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骑士论坛回顾‖吴青烨老师工作坊精彩回放(文本:《将相和》)

2017-12-16 骑士论坛通讯员 骑士D订阅号


专家工作坊之 吴青烨老师

戏剧应用于小学语文科教学

记叙文《将相和》 ‖ 小学

通讯员 刘丽芳


引言

名师工作坊名副其实,青烨老师所带的工作坊主题鲜明,环环相扣,内容实用,如同一场连续不断的宝石雨,每句话都掷地有声,漏一句就等于漏掉无价之宝。


课前思考

工作坊正式开展之前,青烨老师恳切地请我们思考:为什么要在语文课上用戏剧?

从技术层面上讲,戏剧技巧确实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但为人师者需要记住:所有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学生真心能接受你的教学,这才能达成戏剧教育的真正意义。

吴老师确认大家理解这一点后,才开始课案《将相和》的带领。


01

暖身活动

《将相和》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和中心思想。但我们的课并不是从讲解文章开始。青烨老师说:“戏剧课要从暖身开始,身体暖了,脑袋就打开了”。因为是“融入语文课”,老师原本设计要用肢体结合认字的暖身活动,因为空间有点小,大家又有点拘谨,所以就先从走路(空间行走)开始。她边敲击小红鼓掌控节奏速度,边用语言引导大家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这个暖身活动的目的表面上是简单的节奏步行,但是更深层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专注、感知自己在空间中所占的位置,也观察他人的动向和自己的关系。



身体稍暖,接着是让身体极度放大和缩小的“五连拍”,青烨老师简洁地说:“请想象自己是各种形状的冰块,融化又结冰。”

大家揣摩着老师的意图,谨慎地开始动作。青烨老师不断鼓励大家,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几次后,大家从一开始的迟疑生硬,渐渐变得活泼投入,都真地把自己当作冰块,尝试各种各样的奇特造型。

这个暖身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身体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同时也释放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敢于在课堂展现。“学生能否放胆去做,老师的引导语很重要”,青烨老师提醒我们:“在刚开始动作时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有创意动作时赞美,而且老师本身也要入戏,比如去触摸各种形状的冰块,试试是否坚硬。”

经过这两个暖身活动后,课室里有如春风拂过,所有老师的脸上绽放轻松笑容,露出兴奋和期待的目光。

02

文本教学

接下来便真正进入文本教学了。青烨老师说:“戏剧融入语文教学,重点还是在达成语文的目标,所以初上手的老师不必马上考虑一整课用戏剧课思考,可以先从简单的小技巧开始。”

初阶活动:教授生字词


以课文《将相和》为例,首先是教授生字词,那么初阶的活动就可以用“身体写字”。

“我们上课请学生写字时,他们会想到用手,现在请你们把身体的某个部分当做手,用这个部位在空间写字,例如有肩膀、膝盖。”青烨老师刚说完,在场的老师们立刻跃跃欲试,不过因为人太多,老师便把大家分成两组,一组先写,另一组猜。

写字组的老师伸胳膊蹬腿,认字组的老师全神贯注。“诺”、“璧”、“驿”……这些生字就用这样有趣的方式进入记忆库。

暖身活动:身体写字

这虽然是个很容易的小活动,但是我们不能小看它。因为这个活动的意义远不止记生字,它还能使学生打破只能用手写字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身体。除了记生字,也能达到暖身、肢体开发,引起动机等目的。

进阶活动:表演词义


接下来的进阶活动是“表演词义”,需要学生创作情景表演出某个生词的意思。老师们把自己当做小学生,亟不可待地开始排练。很快,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扮演片段就出炉了。

你能看出哪个场面是“进攻”,哪个场面是“理屈”吗?


这个活动结束时,青烨老师告诉我们更高阶的活动是把几个词编成一个故事演出来。大家边听边点头,想必大家都在感慨:这样练出来的学生,怎么会学习不主动?怎么会没有创造力?

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行这个高阶活动。不过青烨老师有给我们温馨提示:“这些戏剧技巧在真实的班级里使用,一开始不一定会很成功,但这没有关系,老师运用戏剧技巧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因此更要关注学生的状态是否能接受。

进阶活动:理解文章主旨

生字词掌握好后,我们进入到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里,青烨老师用到定格画面这个技巧。(注:定格画面是指学生选择扮演事件中某一个时刻的画面并定格,有点像抓拍照片。)

青烨老师微笑着提问:“如果整个故事只用一个画面,那么学生在过程中可以掌握什么?如果整个故事用四个画面,那么会有什么不同呢?”

在青烨老师耐心的启发下,大家很快理解了:“一个画面就意味着中心思想,四个画面意味着分段大意。”

既然想通了,就马上实战!老师们迅速分好组开始讨论。七个小组均是热火朝天,不断有人提出好点子,一圈人频频点头。也有小组早早站起来边排练边找感觉,“提议”和“妥协”轮番上演,直到最后得出一个小组成员都说好的“剧本”。

想想看,这样的活动运用在学生身上,还会发愁他们没有学习热情吗?


03

分组汇演



共演出三段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10分钟后,“汇演”开始了。共有三段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老师们显然对中心思想和分段大意都掌握得很好,所以不管是一个漫画还是四格漫画都十分精炼精彩,观众们看得好不欢乐!

不过,青烨老师表扬完毕后,开始提点我们:“当孩子还没有学会归纳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时,完成得没有这样快这样好,会有挫折感。老师需要更多精力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慢慢掌握。

青烨老师现场演示了一个很实用的帮助学生的技巧——“思路追踪”。

“当学生演出的场面和角色让观众看不懂时,老师可以去一一询问定格中的学生,让他说一句话表达这个时刻的角色的想法。这样观众会更理解,演员的思路也会更清晰。”

当然,有时候学生观众会故意说其他组表演得不好。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青烨老师也授予我们锦囊妙计:“邀请这个学生起来说明他觉得不好的具体的地方。如果他是没想清楚的,下次就不会再随便开口了。但如果学生说出了具体不好的地方,老师也要询问被评论的那个学生,是否同意这样更好,如果不同意,也没关系。”老师接着亲切地告诉我们:“在戏剧活动中,引导学生尊重彼此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导 师 小 结

工作坊进行到这里,时间已经所剩无几,青烨老师抓紧时间给我们讲述接下来的课程设计要点和课堂实施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教学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字词和归纳主题都已经掌握后,文章所倡导的价值观要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呢?这一向是教学难点所在,因为价值观是不可能通过灌输去教会学生的。

以《负荆请罪》为例,如果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勇于认错”,那么接下来要如何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去思考和领会呢?

有的老师提出用“坐针毡”,还有的老师建议用“专家外衣”,青烨老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同时她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点大家:“坐针毡的时候,如果是个负面角色而且有可能投射到孩子身上的,那就尽量不要让孩子自己坐针毡,比如廉颇的角色(设定为小气嫉妒),怕孩子承受不住大家的质问,反而会受伤。而如果采用专家外衣,最好先帮助孩子入戏,也即是让他们真地认为自己就是专家。或者也可以透过‘仪式’帮助他们更入戏。”

听着青烨老师娓娓道来,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不论准备使用什么戏剧技巧,首要前提是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而不是老师教案的精彩程度。


Q&A


工作坊结束后,仍有大批老师围在青烨老师周围咨询。

Q:常用于语文教学的戏剧技巧有哪些呢?

A:其实我常用的就是几种,但是就算同一种,不同的课也会变化不同形式,让学生觉得有新意。要时时提醒自己,戏剧技巧的使用是在活化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并不是越多技巧越好,重点在“学生能不能接受?有没有达到你的教学目标?

Q:做老师经常会不自觉评判学生“对”或者“错”,要怎么调整?

A:可以试着在说出来之前先忍一下,如果没忍住,就直接对学生说:“对不起”。我认为戏剧课是没有对错的问题,所有发生的事件,都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从容不迫地处理,才不会失了学生的信任。

Q:如果确实不认同学生的价值观,要怎么处理?

A:老师可以表达自己不赞同,但是学生可以保留学生的观点,如果真的是偏差的观点,老师可以透过全班讨论取得共识,如果是个别问题,也可以再下课后再另作探讨。

Q:如果在实际授课时,学生更关心其他话题而偏离了教学目标,要怎么处理?

A:老师可以展现自己的包容态度,让学生把感兴趣的讨论完,再回到默认的目标上。这样做也许将造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但是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鼓励,会更加愿意独立思考。


小记者感言

这一场丰盛的工作坊,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对教育理念的重新思考。每一处的教学细节,每一段的谆谆教导,都体现出青烨老师以学生成长为先的价值观。想必大家会永远记得当青烨老师忆起曾经的学生毕业后遭遇苦难时,她含着泪水说的一句话:“至少他在我这里学习时他是快乐的,我做了我能做到的。”

“无愧于心,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号”,这就是我们一切努力的基本原则。

                                                                                                         撰稿 刘丽芳      编辑 段甜甜


“专家工作坊”系列精彩回顾


王添强老师《论语十二章》/《出师表》 小学/初中


朱曙明老师《夸父追日》   学前/小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