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请不要给中国孩子减负!

24氪金 2019-08-31


2009到2019,是中国公立教育不断后退的10年。


2009年,教育部发文提出“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今年两会后,教育部长陈宝生表态:

减负再难也要减,否则宝宝不高兴。

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十年过去,教育部的指导思路仍然是减负。


01



这次记者会上,教育部长的发言十分风趣: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

如果今天不减负,明日负担重如山。

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会不高兴的,

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啊!



虽然部长的卖萌引起了全场记者的大笑,但是笑完了还是有几分心酸。

从古至今,我们学习的先贤历史、经典著作中,对勤奋读书都是褒扬态度。

从“凿壁偷光”到“囊萤映雪”,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从来就是一个必须吃苦的事情,这世上,也绝没有高高兴兴就能摘下的硕果。

减负的本质,和宝宝高兴不高兴,关系不大。


02


说是减负,实为增负。


首先,精英们绝对不会主动减负。多出来的时间,他们购买了更奢侈的教育。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小孩都去了哪里?有读者说,她一个月给女儿报了8个课外辅导班。送她去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在丛林模式下,谁给自己减负,谁就是自愿退出竞争。


其次,条件一般的家庭,削尖了脑袋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一个北京的宝妈说,在职父母每天请假接孩子放学,根本不现实。

必须有专人接送孩子,辅导作业。

几经权衡,她只能选择放弃工作,回归家庭。

这个代价,是她的30万年薪。


至于没钱的家庭,孩子只能回家打游戏,或者在工地上玩泥巴了。


发现哪里不对了吗?

在快乐教育的体系下,寒门难再出贵子了。


03


有次和朋友们吃饭,一个新加坡的朋友说,他们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按学力、成绩分流,一轮一轮地淘汰,从几岁就决定了你是接受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能培训。

我感叹说,我们分流是18岁那年的高考。

一个上海的朋友纠正我,其实分流从初中就开始了,现在上海中考能升上普高的,平均也就50-60%吧,其他人都得去中职或者3+4了。

我不敢相信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又去问武汉的同学,她说:

没错,如今中职升学率不能低于43.8%,普高不得突破56.2%。


04


部长说的另一段话令人唏嘘:家长要对孩子有个合理的预期。

高校连年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新闻,而技术工人紧缺,工资也节节攀高。

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出现了倒挂,急需把一部分学生,分流到技工岗位,满足社会运转需求。

有钱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路私立学校,然后出国读高中大学,不挤这根独木桥;

穷人的孩子,有了国家对农村学子扶助的“筑梦计划”、“自强计划”,寒门子弟只要考出了一本的分数线,就可以上北大这种top名校,实现人生的弯道超车。

城市普通中产父母只剩两个选择,要么降低期望,接受“父母985,孩子上职校”的可能性,要么就咬着牙把学校减下来的负,在课外培训班里补上。

减负,到底剪掉了什么,不言而喻。

这个历史性难题,到最后,变成了一个人生观的问题:

你能不能接受一个平凡的孩子?

你能不能接受孩子的阶级下滑?

你是希望孩子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



05



小时候,我不理解爸妈为什么对我这么严格。

等到步入社会,亲历了残酷的竞争后,我越来越想感谢他们的严格。

我还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反复强调,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我学习。

现在有娃后,我都懂了。

为了孩子,我宁愿自己吃得差一点,不买衣服不买皮鞋,也想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位家长的留言,说出了中国所有父母的心声: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们中国人,非常舍得在培养孩子上花大钱。2017年,中国家庭平均教育支出高达42892美元,占总支出的50%以上,排名世界第一。累吗?太特么累了。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民族才一直领跑全世界。


我有个表姐,高中不爱学习,最后考了个三本。等到步入社会,才意识到不对。她受尽委屈,死命奋斗了十几年,才终于弥补了和高中同学的差距。学历是一张敲门砖,绝对是句大实话,第一学历不好的人都懂。


她说,我经历的这一切,绝不允许在我孩子身上重演。

未来他有了能力,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那是他的权利。

但是作为父母,让孩子未来拥有做“选择”的资格,是我的责任。


教育,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绝对信仰。


06


在任何国家,越有钱的家庭越努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BBC拍了一个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将公立学校的孩子和私立学校的孩子进行交换体验。

私立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不是有钱就欢迎,父母不仅要出得起昂贵的学费,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还必须是A。

他们学习非常刻苦,每天6点半起床,5点放学,放学后还有填得满满的习题和课外活动。


而公立学校的孩子们,8点起床,3点放学,放学后睡觉,可以一直打电脑游戏到吃晚餐。


长期这样减负的结果是,私立学校的孩子,平均阅读水平是18岁,而公立学校,平均只有7岁。

你们觉得这两种不同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哪个更容易快乐?


07

有一个有意思的词叫“蔗境”。《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顾恺之》

晋朝的画家顾恺之吃甘蔗的方法,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从最甜的根部吃起,而他总是从最寡淡的梢部吃起。别人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

他言简意赅地回了四个字:渐入佳境。

人生亦是如此,无论你替孩子选择如何吃法,只有一点不变,那就是,甘蔗没有两头甜。



猪年红包来袭

后台 回复 2019 或 红包 领取


更多精彩文章

新西兰枪击案凶手为何直播全过程

是谁在神话褚烟王?

为什么香港警察那么帅?

2018年抖音年大数据报告

翟天临:引爆自己,照亮黑暗

穷玩车,富玩婊

中国最赚钱的公司要上市了!

回到1998:历史给今天埋下的伏笔

香港的红与黑

中国穷人用苹果富人用华为?

为什么一场山火会难倒整个美国? 

深度好文:混在县城

刘强东事件,美警方意外曝光一惊天秘密

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

美臀杀“许晴趴”!

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什么体验?

世界杯赌球阴谋:国家为什么出手了?

比莆田鞋更牛逼的云霄烟,连正品都来抄袭

北京部队大院撑起了中国半个娱乐圈

校园恐怖袭击如何防范和应对?

叙利亚事件暴露一群站美国立场的中国人

人民日报:孩子,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写个留言再走吧~

分享到微信群盆友圈这种不要脸的事

我会说?

是的,我会。


点一下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