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多周专题8|专家解读NbS全球标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土地 Author 罗明 应凌霄 周妍

专题策划

生物多样性周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多日的主题为“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在2019年9月联合国纽约峰会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我院近期推动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合作平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对话和研究,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相关的全球进程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值2020生多日到来之际,我院特策划“生多周专题”,从5月18日至22日连续推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相关内容,引介各方观点,供大家了解该议题的最新进展。


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是自联合国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以来的第27个生多日


本篇推介来自《中国土地》

特此感谢!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

全球标准之准则透析与启示


作者:罗明 应凌霄 周妍

本篇为节选,原文敬请阅读2020年《中国土地》第4期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是指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修复自然的或被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从而有效地和适应性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


NbS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8年首次正式提出,然后经由IUCN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引入并定义,随后迅速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25次缔约方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峰会,《欧洲绿色交易》等采用,学界也发表了5000多篇文章,取得了包括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一系列成效。然而,由于NbS是一个涵盖性术语,世界银行、IUCN、欧盟委员会等不同机构组织以及不同专家学者,常常从不同角度对NbS进行解读。为了规范NbS内涵,总结、提炼其实践成果,进一步在大尺度上发挥NbS的潜力和作用,使其成为解决全球挑战的主流,IUCN研制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全球标准。今年2月,IUCN理事会通过了这一标准的核心部分:基本准则和相应指标。







NbS的全球标准基本逻辑

NbS的全球标准提出了8项基本准则和相应的28项指标,明确了其针对问题、开展尺度和关键目标,同时需要基于社会实际考虑经济可行性、制度合理性以及上述系列利益的权衡,进行NbS的适应性管理,最终促进NbS的主流化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实现。8项准则相辅相成,体现了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权衡性特征,最终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NbS面对的根本问题是“有效地解决一个或多个社会挑战”。当今的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气候变化、灾害频繁、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粮食和水安全等,NbS应致力于其中一种或多种挑战;其实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当有具体的积极影响。NbS的实施还需要明确当地社会最紧迫的问题,其目标应是具体的、可预见的。NbS应制定两类目标,一类针对实施的具体措施,另一类针对措施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全部影响可能会在实施多年后才能体现,但指示性目标应当明确,同时进行长期监测管理。


NbS的实施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就空间来说,NbS要求在更大的景观尺度上进行项目的规划、监测和管理。从行业尺度上来说,NbS也是一个跨多尺度多领域的系统性方案,多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拓宽需要应对的社会挑战范围,也能推动发展针对不同挑战方案之间的协同作用。在时间尺度上,NbS也是一个具有长期影响的过程,需要考虑连续的、系统的评估,尽早开展风险识别和管理,积极主动采取相应行动。其系统性还表现在其强调了系统内的关键目标——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至少要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众多研究表明,制定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从遗传和物种到营养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信息,以及注意生态系统的连通性——避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简化以维持景观的稳定与弹性,是NbS非常重要的目标,突出了其“基于自然”的思想理念。同时,要求关注和监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状态和变化趋势,并进行阶段性评估,以促进NbS的适应性管理。


NbS是一个综合性路径,不仅需要考虑技术方案,还需要考虑经济和财政的可行性,以及制度与管理的公平合理性。经济上,NbS需要明确成本和收益并进行合理评估;在与其他可用的解决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制定财政上可行的方案。同时,NbS涉及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决策制定的各个过程,应当确定其影响的所有利益相关方,保证他们能参与全过程,且在参与之前能了解所有相关的机制;保证参与过程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尤其注意参与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诉求反馈的及时性;必要时,可以建立联合机制和组织机构,使所有管辖区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决策。


权衡利弊是NbS综合性的集中体现。NbS的根本目标是解决特定的人类社会挑战,同时为社会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NbS要求明确相关权衡的潜在成本和效益,在承认并尊重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方面的权利和责任。NbS改变了以往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分离的观点和做法,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考虑生态、社会、经济、法律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和机制,寻求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协同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使NbS要求进行动态的适应性管理。适应性管理是指针对某管理事项的不确定性进行的一个系统的、迭代的决策过程,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其不确定性。NbS承认其理论和效应的动态性,以其初始规划和评估为基础,开展相应的长期监测,并适时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反馈和调整完善规划实施策略,实现适应性管理。


NbS应该主流化,应促进其大规模运用和可复制实现,突破传统措施实施周期和时间的限制,使其纳入全球和国家政策框架。要致力于解决国家乃至全球层面关于人类福祉的挑战,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NbS应当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等重要目标为动力而开展。


NbS的全球标准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启示

2019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在纽约举行,中国成为NbS全球行动的牵头国家之一,推动NbS的全球标准在我国实践和发展、促进NbS全球主流化的需求十分紧迫。自然资源相关工作与NbS高度一致,如: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新时代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挑战;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增强人类福祉等。这些工作可以考虑借鉴NbS的标准和内涵,为有效执行自然资源部的职能与职责、推进我国引领NbS的全球行动做出重要贡献。


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过程应重视协同与权衡。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样服务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NbS全球标准体现出的综合途径,尤其是协同与权衡过程应当整合到现有的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这对以空间规划引领相关活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带有各种现状的约束,需要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做出权衡的、综合的主体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还应厘清生态空间内部各种服务功能之间,以及不同主体功能空间结构与过程之间的协同/权衡关系,方能在规划中精准识别和预估每一个重要功能和过程的变化。另外,规划过程应考虑到实际经济、政策与法律的可行性,以及各层级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时进行权衡评估和反馈,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平衡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中多个规划目标,降低不利影响,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可持续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须考虑尺度和等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是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遵循。从2016年起,我国已经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这一探索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仍然存在对景观和生态系统各要素内在关联的机理认识不清、工程项目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可以借鉴NbS的全球标准,对此作出相应的改善。一是在景观尺度上进行规划和管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系统考虑方案实施的外部效应。二是在生态系统尺度上进行项目设计。在此基础上,精准定位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尺度上的项目设计。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具体目标和技术措施、项目资金安排是这个等级尺度上需要考虑的基本内容。三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长期的适应性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需要突破现行工程项目3年的实施期限,对生态系统变化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并适时调整优化实践措施,实现适应性管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实现农田质量的提升、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尚待注意。农业景观中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视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自然/半自然生境的保护,对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景观功能、促进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须充分考虑到农业景观中的自然/半自然生境镶嵌和连通,认识到这些生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持对农田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构建自然/半自然植被与生境,促进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协同,避免农业景观的均质化与土地整治指标化。同时,在整治工程设计中积极采用生态技术,例如农田边界生态缓冲带的建设、传粉昆虫栖息地的建设、生态化沟渠和田间路的建设,防止农田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设施的过度硬化和人工化。


加强科技创新以提升NbS相关工作的科学性。一是在NbS的全球标准框架下,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有关标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别和分级补充完善NbS指标,尤其是能反映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不同空间过程耦合的评价指标,适应精准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二是实践NbS的相关工作中,构建和集成综合的监控系统。对生态和社会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和核实各种收益或损失,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多源数据来验证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将生态系统的状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对NbS实践进行反馈和调整优化,实现适应性监控管理。三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和解决不同的挑战,开发和利用基于机制与过程的模拟模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重视全球和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和应用,预测评估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关对策,尽可能降低NbS实施的不确定性和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等工作的科学性。


将中国理念及实践与NbS结合推向世界。NbS的全球标准中体现出的景观尺度及系统性、协同权衡与综合性、管理的适应性和动态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特征,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自然资源部门的职责高度契合。国土空间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等工作,无疑也是NbS在我国的生动实践。我国做为联合国NbS全球行动的牵头国家之一,一方面应提升NbS在我国相关领域的显示度以作出表率,科学地借鉴其标准,取长补短,完善相关工作,同时进行必要的示范以树立NbS实践的样板;另一方面,在与国际各方合作参与NbS全球行动的过程中,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和相应做法与NbS有机结合,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支持。当前,自然资源部已与IUCN全面建立合作关系,应抓住机遇,大力加强相关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将NbS的中国经验和实践推向世界。







推 荐 阅 读 | Recommendat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