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小刚发声十问崔永元,暴露了他的智商水平!

24氪金 2019-08-31



昨天(7.11)中午,

冯小刚在微博发长文十问崔永元,



迅速登上热搜榜:


冯小刚回应称崔永元不是一个病人,是一个坏人,冯小刚还指出崔永元公然侮辱女性和孩子,全文如下:



网友在冯小刚微博下的热门评论:



想要知道此前报道,请戳:崔永元微博爆料范冰冰偷税漏税


来源/冯小刚微博




延伸阅读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

来源:明精舍



第1段:《手机》主角严守一没娘、离过婚···他干的所有事你崔永元没有干过、人物关系也和你不同,因此,严守一≠崔永元,所以构不成对你的影射伤害,因此你是碰瓷;


所犯谬误:混淆概念、语义模糊


       这个是冯小刚的反驳起点。反驳明显很无赖,但是不容易指出其错在哪。其实这里是混淆概念、语义模糊。


       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意识到影视作品影射某人,不会天真到把作品人物和现实人物完全对应、严丝合缝;反而恰恰是通过“突出的共同点”来产生联系和对应。看过《手机》的都知道,这个人物的工作、处境,不时能让人想起崔永元,甚至误以为这就是根据崔永元的故事改编。这就已经产生了影射效果。因此严守一≠崔永元;但是严守一明显影射了崔永元。


       这里冯小刚混淆了“完全相同”和“影射”的概念,混淆了精确概念和大众理解的概念,进而得出认为“只要不是你,就不存在影射,就不会对你有伤害”。


       客观说,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比较无赖的做法。这在逻辑里,是最常见的谬误之一。


   第2段:既然你觉得受了伤害,为什么不起诉;因为你不起诉,所以你更是碰瓷;


所犯谬误:循环论证、错误归因


       循环论证的特点是:预设了一个前提A,得出了一个结论B;然后再用结论B去证明结论A。


       错误归因的特点是:事物A和B之间,虽然有一定关联,但是不是因果关系。


       把这两种谬误集中在一起,举个例子,就是:


       预设小明是捡来的孩子,所以小明被爸爸打了;因为小明被爸爸打了,所以小明是捡来的孩子。


       我们可以看到,冯导第二段的论证,就是集中了这两个谬误于一身。


       预设崔永元碰瓷,所以崔没有起诉法律;因为崔没有起诉法律,所以崔就是碰瓷。


       和刚才小明的例子一模一样。


       实际上,崔不起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碰瓷和不起诉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更不能循环论证,因为没有起诉,就坐实了“碰瓷”。


 第3段:文艺作品切忌对号入座,意大利黑帮都没有找《教父》,你就更不应该找了;


所犯谬误:个人怀疑


       能出现这个谬误,有点小可惜。因为个人怀疑谬误,往往是缺乏专业性的表现。


       个人怀疑谬误,就是由于个人原因、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种谬误,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外行质疑内行。由于百度了一些零碎的医学知识,跑去和医生理论。这就是典型的怀疑谬误。


       《教父》影射意大利黑帮,遭到黑帮威胁和谈话,这事儿我以前就听朋友说起过。不过冯导却说没有,并以此得出结论:黑帮没找过《教父》,你也不应该找我。


       这里又犯了新的谬误:诉诸权威——即便黑帮不找《教父》,崔永元也有找《手机》的权利。



第4段:你反基因是为了卖你的产品;你不能光举报别人漏税,你也要晒你的税单;


所犯谬误:诉诸动机、斥之虚伪


       这两个谬误,日常更是比比皆是,虽然很没有逻辑,但是很有蛊惑力。


       诉诸动机,是人身攻击的一种。不就事论事进行分析,反而质疑对方的动机、出身、态度等。试图用抹黑人格的方式,来代替对真相的辨析。


       小崔反转基因对不对是一回事,这个可以讨论;但是不能攻击对方是为了买土鸡蛋。这就太下作了。需要说明的是,人身攻击有时候不是直面攻击,也会通过暗示、诱导观众、背后捅刀子等方式进行,更让人防不胜防。


       当然,这是大家最司空见惯的害人手法。《十问》里面到处都是,这里不再多说。


       让崔永元晒自己的税单,这犯的是“斥之虚伪”谬误。


       斥之虚伪的特点是:面对别人的指责,不去正面回应,反而通过指责别人来保护自己:“你别说我,你也有错···”可是并不能因为别人也有错,就证明自己没错了啊!



第5段:中国电影发展不易,你却恶意抹黑电影行业和明星,明星做的善事比你多多了;

第8段:你用一个合同,引起股市下滑,让亿万股民蒙受损失;


所犯的谬误:谬误谬误


       到底刘震云是否给崔永元道歉,我们不知道;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即便这两个都是崔永元说错了,也不会影响小崔的观点——1、明星漏税;2、手机对我有影射、伤害到了我。


       试图用论述的不足、知识性错误,进而反驳对方观点,这就是谬误谬误。



第6段:你不善良,因此你不是好丈夫和好父亲;

第7段:刘震云教育女儿、你说刘震云给你道歉,实际是断章取义,说假话;

第9段:你不体面、你不如流氓、你是小人;

第10段:你没能力让《手机2》停拍,《手机2》已经杀青,永远存在。


第6段、第9段、第10段,就是宣泄情绪、骂大街,就像一些老油条张口闭口他妈的,没有分析的必要,此处就不再做分析。



       总之,冯导这篇文的大想法是:你说我错,我先不管我到底错不错,先把你搞臭、说你是撒谎精、坏人,因此你说我的那些,也就不足为信了。


       实际上,这个大想法就犯了“斥之虚伪”谬误。


       在具体“把你搞臭”的过程中,冯导犯的谬误大致有:混淆概念语意模糊诉诸恐慌诉诸厌恶诉诸动机错误归因谬误谬误循环论证人身攻击等等,可谓是非常典型的“集诸多逻辑谬误于一身”的文章。


       当然,现实中,媒体公众事件,往往就是要没逻辑、搅混水才能获得舆论胜利。


       但是不得不说,这在老话儿中,就叫做“混蛋、无赖、不讲理”。



冯导拿证券市场出来说事,真底气不足;不说他自己疯狂套现,王中军哥俩各种坑害股民,还一副小人得志;华谊的股价下跌,崔确实算催化剂,但影视股这两年也是够了,各种烂事一堆,市场不用脚投票才怪,只是苦了买单的股民!

冯导真要问心无愧,就别回避了,赶紧回答:有没有偷漏税,有没有参与资本市场洗钱,空壳公司怎么卖了十几个亿,买美国别墅美元怎么出去的...别长篇大论胡搅蛮缠了,老炮儿就该爷们点啊!



关于冯小刚的回应,你怎么看?



第二波大额红包来袭

后台 输入 红包 领取




精彩推荐:

记录:中国3个孩子的10年成长,令人震惊!

国家突然动手!别了抖音!

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什么体验?

世界杯赌球阴谋:国家为什么出手了?

比莆田鞋更牛逼的云霄烟,连正品都来抄袭

神秘人物出现,力挺小崔

北京部队大院撑起了中国半个娱乐圈

你根本不知道烟草公司有多赚钱

校园恐怖袭击如何防范和应对?

叙利亚事件暴露出一群站在美国立场的中国人

人民日报:孩子,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中国的傻子,一半在抖音,一半在快手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绝望的养老”!轰动整个朋友圈,速看!



点个写个留言再走吧~

分享到微信群盆友圈这种不要脸的事情我会说?

是的,我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