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投稿】没有改变命运的高考|尹铁英

2017-12-07 尹铁英 齐齐哈尔文艺

没有改变命运的高考


十二月十日,这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这一天虽未改变我的命运,却我留下了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及美好回忆。1977年的十月二十一日,是一个值得570万人深深铭记的日子。那一天,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无数的怀揣着梦想的人,高举着报纸呼喊着、雀跃着,穿梭于街头巷陌。当时手中正拿着锯子干活的我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同年的十二月十日,也就是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我和全国五百多万考生一起走入考场,亲身经历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四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大多随风而散,只有这段往事镌刻在了记忆的深处。

 

如今我已年届古稀,这大半生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参加了1977年高考。在离开学校11年之后,我只用了26天时间复习就参加了考试,并且考上了。


上大学是我们六十年代每一位学子的梦想。大学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殿堂,上大学则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分水岭,在那个年代上了大学除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专业技能,还意味着对普通百姓至关重要的城市户口、国营身份、干部身份和稳定的工作,可靠的生活保障,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而高考就是能否跨越这道分水岭的试金石。


1966年盛夏,参加完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不错,摸底考试成绩也不错,高考志愿也已填好,限于家庭条件,政审要求,太好的大学不敢指望,一般的重点大学几乎可以手到擒来。自信满满心情不错。当时我还是学校的足球队、冰球队、管乐队的队员,还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在学校可算是小有名气。生活本已丰富多彩,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


正当我们全力向高考进行最后冲刺的时候,文革风暴席卷而来,当时还不会想到这场风暴卷走了我们的希望,卷走了我们的梦想,也卷走了我们的大好年华。停课闹革命,推迟高考的通知使我们的奋斗戛然而止。这一推便是十一年。十一年后再度与高考相逢,已经物是人非。十一年期间下乡返城找工作,谋生存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尽管有保送推荐上大学的制度,对我这样一个家庭背景,又无正式工作的临时工木匠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很多同学好友兴高采烈,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虽然是大好事与我却是无缘,只能一笑了之。当时有规定,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而我刚好过了三十周岁,年龄就不合格,还要参加初考,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可带工资上学。我那时正在一家街道工厂当木匠,临时工身份,根本不可能带工资,并且已娶妻生子,妻子尚未返城,意味着没有粮票、工资,没有收入谁来养活自己和家庭,参加高考想都不用想。几位参加了初考的同学好友,成绩不错,在建华区名列前茅,正踌躇满志,大学梦的实现指日可待。我只能带着羡慕的心情祝福他们梦想成真,一飞冲天。


尽管后来又有了新的规定;老三届的学生不限年龄,不必初考,可直接报考。但我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就仍然没有动过报考的年头。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去哈尔滨出差顺道看望一下正在医大读书的老同学,他竭力动员我去报考。他说你的学习成绩那么好,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不参加太可惜了。经济问题我们共同想办法,考上了我的工资咱俩一人一半,困难我们一起克服,我的同学和妻子都在兵团农场工作,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又要读书又要抚养子女,每人32元工资,自顾尚且不暇,我岂能再分一杯羹。但同学的这份深情厚谊值得叫人终生铭记。我婉拒了同学好意,心中却掀起了波澜,基础深厚,机会难得,困难重重如关山阻隔。前思后想思绪难平,令人委决不下。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头,考不考得上,去不去读姑且不去考虑,何不参考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抑或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让周围的人看看一个小临时工木匠的能力,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竟让自己兴奋不已,当即决定报考。


报完名之后才发现面临的巨大困难。第一是没有可供复习的教材。当时全国没有统一教材,各地教材参差不齐,五花八门,十分混乱。我比较倾向的天津教材,由于考生较多,又是初一到高三的全套需求,一时洛阳纸贵难觅踪迹。我报考得晚,找教材更是难上加难,急得团团转,多亏了我家隔壁的杨老师,就是后来当了齐市副市长的杨耀寰,当时他在建华厂中学教物理,给我找来全套教材并指导我复习物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至今令人难以忘怀。第二个困难是经过11年岁月的淘洗,学过的知识所剩无几,以至于连开平方的公式都忘记了,一切需从头再来。第三个困难,也是最大的困难——时间不多了。报名后屈算来只有26天。在这短暂的26天里,完成一次超越自我之旅,能行吗?够用吗?既然做了决定就要排除万难,不行也得行,不够也得够。我把时间做了规划:10天复习数学,5天复习物理,5天复习化学,4天复习政治,2天参加辅导、体验填写志愿,语文自持功力尚在,干脆没有安排时间复习。再把一天当两天用,这样一算就是26天时间了,也算勉为其难了。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是备考那段时间的真实写照。漫漫寒冬长夜,经常是披着棉被,围着炉火演算、读写到晨光照亮陋室。那些纷繁杂乱的数字、符号、概念、定义、公式、定律渐渐地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大脑,变得清晰、准确、条理分明,像久违重逢的老友一样亲切如初。复习取得成效,信心也随着增加,精神也更加振奋。每天除了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吃饭走路甚至上厕所都在复习功课,丝毫没有苦累的感觉,一直保持着亢奋的状态。



临考前的最后几天,参加了一次数学辅导,在一个大礼堂里挤满了上千考生,一张张专注热切脸上洋溢着异样的神采和无限的期许。尽管礼堂内无人喧哗,但由于我到达礼堂的时间较晚,只能站在最后一排,老师的声音飘忽不定,听得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只好索性不听了。随后我又去了市教师进修学院,找到当时在那里执教化学的穆仁老师,穆老师是我高中毕业时的班主任,达幹尔族,后来担任了民族中学的校长。还有教过我政治的佟桂凡老师,也在那里执教。穆老师说高考已停了十一年,课程的重点要点考点已无规律可循,考试的题目,出题人的思路也难以捉摸,只能是凭过去的经验出一些题供参考,佟老师也精心准备了100道题和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1977年12月10日,严冬已至,高考如期开始。清冷的早晨,因千家万户的炊烟而产生的雾霾还未完全散去。一齐进入考场的既有洋溢青春活力的十六七岁青涩少年,也有渐步岁月沧桑的中年人,近乎两代人同时参考,这是那场高考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或紧张兴奋,忐忑不安,或从容淡定稳如泰山,考生们表情不一,但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奋力一搏。两天考试下来,发现两位老师当真神乎其技,化学满分50分全在穆仁老师那四张16开纸上,而佟桂凡老师那一百道题更是囊括了政治100分,当然前提是你得都背下来。两位老师判断之准确令人瞠目,他们深厚的学养,对我的巨大帮助至今感佩在心。四十年过去,两位老师均已年逾八旬,多年不见不知安否,衷心为他们祈福平安健康。


考试结束,自觉成绩不错,什么大学不好说,考中绝无问题。虽然不指望去就读,却也期待有好消息传来。当录取通知书陆续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发现被录取的绝大多数是年龄小的考生,直到录取接近尾声,大龄考生仍处在焦急的等待中。看到金榜题名的小同学青春骄傲的笑脸,不由得心生妒忌。想不到年龄也是能否被录取,录取到什么学校的主要条件之一。


当等待已近乎绝望的时候,1978年4月初,一纸通知姗姗来迟——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大专班物理专业。看到这张通知书百感交集五味杂陈。高兴、失望、无奈甚至有些沮丧,真是难以言表。学校非我所愿,与我二十多天近乎疯狂的努力,与我的考试成绩严重不符。再一想反正不能去就读,何必自寻烦恼,心下也就释然。几位在初考名列前茅的同学好友,最后竟也名落孙山,相比之下心里还有些暗暗得意。算了吧,还是继续当我的临时工,当我的木匠。后来听说学校录取的大部分是文革前老三届的高中生,成绩都不错。这可能和当时录取政策取向有关,同班同学中就有后来当了八中校长的林风廷。这批同学很快走上了教学岗位,迅速改善了当时严重缺乏中学教师的局面,成为了中学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其中很多人担任了主任、校长,还有一些人担任了局长或者更高的职位。比起大多数没被录取的同学,他们是幸运的。毕竟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走上了更适合展现他们独特人格魅力的舞台,去演绎不一样的人生。


周围的亲朋好友得知我被录取的消息都很替我高兴,一位街道办事处的干部还特地找到我,力劝我去就读,毕竟临时工和国家干部及教师的身份待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其中的分别我岂能不知,但基本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只能放弃。一些原本对我这个临时工瞧不上眼的人也暗暗称奇——这家伙居然参加了高考,而且居然考上了,考上了又居然不去!看来街道企业的临时工也不全是易与之辈。


四十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往前看四十年是多么遥远的距离,回头看四十年转瞬即逝。那次高考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我参加了一次不以升学为目的的高考。这在当时恐怕绝无仅有。我有幸和540万考生一起见证和参与了那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幸成为了那29万多被录取的考生之一,要知道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啊,更重要的是,我检验了自己的实力和水平,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奋斗精神,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树立了信心。后来我做过车工、铣工、磨工、刨工、钳工、铆焊工,搞过机械设计,建筑设计,无不得益于保持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奋斗精神。


也许是造化弄人,我终是与我的大学梦擦肩而过,成了终身遗憾。1977年的高考并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随着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我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入了党,担任了厂长,企业也发展成为全国机床行业闻名的专业配件厂。我多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员。1999年还被评为市特等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党员。但是这一切都弥补不了我有梦难圆的遗憾。在我平淡的大半生中,只有1977年的高考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以至于时至今日仍然时不时的拿出来炫耀一番。

(责任编辑 王冬雪 编辑 乐白)

齐齐哈尔文艺

投稿邮箱:qqhrwy0452@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