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2019全国低碳日 甲烷减排合作研究启动

ICCSD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2020-10-26


6月19日,由生态环境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


本次“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举办了碳市场、甲烷减排、适应、绿色金融与低碳技术四场平行论坛。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美国环保协会协办甲烷减排论坛,启动联合研究。


论坛现场


生态环境部赵英民副部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吴晓军副省长、江西省生态环境厅陈小平厅长参加论坛。

 

与会重要嘉宾合影

从右到左:张健宇、徐华清、何建坤、赵英民、陈小平、李政、蒋兆理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以温度升高为特征的全球气侯变化是排放温室气体所引起的,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0%,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占四分之一。因此,有效控制甲烷排放是应对气侯变化非常重要的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经把甲烷作为非二氧化碳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将组织对甲烷排放路径研究,规划行动方案,提高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蒋兆理副司长致辞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合作背景:“为推进我国甲烷减排的研究和行动,美国环保协会支持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设立一个甲烷减排的科研项目,除进行相关科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外,也将组织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甲烷减排技术、政策、监测方式、核算体系、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合力,为国家主管部门开展对甲烷排放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地方和企业开展减排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


何建坤教授还表示:“今年4月份十几家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共同讨论,准备搭建一个甲烷减排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各方加强信息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开展合作研究和行动。我们这个交流合作平台不是一个正式的组织或机构,是一种合作交流的形式和机制。利用这个平台,除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和研讨外,相关单位间也将会开展一些合作研究课题或合作行动项目,将分别以科研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希望大家积极关注,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甲烷的控制和减排工作的进程。


何建坤教授致辞

(经何建坤教授授权,研究院公号明天将推送致辞全文,欢迎及时查阅)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作了题为“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十四·五’控制思路”的发言,提出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甲烷回收利用率,强化控制技术,推动出台相关排放标准,建立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形成相应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


徐主任强调:“希望通过“十四·五”这五年的努力,形成可推广的非二控制技术,具有一批减排效果比较好的重大示范工程和可复制的示范项目。


徐华清主任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从控制甲烷的重要性、控制甲烷的基本能力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了甲烷减排趋势及其在低碳发展的作用。


李政教授发言


李政教授的“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控制甲烷为什么重要?


甲烷减排是一种强势短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按百年计算是二氧化碳的24倍,按20年计算则为二氧化碳的84倍。甲烷减排对近期控制温室气体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同时控制甲烷排放也具备改善环境质量的现实作用。

 

控制甲烷排放,不仅有利于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还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利于提升我国能源工业安全发展,因为中国的能源发展方针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安全是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二是有利于增加城市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因为农业产业发展要减少跟甲烷有关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四是有利于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初心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的温室气体。

 

第二,控制甲烷需要建立哪些基本能力?

 

中国甲烷减排需要建立五方面基本能力:科学基础、经济分析、技术创新、市场机制、法规政策。开展能力建设、交流和推广,建立信息数据库,目标是减少甲烷减排,推动中国能源低碳转型,履行我国大国的责任。

 

第三,哪些政策建议?


    1.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和系统了解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体系;

    2.建立我国自己的基础数据库和量化分析工具;

    3.建立全局化的成本效益数据,为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建立排放标准和技术标准/检测技术测试基础设施;

    5.出台系统化的甲烷减排政策,确定甲烷减排的优先顺序,制定甲烷减排目标、路线图和实施规划。


李政教授现场交流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健宇主持相关环节

 

来自山西省生态环境中心、中石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煤炭信息研究院、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四十余位嘉宾参加论坛并结合各自研究交流了观点。


会议现场精彩瞬间


何建坤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有一个开放的平台支撑合作研究,他认为:这些工作要慢慢摸索,希望大家能够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共同推进甲烷减排行动。


美国环保协会全球能源总监杨罕玲、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研究总监秦虎、高级分析员高霁、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主管王彬彬等参会。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相关链接:

加州速递| 清华大学气候院与美国环保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感谢:美国环保协会供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