾中淌出的黑水。

淞沪大战后,上海租界难民激增,这里曾是一些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地。如今难民被赶走,四周拉上铁丝网,再配上两座哨楼,成了圈禁孤军的营地。

初到孤军营时,由于缺衣少食,驻地潮湿,许多军人面黄肌瘦,患上了脚气病。全靠上海各界募捐,操办饮食、捐赠冬衣,才勉强捱过困局。

1939年至1940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11名士兵病故。其中最大的24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仅有20岁。他们中,3人死于痨病,2人死于伤寒,1人精神失常,从医院4楼活活摔死,1人被庸医误用猛药致死,另外数人,连死因都说不明白。

孤军士兵被缴械

尽管被囚,孤军仍每日操练,军容整肃,万国商团忌惮万分。因此不许任何人出入军营,每日所需,仅可由一名老汉挑进挑出。


长久的幽闭,令孤军将士苦闷至极。

当时军营里养了30多羽白鸽。这些鸽子,每天能下六七只蛋。每当有母鸽孵蛋时,士兵就在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期待有朝一日,振翅的小白鸽能带着自己的名字,飞出牢笼。

孤军长官谢晋元,自从进入这里,就再无一晚安眠。

他向工部局申诉、登报请求国际声援,声称孤军既非败军之将,也非战争俘虏,不该受此不合国际法惯例之待遇。申诉无果,请名律师出面,也完全无能为力。

《八佰》中杜淳饰演谢晋元

最终,谢晋元只得给蒋介石写信求助。

由于之前蒋介石曾亲自下令嘉奖孤军,全体将士官升一级,谢晋元希望以此恳求中央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困局,并声称,如果实在不济,孤军也可自行暴动,冲出重围。

然而, 1938年6月19日(皓电)蒋介石的回电道:

「五月三日函悉,尚望忍受一切艰苦,以维国家荣誉。」

收到这封皓电不久,营内整修鱼池,在全体官兵注视下,谢晋元将自己私藏的全营最后一只火器——勃朗宁手枪深深埋进了池底。

血案

孤军要想突围,完全轻而易举。

万国商团几十人的看守,看似严密,实则根本经不起几百官兵的冲击。

早有民间团体暗中联络孤军,愿在突围时加以接应,届时只要冲出租界,就是海阔天高。

但考虑到蒋介石屡次发来要求「忍耐」的电文,也考虑到国际局势的敏感,孤军始终没有动作,坚持困守孤城。

枯守中,孤军与租界的矛盾,主要外化在升旗仪式上。

孤军举行升旗仪式

1938年8月11日,是孤军所属的第88军誓师出征满一周年的纪念日,孤军决定举行升旗仪式。仪式前,租界当局忌惮日本人看到旗帜会做出过激举动,强行要求将旗杆截去8尺。孤军为在纪念日顺利升旗,同意了这一交换条件。

但就是这样的升旗,租界商团队也容不下。

清晨6点,旗帜升起。中午12点,商团司令马飞上校入营,要求立刻降旗。被拒绝后,英格兰队300人、意大利队400人、白俄丁团400人集结,手持刺刀和棍棒闯入孤军营,前来武力夺旗。

由于武器管制,孤军官兵只能抄起椅子腿、砖头等反抗,最终在催泪瓦斯的攻势下,孤军败北,旗帜被联军夺走。是役4名孤军战士罹难,111名官兵受伤。

上海市民抗议游行

事后,为防孤军哗变,白俄丁团再次闯入孤军营,掳走包括谢晋元在内的17名军官。其他官兵别无他法,只能绝食以示抗议。

孤军营的小花园里,4座新坟比肩而立。每个坟前,都用竹竿高高挑着护旗战士牺牲时所穿的血衣。孤军围坐坟前,不言不动,不过4天,就有大批士兵晕死过去。
 
听说自己的英雄被这样欺侮,上海市民前来壮声势,通往孤军营的胶州路、金姚路、昌平路,每天被人流挤得水泄不通。

最终,工部局同意归还中国国旗、放还隔离军官、开放孤军营,并对死难的4名士兵每人给予1000元的抚恤。

崩溃

时间来到1939年,尽管孤军营已允许公众前来慰问,但被困一年多,营中的「八佰壮士」意志还是不可避免地滑向崩溃。

1939年3月底,两名战士接连病亡。二人下葬当夜,机枪连一名士兵失踪,第二天夜里,一连班长李永成带领两名士兵,连夜逃出孤军营。

李永成出逃前,留下一张纸条称:「吾等三人出去后,决干出些名堂来,再来见团长。」


随后孤军营中,发生数次出逃与暴动。

5月24日,一连连长上官志标密谋策划刺杀团长谢晋元。根据日记,他计划写好文章登报,然后自己服下毒药来沙尔,用菜刀与谢晋元拼命。

上官志标是福建上杭人,与谢晋元一样,同自黄埔军校毕业,随军南征北战近10年,四行仓库保卫战时,他本有机会脱身,却坚持冒死归队,深具军人风范。他和谢晋元,自1932年起即相识,1934年后,更是同在一旅,常常相互探讨带兵之道,交情甚笃。

曾经的老战友,如今却恨不得刀斧相向。不为别的,只为谢晋元坚持固守孤军营,不肯为孤军另谋出路。


幸好,此事被谢晋元发现。谢当即将其单独隔离,并以书信好言相劝。数周后,上官诚心悔过,谋刺不了了之。

《八佰》中俞灏明饰演上官志标

到1941年,尽管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但英美等国见势撤出,日伪政权实际掌控租界。

外资撤出,工业泡沫破产,物价飞涨,孤军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春节后,团长谢晋元不得不发表新规:

「有人吃面一顿两三斤,吃饭一顿五六碗,实属过多,望每人节食三碗。」

曾经军容整肃的孤军,开始频繁顶撞上级、偷懒怠工,甚至为了偷一口饭吃,不惜大打出手。曾经,谢晋元对犯错士兵的惩戒,只是关禁闭。如今,他甚至必须组建一支10人的执法队,对每一个犯错的士兵施以皮鞭和棍棒。

暴力就像抗生素一样,越用越有耐药性。起初,只需几鞭就能有效,到后来,甚至要几人轮番执刑。

恰在此时,一封不合时宜的报喜家书送到。

写信人是1939年带人出逃的班长李永成。在信中他写道:

「余做到连长啦!余在苏北一搭游击,属第九游击区。专打日本黄狗子和伪军白狗子。余手下有104个弟兄,11条机关枪,60多条步枪,还有交获的1门小钢炮。余手下的这个连队游击区有一个县大。」

从谢晋元手中接过信看罢,李永成曾经的上级上官志标嚎啕大哭,个中酸楚,无法与人言说。

八百官兵为谢晋元扶灵

1941年4月24日,孤军的高压阀终于引爆。


这一天,风和日丽,与往日并无不同。

团长谢晋元被刺死在操场旁。


阻拦4名凶手的上官志标,也身中6刀,被砍成重伤。

行凶者是4名孤军,名叫郝鼎诚、张文清、尤耀亮、张国顺,所用凶器分别是电镀刺刀、短棒和铁镐。

其中郝鼎诚经常在营中讲一些「平均法」一类的无政府主义言论,是四人的主使。张文清因跑步落队被鞭打,尤耀亮因不守纪律被谈话,张国顺则曾因偷吃而被谢晋元罚跪。

上海6万余群众为谢晋元送行

他们都与谢晋元有私仇,但没有人说得清,他们到底为什么会选择刺杀谢晋元。

当年7月,法院以杀人罪判处4人死刑。幕后故事到底如何,是否有人操纵,自此成为悬案。

只有隐约的证据指出,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黑手。郝鼎诚行凶所持电刀,本非孤军营中应有之物,这凶刀是从何而来?4人被判死刑后,行刑情况再无更新,他们下落到底如何?一切不得而知。


开放期间爱国商人赠送谢晋元白马一匹,《八佰》中白马典出此处

被俘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打响,勉强维持中立的租界彻底被日军接管。

此时,国民政府终于密令孤军突围。然而为时已晚。密切监视下,租界内负责接应的三民救国团被日军破获,突围计划告吹。

当月26日,全体孤军被日军拉至宝山县月浦镇的一座废旧机场。

在这里,汪伪政府派人送来许多跳艳舞的舞娘,连续请孤军战士看了半个月的艳舞。

半个月后,一份选择摆在孤军面前——

是加入伪政府的和平军继续看艳舞,还是去做苦工?

不论曾经对政府有多少怨气,面对日本人,所有孤军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苦役

孤军的第一份苦工,是在龙华修葺铁路。龙华地区抗日游击队活动频繁,专门袭扰日军铁路。日本人将孤军派至此处,意在羞辱中国军队。

但日本人没想到,此事被上海人探知,总有不忘旧情的上海人前来探望,甚至有游击队员伺机联络。

怕事情脱轨,日军随即将孤军全部转入南京的老虎桥陆军第一监狱。

老虎桥监狱臭名昭著,其中犯人成分复杂,既有来自国军,也有来自新四军,甚至还有伪政府的刺头人员,因食水争斗和冻馁,监狱里每隔几天,便能拉出一车尸体。

但孤军入营后,没有如日本人所愿陷入乱斗,反而凭借人数优势和军事化管理,迅速理清监狱情况,掌握分饭权力,将监狱整顿得井井有条。不仅重新整理了狱内卫生,还保护了三十几名女囚免受日军蹂躏。

老虎桥监狱

此举彻底激怒了日军。
 
1942年,日军决定将孤军解体,分散送往各地充当劳工。

做劳工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这里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根据日本红十字会等团体组成的「中国人俘虏殉难者慰灵实行委员会」调查:「战争期间,三井矿山集团奴役近6000人,死者超过千人,三菱矿业驱使两千七八百名中国劳工,死者约450人。」

被送去新几内亚做劳工的几名幸存孤军

1942年夏天,100名孤军被押往裕溪口运煤,100名孤军被押往金陵种菜养马,100名孤军被押往肖山做苦工,剩下最为刺头的几十人,被送到了新几内亚的一座海岛。

裕溪口运煤的孤军,每天要担着200斤一筐的煤走在细长的舢板上,稍不留神就会掉进江中。许多士兵就这样白白丢了性命。

金陵种菜的孤军,常常被迫和日军比试摔跤。输了倒还罢了,如果赢了,则会招来杀身之祸。一名孤军士兵摔得火起,不小心赢了日军,当晚即被拖出工棚,浑身捅成蜂窝。此地日军还以孤军做细菌实验,注射细菌后,半个月90余人染病,9人死亡。

在新几内亚的孤军,为日军修建机场。六人一组的苦工,一天只能分到一斤半的粮食,很多人被迫在山上打猎或向当地土著乞讨。工程赶不上进度,日军就随机杀人立威。而到战争末期,眼见战事不利,每逢美军前来轰炸,日军甚至会故意将劳工赶上机场送死。

被送至新几内亚的孤军一共50人,几年间病死、饿死、被打死的共有14人,最终抗战胜利时,只有36人活着回到了祖国。

幻灭

战争结束的1945年,这些天各一方的孤军再次回到上海。

首先回来的,是继任团长的上官志标。上官志标由于当时身受重伤,没有被发配去做苦工。后于无锡保外就医时走脱,就地当上了游击队长。

抗战胜利后,他立刻交割军务,返回上海,在汾阳路挂出「八百壮士接待处」的牌子,登报召集旧部。

离散各地的孤军,除已参加其他抗日部队的战士外,有百余人陆续返回。  

1946年,最后一批孤军从南洋归来,孤军集体来迎,上海市政府派乐团奏《歌八百壮士》洗尘。

而这,就是国民政府给予孤军最后的体面。
 
从此,除了一笔微薄的补贴,孤军再没从政府得到过一点帮助。

图为谢晋元遗孀凌维诚(左一)及家人

军饷多年不变,甚至受层层盘剥还无法如数发放。而法币的购买力却逐年下降。

当时的一名少校,每月军饷为2万法币,退役后降为1万。

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一头耕牛,1941年值一袋面粉,1943年值一只鸡,1945年值2个鸡蛋,1946年值六分之一块肥皂,1947年只值一颗煤球。

100多名孤军将所剩无几的资产集合起来,每顿只吃米饭和黄豆,甚至还无法管饱。

为求生计,孤军计划开设一条从原孤军营到外白渡桥的公交路线。然而,公交路线这块肥肉早有人已把持,孤军把公交车买好,鞭炮也放了,警察局却派人栏在车前耍赖,无论如何不许公交运行。

接着,孤军强占日军产业「大达码头」,政府拘留30余人,又将码头收回。

孤军最后试图组织四行孤军生产服务社,继续生产孤军牌产品。但不到一年,经手的孤军卷款私逃。

就在走投无路时,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汤恩伯抛出橄榄枝,召集孤军将士参与内战。但孤军战士厌战已久,当场予以拒绝,孤军遗勇正式与政府脱钩。

最终孤军百般无计,只得各谋生路。

有人将原孤军营地圈起,收些微薄的地租。有人开汽车,有人看大门,有人回乡务农,有人流落街头…一代英雄战团,自此天涯零落。

对于许多上海市民来说,最后一次听到孤军的消息是在1947年。这一年,朱胜忠、石洪模等4名孤军因犯下多起抢劫杀人案,被判处死刑。

英雄

「很遗憾,消灭的敌人不多。我们既未成功,又未成仁。」

四行保卫战后,时任营长杨瑞符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前来采访英雄的记者说。

尽管无数镁光灯和女学生送来的鲜花手帕早已将病房淹没,但英雄本人却不愿泰然领受。

所谓英雄,或如卫青开疆拓土,或如岳飞以死报国。建功立业和舍身取义,总要占上一个。哪有「既未成功,又未成仁」的英雄呢?

对岸的国人在看着,看永远也过不来的勇士

这种「不成功不如死」的传统英雄叙事,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集体认知里,就连导演管虎也不能免俗。

于是,一场以小博大的成功保卫战变成绞肉机般的壮烈战场,舍身炸坦克的战士陈树生变成一个敢死小队。到影片最后,导演甚至舍不得让壮士渡过通向租界的桥头。

仿佛没有密集的死亡,八百战士的故事就不足以登上荧屏。

然而,为国赴死易,矢志不渝难。除死之外,其实还有太多值得动容。

「战场是仁慈的,非生即死,人间世则残酷,它为你准备的东西叫作没数。」——「我的团长我的团」

正面战场的一时血勇固然壮烈,但所有人都知道确定的结局。

而没数的人间里,没有人知道坚持是否会有意义。

身辱而不屈,不私逃、不涣散、不入伪军、不打内战。简简单单的几个不字,说来轻易,在战争年代的敌后孤岛,该是多少血泪与辛酸?

八百壮士的四天与八年,显然不是中国式的完美英雄故事。

甚至就连孤军自己,也不愿以英雄自居。

但它仍然是一段英雄的故事。 

参考文献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谢继民著,北京:团结出版社 , 2010.07
「谢晋元抗日日记钞 谢继民解读」,谢晋元著,谢继民解读,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2015.08
「谢晋元日记钞」,谢故团长遗著,朱雯编选,正言出版社 , 1945.10
「八百壮士 中国孤军营上海抗战纪实」,陈立人著,北京:团结出版社 , 2010.01
「震动世界的八百壮士」,时事研究社编,时事研究社 , 1937.11
「八百壮士与我」,杨慧敏著,佛之光杂志社 , 民国68.07
中国二战被掳劳工血与泪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5/0809/c85037-27432687.html
百元一粒米十万一寸布:国民政府的货币是如何崩溃的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rwws/2017-09-05/1721/doc-ifykqmrw0260822-p3.shtml

策划 Editor李童、韩智
排版 Layout|王健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